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3·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器材:准备两张桌子。
课前预习
基本要求:
1·默读、朗读课文。
2·查字词典,为有关字词注音释义。
3·画出文中疑难词句。
4·文中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感动你呢?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生字词检查
狼藉 簌簌
橘
逛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举箸
四、老师范读或录音范读,或者请一同学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五、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泪?
(四 次)
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以上答案视学生具体情况解答)
六、简单小结课文,再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一、继续第一课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小结。
二、引导学生继续探讨课文内容:
文章除描写了自己见父亲买橘的“背影”而落泪的情景外,还描述了自己另外两次“落泪”的情形。这两次落泪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这一次掉泪,引出父亲的在文中为数不多的重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略。”
父亲的这几句话表达了丰富的感情。这里有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后一次的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的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是在离开父亲两年多的“现在”。两年前车站离别时的情景还如在目前,“背影”的触动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对日渐苍老的父亲的挂念,这种挂念且与日俱增;而忽然之间读及父亲的来信,父亲言语平淡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凄惶,让作者从无形联想及当年车站月台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绪万端,无以为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等情感涌上心头,所以流泪也就无法避免了。
三、简单小结:
这样说来,通过父亲的“背影”来勾连情节,贯穿本文始终的情感可以分析为两个方面:
(1)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关爱;
(2)儿子对父亲的真切理解和真诚感激。
那么,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能不能这样进行概括?(真情真感真文 )
四、我们所读的这篇文章曾经使很多人读之落下感动的泪水,并且在第一阶段读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此,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原因,这样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到底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在这儿,请同学们先来观看一场同学们的表演。
人物:请一和父亲的身形相似的学生来进行表演。
道具:两张桌子。一张为铁道,一张为月台。
表演:让一个学生先坐在桌子上,慢慢探身下去,再走几步,缓缓爬上月台。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找出文中这一情节的语句。自己加以朗读,仔细体会。
再请一朗读较好的同学有表情朗读这一段内容,另一同学再表演一遍,其他同学仔细感受。
就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情景,自由进行讨论,发表你的看法:你有什么感受?
3.在同学有所感有所言之后,提出以下问题:①这段描写有没有什么华美的语句?②有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技巧、方法?③你觉得理解困难吗?④你觉得描写困难吗?⑤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也出现这样的情形和过程,你能描写出来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篇文章为什么能使人感动的原因。
①朴实无华的语言
②客观写实的白描
③细致入微的细节
④事情的真实
⑤观察的仔细
⑥情感的真挚
再读课文,体会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学了这篇课文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表现生活中的真情的作文。比如:父爱、母爱、友谊等等。
拓展阅读
1、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大全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赋予童真童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倾听录音,走进文本
1.同大家一起走进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诗人、哲学家,并获得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花的学校》。
2.请同学们尝试跟着音频里的老师一起轻声朗读。
3.好诗不厌百回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吸引你的词句画上横线,再多读几次,记得按下暂停键!
(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吸引你的词句画上横线,再多读几遍,有问题可以随时与老师交流。)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先来看看你们的字词是否通过课前预习和练读文章掌握了呢?
出示五个会认字的词语:荒野、吹笛、罚站、放假、衣裳
生:我想来读一读:荒野、吹笛、罚站、放假、衣裳
我还想告诉大家:这里面“假”(jià)是多音字,还读真假的(jiá)“衣裳”是轻声音,读音为(shang)
2.尝试读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生:落下、荒野、吹笛、跳舞、狂欢、罚站、假期、互相、所以、能够、猜想、扬起、双臂
3.一同来看看其中比较复杂的字——“舞”,这是舞字的字理演变过程(展示课件):
甲骨文:一个人两手舞动花枝,后来加双足,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踢踏跳跃。
书写指导:四竖要均匀,第二个长横要舒展。(播放书写指导)
4.再来认识一个难写的字:罚这个字,我们也可以仿照刚刚的“舞”字,通过探究字理来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上面的四:就像一张网,表示逮捕,抓住;言字旁:表示审讯;利刀旁:表示用刑惩治处罚。这个字在书写时注意:上方的“四”要变形呈扁平状,上下结构而不是左右结构(播放书写指导)我们按下暂停键,在写字本上练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轻轻闭上眼睛,再来用心聆听,仿佛眼前看到了什么?(音频朗读示范)
生:我看到了雷云、花草、雨水、树枝和绿叶。
生:我看到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生:我看到了花朵们也好像我们一样,有学校上学,认真做功课,如果来了红暴,还可以放假休息!
