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若水散文
如风的岁月拂遍了额头的青丝,鬓角华发早生,鱼尾纹也肆无忌惮地爬上了眉梢。“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人中年”,如同钟表上慢慢移动的时针,在丝毫感觉不到移动之际,自己一下子就被塞进了不惑的年轮。日子的年轮让我与纯真无邪的少年时代,与激情如火的青春岁月渐行渐远,而滞留在生命里的每一份记忆,且吟且行,在悠远漫漫的尘世路上默然成卷。
俗话说得好:“万事可望,难忘者铭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我非常怀念清澈纯净的童年时节,那时愣头愣脑的我如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那样,伏在牛背上穿梭于家乡周边村寨的每一条田埂,每一道沟渠,每一茬田地和每一洼池塘,过着“绿了几次芭蕉、红了几次樱桃”的快乐而自在的童趣生活。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把牵牛绳往田埂上一丢,脱的光衣服,光着**跟小伙伴们站成一排比尿尿,谁尿得更高更远谁就最牛,谁把池塘边松软的田埂冲的坑最圆最深谁就最厉害;而后大伙一起跳进浑浊不堪的池塘里嬉戏,在池塘里扎猛子比赛,谁在水中扎得最深最远谁就是老大,谁的小**浮在水面蹦似青蛙谁最怂。更有趣的就是待,一个个小萝卜头从池塘底探出水面的那一刹那,满头满脸花哨了的泥沙和泥浆在小伙伴们相互对视后成了稚嫩爽朗笑声中的一幅童趣图,一切是那么地纯洁,又是那么地天真。那脱了缰绳的老牛乘机啃吃田地里的庄稼,待远处庄稼主人的叫骂声破空而来,小伙伴们又一个个光着黑不溜秋的身子湿淋淋地爬上池塘,争先恐后地向庄稼地奔去,被池水激缩成土蚕似的小*一扬一扬的,那滑稽的童真只能藏在记忆的深处。小伙伴们牵的牵,赶的赶,打的打,快速把牛从庄稼地撵出。要是碰上庄稼主人追撵而来,大伙儿便抱起衣裤赶着牛儿跑的跑,躲的躲,藏的藏,待庄稼主人赶到田边时大伙早已没了身影,回荡在庄稼地周边的满是咒人的叫骂声,庄稼深处的沟渠里,则是大家边穿衣物边为逃过一劫而“嗤嗤”笑个不停,晚上回家呢,自然免不了被老人一顿暴打。那种无忧无虑的天心童趣在跟女儿提及时捧腹不禁。
阴阳潜移,春秋代序,物类衰荣生杀。丰子恺在《渐》中写道:时光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正如《渐》中所云,我也被岁月的利刃无情地割去了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一天又一天的美好时光,昨夜的孩童今夕已变成了庸碌无为的中年人,每天都有同样的忙碌,同样接待着一张张从陌生渐渐变为熟悉的脸孔,再被另几张陌生的面孔在反复重叠中渐渐淡忘,不得不迫使自己从梦幻的天地中走出,使我被动地重新考量自己的人生。《苹果日报》社长董桥感慨,中年最为尴尬,是天不亮就睡不着的年龄,是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是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的额头而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自己就一个愣头青,在单位是小字辈,一切都得听那些资历深厚长者的话,听其教诲、训导和指挥;没过几年,一大批一大批青年小伙在眼前出现,还一口一个师傅地叫个不停,让我不由得发出“眼前但见少年多”慨叹。有时自己也会在忘情之余用嘴在女人额头上亲一下,如蜻蜓点水,尤其是愁绪满腹之余会独自一人躲在某一角落发呆抽烟,让淡淡的思绪在月光如水的夜晚随风飘荡,夜间失眠更是家常便饭。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吴维库说过,人的生命其实就是一个括号,左括号是出生,右括号是死亡,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用靓丽多彩的事情和好心情把括号填满。自己静坐一端,细思冥想,人生苦短,风雨兼程,在填括号历程中很多故事就在岁月更迭时注定了物是人非的结局。前天晚上,我在整理书房时发现静静躺在书柜最不显眼处的那尘封已久且发黄褪色的书信。