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坟茔》的读后感600字
迈入大学校园,读到第一篇文章《梵高的坟茔》,让我深受震撼。作者范曾,作为一名画家和文学家,他带着对梵高深深地景仰,凭着对艺术精华的哲学思考和执着追求,为梵高放声一呼,也为天下不幸才士放声一呼。
作者称梵高为“艺术的殉道者”是因为在作者的眼中,作为一位卓绝天才的梵高,却被历史、被岁月所埋没。来到法兰西等待他的却是贫穷和饥饿,是被弃之不顾、被彻底忘却的凄惨身世。
他寂寞困顿,孤独却不屈,一位伟大的天才,如轻烟一般淡淡升起,又飘过,无影无踪。
艺术的心灵相通,是作者和梵高惺惺相惜。文中有对梵高自裁死前的描写,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开枪后并没有倒下,而是一路流淌着鲜血回到卧室,他流泪,一言不发,只有一声声悲惨的呻吟。这呻吟无论是控诉、是不甘、还是尊严都能让人感受到他震撼人心的惨烈。
他一生几乎没有朋友,他执着的画着所有大师们不屑画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却迸射出火一般的激情与力量,这种光芒终于在他死后的多年绽放。我们在为这种美丽所震撼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深深地悲哀,为天才的命运而悲哀。
作者是在冬天来到梵高的坟茔的,它坐落于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寒酸、简陋。但是墓碑上却有碧草在刺骨的寒风中颤动。不屈的生命,正如不屈的梵高。
让我们永远铭记梵高的人,梵高的画,梵高的精神,并以此自勉吧!
拓展阅读
1、高中项链读后感作文1200字
小说一开始,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整日耽于梦想的美丽忧郁的妇女。她美丽、丰韵、娇媚。正是因为“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于是她心里就凭添了几许不平与委屈。可是,由于玛蒂尔德面临的现实是:她没有一个好父亲,没有一个好身份,没有一笔陪嫁金,因此就无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给了与她门当户对的小职员罗瓦赛。如果她是高老头的千金,定能成为高贵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财奴的女儿,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难计其数。年轻的玛蒂尔德因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日郁郁寡欢。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个出口,那便是“梦想”。她的梦境不是幻境,而是当时法国奢华的真实生活。由于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中,玛蒂尔德不愿面对现实,直面人生,而把理想寄托在梦境里。无庸置疑,此时,我们可怜的玛蒂尔德已经完全被虚荣心俘虏了。
有一天晚上,丈夫带回一个大信封,里面是教育部长邀请他们出席晚会的请贴。一套过得去的衣服要四百法郎,衣服有了,可是首饰呢,珠宝呢?要是什么都不戴,玛蒂尔德觉得太寒伧了,她宁愿放弃这次出风头的大好机会。夫妻俩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罗瓦赛聪明,他猛地想到祖福雷斯蒂埃太太,管她借了一串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
凭借漂亮妩媚的容貌,带着微笑的脸庞,精美的服饰,玛蒂尔德在晚会上大受欢迎,大获成功,所有的男子都盯着她,打听她的姓名,要求与她共舞。可是回到家中,玛蒂尔德猛然发现颈子上的项链不见了。他们俩大惊失色,慌忙到处搜寻,可是哪儿也找不到。于是只好偿还,他们辞退了女仆,租了一间紧挨屋顶的顶楼。玛蒂尔德亲自洗衣、买莱、打水、倒垃圾、洗碗,罗瓦赛尔深夜还在忙于抄写。十年之后,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玛蒂尔德现在变得又坚强,*暴,头发从不梳光,裙子歪系着,两手通红,高嗓门说话。不过偶尔她也会想起那个美丽的、让她出尽风光的、也让她从此一生劳作的夜晚。最后才知道那串项链是假的呀,顶多也就值五百法郎!
《项链》这篇文章只是写了当时在法国人的社交活动中的的一件小事,一个微不足道的题材,从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这样严格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主人公的爱慕虚荣的心理和对“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一方面由于主人公的这种思想价值观,导致负债破产的不幸遭遇,另一方面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义思想毒化人们的灵魂,腐蚀着普通人们。以及上流社会的奢侈*的生活方式,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意识毒害了路瓦载夫人,这是造成悲剧的客观原因“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换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彻底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不稳定。
其实情节并不复杂,知识跌宕起伏的人生令读者感叹,为可怜的玛蒂尔可惜了,而且我心中也产生另一种构思,为何不一开始就向那位贵妇人坦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为何贵妇人要借条假的给别人?然而作品就因此加大了它的讽刺意味,另人回味无穷。
2、《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800字高中
逆流而上,追逐绿光
“当韶华逝去,容颜不再,你是否爱我如初,任地老天荒……”这是电影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插曲《Young And Beautiful》歌词中的一句,也是来自盖茨比的发问。
单纯就故事本身来说,这只是一个常见的三角恋爱故事。富家小姐黛西和贫穷军官盖茨比坠入爱河,后来一战爆发,他远赴战场而她却嫁给了纨绔子弟汤姆。多年后他摇身一变成了纽约最有名的暴发户,夜夜举办盛大的派对只为等待她的光临。他本以为能与她重温旧梦结果却死在了汤姆的阴谋下,而黛西和汤姆则若无其事的逃离了纽约。听着就像是每晚在电视台八点档播放的肥皂剧一样无趣。但如果这把这个故事当做老套的三角恋爱来看那就势必错了。
小说真正想要展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上流社会的虚假繁荣和自私冷漠,这也是为什么小说曾拟名《星条旗下》。盖茨比就是在星条旗下最符合美国爵士乐时代“美国梦”的一个典型人物,黛西则是他毕生梦想的化身。黛西是高不可攀的女神,而阻拦他们的是金钱和地位。盖茨比认为只要他足够富有就能打破这种差异,赢回黛西的芳心。
可黛西并不是女神,她只是一个懦弱的普通女人。她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爱情和金钱,她要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于是汤姆・布坎农用一串价值三十五万美元的珍珠斩获了她的芳心。
