你是无冕之王诗歌
你,很普通,
手中忙碌的笔,
时代浪尖上奔波的双腿,
是你心灵的导游。
读者的情感,
随着文字图片潮起潮落。
应和着时代的气息,
你如辛勤的蜜蜂,
在纷繁多彩的生活中徜徉。
每一次的徜徉,
都有四季的消息。
你是社会的探测器,
你是人类的触角,
感知世界的风风雨雨,
润泽考验着你的激情。
灿烂的阳光地带,
阴暗的社会角落,
战火燃烧之处......
有你敬业无畏的身影。
你是真实的化身,
历史的记录者,
无处不彰显王者风范。
你把自己贴近大地的心窝,
体察民间的苦乐,
肩负正义与责任,
赞颂美丽揭露丑恶。
你是一棵凌风的小草,
用镜头扑捉瞬间即逝的美丽,
人世的沧桑巨变。
用文字昭示心灵的烂漫,
真实的邪恶。
用声音传递世间的善举,
角落的灰垢。
踏着深秋的玉露,
你的生日,
伴着秋雨的韵脚款款而来,
那封存的记忆,
饱含岁月的追想,
模糊了双眸,
如水中月光般深邃。
你,很普通,
观看全球明晦风云,
领悟世界与人生的变迁。
你,很普通,
用真挚的情感抒写了春夏秋冬,
用心血凝就了灿烂辉煌,
用生花妙笔传递了时代的声呐,
拓展阅读
1、初中诗歌散文:我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孩?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一直都认为世上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我,只有我了解自己。现在想想,不禁苦笑,其实连我都不怎么了解自己。人真的太复杂了……
表面上过于开朗的我却整天想象着自己是一个忧郁的女孩。一个人静静地做每一件事,身边没有朋友,淡淡地过着日子,感受那份宁静,那份忧伤。然现实生活中的我却还是一如既往疯疯癫癫,傻得可爱,单纯的想法总是惹得同学笑我傻,我也只能一笑作答。正因为在大家面前的我如此开朗,正因为大家都已熟悉了我的可爱,在他们面前我很难以改变,很难改变成真正的我,那个忧郁,悲观的女孩。开朗只是层假面具罢了。偶尔在朋友面前显示出真实的自己,他们总是惊讶的看着我老半天,然后摸摸我的脑袋道:“你是不是生病发烧了啊?“真的无法改变。我不想让自己的同学朋友们为我担心,也不想因为我的改变使自己朋友的身边少些欢笑,我不想。所以,我仍旧笑着,笑着学习,笑着生活。
其实笑是一种很好的伪装,开朗是一层坚硬的保护甲。我躲在自己的躯壳里,害怕受到伤害。或许有人说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是的,我是在逃避,逃避我内心的脆弱,感情的脆弱,因为这些现实足以让我哭得心都会碎……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脆弱。每当想到自己会受到伤害时,总是恐慌地盯着天花板想着我如何被现实割伤痕累累,哭得是如何的伤心。
在游戏中,认识了一个比我大的哥哥,他人真的很好很好,我觉的他很善良,很温柔,我渐渐觉的他是我可以依附的好哥哥。我对他也很好很好,从不向他提要求。然而,他却让伤心地哭了整整一夜。因为那天上午,他说他晚上陪我玩游戏。我等到了晚上,他却在陪另一个人,没来陪我。顿时,从未有过的孤独感袭卷在我心头。晚上我躺在床上尽力让自己不要哭泣,然而,还是哭出来了,被欺骗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我问上天:为什么总是要欺骗我?让我受到伤害?为什么每当我好不容易信任一个人时,却又让他来伤害我,欺骗我?为什么?我苦苦的看着天空,找不到一丝答案。只能一个默默的承受着,下定决心第二天不再与他说话了!然,我没有办到,他的一句问好又把我从起初对他的不满,厌恶,融化了。我发现自己真的心太软。我记的很清楚,当他与我问好的那一瞬间,我甚至责备自己心胸太狭窄了。但,那件事还是在我心中留下了伤口。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虽已淡忘,但留下却是永不磨灭的创伤与恐惧……
所以渐渐的,便开始本性的伪装,这样会比以前更有安全感。
但现在,我却已经厌恶了这些,我真的很想让自己做真正的自我。我在变与不变中徘徊,拿不定主意。
做真正的自我,又很容易受到伤害;不做真正的自己,又活的太虚伪了……
我真的该如何是好?谁能真正的告诉我?
