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的教案
一、填空
1.2时=( )分 2分=( )秒
2.180分=( )时 120秒=( )分
3.在0里填上>、<或=
5分○50秒 4时○300分 200秒○4分
400分○6时 1时40分○100分 150秒○2分30秒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从南京坐火车到北京要13( ).
(4)小明跑100米要用16( ).
(5)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
(6)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
(7)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
(8)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6( ).
5.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00到4:30,播讲了( )分钟.
6.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 )时到无锡.
7.看钟面填空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
3.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
4.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
5.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 )
6.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
7.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
8.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 )个字.
A.6 B.5 C.30
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
A.半小时 B.35分 C.40分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工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 )
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四、应用题
1.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每秒绕太阳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多少千米?
2.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
3.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4.杨师傅4小时做了36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比杨师傅多做3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5.请小朋友把下面的钟面分为6部分,每个部分里的数加起来的和都相等,该怎样分?
参***
一、1.120,120
2.3,2
3.>,<,<,>,=,=
4.(1)分 (2)小时 (3)小时(4)秒 (5)小时 (6)分 (7)分 (8)小时
5.30
6.11
7.2:50,10,5时40分,6时10分,9时0分,8时15分
三、1.B 2.B 3.C 4.B 5.B
四、1.21千米 2.1小时35分 3.5小时50分50分
4.364=9(个) 9+3=12(个) 答:张师傅每小时做12个零件.
拓展阅读
1、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加与减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校二年级有5个班,共247人,根据对学生学前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准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
1、个别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对于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已形成一定地思维习惯,能够较熟练地根据问题情境或自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关教学问题并给予解决。因在一年级时对二十以内加减法计算掌握得不够好。如13-8=4,9+2=12,5+7=13之类的错误,可能会因此影响到百以内加减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部分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要求并不清晰。
3、学生估算意识差,90%以上学生对估算没有概念。
4、多数学生对于“验算”感到很陌生,不知从何入手。
结合学生学前情况分析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利用零星时间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训练,如利用早读或课前一分钟开展口算训练,在家里口算计时训练,在全年级开展口算大王竞赛,诸如此类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觉进行口算训练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扫清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可能造成的问题。
2、充分利用“啄木鸟小医生”、“小法官”、“谁是高明小医生”等形式及时将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存在或可能出错的问题展示出来,开展纠错训练。由于错误源于学生,他们通常表现极大的参与兴趣,并在相互的点评中澄清了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3、结合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游戏,寓学于乐。
(1)“小小速算家”,让同桌两人轮流说出“两个数的和或差是500”的算式,说对一个得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获得15个以上的同学可以获得老师奖励的一朵小红花。这种“你好我也好”即有竞争又鼓励共同获得成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很大。
(2)我们来做“数学小实验”。让学生将1、2、3、4、5、6、7、9共8个数字组成两个四位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0000。鼓励学生找到多种组合,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算法配上图画加以装饰,然后由老师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张贴,这种结合其他学科的熟练活动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交流算法的目的。
(3)挑战“神奇的495”。即用三个不相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得到的差再用其中的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如此反复。看最后的结果能否得到495。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数字组合,并在刺激有趣的体验中有效训练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4)“交朋友”,任意给出四个三位数,让学生利用这些数尽可能地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类似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纯粹计算的单调,同时也给那些优秀的学生留有余地。
4、学数学、用数学,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编写数学应用题、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等,提倡学生自觉观察,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帮助家长购物中的计算问题,在春游前编写消费方案等,并将优秀作品在班上的“数学小乐园”中给与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三、思考与困惑
1、教师应尽可能将教材中的练习题都做一遍,并主动去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或解题情况,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师对教材预期不足而出现的措手不及的尴尬,并给与学生及时的点拨。如教材63页的数学游戏“神奇的495”,由于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事先没有进行尝试和思考,当学生在练习中用到含有0的三个数字时,教师可能就不知道如何指导,因为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是否一定要组成三位数。而事实上计算方法应是用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数减去最小的数。教师没有准备便无法明确告诉学生真正的游戏规则。
2、在日常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由于在本单元之前教材并没有出现过相关的估算要求,所以在本单元学习中当出现估算要求时多数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渗透,增强学生的意识,那么在本单元学习中就不会感到陌生了。
2、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
知识解读: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教材以古代人们用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为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解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
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
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5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观、建立1厘米的概念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师出示1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1)记忆1厘米的长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设计思考〗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1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忆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
(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
3、明确不同尺子的1cm的长度一样。
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
〖设计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运用、学会测量
1、探究测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
(1)操作、交流
(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
(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
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
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
(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
(2)填写测量记录单
(3)交流测量方法
〖设计思考〗
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这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cm)
尺子:刻度线、数字
3、《祖国到处有欢乐》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课时教案
能正确读写和使用本课中的七个生字:祖、欢、清、草、甜、暖、泥;懂得“祖国、欢乐、清清、甜甜、暖暖”等重点词的意思。
会用“……说:……有……”的句式说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会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1课时:(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引入)教生字词,初读课文。
第2课时:分析讲解,精读课文。
第3课时:巩固字词,精读背诵。
1.复习、导入:
复习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采用问答、朗读等方式复习生字词,重点是“祖国”、“欢乐”、“清清”、“草坡”、“甜甜”、“暖暖”、“泥窝”等词。
2.分析讲解,训练说话:
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
a.重点分析学生还不懂的字词
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大家一起来讨论。
b.让学生说说小白鹅与小河、小山羊与草坡、小蜜蜂与花朵、小燕子与泥窝的关系。
c.教师:小朋友你能像小白鹅小山羊他们一样用:“谁说:什么有什么。”说几句话吗?
