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之石头记打油诗
一纸小升初,两行辛酸泪,小孩方十二,大考已相随。
校内书包满,校外题库全,刚出学校门,又入课外班,
可怜寒暑假,天天不在家,上学已力疲,最忙周六日,
日出挂前窗,儿起惊梦床,月升课未散,解题战尤酣,
老爸当车夫,老妈扮书童,奔走培训班,游弋城内外,
欲闯小升初,须听前人述,三年即入门,四年刚起步,
先把六年上,再争奥数王,奥数硬指标,势在夺前茅,
数论加方程,配比和图形,行程与工程,难倒研究生,
国学是基础,会做八股文,熟背唐宋诗,背熟今古人,
英语很重要,老幼都知道,剑桥新概念,等英和全英,
琴棋与书画,锦上可添花,为考小升初,名校背如流,
测试家常饭,考试不间断,升入前二百,全家如中彩,
跌出前三百,满门似蒸蟹,登记如雪片,简历赛标书,
证书可盈门,奖状不计数,约见似恩宠,面试胜招工,
初一难喘息,十五亦着急,**盼消息,夜夜不关机,
几度梦里醒,疑是发榜人,二月有口信,三月等讯息,
学校不领情,父母心中忧,志愿有技巧,命运在其中,
四月来音讯,通知不停蹄,五月大局定,悲喜又交集,
五二六何物,不易说得清,如何做准备,继续努力之,
名校考不中,难上好高中,高考如落第,前途末路穷,
一环套一环,家长心胆寒,苦海本无边,回头不是岸,
儿孙自有福,如此为哪般,劝君放眼量,想开天地宽。
领到通行证,终于可轻松?暑假衔接班,还得把娃送。
且听前辈语,只学不补(培优、课外辅导),排名倒数。
满纸悔恨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父母痴,谁解其中味!
拓展阅读
1、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题解题的五大方法
第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
3、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第二、分析法
1、形象分析法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2、语言分析法
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
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3、表现手法分析法
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4、意境分析法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2、记一次实验作文600字――石头、沙子、水
春节里,我到表姐家去做客。
表姐不见到我,便笑呵呵地把我拉进房间,并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个装满沙的杯子,一个空杯子和一袋小石子,放在我跟前,并神秘地说;“我们来做实验。
我一下子挺直身子,全神贯注地看着表姐。只见她不紧不慢地拿起一块石头,放进那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一下子溢了出来。然后,表姐又拿起两块小石头按在沙杯上,石子露了杯沿。最后,她将那个空杯拿起,抓起所有的小石子,一股脑全放了进去,石子露出了杯沿。这时她突然问我;“还能再装吗?”“能!”我不假思索地说:“能装什么?”“沙子!”我说。
于是,她拿起沙杯,将五分之一的沙子倒进了那个杯子,沙子将石头又叠出的“漏洞”填满了。又问:“还能再装吗?”“能!”我回答,“还能再装水!”她又将小半杯水灌进了第三个杯子。
“光会看、会说、会听是不够的,”表姐意味深长地说:“还要会想!这三杯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一下子沉静下来,一会儿紧锁双眉,一会儿捂着头苦想,一会儿搔搔后脑勺。表姐见了开发了我一下说:“我认为人就像这第三个杯子,要学无止境!要尝尽人生百味,方算人生!”
“哦!”我一下子反应过来,“我认为这三个杯子代表着三个不同的人。第一个杯子代表着不自信,没有主见的人,只听取别人的知识,丢掉自己的学问;第二个杯子代表着一种自负的人,不听取他人,只顾眼前,骄傲自大,而第三个杯子代表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嗯!你还有什么想法吗?”表姐问。
“人像第一个杯子,每一人都有一个极限,便如同杯沿,一旦超出它,便会‘溢’出来!”
朋友,如果换成是你,你有何想法?
3、三字经幼儿园小班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
1、讲(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3)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6)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8)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