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和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告诉我们鱼、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
1、学习“借、角、挣、断、逃、您、兴”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时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3、知道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能说出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尾巴的用处。
4、在田字格中正确的写“断”。
1、学习“借、角、挣、断、逃、您、兴”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知道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2、在田字格中正确的写“断”。
二、说教法
1、激发悬念:审题设疑。齐读课题后,鼓励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去学习课文。
2、说话训练:学完第一小节,我出示了一个“因为…所以”的填空,其实也是让学生巩固第一小节所学的内容,教完3、4、5小节后,我要让学生说一说小壁虎碰到啄木鸟和松鼠,又会发生什么事情,使学生动脑又动嘴。
3、以读为本,训练语感。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尤其在教学课文3、4、5小节这些重点段落时,我先出示第一组对话,引导他们去读好,再教学“您”字,让学生明白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再进行指导朗读。第二、第三组对话“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试试,三组对话读好,学生也能从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中明白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三、说学法
质疑课题---文中找答-----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1、在导入课题后,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同时,我也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就是文章的主线,学习第一小节,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2、学习3——5小节,小壁虎是怎么向小动物借尾巴的:这三个小节也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在文中划划线,自己找到答案,这个时候学生就开动脑筋了。然后进行生字教学和指导朗读,先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读第一组对话,而后的两组对话就是让学生自己试试看,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朗读。
3、学习课文第6节,学了之后,问学生为什么小壁虎的尾巴还能再生呢?相信学生也有这样的疑问,而由于学生这个知识面不是很宽阔,所以,老师来告诉他们答案,并且让学生回家再收集下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也有很大的用处。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为什么借?小鱼拨水
向谁借?黄牛赶蝇子
怎么借?燕子掌握方向
结果?壁虎再生(保护自己)
拓展阅读
1、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2.学会生字虎、蚊、想、甩、伯、阿和偏旁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并正确读出感叹的语气。
教学重点:
反复读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理解它们尾巴的用途。
教学难点:
读第1段和最后一段,联系起来理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再生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19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表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多读几遍。
2.看汉字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3.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板书、贴小壁虎图)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3)理解挣断的意思。如果淖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4)指导朗读。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2)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3)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4)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贴小鱼图)
(5)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6)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板书:拨水)
(7)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
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上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2)(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贴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3)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5)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指名读第6、7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板书:长出新尾巴)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3)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第2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戴头饰表演这故事。(课外还可多分几组表演)
二、读字读词
1、读下面词语,给带点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想挣断甩着游水高兴壁虎爬到墙角伯伯阿姨转身
2.读要学会的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字形。 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虎字头。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2题和《课堂练习》第3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的第4题。
(1)先读句子,找出要用的词语。
(2)比较三组词语不同点,想为什么各有不同,与它们所在的地方有什么关系。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想这地方,再写句子。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44课《小壁虎》。
五、总结语(略)
2、课文比尾巴教学设计范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课件、生字卡、动物头饰、录音带等。
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坐上去动物园的汽车(播放汽车的音乐)。到了,请同学们坐好。
2、出示图片,问: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尾巴的特点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比尾巴》就能帮我们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3课,一边看书一边听录音范读课文,想一想这课有几小节?
2、请同桌同学互相帮助来读课文,把生字读三次。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开火车、齐读)
4、这篇课文有多少个小节?(有4个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贴动物图,问:这是第几节讲的?(第二节。)
3、指着没有尾巴的动物的图,问:这些动物的尾巴怎样了?(它们的尾巴没有了。)
4、出示动物的尾巴图,问:它们的尾巴在这里,谁能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尾巴?
5、你是怎样知道的?(猴子的尾巴是长的,兔子的尾巴是短的,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板书:长、短、像伞。
6、问:你们知道猴子的尾巴有多长吗?兔子的尾巴有多短吗?
7、问:比兔子的尾巴长的动物有哪些?与猴子比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8、小结:长和短不是一定的,要通过比较才知道。
9、问:你还知道有什么长,什么短吗?
