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会白费低起点同样造就传奇励志美文
不愧对任何一个岗位,哪怕是最基层的位置,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机会无处不在,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主动学习,主动提升自己……
低起点成功的经典代表,或许是多年前叱咤一时的“中国打工女皇”吴士宏。从沏茶倒水的员工到微软中国的总经理、TCL董事副总裁,这样的都市传奇最受大众欢迎,可以励志,更可以在津津乐道中满足各种好奇和想象。
但更多的时候,那些站在职场低起点的人并不会获得关注和鼓励。因为人们普遍的看法是,职场如战场,一旦输在起跑线上,再想往上走就举步维艰了。所谓传奇,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奇迹。
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虽然是不入眼的基层岗位,却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拓宽职场空间。他们的成就并不伟大耀眼,但这些普通人的职场奋斗故事显然更励志也更有借鉴意义:只要努力,低起点也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不愧对任何一个岗位
夏焱当年是以“求职失败者”的身份惜别上海的。从到上海读大学的第一天起,他就被父母寄予厚望,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将来努力留在大上海工作,当个高薪白领,这才是有志男儿有盼头的生活。夏焱选读的专业也是大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脱离小城市,投身大都会做着准备。
夏焱没想到,毕业后的求职会那么艰难。因为热门,几年里,是个学校都开设计算机专业。招聘会上,抱着计算机专业简历的毕业生多如牛毛,而夏焱的软肋又那么明显——二流学校的专科生,投简历的时候气势明显比别人弱一截。碰上势利眼的招聘人员,瞄一眼夏焱的学校名,笑笑,“把材料放下吧”。有的公司甚至连投简历的机会都不给,明示或暗示:“哦,我们一般只招J大F大的。”
到作决定的最后阶段,夏焱手上可选择的机会并不多:上海几家小电脑公司的程序员,月薪2500元左右;老家阀门厂的程序员,月薪也是2000元多一点。
宿舍好友劝夏焱留在上海:“大城市机会多,慢慢找慢慢跳呗,过几年或许能混个月薪五六千的。你回二线城市,那什么阀门厂,工人啊,能有啥盼头。”
夏焱盘算半天,却最终选择了老家的阀门厂。他心里有本账,大上海,居不易,就凭那点月薪,最初三五年不“啃老”是不可能的,而差不多的月薪,在生活成本较低的老家,每个月还能攒下个三五百呢。夏焱家里经济不宽裕,他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毕业了,那第一步就先自食其力吧。
临别前,同学们拍着夏焱的肩膀安慰,也好,小城市生活安逸。夏焱听得出安慰背后的怜悯:小城市的工厂小员工,两三千元月薪,解决温饱过个小日子,人生也就那样了吧。
夏焱认为其实人生并非也就那样了。但到底会怎样,他并不清楚,只是觉得首要之事是,把到手的第一份工作踏踏实实做好。
阀门厂的工作难度不高,帮带师傅也很热心,夏焱跟着师傅忙里忙外地跑了几个月,很快就上手了。过了一年师傅去深圳谋职,手上的摊子都交到夏焱手上。年轻人勤快好学,夏焱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很快挑起了阀门厂电脑系统管理的重任。
过了第三年,夏焱开始感觉有些不满足了。工作上一切按部就班,能学的东西都学得差不多了,而且工厂效益一般,薪酬稍涨但幅度有限。
这时一个机会让他动心了,一家新开的四星级饭店在招聘IT部门员工。厂里领导挽留他,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你在这里好歹是个小头目,到那边就是个普通维修工,不值得。但夏焱看中了这家连锁酒店的品牌,觉得在大集团里能学到东西,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广阔。
因为有阀门厂的工作经历,也积累了些许管理经验,夏焱顺利进入酒店IT部,并成功地将薪酬提到4000元。
坦白说,酒店IT部门的工作确实就像维修工,哪里出问题就去哪里“救火”,夏焱却如鱼得水。因为工作虽然琐碎繁杂,但酒店智能系统涉及方方面面:通讯、管理、闭路电视、监控、门禁等,对业内新人夏焱来说,每一项工作都是汲取新知识的机会。