翻开了那淡出视线许久的书信,忆起曾经牵挂许久的那些人,甚至早已不知其身在何处。含泪逐行读着书写时的那份温馨,不由得想起了她或他在我寂寞时无言的陪伴、痛苦时不厌其烦的*、失意时温暖话语的安慰、烦心时幽默的笑话以及调皮时爽朗的笑声。一枚邮票,沉淀的是满腹凝重的心语;一个信封,装进的是一怀萦牵梦绕的思念。以往的日子,有了书信,我就有了那一份难于忘怀的牵挂;有了那份牵挂,我在寂寞跋涉的路上便有了欣慰的挚友,平淡无奇的岁月就多了份幸福的满足和美丽的风景。写信时的尽情倾诉,等信时的默默期盼,收信时的无限惊喜,只有自己在伏案苦写、站在路口傻等、迫不及待撕开信封就读时方能体会个中滋味。书写的那份深深的牵挂,就像一根长藤缠绕,字里行间无不显现出甜甜的牵挂和思念。我非常怀念手写书信时那无拘无束的感觉,笔随手走,手随心动,尽情挥洒而不带一丝矫情。方寸书信,记录着我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记录着人生历程中一段又一段极为平淡的经历。现在重温那一封封书信时,当年那歪歪扭扭的人生足迹恍如昨夕,那些流逝的人和事又一件件鲜活地回到自己的眼前。
《菜根谭》云,“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何谓素心?素心其实就是拥有一颗纯净若水的心。回想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突然发现,一钵青山一钵闲,一碗快乐其实就是一斤自由切成丝,加点盐,不放油,青蒸后便是一盘美味可口的好菜,不正是素心若水的真实写照嘛?泥土有足够的深厚和踏实才能滋长绿色的希望,水滴融人到海洋方能扬起绚丽的浪花,故纪晓岚慨叹“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驻足人生驿程,让自己的心灵回归恬静,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份纯净和梦想,守住自己身边那丝细小的感动和温暖,守住自己身边那些值得珍惜的点滴温馨和幸福时刻,让自己在穿越岁月的风雨中做一个素心之人,诚如陶渊明“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享一份宁静和安然,怀一颗优雅和素净,放下一切执念,少一些因失去而耿耿于怀,少一些因小事而自寻烦恼,少一些因世俗而劳心费神,不去在意纷扰,不去忧虑明日,在生命长河里活出自己的那份精彩,在喧嚣尘世里活出一份坦然。
拓展阅读
1、中外名著之繁星春水读后感350字左右作文繁星春水心得精选
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
在冰心的笔下,母爱是值得赞颂的博大无私,至高无上的情感,它是生命的源泉、美的极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只有母爱是永恒一致的。在歌颂母爱之外,对童真的追忆和赞美,同样是他寄托理想的主题。在她善良的心目中,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冰心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她是多么渴望有着母爱和天真的童年世界,可在这现实中也往往只能成为一种梦想。这时处于矛盾和失落中的冰心,只好把援助的手伸向母爱的童心,或着伸向美丽神奇的自然世界。记得在冰心写的《繁星·春水》中曾经有这样的一首小诗:
母亲!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虽然这小诗只有三十来个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冰心不仅是母爱的童心的续写者,更是伟大自然的歌者。
2、景由心生美由心生散文
脚下的步子行走在季节的深深处,没有停留,亦是停不下来。猛然间,发现一些身边的美好就如此被我忽略且遗忘。于是,我累了,我放慢了步伐,静静的让心灵歇歇,感受生活中点滴美好。
文友在聊天中把我比作一架很美的钢琴,他说:“你是个精致的精品女人,你的气质点点滴滴放光彩哟,你的内涵就辐射出了一种特有的美,肯定不止100人这么说你了。你的美足以醉了90%的人,从你的相片可知你是个生活很有情趣和品位的精致女孩子,你是一架很美的钢琴,遇上一个懂你的人,才会弹出优美的旋律,才会弹出一路的行云流水,弹出高山流水。你是个才女加美女,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他说我是幸福的,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
