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0 13:21:44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

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基于此,我会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他们对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这句话的情感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在学生的交流和朗读中加以点拨。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能够区分“挂”和“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4、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难点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一、猜图激趣

1、出示一张葫芦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2、纠音。注意:葫芦的“芦”是第二声,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指生读,开火车读。

二、揭题导入

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就大喊:_____________。

三、教师小结

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最后他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一、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生字词检查

1、指生读(2-3名学生)

2、提醒学生加点字要注意读准字音,“邻”是前鼻音,“盯”和“藤”都是后鼻音。

3、什么叫“盯着”,谁能做做“盯”的动作。

4、全班齐读两次。

1、指生读,开火车读

2、注意加点字的字形(左右结构),提示写字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3、全班齐读。

三、生字书写指导

1、区分两个生字,让学生区别为什么一个是口字旁,一个是提手旁。

2、你还能给它换一个别的偏旁吗?

预设:娃、蛙、洼……

3、师范写,生在写字本上描一写一。

四、内容梳理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中,除了葫芦,还提到了谁?

预设:那个人、邻居、蚜虫

2、谁能用这几个词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可真厉害,抓住了故事中的几个事物就把故事概括出来了。那么,以后当我们读到一篇长长的故事时,也可以学着这个样子,把故事简短地和你的小伙伴来说一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让我们先去看看这课葫芦吧?指生读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好葫芦的架子)

2、读了这段话,我们能不能把葫芦画下来呢?(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让学生注意画葫芦的顺序:先是绿叶---小花---葫芦)学生器读,老师画。

3、你最喜欢哪句话?

(1)、指生读,谈喜欢的理由。

(2)、强调朗读时读出“满”、“雪白”。(板书)

(3)、学生齐读。

(1)、指生读,谈喜欢的理由。

(2)、指出作者用“可爱”一词描述葫芦。

(3)、小组赛读,读出喜爱感情。

4、配乐朗诵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最后却因为这个人没有及时*,掉落了,让我们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一看。

1、生齐读。(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黄叶子,擦掉葫芦)

2、你想对这个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吗?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是葫芦,却忽略了在葫芦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葫芦,还有其他的事物。那么,随着葫芦的掉落,你读懂了什么吗?

一、提炼寓意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应将事情都联系起来考虑……

二、小练笔

这个人看到葫芦都掉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明年春天,他决定再种葫芦,这次会发生什么呢?展开你们的想象,请给这篇寓言写一个续集吧!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应将事情都联系起来考虑。其实呀,在那个人种葫芦的过程中,一位热心的邻居曾提醒他要及时治一治蚜虫,可为什么葫芦最后还是落地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拓展阅读

1、七《春》

目标及重点】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言风格。

2、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课时】

一课时。

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法。

一篇美,可以向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生分析,《绝句》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家朱自清先生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师用富有*力的言引起生共鸣,让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的铺垫。既可以扩大生的知识,又有利于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习目标。

三、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分成三分。

2、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师的范读非常重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把握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四、导读促,授知授法

以第一分(盼春)和第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师引导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冬天的水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生的印象。

2、七《春》

1、强调生自的`阅读体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大阅读量和口交际环节,重视培养感。”还强调“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将指导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章的思想情感和人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观”,让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在生活中

3、重视互动合作。《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习,在实践中习、运用。”“对课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得合作技能。

3、七《春》

一、目标: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重难点:体会寓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过程:

(一)朱自清的《春》写得太美了,其实自古以来,春天一直人们歌咏的对象,请大家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互相交流并保存到自己的读书笔记,然后任选一幅春景图,给它配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

师推荐分诗句:(课件显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春。——宋朱熹《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首》

)选取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背诵并模仿写句子。习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选取写得好的在全班宣读。

(三)《春》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春》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其实朱自清留给们的美不仅仅《春》,他的《荷塘月色》,他的《背影》,他的《绿》都不朽的篇章。课后请同们再次亲近朱自清,感受朱自清心灵中飘扬的那片风景。

(四)美不朗诵不足以表现其美,推荐一位朗诵最好的同进行配乐诗朗诵,让《春》的课堂美的配乐诗朗诵中结束。

(四)作业:1、整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2、课外写一段描写景物的字3、阅读朱自清的一篇散并作读书笔记。

点击查看更多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1592.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