10、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做手势来表示伞的样子。)
11、看黑板的板书来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一节
1、在第一、二节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是什么符号?)
2、教师讲解:这是问号,用在问句的后面,表示提出问题。
3、问:第一节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板书:谁的尾巴?。
4、学生练习说问句。
5、指导读问句。教师范读,指名读。
6、加上表示尾巴特点的动作来齐读第一、二节。
7、小结:第一、二节写得很生动,因为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出了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里还有哪几个小节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其它动物尾巴特点的呢?
五、学习第三、四节
1、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来自学第三、四节,边学边想: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问:你学到了什么?(A、尾巴的特点;B、三个问句。)板书:弯、扁、最好看、?。
3、问:你还想到什么?
4、指导朗读:男、女分组读。
六、做游戏《找朋友》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游戏?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们在做游戏时要边看游戏的内容边练习背课文,好吗?
2、这个游戏叫《找朋友》,想玩的同学请坐好。(教师发动物及相关动物尾巴的头饰)戴动物尾巴头饰的同学站到讲台前。开始游戏,(如:A、戴猴子尾巴头饰的同学问:我的朋友在哪里?B、同学齐答:猴子,猴子快出来!C、戴猴子头饰的学生走出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3、看图加动作来背诵课文,再比赛背课文。
4、总结板书:这节课,我们学过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5、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平时多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练习(画一画)
1、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来帮它们加上尾巴。
2、画完后让学生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八、总结全文
长 猴子
短 兔子
谁的尾巴 像伞 松鼠
弯 公鸡
扁 鸭子
最好看 孔雀
3、《小英雄雨来》课文内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二、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四)、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
(五)、指导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七)、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讨论: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十)、作业。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4、小学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形式】片段教学
师:同学们平时爱看那些动画片?(生答)那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看一个好不好?(生答)
师:这个动画片里主要有哪两个动物?(狐狸和老虎)谁厉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板书)
师: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威”就是“威风”。“狐假虎威”是什
么意思呢?(生答)
师: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再找找那个
自然段讲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第5个自然段)。 (生汇报一共有5个自然段,第5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狐狸借着老虎的
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师:狐狸用了什么方法能让老虎跟在他的后面把百兽吓跑的呢?
师: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在寻找食物,“寻找”这个词说明了老虎怎么样?(很饿,着急找到吃的)看到了狐狸肯定是喜出望外呀!它是怎么做的?(扑过去,把狐狸抓住了) 一扑一抓,体现了这只老虎很…..(凶猛,厉害)谁能读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老虎的凶猛。(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狐狸遇到这么威武凶猛的老虎,并没有慌张害怕,而是再想办法。那个句子能看出狐狸想到办法了?
生:狡猾的狐狸眼珠子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
(老师指导“眼珠子一转,扯着嗓子喊”)
师:谁能读读狐狸说的话,注意狐狸的神态、动作和语气(生读),从这些
话里能看出狐狸怎么样?
生:聪明,狡猾)
师:听了狐狸说的这些话老虎什么反应呢?
生:看着又瘦又小的狐狸,不相信有本事,但是听它这么大的口气又不敢不信)
师:不相信又不敢不信,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的心里(犹豫不决) 师:犹豫不决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
师:看到老虎拿不定主意,狐狸冷笑一声又说上了,现在我们齐读狐狸说的这段话。(齐读)
师:于是狐狸就带着老虎来到了森林里,一前一后。狐狸、老虎和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怎么表现的呢?谁能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画一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动物们赶紧就跑)其实老虎并不知道他们害怕自己,还以为他们真是害怕狐狸呢?
师:狐狸达到目的了,你对狐狸的做法怎么看的呢?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吧。
(生汇报观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也要记住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欺骗别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石头河中心校:刘莉
神 摇 半 东 气 头 信 张 活 摆 半 西 现 尾 疑 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3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