我说:“是啊,也是一种荣幸。不过没有你说的这么好,有这么好就好了。”其时,在心里真的很感谢那些对我欣赏的人。突然被“幸福”这两个字产生了疑问?自己静静的想了想,是很多人对我说过他们很欣赏我。他说的也没错,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原来我是很幸福的,也是很荣幸的,原来幸福是这么的简单。
对于这一系列的赞美,对于人家的欣赏和很多赞美的词语。我心存感激,但我还是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没有朋友们所说的这么好,还是有很多不好的,自己是自知者明的。不过还是得谢谢朋友的赞美。可是很多人欣赏着我,我却感觉我一直拒人于千里,不太喜欢太接近人,不太喜欢多与人聊太多,不太喜欢人家太接近我,一直在拒绝着人家的靠近,我怕太接近人。或许是因为我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吧?或许是我害怕受伤害吧?或许这只是在保护我自己吧?又或许我只是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喜欢宁静吧?也说不清是为何,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我时常拒人于千里,不太敢让人靠近我。也不是因为不相信人家,或者不喜欢人家。我知道问题在于我自己本身,知道自己以前比较喜欢聊天,慢慢地,越来变得越不喜欢聊天,也变得越来越安静。或许是因为年龄在增长,对人对事看多了,也相对比较成熟,稳重的原因吧。自己也说不清,搞不懂是为何。总之就是不喜欢太接近人,也不喜欢人家太接近我,总会保持着一种距离,不靠近人,也不让人靠近。
比如上网,一般情况下,我都是隐身上Q的,几乎不上线,常常会有很多人给我留言。如果是不熟的人给我留言,我有时候,会回复聊几句;但大部分情况是没有回复的。除非此人我没回复还经常的发,还时常总是会给我冒几句。可是太多次,不太好意思不回复人家,就会回复与他们聊会。又因为不熟悉,好像也不太喜欢去接触,去认识新的朋友,又要一大堆的无聊话题,很不喜欢。天天隐身还总是有人找着聊,总在问你哪里的,你叫什么,你做什么的等等的这些话题,感觉很浪费时间。有时一天要重复介绍自己好几回,会感到有点烦。所以直接的不回复,或直接回复有什么事,我很少聊天,不喜欢闲聊,也没空闲聊。如果有事再聊,要是没事的话,我不喜欢闲聊,不好意思。经常因为我的不爱聊,而拒绝人家找我聊天,我是个很直的人,常说话很直接。不想什么,不喜欢什么,全都是直接说,从不会拐下弯。只是偶而也是会跟人闲聊会,但这种情况算是挺少的。
但是,对于熟悉的朋友我都会回复,就算此时没在,过后看到信息也会回复问其什么事,我刚才没在。或者是有什么事情找我的,也全都会回复。对于朋友,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的。有时没说并不代表没有放在心上,有时没有联系,也不代表我忘记,在心里还是时常会惦记。可是,突然听到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那么我应该是很幸福的人才对,怎么会一点幸福感觉都没有啊?也许在我眼里一直看到的只有一个人,却看不到我身边的很多人。或许是人家懂得欣赏我,我却不懂得欣赏别人。他也说了一句话:“要有欣赏美的眼光和心境,美由心生。人生处处皆风景,景由心生。”他的这句话说得真好,启发了我很多的思想,同时也很感谢他的欣赏,很感谢欣赏我的人。或许我真的缺泛了欣赏的眼光,不懂得欣赏周围的许许多多美景,只是一直停留着,回顾着走过的风景。不懂得去发觉更美的山水风光,只是一谓的回首过去,过去已是过去,走过了就走过了,再回首也是破梦美景,再美的景也是一场泡影。何以要一直停下脚步来,一直回盼过去,回首往事,何以要一直执着,再执着也只是一种念旧陈年老景而已,也只是冰封自己的心灵。
