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三克镭》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5:22

课文《三克镭》教学设计范文

学生视角:

“镭”是什么?“三克镭”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什么说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课文内容深深吸引着学生的读书兴趣。

难点:

弄清“三克镭”的深刻含义。

教师思考:

本文是略读课文,记叙了人类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三克镭”的不平凡经历,歌颂了她不计私利,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文章内容充满悬念,情节曲折,耐人寻味。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并结合收集的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同时受到崇高品质的影响与感召。

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抓住人物的语言,理解人物的品质。

仔细品读,抓住言行,体会感情。

信息资料:

收集查阅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

1、通过读文,了解“三克镭”所代表的含义,体会居里夫人不计私利,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影响与感召。

2、仔细品读,抓住人物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自读理解能力。

一、谈话引入,汇报交流。

1、你知道居里夫人吗?你对她了解多少?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挖掘学生认知基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连贯。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合作理解。

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小组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展开研讨。

1、课文中的三克镭各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说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3、选择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认真体会。

4、你们认为居里夫人是个怎么样的人?(正面侧面结合谈)

(阅读中理解,阅读中感悟,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话题,问题的确定为学生读书提供了可以选择的方向,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权力,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研讨,一位伟大的献身科学的科学家的形象就会在学生脑海里浮现,从而受到人物崇高品质的影响和感召。)

四、回读延伸

从居里夫人的身上,你想到了什么?(引申内容,渗透教育,引导正确价值取向。)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实践活动:

阅读《居里夫人传》,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伟大的人物。

第一克:研制提纯 无偿公布 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致富,

三克镭 第二克:公众捐献 继续研究 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第三克:再次受赠 *研究

拓展阅读

1、小个儿子》

这是一篇阅读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主要写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

一、揭示题。

1.师说: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们想想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题。

二、指导自

1.轻声读,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3.想一想写了一件什么事?

、检查自情况。

1.指名读,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

一、检查复习:

1.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说说你读了这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中的最后一个儿子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孩子

、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2、人版语必修《再别康桥》的

一、目标

(一)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二)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分析: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国“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二)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分析: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一)吟诵诗作。

1、让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师生明确: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让生在吟诵中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师可播放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录像或幻灯,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感受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营造的别具一格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次欧游归途中所作。

2、了解诗中内容大意。

师生明确: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板书:

缓步飘然离

恋恋不舍

金柳

水草

清潭

泛舟

沉默中惆怅

不得不离去

后练习

1、完成练习第四题。

2、谈炎你对徐志摩诗的认识,将所获写成四百字的小章。

小资料

为诗句燃断想象长须的徐志摩

志摩写作的态度是严肃的,他在《轮盘》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想把章当章写的一个。”在《猛虎集》的自序里他又说:“但为了一些破烂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经燃断了多少根想象的长须。”所以一些极普通的字眼,一经从他笔*出就标出了自己的分量。

3、清澈的湖水优秀

1、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习比喻句“……像……”。

正确、流利地朗读,识字、写字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

一、板书题,导入新

板书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题,生齐读题。

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生把读正确,初步了解内容

1、读,生静听,大致了解讲了什么?

2、生自由小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把字音读准确。

3、从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

4、检查生字读音:

⑴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指名认读。

⑶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指导读好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老师引读,让生了解内容。

⑶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导朗读第自然段。

⑸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自由练读二、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演一演。

⑶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分四人小组练读

②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四段)

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________,请你_______________。

4、《清澈的湖水》

知识与能力

1.会本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时安排

时。

第一

一、目标

1.会本的生字及其新词。

2.初读,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具准备生词卡片。

过程

(—)淡话导入同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习新。(板书题:23清澈的湖水)

(二)自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赛:共14笔,下边是个“贝”。

丢:共6笔,“去”字头。

镜:左右结构,左边是“钅”,右边是“竟”。

幻:左右结构,左边是“幺”,右边是“刁”。

表:共8画。

演:左右结构,左边是“1”,右边是“寅”。

蕉:上中下结构,共15画。

盼:左右结构,左边是“目字旁”,右边是“分”。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清澈:清而透明。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表演:做示性的动作。

企盼:盼望。

()初读,初步感知内容自由读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生质疑

(五)板书

chè juǒn bō wén xīn shǒng sà dīu 澈 卷 波 纹 欣 赏 赛 丢 jìng huòn biǒoyan jiāo pàn 镜 幻 表 演 蕉 盼

第二

一、目标

1.理解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将描写景与写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二、具准备件。

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回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理解内容

1.习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画出描写景色的句子。

(2)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

(3)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给你的感受如何?

(4)老师小结。作者是从两岸的山石、湖水两方面来描写美丽景色的。山石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的像青蛙,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还有的`像石龟、石兔在赛跑。湖水清澈,像一面镜子,能映出蓝天、白云和变幻的山峦,非常美丽。

(5)小洁为什么没有把面包纸丢*里?(因为她被湖里的美景吸引住了,所以没有把面包纸丢进湖里)

(6)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心情如何呢?(愉悦)

(7)生品读。

2.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小组合作习。

思考:小洁在欣赏美景时又发现了什么?她在想些什么?她可能会对这个小孩说些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演本剧。

3.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小洁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总结全

记叙了小洁坐在游船上,被湖光山色所吸引,忘记了丢掉手中的面包纸。当她发现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进湖水里,吓跑了小鱼,污染了环境时,她对小孩的行为十分不满。船靠岸了,小洁急忙寻找垃圾筒,并把面包纸扔进去。从小洁的行为中,你能看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小洁很注意保护环境,不愿意因为自己而破坏清洁优美的环境)读了这篇章后,说说你的想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

(五)生质疑

(六)板书

小洁

欣赏:山石、湖水——保护环境

发现:丢香蕉皮——破坏环境——不满

(七)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Qīngchè bōwén xīnshǒng sàipǎo jìngzi ( ) ( ) ( ) ( ) ( ) biànhuàn biǎoyǎn xiāngjiāo pàn wàng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去( ) 仍( ) 幻( ) 盼( ) 纸( ) 丢( ) 扔( ) 幼( ) 扮( ) 低( ) 卷 juǎn ( ) huà ( ) cháng ( ) juàn ( ) 划 huá ( ) 长 zhǎng ( )

3.根据内容填空。

(1)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呢。

(2)湖水像—面(),映出了()、(),还有()的山峦。

(3)瞧,()的湖水里有许多()在游。一条()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呢!

参***

堂作业第二

1.(清澈)(波纹)(欣赏)(赛跑)(镜子)(变幻)(表演)(香蕉)(盼望)

2.去(去年)仍(仍旧)幻(变幻)盼(盼望)纸(白纸)

丢(丢掉)扔(扔纸)幼(幼儿)扮(打扮)低(低头)

卷{juàn画卷

划huá划船

长cháng长短

juǎn卷起

zhǎng生长

3.

(1)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q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2)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3)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三克镭》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15619.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企业辞旧迎新春节贺词
  2. 关于七夕的祝福句子
  3. 2月2龙抬头祝福语
  4. 201年拜年祝福语大全精选
  5. 五一座谈会劳动模范代表发言稿
  6. 企业销售团队口号
  7. 关于《坐井观天》的优秀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