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西兰红鱼的故事原文阅读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24:43

关于新西兰红鱼的故事原文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005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渔业部长表示:由于过去10年的过度捕捞,新西兰红鱼(也称橙连鳍鲑,或罗非鱼)的总容许捕捞量由约40000吨降低到2680吨。这种鱼是一位丹麦鱼类学家125年前在亚速尔群岛首次发现的,体长24~42厘米,呈明亮的砖红色,分布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500~1500米的广阔海域,虽头大貌丑,但即使数次冷冻和解冻后仍肉质细嫩,味道如蟹肉般鲜美,迅速风靡欧美国家的餐桌。

可惜新西兰红鱼也是生长最慢的深海鱼类之一,33岁才达到性成熟,目前发现寿命可达150年之久。同时,这种鱼虽然分布广,但繁殖率很低,又很少迁徙,喜欢在海山周围大量聚集,有时鱼群长达200公里,很容易被现代捕捞技术大量捕获。寿命如此长的鱼类被过度捕捞,必然形成巨大的空当。

全世界最多时有约30个新西兰红鱼渔场,以新西兰查塔姆高地附近最多,但此地自70年代末开始捕捞,1979年产量就迅速下降。然后是澳大利亚圣海伦斯山附近,1989年5月当地报纸称“海底遍地是金”,仅仅30个月后新闻就变成“拯救罗非鱼已经太迟了”。20世纪80到90年代全球每年捕捞6万吨新西兰红鱼,以致处理和储存设施不足,造成巨大浪费。大西洋东北部的捕捞始于1991年,1994年产量就只及原来的25%,国际海洋利用委员会的报告说此后当地资源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1999年发现的马达加斯加海岭渔场2001年后产量也大幅下降。现在全球30个此类渔场有一半捕获量不及原来的30%,25年来总捕捞量已超过100万吨。

实际上,与近海大陆架资源完全不同,对深海鱼类的研究手段至今仍非常有限,我们对深海食物链失去新西兰红鱼后会怎样还一无所知,深海捕捞还会破坏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和海底沉积物。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战略,很多生物将在我们还未见过之前就被破坏。海洋中70%的地方没有鲨鱼也并非好消息,科学家们现在相信鲨鱼无法在3000米以下生活。阿伯丁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蒙蒂?普利德教授说:“鲨鱼显然全部在人类能捕猎的范围内,比我们想象得更容易受过度捕猎的威胁。”

如果合理利用,海底生物已经贡献出宝贵的商业价值。利用浅水生物已制造出能*滤过性毒**的海绵核苷,绿水母蛋白质也颇受遗传工程学家青睐。美国海港海洋研究所在数万种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中寻找有用成分,迄今最大的成功就是从一种深海海绵中提取的化合物,已经进入*胰腺癌的临床试验。还有人在研究用称为竹珊瑚的深海生物作为人工骨骼,法国Sederma公司用热液喷泉细*中的酶制造能随温度升高增加防紫外线水平的护肤品,热液喷泉细*的耐热DNA复制酶也被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圣地亚哥的Diversa公司从海底微生物中发现的两种酶能显著降低制造乙醇的成本和能耗,另一种耐寒的脂肪分解酶可用于清洁剂。朗讯公司的贝尔实验室正在研究深海海绵如何在低温下生长出强度和导光性都比光纤更好的玻璃骨架。夏威夷的Koya USA公司甚至直接出售海底的水,它的网站宣传说这种水含有丰富的矿物和微量元素。现在,从915米深处抽取的水经淡化后,以5美元一瓶的价格在日本出售。 (节选自吴戈《深海的陌生空间》)

7.下列关于“新西兰红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鱼是一位丹麦鱼类学家在125年前,即1880年,在亚速尔群岛首次发现的,头大貌丑,体长24~42厘米,且呈明亮的砖红色。

