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上最美的哈达》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20 15:40:27

《献上最美的哈达》教案 1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风格以及特有的民族韵味,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

2、尝试用欢快的歌声表达藏族人载歌载舞欢迎客人欢快情绪。

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民族韵味,并尝试用歌声表达。

难点:了解藏族人民特有的民族韵味。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一起去西藏(环节意图:通过对视频图片的观看,孩子再现对西藏的经验,进一步了解西藏的风俗特点)

1、关键提问:你认为西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小结:西藏是一个特别又美丽的地方、藏族的人们热情又好客。

2、关键提问:谁来夸一夸西藏?

引导幼儿用语言节奏来表达对西藏的喜爱:西藏的高原|真正高

二、西藏小伙欢迎我(环节意图:欣赏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风格以及特有的民族韵味,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

1、过渡:藏族人和维吾尔族人一样,他们个个都是能歌善舞,听一听,藏族的小伙子在欢迎我们呢。

2、关键提问:你听到、看到西藏的小伙子是怎么欢迎我们的呢?(看音乐视频)

3、模仿西藏小伙穿长袍、献哈达等动作,欢迎客人。

三、夸夸西藏的小伙(环节意图:尝试用欢快的歌声表达藏族人载歌载舞欢迎客人欢快情绪,并激发幼儿对藏族人民的喜爱。)

1、西藏的小伙子这么棒,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用语言节奏来夸小伙子:一顶小毡帽、一件长马袍、衣袖甩得高,唱歌又跳舞……)

2、听音乐演唱

指导语:想想,欢迎客人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指导孩子用欢快的声音演唱)

3、扮演西藏小伙,一起欢迎客人的到来。

要求:

1、了解西藏民族的风俗习惯,知道要尊重少数民族。

2、欣赏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随歌而舞。

活动流程:

一、去旅游,引出主题——了解藏族的名族服饰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全国各地旅游吧,你们想去哪里啊?

师:好,今天我们就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吧。

(演唱歌曲:我爱天安门)

师:有的朋友看到了天安门的美丽风景,有的朋友没看见,再来一次吧。(再次演唱)

2、过渡:天安门的风景真美啊,你们还想去哪里啊?(幼儿猜测)猜猜我想去哪里旅游呢?

(出示图片:藏族服饰)

提问:这是哪个民族?(藏族)你在哪里看见过?

3、小结:原来这是藏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二、欣赏歌曲,熟悉旋律——感受藏族的乐曲特点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藏族歌曲,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欣赏歌曲旋律。)

2、提问:这首去个中藏着一些藏族人民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完整欣赏)

提问: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师:原来藏族人是一顶毛毡帽,一件长马袍,衣袖甩得高,唱歌又跳舞。

4、幼儿再次完整感受。(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等方式感受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藏族歌曲真是好听又特别。

三、完整欣赏——尝试演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一起来演唱。

提问:藏族人会用什么来招待客人。(酥油茶、哈达)

3、引导幼儿注重附点以及休止的演唱。(幼儿再次演唱)

4、师:除了这首歌曲之外,你们还知道藏族的哪些事情?

小结:藏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生活在草原上,善良又朴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等我们长大了可以去藏族看一看,瞧一瞧。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献上最美的哈达”。

2.感受藏族乐曲的欢快旋律及独特的民族风情。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准备;前期有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的经验准备;已熟悉“献上最美的哈达”旋律。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

观看藏族民族的PPT

———“我们一起去看看藏族人民是怎么生活的。找找藏族人住在哪里?藏族的人们服装是怎样的?他们最爱喝什么?”

熟悉歌曲旋律:藏族的小朋友来了,用小手拍拍把藏族小朋友找出来,用耳朵听出来。(拍出旋律节奏)

幼儿边走边拍旋律节奏。

欣赏歌曲第一遍(熟悉、理解歌词)

教师提问:听听是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听出来的?

看照片回忆歌曲内容。

——“有位记者把藏族娃娃的表演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先听听!听准确说对了,他就会把照片贴出来。”

学学藏族娃唱歌

——“你喜欢歌中的哪一句?请你唱一唱。”

分句演唱

——“将藏族娃娃的服装唱清楚。这首歌中有哪些表示动作的字?为什么给客人喝酥油茶要用捧?”

集体演唱歌曲

3.藏族朋友跳起舞

幼儿集体跟跳

活动建议:

结合大班“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音乐区域中可以提供藏族服装如:毛毡帽、长马袍以及哈达。“献上最美的哈达”歌曲旋律可以在音乐区域中播放。

家长有机会可以带着孩子外出旅游,家长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成长交流:

今天的音乐活动中宋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穿上藏族服饰、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藏族文化,在平常的音乐活动我们老师是如何开展的呢?大家一起来畅谈吧!