2、酬安秘丞见赠长歌古诗赏析王禹偁的诗
我闻进士登科换凡骨,信知不是风尘物。
贡籍由来数百年,直疑空却*窟。
其间最贵龙虎榜,乘时得路为卿相。
一从巢寇犯阙来,梁氏礼闱还草创。
庄宗明宗虽膺命,晋朝汉朝俱不永。
其中纵得*材,太平不见哀之哉。
上玄应恐天地闲,安仙又谪来人寰。
二十把笔疏辞源,黄河倾落昆仑山。
有周道衰犹叹凤,天公留得归皇宋。
天水夕郎掌贡时,禹门万仞连云耸。
不是真龙不能过,嗔波怒浪浇雷火。
是岁北极七个星,一时下降为门生。
安仙堂堂冠其首,六星煌煌愿随後。
驺虞赋就铿金石,丹水诗成摛锦绣。
玉皇殿前受恩渥,一时命入芙蓉幕。
独得归州近巫峡,十二晴峰长在睫。
郡斋狂醉复狂吟,书尽巴东一川叶。
迩来游宦五六年,吴山越水供新编。
还同白傅苏杭日,歌诗落笔人争传。
去年始上芸香阁,出典陶丘滞锋锷。
阮籍营中浮蚁馨,亚夫门外垂杨弱。
骥足虽知暂縻绊,樽前未始长嗟叹。
只应会得老聃言,大器本来成较晚。
吾君正是兴文教,不日徵归掌纶诰。
醉挨雉扇扫宫辞,怒上螭头呈谏草。
笔下追还三代风,袪尽浇漓成古道。
丈夫方见兼济才,莫学西山采薇老。
我今自是蓬蒿身,如何一见如故人。
长歌谓我相翦饰,便疑平地升青云。
文章难得逢知己,知己相逢贵终始。
伊我行止方凄凄,老亲稚子相顾啼。
出门动足歧路迷,得君引上登天梯。
3、2022年文学常识:中考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
1、本诗是写早春景色,是一首写景诗。
2、本诗的线索:游人的游踪。
3、本诗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1)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2)、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进行景物描写。
4、最能体现出早春景色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是一手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然后点明环境。
第3、4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诗人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
5、6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迷人眼”是说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为之着迷。“渐”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
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4、李白的一生有过几次婚姻?诗歌中是如何记载的?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关于他的婚姻状况,却很少有人了解。接下来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颢作的《李翰林集序》中记载了李白的婚姻状况:“白始娶于许……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一生结婚四次。
第一次是开元十五年,辞亲远游的李白27岁途径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正赶上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生活颇为艰难的李白就暂时居于安陆寿山,被许相公(丞相)许圉师家招为上门女婿,穷困潦倒的李白欣然倒插门,娶了人家的孙女。
原配许氏温柔贤淑,出于名门,家教颇好,颇俱才情。李白曾经写了一首诗,其中最后两句是:“不信妾断肠, 归来看取明镜前。”李白写完之后,自我赶脚甚好~美滋滋拿给夫人欣赏。徐氏看完之后,没有直接评价,而是吟出武则天曾经的一句类似的诗句:“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两相比较,高下立现。李白“爽然自失”。许氏才情,由此可见一斑。
二人结婚11年,李白并没有陪她多久,他经常离家出游,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李白利用许家的旧时身份和自己作诗的才华,不停地结交权贵,期望自己可以被朝廷征用,一展拳脚。却总不能遂了心愿。他曾穷愁潦倒,自暴自弃于长安;他曾途中嵩山,有隐居之意。全然不顾给他育有一儿一女的发妻许氏。这十一年的婚姻生活,许氏给了李白一个毫无后顾之忧的大后方,而李白还给她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与失望。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许氏因病去世。不知道她后不后悔招了这么一个上门女婿?