B.新西兰红鱼是生长最慢的深海鱼类之一,寿命可达150年之久,它33岁才达到性成熟,由于性成熟时间较长,故繁殖较慢。

C.它的肉质细嫩,即使是经过数次冷冻和解冻后仍如此,味道如蟹肉般鲜美,这是其迅速风靡欧美国家的餐桌的重要原因之一。

D.这种鱼分布海域广阔,繁殖率很低,且很少迁徙,喜欢在海山周围大量聚集,有时鱼群长达200公里,很容易被现代捕捞技术大量捕获。

8.下列对新西兰红鱼减产的表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西洋东北部的捕捞始于1991年,1994年产量就只及原来的25%,国际海洋利用委员会的报告说此后当地资源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

B.新西兰红鱼的总容许捕捞量由约40 000吨降低到2 680吨。如今全球30个海岭渔场有一半捕获量不及原来的30%,25年来总捕获量已超过100万吨。

C.罗非鱼由于肉质鲜嫩,迅速风靡了欧美国家的餐桌;它们的少迁徙、群居的生活习性,使其更易于被人类采用的现代捕捞技术大量捕获。

D.新西兰红鱼渔场,以新西兰查塔姆高地附近最多,1979年产量就迅速下降;1999年发现的马达加斯加海岭渔场2001年后产量也大幅下降。

9.从全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液喷泉细*中的酶,能够用于制造随着温度升高增加防紫外线水平的护肤品,其还被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其商业价值是巨大的。

B.从海底微生物中发现的酶,其功能各异,其中Diversa公司找到的两种酶能显著降低制造乙醇的成本和能耗,这给乙醇的生产提供了新方向。

C.美国海港海洋研究所,迄今最大的成功就是从一种深海海绵中提取的化合物,并打算将其应用到*胰腺癌的临床试验当中去。

D.贝尔实验室正在研究深海海绵如何在低温下生长出强度和导光性都比光纤更好的玻璃骨架。该项技术给骨架受伤的人带来了新希望。

7、B(“寿命可达150年之久”错误,前面有“目前发现”的限制。见第2段。)

8、C(答非所问,是罗非鱼减产的两个原因。见第1段,第2段。)

9、C(“已然”与“未然”混淆,原文是“已经进入*胰腺癌的临床试验”。)

拓展阅读

1、我与领巾的450字作

【第1篇】

虽然,领巾只是一块普通的小布,但他对我来说,是一个个在我童年阶段,美好、天真的小回忆;是一个学习生涯中,知己知彼、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是在社会上,严厉的小老师…… 领巾,他刻印下了在学校我每一个开心快乐或者悲伤的时刻。也许,它记录下了我第一次佩戴上他时,脸上激动、兴奋的表情。可能,是我考试没考好的懊悔与悲伤……在我们毕业后,我会更加好好地保护他。因为,他能让我想起在母校每一个小小的时刻。

领巾,他在我每一次失败、错误的时候,就像一位尽如人意、知己知彼的好伙伴,似乎在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不断的安慰我。他又在我每一次成功、正确的时候,好似在静静地表扬我、祝贺我。也替我高兴……在我们毕业后,我会更加好好地保护他。因为,只要一望他,就让我心里感觉暖洋洋的。

领巾,他在我每一次走在这一条条安详、和平的“小康”之道上,连续不断地提醒我自己;我是一名保护和平、环境,尊绕爱幼的好少先队员。但是,在我违反校规或者做了好少先队员不应该做的情之后,望着他,我又觉得我又觉得很羞愧。在我们毕业后,我会更加好好地保护他。因为,只要想起他,我以后就不会再犯不正义的错误。

领巾,他与我是一对天真、美好的回忆。知己知彼、形影不离的伙伴。保护和平、环境,尊老爱幼的小师徒。他让我想起充满喜怒哀乐的好往。在学习生涯中,支持、鼓励我的好伙伴。不断提醒我是一个少先队员的好老师。在我们毕业后,我会更加好好地保护他……

【第2篇】

领巾——这是少年先锋队的标志。可是这一条条看似普通的领巾的来历,那就不简单了。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多少***的鲜血染的,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一种光荣的标志。