加班加点学习新技术,跟在主管和同事后面“不耻下问”,夏焱记得在进酒店的最初一两年,好像回到了大学阶段,整天铆足了劲儿学习,来的比别人都早,走的比谁都晚。但也正因为如此,专科生学历的夏焱最终在较短的时间里赶超同部门的名牌大学生,成为技术最优的那一个。
酒店开张第五年,夏焱已当上了IT部门主管,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薪酬亦比最初翻了一番。夏焱的出色引起了酒店高层的注意。没多久,集团总部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这次的职位是集团华东区系统经理,工作地点——上海。
重新杀回上海的夏焱是让同窗旧友们艳羡的,谁都想不到二线城市的工厂小工人竟会有咸鱼翻身的那天。大家拍着他的肩膀,夸他混得好。
“其实每一个岗位,哪怕是最基层的位置,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机会无处不在,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主动学习,主动提升自己。”夏焱并不觉得自己“混”得有多成功,他知道自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没有愧对过任何一个岗位。
曹蕊在临近大学毕业时,突然作出了一个人生重大决定:离开一直生活了20多年的小城,去上海找工作。父母听闻大惊失色,闯职场?不需要!一直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小姑娘家,毕了业找份安稳工作,好好嫁人生子才是正道。老师、同学也觉得曹蕊心气儿太高,帮她分析利弊:本地普通大学本科毕业,读的是对外贸易这种“万金油”专业,手上不过一张英语6级证书,二外摸了点日语皮毛。你呀,在本地找个好工作尚且不易,还去上海那地方?
但曹蕊铁了心要走,在小城生活那么多年,每个角落都熟悉透了,也够了。若在这里就业,她几乎能看到二三十年后的日子,一成不变,一如现在般安逸平淡吧。而三小时车程外的那个大都市,每天都上演着各种传奇故事,勾起小女生的无限憧憬。趁年轻,闯一闯,将来也不后悔。曹蕊背上厚厚一大摞简历,毅然坐上了火车。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求职之难还是出乎曹蕊意料。都说大都市机会多,但每年乌泱乌泱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奔赴上海的求职者更是多如过江之鲫。海外顶尖大学、国内名门高校等第一阶梯的毕业生扫走五百强、国内名企等热门职位后,第二阶梯队伍的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生立马扑上。层层扫荡之后,剩给第四、第五阶梯行列的曹蕊们的,大多是很多人瞧不上的鸡肋了。
曹蕊最终拿到一家小贸易公司的offer,试用期3个月,工资1600元,转正后月薪2500。这样的待遇,别说在上海,就是在曹蕊老家都算低了,她那些去了银行、学校的同学,哪个不比她工资高福利好。但曹蕊想,既然都来了就不能这么轻易放弃,万事开头难,先找个工作安定下来,以后再慢慢找机会。
最初的生活确实艰苦。曹蕊和两个女生在公司附近合租了一套老公房,一人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房间,人均月租450元。剩下那点工资,刨去伙食费、通讯费等也就所剩无几了。“就是一个标准的‘蚁族’。”曹蕊自嘲。
生活不易,心理压力也大。在QQ群上遇到老同学,曹蕊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在徐家汇外贸公司上班,月薪3000元。“那也不算高啊,尤其在上海。”群里有人说。“哎,刚起步嘛,慢慢来,不急。”曹蕊刚打完这句话,眼泪就刷刷地落下来了。
但她也会反复对自己说,你一个外地普通本科生,半点经验没有的,人家凭什么给你高工资啊。所以业余时间,曹蕊坚持去一家日语培训班进修日语。她见识过求职市场竞争的激烈,想获得高一级的机会,就必须先夯实自己的基础。
曹蕊所在的贸易公司规模很小,工作也相对简单,无非联络几个固定客户,收发邮件传真等。曹蕊认真心细,很快便得心应手了。就这样边工作边进修地忙了一年多后,她拿到了日语一级证书、简历上多了一行“××贸易公司总经理助理”头衔,继而跳槽去了一家规模稍大的外贸公司。