1.在主题背景下音乐教学活动的特点?如何选择教学点?(歌唱活动要解决的要点:旋律、节奏、歌词)。

2、以《献上最美的哈达》为例,说说本次教学活动运用了哪些教学方式?

《献上最美的哈达》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注意换气和休止符,唱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欢快情绪。

2.了解西藏民族风俗习惯,愿意和老师一起跳藏族舞蹈。

【活动准备】

音频、西藏有关的图片、舞蹈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了解西藏民族风俗习惯,感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今天,我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图片)

2.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3.(观看图片)看看西藏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4.看看图片上,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小结:西藏有美丽的大草原,住着藏族牧民,他们爱用青稞酒和酥油茶来招待客人,向最尊敬的人献上哈达。

二、听一听——欣赏歌曲,了解歌词中有关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藏族乐曲的特点

1.欣赏歌曲一遍,说说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

2.再听歌曲一遍,这首歌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一样?哪里不一样?

小结:通过换气和休止符,可以唱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欢乐情绪。

3.学唱歌曲,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三、跳一跳——学跳舞蹈,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舞蹈表演

1.(观看视频)看看西藏的舞蹈是怎么样的?

2.一起学几个西藏舞蹈的简单动作。

3.随着音乐一起舞蹈。

拓展阅读

1、七年级册《生动的小泥人》

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学准备:

课件陶泥

学过程:

一、走进室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吗?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2、七年级册《生动的小泥人》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旋律和结构,并随A段音乐的节拍表现捏泥人欣赏泥人的动作,体验和表欢快的情绪。

2、创编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乐优舒缓的情绪。

3、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音乐《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捏过泥人吗?捏泥人要做哪些动作呢?(根据幼儿回答,带幼儿有节奏的说做动作。)

(二)了解音乐《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开心的事,我们为它配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捏泥人的动作吧!(完整欣赏《喜洋洋》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

2、这段音乐共有几段,每段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欣赏音乐)

3、分段欣赏,区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动作,配合体会《喜洋洋》乐曲A段音乐的欢快节奏。

1、师示范做捏泥人动作。边做团搓压捏的动作,边念:团,团,团脑袋;搓,搓,搓胳膊;压,压,压身体;捏,捏,捏手脚。

2、幼儿练习,一起随着音乐节奏做捏泥人的动作。

第一遍:儿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动作大)

(四)创编泥人造型,随B段音乐用舒缓的动作表现。

1、师示范泥人造型。(师随B段音乐,与一幼儿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导幼儿感受造型过程。

3、引导幼儿创编泥人造型。

4、幼儿两两合作,听B段音乐练习。(师及时用语言提示)

(五)随A段音乐表现欣赏泥人时高兴和赞赏的动作神态。

1、引导幼儿创编欣赏泥人的动作神态。

泥人捏好了,真高兴啊!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和神态来表示高兴来赞赏自己的泥人呢?

2、师示范表现欣赏泥人的情景。

3、幼儿随音乐表现。

(六)完整表现捏泥人的过程。

1、师随音乐示范一次。

2、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

3、请客人老师合作一次。

(七)谈话小结。

进一步明确音乐《喜洋洋》让人开心,与同伴协作让人开心,希望小朋友把开心和快乐带给更多的朋友。

3、七年级册《生动的小泥人》

学目标】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全面深入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4.读懂文意,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全面深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3.学习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学难点】

4.读懂文意,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冯骥才小传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主要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一百个人的十年》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现任中国文联副**,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等职。

2.了解泥人张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抟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到神形兼具的境地。

“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享有盛誉。

近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3.欣赏泥塑艺术

屏幕展示一组图片

4.识记字词

阔绰( chuò ) 撂( liào )高的 怵( chù )

抠( kōu ) 戳( chuō ) 估(gù)衣 模(mú)子

横冲直撞:形容乱冲乱闯。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课内探究】

活动一:讲故事 理情节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象角色置换,穿越回到咸丰年间的天庆馆,当一回“撂高的”,以他的眼光看人物,用他的口吻述说当时发生的这个故事。

要求:

1.突出重点,准确体现原文的中心和重点;

2.条理清楚,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可以不受原文的束缚,有的地方可以详述,有的地方可以扩展,有的地方可以变序、变表的形式,必要时可加入个人的想象。通过删节、充实、调整,使故事紧凑、生动。

4.人物语言可适当运用拟声造型手段,做到“言如其人”,还要把握好语速、节奏的变化,并适当运用表情、手势、姿态辅助表

温馨小提示:尽量从原文中摘录相关的语句表述。

创造性复述方法指导:

第一步,理清原文的六要素。

原文的六要素:

时间:一个下雨天

地点:天庆馆

人物:泥人张(中心人物) 海张五 伙计 吃客

起因:泥人张无视海张五

经过: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第一回合:海张五取乐泥人张──泥人张用鞋底的泥捏出了海张五头像。

第二回合:海张五侮辱泥人张的手艺──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结果:海张五贵买了所有的泥人,连同模子。

第二步,摘取原文中的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对六要素进行补充完善,适当加入个人的想象。

活动二:作对比 识人物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对比分析泥人张和海张五两个人物形象。

项目

海张五

外貌

语言

本事

计谋

结局

归纳总结:

泥人张:不动声色、沉稳内敛、清高自爱、不畏权贵,利用一手捏泥人的绝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发制人、一招制敌。人品奇、手艺奇、计谋奇,实不愧“奇人”之称谓也!

海张五:飞扬跋扈、狂妄嚣张、色厉内荏、愚蠢可笑。寻衅滋事,而又无计可施。人品俗、无手艺,计谋差,实为一“赖人”也!

活动三:明手法,长知识

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很大程度得益于多种写作手法的恰当运用。

除去对比手法,本文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归纳总结:

本文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 细节描写

场景设置 以小见大

伏笔照应 悬念设置

侧面表现 留白艺术

写作手法举例:

伏笔照应

1.下雨天与泥人张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相照应。

2.两处肖像描写相照应。

3.第十段中“贱卖都没人要”与后面他自己花大价钱买泥人相照应。

4.泥人张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饭馆天庆馆,与后面故事发生的地方在天庆馆相照应。

悬念设置

1.第一段中“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他的手艺到底有多高超,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2.第五段后“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不把海张五当个人物,会有什么后果,设置了悬念。

3.第七段中人们的猜测:“一个泥团砍过去?”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设置了悬念。

4.第十一段中“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下面的故事到底如何,设置了悬念。

侧面表现手法

1.第三段中通过店小二的话侧面表现出海张五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形象。

2.第四段中通过众食客的反应写出了海张五远近闻名,不凡的身份。

3.第十段中,“海张五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从侧面写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绝伦。

留白艺术

1.十一段和十二段之间省去了:泥人张当晚回家怎样刻制泥模,怎样送给工厂,怎样给杂货摊,怎样写“贱卖海张五”等。

2 .十三段和十四段之间省去了海张五看到贱卖海张五的泥人后是如何的愤怒,如何派人去买,如何定价钱等。

3.整篇文章省去了对泥人张的外貌和语言描写。

活动四:悟文心 树意识

文章结尾说:“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这传了一百多年的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师:传承技艺、传承精神,正如冯骥才先生一再强调的:

(屏展)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好的情感与精神。

师:作者为俗世奇人立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传承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

师:因为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历史的、文化的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它们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独特精神创造和历史记录,是我们和祖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正如冯老所说:(屏幕展示)

如果文化消失了,民族也就没了!——冯骥才

师:为了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已是古稀之年的冯骥才先生从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他不顾年老体衰,奔走呼号,卖画筹资,为抢救民间文化尽心竭力。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天津老城的估衣街才得以保存下来。冯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

结束语:(屏展,师生齐读)

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4、七年级册《生动的小泥人》

学目标:

1、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2、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学重点:

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学难点:

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学过程:

一、组织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古代及当地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对泥塑艺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泥塑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板书课题——《捏泥人》 (二)讨论:

1、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

2、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由哪些特征?

3、通过具体形象想表哪些情感?

4、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三)讲解:根据讨论情况,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四)示范:师简要地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示范小泥人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指导。

1、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一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2、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作品容易出现的是琐碎,在具体指导学生制作时强化整体感,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然后在特征处加强表现和处理。

(2)学生对泥性不够了解,可通过练泥来解决(如干、湿、黏性、延展性等)

四、课堂小结:

(一)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 (二)师对每一件展示的作品都加以鼓励。布置作业学生捏小泥人

就是术四年级说课稿捏泥人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

点击查看更多《献上最美的哈达》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35622.html

热门阅读

  1. 简短动情情人节祝福语
  2. 大学生毕业自荐信范文00字
  3. 九月十号教师节祝福语大全
  4. 区物业办租赁二部工作总结
  5. 绿色奥运的演讲稿
  6. 教师节节日祝福语短信
  7. 5国际劳动节祝福语大全
  8. 中秋快乐的简短祝福语
  9. 未上岗的年夜演讲稿
  10. 4世界地球日祝福问候语精选
  11. 妈妈的唠叨的睡前故事
  12. 毕业留言经典语录
  13. PHP中MySQL的慢查询优化方法?
  14. 精选关于谷雨的祝福语
  15. 初中春季运动会的班级口号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