d.教师: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身边美好欢乐的事情吗?
e.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祖国到处有欢乐”。
3.指导朗读:
让学生体会“清清的”“绿绿的”“甜甜的”“暖暖的”等词,读出句子的语气。
让学生体会各角色的心理,根据每样小动物的特征朗读课文(可先进行简短的动物表演)。
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布置作业:读熟课文。
4、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
舟山,这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因为它有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海鲜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所以舟山是个繁华让人入迷的城市。
它的四面八方都是海,海上相连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岛屿,还架着大桥,太壮观了!记得桥还没有开通前,我们一家三口去黄山旅游。到鸭蛋山时,正面临轮渡高峰期,从七点等到下午一点才过了轮渡。如果天气恶劣,轮渡就会停航,那波涛凶涌的大海仿佛是一堵墙当住了我们的去路,舟山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多么不方便啊!现在令人欣喜的是,大桥已经开通啦!它给我们舟山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新鲜的水果用不着轮渡运到舟山,海产品不保温,也不着急了。市民买卖不用赔偿了,这样既方便又赚钱,真是一举两得。有了大桥我们舟山将更好地吸收外来的文化长处,同时更方便将舟山的文化传出去,让全国各地的人们知道舟山的科技发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以前,我的家乡门前有一个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屋后有一座山,山上有很多树。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甜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乱丢垃圾,到山上随意砍伐树木,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少,池塘里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很多鱼都*……
为了改善环境,人们做了不少努力。我们身为少先队员,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发现人们乱砍伐树木,就应该叫他们别砍树,发现人们乱丢垃圾也要阻止。也可以插几块木牌,在牌子上面写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于那些不听从人们劝告的那些人,我们也可以告诉管理人员。
让我们为保护家乡行动起来,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量,我们的家乡就会变得更美好!
家乡的科技发达了,我们都做上了加油的小汽车,加油的小汽车废气都污染了空气和我们的水源,我们家乡都有很多臭气熏天的赃物,我可是连窗户都不敢打开。不光是我,很多人都不敢打开窗户。我们家乡的人都想——走。可是这里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呀,可是这里有点太臭了,在阳光的照射下就更臭了,那时候连家门都不敢出去啦。
我们家乡的人有一些都搬走了,我们家的人和我也要搬走了,我真得不想走,可是我实在受不了啦,可是我们家乡的垃圾实在太臭啦。我们搬走的时候,有一些人来到我们的家乡,告诉我们说,要把这里的垃圾清走,我看见有一些人来到我们家乡的人,原来他们都去找人把这里的赃物清除了,这回我才不用搬走啦,他们用得不是加油的车,而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汽车,把赃物都清除啦,后来妈妈告诉我那些是清洁工人,他们走得时候还像我招手,我也举起手,像他们表示了诚挚的谢谢。
我心里暗暗发誓,现在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为我的家乡做一些贡献,将来我也要成为社会一个有用的人。
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呀!
我的家乡在长安区马王镇。五一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看望奶奶。
回老家的路上,我发现马路比以前更宽了,也更加平坦了,路两边的树种的更加多了,车开在马路上心情也舒畅了很多。经过沣河大桥时,我看到现在沣河岸边建造了一个大型湿地公园,而且河水也变得非常清澈,岸边还有种植整齐的花草树木,还可以在河堤上骑自行车或跑步。以前的这里河水很脏,岸边都是荒草和垃圾,环境特别差,根本没有人来这里休闲玩耍。而现在的这里比以前漂亮、美丽多了!
进村后,我又发现,村里的马路比以前干净、整齐多了,家家户户的门口也统一种植了相同的树木。大队部的旁边开了一个医务所,门口的两边摆放了一些健身器材,医务所的旁边又新建了一个供老人祭拜的小寺庙。村外的庄稼地里增加了许多白色的大塑料棚。听奶奶说:“现在的农民都是种草莓和各种蔬菜来增加收入,很少有人种麦子和玉米了。村里也新盖了漂亮的幼儿园和小学,好多家庭也*了小汽车。
家乡的变化真大啊!我希望家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3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