其实薪酬并没有大幅涨高,即便勉为其难地挤入“白领”行列,在生活高成本的上海,曹蕊也属于“工资白领”的最底层那列。吸引她的,是这家外贸公司更正规,有实打实的对外贸易业务,这样她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派上用场。当然,这样的工作环境对曹蕊的外贸知识、语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工作边进修的生活仍在继续。曹蕊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比以前更高,她知道越是基础扎实,将来才可能跳得越高。
机会有时候来得毫无征兆,悄无声息
曹蕊刚进公司不久,一位前辈就迫不及待地塞了个客户给她。“日本小老头,一口浓重的日本东北口音,要求多,特抠门儿,你是新人,就陪着他先磨炼磨炼吧,对付得了他了你就出师了。”前辈带着笑说。曹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正犯愁手上没客户呢,有现成送上门的,再难对付也要。
小老头果然难缠,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要求,还喜欢压价。好在曹蕊细心加耐心,又有职场新人的谦逊有礼,几番回合下来双方也算相互磨合到位了。时间长了,曹蕊练出了一口东北口音日语,客户更觉得她勤奋好学,反应机敏,每次来中国都指名要她做“御用翻译”。
客户从事饰品行业,最近考察的都是水晶加工厂,感慨说生意难做,传统饰品市场萎缩,倒是面向年轻女性的时尚饰品市场蓬勃发展,可惜他身处日本东北小城,客户少,消费能力亦有限。
曹蕊在成堆的水晶玉石里转得眼花缭乱,瞥见客户手上的样品本又觉得美轮美奂。突然心生一念,以国产水晶的成本和品质,配合日本的设计水准,何不在消费力旺盛的上海开一家水晶首饰DIY工作室?把这个想法一说,客户也叫好,大赞曹蕊触感敏锐。
客户回日本后寄来大量首饰DIY资料,曹蕊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这一年里,她的时间几乎都用来陪客户在各个加工厂转悠,对水晶市场摸得颇透。凭着年轻女性对时尚的独特敏感,曹蕊相信以高水准设计打开水晶首饰新市场的计划是完全可行的。
一个灵光一现的想法,促成了一场创业。今年年初,由日本客户投资的水晶首饰DIY工作室在上海浦东的一座商务楼里开张,曹蕊的身份变成“工作室总经理”。
工作室的业务进展颇为顺利,市场反响接近预期。QQ群里有老同学羡慕地说:曹蕊,你运气真好啊。
曹蕊笑笑,没有回复。她想起那些下了班揣个面包赶往培训班的日子,想起缩在月租450元的蜗居里吃泡面查资料的“蚁族生活”。曹蕊觉得最庆幸的是,那些艰苦她都坚守下来了。
天道酬勤,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拓展阅读
1、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作文励志作文
梦想这个东西啊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题记
我常常有种挫败感,成绩没那么优秀,嘴不甜不会讨长辈们的喜欢,不善言辞,与不熟悉的人交谈会紧张的不知所措。我对自己很没信心,我觉得我什么都做不好,在所有即将开始的某项计划里,我心里都有个声音告诉我说,不行的,我不行的。
因为生性这样怯懦,妈妈便总有意无意的鼓励我尝试一样新事物时拿出勇气。我不愿意这样做,我宁愿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着那一方小天地默默地勾勒我心里的童话,我拿起了笔把所有的担心忧虑自卑都写进了日记里,看见每张纸上有我行云流水般写过的痕迹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自豪感。偶然一次机会,妈妈帮我打扫房间十看到了我写的那些东西,它很是惊喜的叫来我说:“宝贝,你写的太好了,文笔细腻,情真意切,妈妈给你投稿拿去发表好不好?”
我大惊失色:“不行的妈妈,不要拿去丢人了!”妈妈语重心长地看着我说:“你要努力尝试,不要总想着不行,万一成功了呢?”
我开始慢慢学着相信自己,鼓足勇气选出几篇文章反复修改后,发给了妈妈报社里的一个编辑朋友,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再也没人提起这件事,表面上我也装的毫不在意,可是内心简直心急如焚,到底情况怎么样呢,为什么不给回信呢?等待着的日子里每天都是煎熬,终于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她很高兴的对我说:“宝贝,阿姨说你的文笔很好,里面的内容充实感人,但还是有待提高的,她希望你继续努力,写出更优秀的稿件投给她,你不要丧气,继续努力好不好?”