盖茨比爱上的黛西并不是真正的黛西,而是经过了他理想化幻想出来的梦想化身。黛西远不如盖茨比的梦想,那个梦想太过绚丽。“杰伊・盖茨比”来自于他柏拉图式的理念,他是*的儿子。因此他要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他要追求一个绚丽的无法形容的宇宙。于是他逆流而上,追逐着绿光,追逐着黛西。可他迎来的却是一个惨淡无比的结局。
盖茨比的惨淡死去意味着他梦想的彻底破灭,也意味着美国梦的幻灭,但盖茨比依然是了不起的。他为了那个绚丽的梦想不断逆流而上的背影,那颗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让他变得了不起。作者在文中借尼克之口说出对盖茨比的真心赞美“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起还比不上你。”然后盖茨比就露出了有些天真的,与他经历过的一切都不相符的喜洋洋的微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用尼克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西部的故事。”无数的人从贫瘠的美国西部来到富庶的东部。渴望着大挣一笔成为东部新贵中的一员。盖茨比、尼克、汤姆、黛西、乔丹都是如此,也都同样的无法适应东部的生活。汤姆、黛西、乔丹是已经变得麻木不仁的人,事情一来就用麻木不仁和金钱来保护自己,把烂摊子留给别人处理。盖茨比则是为了那绚烂无比的梦想,无止境地燃烧着自己的一切的人。尼克则是已经厌倦了这一切,决定回到西部的另一类人。对于生活在西部的人来说,富庶的东部就是绿光;对于最早离开旧大陆的殖民者来说,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新大陆就是绿光。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身份,他们都是在追逐绿光。
于是他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3、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字高二
一个曾经积极上进,勤劳能干的大好青年―祥子,竟然沦落成一个无恶不作的阴险狡诈的社会垃圾,*。把祥子的曾经与后来做个对比,极其有力的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写出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把一位大好青年,磨灭成如今这幅样子。
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十分地向往那里幸福安定的生活,可是后来有了极大的改变,它的改变让我很害怕再读下去,我不忍心看到以前是如此的美好,而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我一直都以为这是作者开的一个玩笑,可现实却告诉我它并不是,它是真实存在的。我很庆幸我不在那个时代。我想作者在观察祥子的时候,也一定很痛心吧。
只有在社会里慢慢的成长,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多,你才能看清这个社会真实的面孔。如果你想要深层的了解这个社会,就请去找那些阅历丰富的人吧,他们经历过很多,也许对这个社会的感悟比较深吧。祥子生活在一个黑暗的社会,所以即便他再厉害,最终也还是与那个社会融为一体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交友也是如此,在交往时我们要把眼睛擦亮些,不要等到你察觉的时候才想着挽回,当你能够察觉的时候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我很喜欢以前那个勤劳淳朴、老实能干的祥子,我多希望他能成为我的朋友,我也希望自己他那样的人,他是我生活的榜样。我非常欣赏他做事永不放弃的精神。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理想,而他也一直为自己的梁而努力着。虽然屡遭失败与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小火苗,你越是打压折磨它,它就燃烧的越是旺盛。可是谁用能经得起那么多次的折磨呢?
他的理想是那么的可爱与天真,他只不过是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每当他的理想将要实现的时候,总会有人从中横插一笔。这个社会太不公道了,善良的人每天提心掉胆的日子,邪恶的人每天都衣食无忧的生活着,难道人善就应该被人欺吗?
老舍笔下的社会是一个权与利兼备的社会,你有权就有利。当你有权时别人就供着你、巴结你、讨好你,相反那些没权利也没利的人,将会和祥子一样沦为社会的最底层。沦为社会最底层不可怕,可怕的是也认为你是社会的最底层,从未想过要改变它。
祥子他就有着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对未来一直有着极其美好的憧憬,渴望更幸福的生活,为此他做了一名最底层的车夫,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自悲,反而还非常的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像他一样的人,他们一直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我想说我们每个人工作不都是为了赚钱吗?初衷都是一样的,我们何必要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自悲。虽然职业有高低之分,但只要你尽力了,把他做到最好,那不也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吗!
祥子曾经是一个追求者,虽没有高于常人的觉悟,但懂得反抗命运、改变低贱的处境,做的是一只积极向上的骆驼;而后来的他却完全是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而没有任何怨尤,甘愿成为一只卑微低下的骆驼。黑暗的社会终究还是把一位善良的人吞没了。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的社会,已经觉得很幸运了,它虽然不像桃园,陶渊明先生笔下的大同社会,但也是一个公正、和谐、安定的社会。在那么好的条件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而我们却依然还是我们。我们虽然不可以改变现在,但是我们可以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确立目标,这样我们才会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会感到迷茫。我们学习祥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做一个淳朴善良的人。我们要敢于与挫折做*,永不放弃。
他的一生一直都在权衡进取与堕落之间兜兜转转,他还是与社会一起流回到社会的原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2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