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古诗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2

春节的古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守岁(北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拓展阅读

1、重阳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6、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7、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8、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

9、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1、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1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14、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5、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6、佳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7、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9、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20、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2、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3、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24、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5、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26、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2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28、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9、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30、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31、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32、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33、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34、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35、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36、对兹佳品酬佳,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37、佳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8、时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39、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0、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41、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42、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宋祁《九日置酒》

43、重阳佳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44、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原州九日》

45、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46、朔方三度重阳,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7、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8、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49、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50、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51、重九开秋,得一动宸仪。——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52、是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53、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54、细看茱萸一笑,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55、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56、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57、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58、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59、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6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重阳

一:《闰九月九日独饮》

白居易(唐)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二:《九日作》

王缙(唐)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三:《九日醉吟》

白居易(唐)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四:《九日》

杨衡(唐)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五:《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李郢(唐)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唐)

重九开秋,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3、重阳

唐·高适

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释】

1、华:白发。

2、已:停止。

3、就:接近,将要。

4、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5、乌帽:即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欹:倾斜。

【翻译】

物惊人心,两鬓生白发。

舍东篱下菊,空绿未开花。

生年近半百,职场几退下。

家田近荒芜,奈何身天涯。

岂有客人至,一任官升罢。

日暮人独坐,门柳噪老鸦。

【赏析】

整首描绘了人的年老、宦拙、家贫、回乡路远,于重阳登高怀乡的日子里,更显凄凉。

【作者介绍】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4、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翻译】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5、重阳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译文:

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重阳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

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

但它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注释

公子王孙啊,不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人们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秋天的早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那些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这是一首咏物,从菊的貌不惊人,到人们爱菊,进而写到菊花的高贵品格,点出咏菊的主旨。第一句提挈全篇,告诫王孙们莫把菊与蓬蒿相提并论,透露出对王孙们的鄙夷之情。接下来说普通百姓和王孙公子不同,他们对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从而点出菊的高洁。后两句则是集中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咏菊,没有出现一个“菊”字,但句句切合菊,句句都寄寓着人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人提起这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霤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这结尾一句使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意得到了升华。

点击查看更多春节的古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6631.html

热门阅读

  1. 法院实习报告3000字范文
  2. 小雪生活随笔
  3. 2018年光棍节发给女生的表白祝福语
  4. 今生一起喝咖啡散文
  5. 精选大学生暑期苏宁促销员实践报告
  6. 爱的力量一生的守候情感散文
  7.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
  8. 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演讲稿
  9. 你比我的命重要的感人故事
  10. 恢恢席慕容散文
  11. 关于美好的圣诞节祝福语
  12. 个人离婚协议书怎么写
  13. 《渐变的美》教学设计
  14. 关于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15. 憧憬未来的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