我望着妈妈诚挚的眼神,第一次毫不犹豫的坚定的点了点头。
这之后,我开始认真努力的看书,更加勤奋的写日记练笔,每天晚上除了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看妈妈给我买的中学生优秀作文集,每天都到很晚才睡,这期间瞒着妈妈也将自己的文章投给报社,但从来都是石沉大海。我从来没有那么认真坚定的相信自己过,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反复写反复寄,终于有一天,报社给我来信,说我的一篇文章将在下个月被刊登,我沉住气,耐心等着自己的样刊寄来,终于有一天,样刊到了我的手上,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印刷在纸上,我的内心立马澎湃了起来。我骄傲的拿给妈妈看,妈妈竟然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那天她对我说:“乖,你的文章被登上了妈妈高兴,但妈妈更高兴的是你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你已经学会努力尝试了,这才是最值得高兴的。”
我明白,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不放弃不抛弃,才换来今天。它的成绩于别人来说也许是九牛一毛,但对于我来说,它教会了我的道理更重要:“梦想这个东西啊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2、努力就能成功作文800字励志作文
今天,我读了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深有感触。
海伦凯勒不屈服于命运的不公,也不怨天尤人。他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一个既看不见又听不见的人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但是她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按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决不因残废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她需要付出多与常人无数倍的努力,于是她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她取得杰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沙利文小姐更是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帮助海伦凯勒、是她的生命价值获得了最大的实现的事业。如果没有了社会的支持,海伦凯勒就是在努力,恐怕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了社会的支持,如果没有海伦凯勒自己的努力,她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就。
当时的海伦凯勒对故事没有多大的印象,但故事中抒情的语言却留在了她的脑海里,几年以后当她开始学着写东西的时候,这些语句从她的笔尖流淌了出来。她的这个世界是博大的,因为丰富和陶治了她的精神和心灵的是古往今来的经典名著。这些从古希腊罗马哲人到欧洲大师的作品,在岁月和历史的积淀后成为了人类精神传承的不可或缺德宝贵财富,海伦凯勒终身于大师为伴,培养了她犀利的心智、独立的见解、高尚的情操、乐观坦诚的心胸和对人的关爱同情。完成自己的生活故事是的海伦凯勒不过二十出头,带式从她矢志不渝的奋斗和追求中,读者可以预见海伦凯勒的生命定会焕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辉。
她是人们神往,尽管他们和她不一样,却都情不自禁的产生了和她的认同感。毫不夸张地说,她每年得到成千上万的信件、诗歌、奖励、表彰——一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赞扬和爱的小河。她仍旧读很多书,特别喜欢重读年轻是喜爱的作品的盲文版。对他们具有的特殊问题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尽管问题很严重,需要扩大对他们的特殊援助,但是比起十九世纪来,盲聋人的生活还是相对正常的。
她因参加反战运动而成为许多人的攻击对象——卷入了一场大争论,因此可能出发了后来认为她过于“左倾”的恶毒无稽的指控。她掌控几国语言,学习语言的能力仅仅是部分原因——它实际上反映了她对世界其他地方人民的文化和名族传统的本能和深刻的尊重。海伦凯勒——非凡的经验丰富的演员和在公众场合多次出现的老手——与1961年4月最后一次在重要的公众场合出现。
3、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作文励志作文
以前,我对于自由的理解十分单纯。我以为自由就是抛弃作业、抛弃工作、抛弃家庭、远离人烟、抛弃一切,像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站在幻想中的麦田里,什么也不做,当达到真的“自由”,我便也达到了真的“快乐”。
带着这样的信念,我渴望遵循自己的想法做事,却总觉得生活处处受限。“为什么?难道古往今来自由只存在于乌托邦吗?”我常常感到困惑,可我也是一个固执的人,我不愿意随便地改变我的看法,哪怕它是错误的。于是也常常感到痛苦。
我努力尝试着我的追求,反抗一切我不愿意的,与父母朋友争吵。“你太自私了,你被惯坏了!”他们这样说。但那时,我并不服气。
一天自修,我正打算安静地看会书,忽然后排的男孩子们开始大笑、大闹。我的心中充满怒气。“他们就这么放肆,丝毫不顾别人吗。”我心里想。忽然,我又想到,我一直以来,不也是像他们一样,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吗?
渐渐的,没有谁给过我“自由”,也没有谁教过我什么,可是,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开始了解,崇尚自由的法国人就算是在追求自由**中也是强调法律和理性的。自由啊,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自由与不自由只是在你个人的感受中存在。
人是群居动物,为了让世界更有序,我们人类才制定出规则,而真正的我努力尝试得到的自由,实质也是受限的。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才从史前的*变的逐渐美好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在戴着脚铐跳舞,但当你掌握好链条的长度,你也可以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现在,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尝试去了解链条的长度,世界的规则。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