走过的路,走过就走过了,回不去,再也回不去,应该要懂得放下,学会放下。别太固执,不懂得放,就算再回去,也不会那么美好,也不再是美丽的风景。舍得放,才能敞开思想,敞开心怀,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高;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停留于此,再回首也只是破碎的梦幻美景一场。只有舍得放下,把眼光放远望去,向遥远的地方寻找一份更美的风景,向前大步的迈进,才能看到真正真实的美景。很感谢谢朋友的一些话语,也许只是很随意的一些聊天,却从中可以启发一些思想。
一句话:“要有欣赏美的眼光和心境,美由心生。人生处处皆风景,景由心生。”不由得让人深思,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常常会因为人家的一句无意间的话语,我就由此有很深的感悟。自己想想貌似自己一直停留在一个圈圈里,一直走不出去。是不是别在固执,别在任性,别在坚持,别再封锁着自己的心,该把丢失的自己找回来,该懂得放下,该学会放下,才能敞开心怀,才能走出惆怅,才能快乐起来。才不会一直沉封着自己,才能主自己感觉到开心与快乐,幸福与美好!
3、中外名著之繁星春水读后感350字左右作文繁星春水心得精选
今天,我看了冰心奶奶写的一本散文选——《繁星。春水》。冰心奶奶写的散文里,有快乐的回忆,有人生的哲理,有长大的烦闷、顾虑……从冰心奶奶写的每一篇散文里,我都感觉到冰心奶奶写散文时的每一种心情:有高兴、有伤感……
现在,我给大家说一说我从《繁星。春水》中的几篇散文得到的感受和收获吧!从第三十四篇散文中,我读懂了做出伟大事业不单只是一些伟大的人,也有可能是一些犹如细小的泥沙的小人物这一个道理。从第四十五篇中,我读懂了我们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对别人承诺过的事一点也不做实际行动,必须言必信,行必果。从第五十五篇散文中,我又明白了不能去一昧羡慕别人的一个成果,还要看见别人为了这一个成果而花费了多少心血和努力。我也从第一百四十九篇散文中明白了不要过分地表现自己;因为,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
我还从后面的长篇散文中得到了感受。从《不忍》中,我感受到冰心奶奶伤感的心情,也感受到了生命成果的脆弱。《中秋前三日》写出了冰心奶奶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乡愁》一诗更体现冰心奶奶思念家乡。而《纸船》写出了冰心奶奶对母亲的爱慕之心……
啊!冰心奶奶,您写的诗呀!充满了真情实感,它们让我明白了多少人身的道理!
4、中外名著之繁星春水读后感350字左右作文繁星春水心得精选
我是第一次看关于诗歌的名著。诗歌,在我眼里就是一种很无聊的文学,看这个简直是浪费时间。可是,在这个寒假,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当我深入读进这本书时,最终看出所蕴含的哲理。
诗歌从古至今,是受人尊重的,因为诗歌是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沿袭下来的,我却是个例外,。我很讨厌诗歌,讨厌他的杂乱,讨厌它的深藏不漏。花时间去研究它的杂乱,还不如去坐着看一本刺激的小说。
不过,我要感谢冰心奶奶和学校的安排,是他们改变了我对诗歌的看法。我能从很多句子中感到冰心的诗歌的看法和吸引力:青年人和!为这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你的图。这是什么意思?这所蕴含的哲理是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这哲理是多么深刻呀。
我对此上了瘾,我开始研究他们,从中得出结论。每得出一个,我会兴奋好一阵子的。比如这首诗:镜子对面照着,反而觉得不自然,不如反转过去。哲理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当你使用他时弄不清楚的话,不如反过来想想。我越来越感到冰心的诗歌的哲理性,他是一个哲学家。
也许就是这本经典名著,改变了一个人的观点,也正是这本经典的诗歌名著,才可以列入世界少年文学经典名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3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