我平时很爱惜我的领巾,每晚都会将领巾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枕头下,上课总是将领巾端正的挂在胸前,可是,随着日历的翻动,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我已对领巾没有多大的感觉了,戴上领巾解下领巾只是平常的动作罢了。

但是,有一次让我彻底改变了对领巾的看法。

有一天,我坐在*上,车开了一段,窗外忽然下起了雨。是在马路上步行的人看到我们的*经过就纷纷往车上挤。这时,我看到一个老人也在队伍中,她被人推着往前挤,她费力地上了车,可是车上座位都满了,她只能站在走廊里。老人家太矮小了,抓不找吊环,而身边拥挤的人群使她根本抓不到可以支撑她站立的物体,这使她显得很着急。这一切被我看在了眼里,我心里很不好受。我想我如果给老人让座,老人不是能省很多力,也安全很多吗?可是让的话,我就得站着了,我不是吃亏了吗?我低下头陷入了思考,忽然我看到了我胸前的领巾。我想起在少先队旗宣的誓,我想起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好像已经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这个时候,老人突然东倒西歪起来,还差点摔倒在地上。我快步走上前去对老人说:“老奶奶,我这里的位置让给您坐吧!”老奶奶还是不肯坐,我说:“我马上到了,没系的”。老奶奶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下,她长长舒了一口气。同时,我听见老奶奶在跟周围的乘客说:“那个戴领巾的孩子真有爱心”,我听了觉得很开心。窗户外面的雨停了,有乘客把窗户打开了,风吹进来,我胸前的领巾随风飘动的,我觉得我开始爱它了。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领巾——胸前的那一抹,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道最最亮丽的风景线。

【第3篇】

有一种颜色在我心中飘扬,而且永不褪色,那就是领巾的颜色;有一种精神激励着我奋勇向前,那就是领巾的精神;有一种光荣我将永远铭记,那就是戴上领巾的光荣;有一种真情在我心中永不改变,那就是我对领巾的真挚感情。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对我说: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它是由***的鲜血染成的,戴上它就寄托了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一年级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戴上领巾,在老师的培育下,在目标的激励下,我终成为一个少先队员,戴上了梦寐以求的领巾,那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随着时间地流逝,戴领巾的光荣渐渐淡了,领巾的精神也早被遗忘了。但是,那天,一件偶然的,再一次激起了我对领巾的回忆

三年级时,在我上完课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位老人走路时,被一位年轻的叔叔撞倒了,叔叔头也不会的走了,路人也因为老人破旧的衣服而没一个去扶他。我也想视而不见的走鲜艳的开,这时候我胸前的领巾飘扬了起来,它好像在告诉我:“你这么没有爱心,根本不配戴上我。”我觉得十分惭愧,便想弥补这个过错。我快步走上前去扶起老人,老人的眼里闪着泪光看着我,我用手指了指胸前的领巾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那时我的领巾比任何时候都鲜艳。

是它,把我从黑暗中拯救出来,是它,净化了我的心,它就是鲜艳的领巾。

我总有一天要和领巾告别,虽然它不在我胸前,但它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2、天鹅的公开课教

《天鹅的》第二课时,我想完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老天鹅和众天鹅的破冰时的表现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通过体会天鹅在不同境况下的三次啼叫,理解其中包含的不同含义。上完了这篇课,感觉有很多不足,也有很多遗憾。

先来说说自己觉得不足的地方。主要分三个方面来说:首先是对学生情况的估计不足。我让学生说一说天鹅破冰时最让你感动的情景是什么?学生都觉得老天鹅破冰的部分是最让自己感动的情景。我就要求学生自己这段话,在有想法的地方写一写,目的是让学生抓住腾空而起来说出天鹅腾空得多么高,不怕疼痛——勇敢;重重地说明很用力,不怕疼痛——勇敢;石头似的说明了老天鹅用尽了全力向下扑打,也就是不怕疼痛——勇敢。学生还可以从许多的字词中出自己的体会,然后让学生通过朗出自己的感受了。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这个地方却没有上到我理想的效果:学生不能抓住字、词谈自己的理解。学生找不到键的地方是我上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接下来我没有调整好策略,也是没有预设好如果学生说不上来我该怎么办。