死后不到一年,李白就与第二任妻子刘氏结合,刘氏除了姓氏,没有任何信息流传下来,只落得一个“恐非正娶,不久离去”的名声。也就是说,李白压根没有给她什么名分,有传说是刘氏瞧不起李白,毫无建树,还带着了两个拖油瓶,时常讽刺他,才导致二人的分手。事实到底如何,无从查证,可能,这个刘氏没什么背景吧。
后来,估计不好意思再待在安陆,李白带着一儿一女,举家搬迁到东鲁。在这里,李白与当地的一个女子结合。这个女子还是颇有旺夫运的,同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李白终于圆了他的出仕梦!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令李白供奉翰林。其实就是给皇上写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这也引起了他人的嫉恨之心。
李白本来想*做点大丈夫为国为民之举,不曾想,每日流连在皇帝的日常生活中,不是赏花赏人,就是歌功颂德。这与他的抱负相差甚远。对于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的他,开始纵酒以自昏秽。经常怠慢皇帝,有些小人借此机会进献谗言,入京三年后。唐玄宗赐金让他返还。李白带着丰厚的银子回了家,传说中,二人过了一段较为和谐的生活。置办了田产,存了不少钱。但是后来,有人说两人离婚了。又有人,这个无名氏结婚五年就去世了,也就是李白回家不到两年,就撒手人寰了。这个女子甚至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来,却给李白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天然。
根据李白的《寄东鲁二稚子》诗中所述: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先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诗里面说“娇女字平阳”就是指长女李平阳,“小儿名伯禽”就是指长子李伯禽。这首诗词的时间大概在748年到750年间,这个时候他已经娶了自己的第四任妻子,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又一相门之女。
这首诗中,只提到了原配许氏的一儿一女,并未提到无名氏给他生的儿子李天然。由此推测,李天然可能随母而去,而这个无名氏女子也非去世,而是被离婚了。
离婚的缘由不难猜测。我们从李白在婚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来。元宝四、五年的时候二人分手,李白元宝三年娶宗氏。也就是说,李白娶宗氏的时候,还没有跟第三任妻子彻底分开!妥妥的婚内出轨啊!虽说,后世学者都认为,第二次、第三次婚姻不是正式婚姻,是侍妾一类,第一次与第四次才是明媒正娶,但是其中曲折,不得不让我们猜测。
李白写了不少爱情《赠内诗》,大都也是写给两位出身相门的夫人的。不排除两位夫人确实也是出身名门,颇俱才情,深的李白喜爱。但是我们不免为另两位女子唏嘘不已,一场婚姻,甚至还有一子,居然连身份都没有!因为缺乏史料证实,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许氏与宗氏的出身不得不让我们平添几分想象。
5、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王朝的转折点,也是唐朝很多人的人生转折点。比如说王维,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凭他的才华应该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出将入相不一定,但起码不用因为被叛军逼迫出任伪职而担心掉脑袋了。再比如说杜甫,安史之乱一开始,杜甫就陷入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到奉先、到灵武、到凤翔、到华州最终又到成都,一路走来,旅途送给他的不是美丽的风景,不是各地的美食,没有诗情没有画意,他得到的只是与亲人的离散,只是丧子之痛,只是思家之愁所以,当他在四川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听说了叛乱即将结束的消息,流落异乡饱经丧乱之苦的诗人,欣喜若狂,提笔写下了这首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在这里指剑门关以南。剑门关是咱们古代一座非常著名的关口,位于四川,李白在《蜀道难》里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这里。杜甫在这里说的剑外,就是借指他当时所在的蜀地。这时候的杜甫,虽然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草堂,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但是从内心里讲,还是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回到中原地区去的。蓟北是安禄山史思明这些叛军的老巢,按地理上讲是现在的河北北部地区。涕是眼泪的意思。裳的读音这里要注意一下,在古代的时候,读作chng。这句诗的意思是: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了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件事我激动得眼泪都打湿了衣裳。杜甫为什么要哭呢?前面咱们说过,安史之乱给杜甫带来的是痛苦,是灾难,他现在住在四川,虽然生活比较安定了,但归根结底还是流落异乡,他肯定是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战乱快点结束,自己和百姓们都能够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可是将近八年了,都没有希望。现在,忽然传来了胜利的消息,终于可以结束战乱了,他怎么能够不激动?他怎么能够不惊喜?他这是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啊!不光他高兴,家里人也高兴啊!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有回转、返回的意思,所以却望就是回头看。妻子的意思咱们在古诗文里还是要特别注意的,要分开解释,是妻子和孩子、妻子和儿女。以后在《桃花源记》中也会见到这个意思。漫是随便、随意的意思。漫卷诗书就是把诗书随便一卷,胡乱卷起来。这句诗的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们哪里还有一点愁呢?随便把诗书卷起(收拾)起来,一个个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是晴朗的日子。放歌就是高声歌唱。纵酒是开怀畅饮。青春指春天,这个要特别注意一点的。杜甫这时候高兴啊,他说:外面艳阳高照我放声歌唱开怀畅饮,明媚的春光伴着我和妻儿一起返回家乡。这里的放歌、纵酒正是喜欲狂的表现。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咱们都知道三峡,现在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巫峡是其中之一,因为穿过巫山而得名。巫山、巫峡以后在诗歌里经常见到,比如高适的巫峡猿啼数行泪,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领袖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等等。便的意思是就。巴峡也是长江上著名的峡谷。这句诗的意思是:赶快动身启程,从巴峡穿过巫峡,就前往襄阳然后直奔洛阳。杜甫的老家在河南,他曾经在洛阳也居住过很长时间,所以洛阳在杜甫的心中,就是家乡。诗句中的四个地方远隔千里,但是杜甫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让人感受到一幅飞奔疾驰的画面,好像瞬间就能到达家乡了,这也让咱们在读诗的时候,都能感受到杜甫的高兴。
这首诗,抒发了在听到官军胜利的消息之后的无比喜悦兴奋的心情。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1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