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出示图片,谈话。
图上画着什么?(桃花、蝴蝶花、杜鹃花、牵牛花)
这些花美吗?大自然中的花这么美,这节课学习的伞花比大自然中的花更美。
轻声朗读课文,画出写伞花的句子。
指名读写伞花的句子。
A、出示:
一会儿,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朵伞花,红的、*、……
回家的路上,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红的、*……
B、自由读上面的句子。
C、指名读,齐读。
3、第一组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话写什么?
比较:
一会儿,校园里开出了伞花。
一会儿,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朵伞花,红的,*……
a、指名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
B、第二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什么颜色?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C、这么美的句子该怎么读?
A 、读第二段,校园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伞花?
(板书:同学 老师)
b、同学们望着淅沥沥的雨,心里想些什么呢?
出示:
同学们望着淅沥沥的雨,心里想:_____________。
C、你看到这么多同学给老师送伞,你的心里怎样?(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读第二句话。
5、学习3、4、5自然段。
A、 自由读这三小节。
B、 老师范读这三小节,学生评价。
生:老师把“塞”读得重。
师:为什么把塞读得重?“塞”可以换成什么词?
(板书:塞)
生:老师把“张老师,给您伞!”“杨老师,给您伞”读得高兴?
师:为什么?
男女同学分别读这两句句子。
师:当老师看到同学们给他送伞,老师心里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板书:抚摸)
师:想知道老师刚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老师告诉你秘密:老师刚才抓住了句子中的重点词,体会感情,这样就能把句子读好。
C、 男妇同学分别读3、4、5小节。
D、 这一朵朵伞花代表着什么?(板书:爱)
E、 伞花不仅开在校园里,还开在回家的路上。
出示:
一会儿,校园里开出了……
回家的路上,又开出了……
比较这两句句子的不同。
出示“回家”的画面,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同学们是怎样回家的?
5、学习第六小节。
要求用“找重点词体会心情”的方法,自学第六小节。
A、 学生找出重点词。
B、 读第六小节。
C、 你读懂了什么?(老师关心学生)从哪里看出?(追、喊)
D、 老师心里怎样?(着急),该怎样读?(指名读)
E、 加上动作读这一小节。
6、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
啊,那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A、 按上面的填空说话练习。
B、 用高兴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话。
7、除了伞花美外,还有什么比伞花更美?
8、师:这伞花就是师生之间的爱之花,就是……
9、齐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学了课文后,你们也想为老师做一件事吗?这就是老师给你布置的作业 。
板书:
送 塞
同学 老师
喊 追 抚摸
拓展阅读
1、语文课件《背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二、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
(1)昨天老师编了一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3、围绕美,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导入 :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3)理解炊烟袅袅。
(4)感情朗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4、小结。用你明亮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
5、作业 。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 本》第4、6题。
板书:
生字 晚霞 美 山风、小溪、鸟 炊烟
2、《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学会7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词语卡片。
一、读题、解题。
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1)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
(2)“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小公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二、初读课文,看图,了解大意,读准字音,能读成句。(读2遍课文)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几幅图?(4个自然段,2幅图)
师述:同学们结合看图,一段一段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三、结合看图,分段阅读。
1.读第1自然段。
这段讲什么?(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2.读第2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做什么?怎么样?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看看图上画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她们长得什么地方不同?(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这段讲了什么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小虫)
3.读第3自然段,(自读2遍)。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
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什么了?他说了几句话,什么意思?
(2)读读小鸭子讲的话,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②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4)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
4.读第4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二幅图。指名读,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鸭子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背上)
③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④指名读,大家思考,小公鸡说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A感谢小鸭子;B承认错误)
5.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根据板书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3、《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读、说、演。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3、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齐读1。2自然段。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投影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造性地阅读,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4、《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块、捉、急、直”等生字和提土旁;会写“也、他、地”3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2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1、随文学习生字,写好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
2、读好“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体会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图片
一、图片引入,学习第一节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头饰)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读好这两个词
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和”说明这篇课文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读准课文,初步感知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三位学生分段轮读2-4节
设计意图:“不”字的变调是学习重点,也是学生朗读的难点,在初读课文后把课文中含“不”字的短语出示出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突出重点,解决学生朗读中的难点。
正音:“不”的变调:捉不(bu)到不(bu)会不(bu)信不(bu)行
3、借助提示,运用上面学的词语,说一说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当小公鸡看见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时,就();当小鸭子听见小公鸡落水喊救命时,就()
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板书:会捉虫不会游泳不会捉虫会游泳
读词语:捉虫学生字: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让学生对故事有整体把握,又可以对所学的生字新词有一个巩固和运用的机会。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节,自由读,指名读
2、学习一块儿,读好儿化音,理解意思:一起
认识生字“块”和提土旁,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3、你每天总是跟谁“一块儿”玩呢?
四、读好第2自然段,积累词语
1、自由朗读第2节
2、数数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4句)
3、请学生逐句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和第3句
出示: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联系上下文理解“吃得很欢”
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指导朗读:“吃得很欢”写出了小公鸡高兴的心情。
朗读体会“急得直哭”
学习生字:急直
4、平时你有着急的时候吗?你会急得怎么样呢?
5、《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二)学习按思考题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12个我会认的生字,书写了4个我会写的生字。这会生字宝宝又要和同学们见面了,我们来玩一个“小鸭子学游泳”的游戏。开火车读生字。
(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扫清了字词障碍,读课文就更容易了。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来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3.幻灯片出示: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同学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生:高兴,开心。除了高兴、开心欢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呢?生回答。
(三)分角色阅读第三自然段。
1.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了小河边,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老师和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小鸭子,女生读小公鸡。
2.师生再次合作朗读,只读小鸭子和小公鸡说得话,老师读小鸭子的话,学生读小公鸡说得话。
3.咦!这只小公鸡,你不会游泳,为什么还要偷偷跟我下水呢?生回答。让我问问这些偷偷跟我下水的小公鸡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4.幻灯片出示: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公鸡跟在小丫子后面买也下了水。
谁能带上动作上讲台读一读这两句话,教师适当点拨,(读的轻轻的)
5.小公鸡下水会发生什么事呢?一起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谁能通过朗读读出它们的不同。教师点评。你们有没有发现句子加上修饰语,就像变魔术一样,变得不一样了。请你们给下面这句话加上修饰语。幻灯片出示:1、树叶落下来了。2、小朋友在做游戏。学生试说,教师点评。
6.你们能否给课题加一个修饰语,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对的'好朋友。学生试说。教师板书:互帮互助。
7.生字宝宝又要和同学们见面了,出示“也”“他”“地”让学生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书写,教师展示书写优秀的作品。
(四)作业:把今天学习的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五)教学反思
本文成功之处:
1.教态是值得肯定的,提问题、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对话,等等,都很自然,笑容可掬。学生也表现出了真感情。
2.预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也很成功。学生学得也很快乐。
3.课堂气氛很活跃,我采取了开头和结尾都动起来的形式。
不足之处:
1.写字教学时不要贪多,注意“也”在田字格的位置,把好的字展示出来,也可以把不好的字展示出来,带着学生纠正。
2.“欢”字不好理解,为了突破难点,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
3.的、地、得可以给学生渗透着讲讲他们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1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