第二就是对学生的回没有正确的评价引导。我让学生做一做天鹅的代言人,提出了三个问其实是一步一步的升华: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老天鹅啊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老天鹅啊老天鹅,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但是提出第一个问以后我没有通过我自己的语言*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的升华,从而使学生感觉在回同一个问,所以效果也很不理想。

第三是写的部分,我让学生看了众天鹅破冰的场面,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还提供了一些词语,但是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时间的仓促,没有写得特别出色的。我想如果将三个问先分开来说一说,在让他们写的话,效果会还很多。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如果我对学生的估计更深入一点,对教材的研究在透彻一点,对课堂的把握在灵活一点,那么,上出来的效果会好很多。

3、我的750字

经过的这13个春秋,每当我空虚寂寞,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有样神圣的东西都可以帮我解决,让我脑海充满知识,让我生活充实起来,让我处冷静思考,让我学会了人生的道理。有时,你可以用它来环游世界;有时,你可以用它来奔赴战场,有趣又刺激,它就是人类的宝藏———书籍。

失败乃成功之母

现在的我,知道了书的方法,学会了如何体会。可是以前的我,曾有过多次失败的经历。从3年级来时说吧!那时还是个小“盲”,第一次开始接触较厚的书,那时候买了一本图解的《木马屠城记》,我看同龄的小孩都被妈**着背作,我想,可能背是最好的书方式吧!又能记住,多好啊!所以开始我一本正经地背起书来。可当时的我,人字不多,记忆力又差,怎么可能背出来呢?

5年级的时候,学校流行看小说,我也爱看,尤其是张之路的书,有趣极了。当时,第一次买张之路的书。看别人书甚快,羡慕不已,则开始来个“模仿秀”。装模做样地一目十行,真快啊!可是,我看完了还是不知道这本书讲什么的。这时的我才领悟到能知其意才是最重要的。

名著最难,但味道甚多

说起名著,真让人伤脑筋,因为它感觉枯燥乏味,可是内部却很有味道,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尝到。我接触的第一本名著,是《简爱》。我喜欢女主角的耐苦刚强,多几遍,味道一次比一次多,久久会领会,真是一本好书!

适当,积极尝试

书方法有许多,散、诗歌,短、中篇小说可以品。品指用心领会一字一词一句,因为章越短,有时会饱含丰富的情感、含义,只可品,才可更方便领悟;而长篇小说可以用略,不必在词句上下功夫,只需领悟其意思。当然,名著是另类,它需要认真品

我从小父母就开始叫我尝试,爸爸笔好,他喜欢用功夫地知道我。我受爸爸熏涛,也爱写作,4年级拿全校三等奖,到5年级写“戒赌”范。初一,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章,拿到稿费的我,是那么的激动!初二,老师给了我机会,得全校现场作二等奖和华书店杯优秀奖。

人总是在积极中不断进步,在失败中不断坚强,在磨练中不断成功,时刻要珍惜书籍,我们的好朋友。

4、我的750字

我喜欢看书,特别是书,当我全神贯注看书的时候,我会把所有的都忘记。

有时在家里我可以一天看三本书或四本书。有一句名人名言是刘向写的:书犹药也,善之可以医愚。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书就可以一直那些愚蠢的人。

星期天的上午我在家里看书,妈妈说,要我把茶端下去,我一边看书,一边被那里面的课所吸引,根本没有把妈妈的话听进去。下午时,妈妈等急了,跑到楼上,看见我还在看书,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我要对妈妈说一句话:如果小时候不好好书,那等头发白了老了,那个时候想要书,就已经晚了。

一天,我在学校里书,第一节课是上早自习,叮铃铃……叮铃铃……从远处传来一阵悦耳的声音,哦,来是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飞奔而出,我却还在教室里书,同学们叫我出来玩,我没有搭理他们,结果老师看见了,表扬了我还要同学们向我学习,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做一个人需要多书,如果不书,脑袋里就没有知识,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新西兰红鱼的故事原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10625.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