生:老师我还想说:我好像还看到她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奔跑、追逐。
生:我还看到这些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往家赶,对着妈妈扬起双臂,似乎要抱一抱!
四、布置作业,巩固方法
1.在写字本上认真完成会写生字的书写,一个字一行,并组一个词语;
2.一边读文一边想象画面,可以用笔描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2、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大全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用心灵去倾听》:这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也很感人,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问讯处的接听员苏珊用自己极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倾听以及她那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一个孤寂、无助、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男孩变得快乐、自信,她影响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
二、教育艺术中的反思
苏珊在面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保持的是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这份亲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拥有了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心灵。是啊,倾听就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可就在这份责任、这种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当学生触犯纪律时,我是痛心疾首无休止的所谓教导;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是恨铁不成钢的所谓的谆谆教诲;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当学生羞涩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时,我是自作聪明的循循善诱……我何曾考虑到了学生们当时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视到了他们当时的眼神写满了茫然!失措!厌烦!无畏!心不在焉……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解释呢?没有哪个孩子是存心想犯错误的;当学生气喘吁吁的跑进你的办公室,想对你说点什么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儿,注视着他的眼睛,静静地听他说完呢?当学生在路上兴冲冲地和你打着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乐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脚步呢……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去倾听!这样,你会听到学生心灵的诉说,你会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乐与幸福。
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重点) 2.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含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本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大堰河(yàn) 檐头(yán) 荆棘(jīng jí) ....
掐死(qiā) 火钵(bō) 碾(niǎn) ...冰屑(xiè) 团箕(jī) 忸怩(niǔ ní) ....
凌侮(wǔ) 叱骂(chì) 咒语(zhòu) ...3.理解词义。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窸索:形容轻微细碎的声音。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三、合作探究 (一)内容探究
1.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这说明了什么呢? 明确: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2.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岁就离开了人世。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惨命运的黑暗社会。
3.诗歌从第四节开始,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了什么呢?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明确: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摸我”。突出了大堰河勤劳、慈爱的品质。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二)问题探究 1.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他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明确: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来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凄凉、衰败、荒寂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2.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但诗人感觉到的却是“忸怩不安”,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四、板书设计
叙事 抒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追怀 痛悼) 大堰河生前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眷恋 感激) 大堰河死后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同情 诅咒)
直接赞美——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赞颂 讴歌) 五、课外拓展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
2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学习目标】
1.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重点) 2.了解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品读了艾青写给大堰河的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分析大堰河的形象及作者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二、自主预习
1.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
明确:微薄的葬礼。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2.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 明确: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三、合作探究 (一)体会情感
分析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
明确:大堰河还没有弄清楚悲剧命运的原因就死去了,表达了诗人极其遗憾的心情。 (2)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明确: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到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
(二)人物形象 仔细阅读诗歌,分析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大堰河是勤劳、善良、博大、慈爱的,她终日操劳,艰辛地养育了“我”;大堰河又是悲苦的,贫穷、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她凄苦悲凉地离开了人世。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表达了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三)品味语言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1)排比。大量运用排比句,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如诗歌第四节接连用“在你……之后”构成排比,既显得节奏和谐,又能使感情洋溢。(2)反复。如第一节中作者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深情,同时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3)对比。作者把大堰河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抒情
4
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四、板书设计
艾 青
诗人感情 大堰河形象 修辞手法 一、怀念与痛悼 身世悲苦低微 反复
二、眷恋与感激 勤劳、善良、无私 反复、排比、对比 三、同情与控诉 命运悲惨 反复、排比 四、讴歌与赞美 灵魂高尚 呼告、排比 五、课外拓展
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50-300字即可。 提示: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母爱”。 六、教学反思
鉴于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其过程中,方法的指导比较多,这样的方法指导,在同学们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流程后,可以删去,这样,可留更多时间给同学们讨论、思考。总体来说,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新颖别致的教法、深刻透彻的分析方面做得不够。
5
4、四年级上册语文16课时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组词,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掌握部首查字法,能确定部首,顺利检索汉字,看懂字的意思。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结合课文,复习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8、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9、复习已学过的标点符号,初步掌握冒号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2、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3、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游戏、互动法、愉快学习法。 四、学生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时间:16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 复习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重点篇目和日积月累。 复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掌握一些笔画复杂的生字的书写。 复习过程:
1
1、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奇观”。 2、本单元介绍哪几处自然景观?
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南国风光“鸟的天堂” 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3、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那篇课文,为什么? 4、复习《观潮》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 3)积累有关钱塘江的名诗句。 (4)背诵课文的3、4自然段。 5、复习《鸟的天堂》
(1)了解本篇课文的作者是有名的作家巴金,曾写过《家》《春》《秋》等有名的作品。
(2)读全文最后一句,说一说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又是指什么?(鸟儿快乐生活的家园) (3)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例举文中的句子说明。(大、充满生机) (4)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5)背诵课文的第8自然段。
6、简单复习2类文:读一读文中喜欢的句子。 7、复习语文园地一
(1)读日积月累并补充课外描写风景的对联。 (2)强调日积月累中易写错的字。 8、、复习本单元字词
(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请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本单元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应注意什么。 强调:笼罩 笼—茏 薄雾 沸腾 潮—朝 恢—灰 缝隙 缝—逢 耀 律 寂 贯
第二单元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 复习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重点篇目和日积月累。 复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掌握一些笔画复杂的生字的书写。 复习过程:
2
1、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学会观察 用心思考 讲了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2、课文讲述了哪些发现,哪些趣事?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3、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那篇课文,为什么? 4、复习古诗二首 (1)背诵两首古诗。 (2)弄清两首诗的诗人。
(3)理解课本中的注释,抢答形式回答。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意。
(5)体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义: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形容陷入困境意境毫无希望,忽然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6)背诵课外苏轼和陆游的诗。 5、复习《爬山虎的脚》
(1)了解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2)用文中句子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3)用文中句子说一说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抓住几个关键的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
(4)请几名学生背诵本篇课文。 6、复习《蟋蟀的住宅》
(1)了解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布尔,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2)你想如何形容蟋蟀,形容蟋蟀的住宅?
(3)为什么说蟋蟀是勤劳的 ?结合文中句子谈一谈。
(4)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看?结合文中的句子谈一谈。 7、复习语文园地二
(1)读日积月累,知道每个月份有那种典型的花开放。 (2)强调日积月累中易写错的字。 8、复习本单元字词
(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请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本单元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应注意什么。
第三单元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 复习重点: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重点篇目和日积月累。 复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掌握一些笔画复杂的生字的书写。 复习过程:
1、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中外童话 2、本单元介绍了哪些童话? 《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古诗》 3、谈谈你最喜欢的童话,并说说为什么? 4、说一说你还看过哪些课外的童话故事。 5、复习《巨人的花园》
(1)了解本篇童话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王尔德。 (2)用自己语言简述这个童话故事。
(3)用文中句子说一说围墙拆掉之前花园的景象,用一个词语概括。 (4)用文中句子说一说围墙拆掉之后花园的景象,也用一个词语概括。 (5)从这篇通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白快乐应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6、复习《去年的树》
(1)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这篇童话古诗。
(2)文中写了几次对话?鸟儿分别与谁对话?(树、树根、门、女孩)
(3)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
7、你认为幸福是什么?读第十课的倒数第三自然段,理解幸福是什么。 8、积累有关幸福的名言。
9、12课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很丰富,请你们找出来: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嚷嚷、可怜巴巴、放声大哭
10、复习语文园地三 (1)读日积月累。 (2)仿写2、3小结。 11、复习本单元字词
(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请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本单元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应注意什么。 强调:洋溢 益—溢 允许 允—充 木牌 牌—脾 添—舔 凝视 凝—疑 愉—偷 拆—折 覆盖 酷暑 融化 伐|—代
第四单元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
4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重点篇目和日积月累。 复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掌握一些笔画复杂的生字的书写。 复习过程:
1、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 2、本单元介绍了哪些动物?
高傲的白鹅 高傲的白公鹅 既古怪又可爱的猫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 3、复习《白鹅》
(1)了解本课的作者是丰子恺。
(2)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鹅的高傲?读第二自然段。
(3)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的描写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特别让你感受到鹅的高傲。(音调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 (4)背诵第四自然段。 4、复习《猫》
(1)了解本课作者是有名作家老舍,曾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2)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既老实又贪玩,及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 (3)读一读表现猫老实、贪玩、尽职、胆小、勇猛的句子。 (4)猫的可爱表现在哪里?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5)背诵2、4自然段。
5、复习2类课文,读一读文中的好词好句。 6、复习语文园地三
(1)读日积月累,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补充课外带有动物的成语。 (2)强调这些成语中易错的字。 7、复习本单元字词
(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请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本单元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应注意什么。 强调:劲—颈 历—厉 餐 饮—饭 侍—待 蹲—尊 跌—铁 任凭 抓痒 踩—彩
第五单元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
5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