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4:58

人教版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案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理知识:

1、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垂线、平行线以及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征等内容。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总复习。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看到这个长方形,你想到了哪些有关长方形的知识?

二、复习知识:

1、由长方形的周长你还能想到什么图形的周长?你是怎么想的?分别是怎么计算的呢?(板书公式)

2、计算周长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3、除了想到周长的计算,你还能想到什么?

4、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由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想到什么图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想的?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怎么计算的呢?

5、计算面积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这么多的公式怎样记忆比较快?(板书公式)

6、小结: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公式进行计算的。(板书:转化)

7、对于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最难?

三、巩固练习:(课件)

1、判断:{=小 学 教 学 设 计 网_www.xxJXsj.cN+}

(1)一个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它的周长是30厘米。(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一个梯形,上底4厘米,下底6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15厘米。 ( )

(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 )

(5)一个三角形,底6分米,高5分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 )

(6)一个边长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7)一个圆,直径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

2、抢答题: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2)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3厘米,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 ),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 )。

(3)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8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和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3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总结,注重体验

六、作业,留有回味。(网上交流)

思考题:下边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能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拓展阅读

1、大班多变的

通过幼儿自身尝试体验,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品质。鼓励孩子们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现象,对、梯、半圆、椭圆产生兴趣好奇心,为了开展分类、排序等探索活动在生活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联想创造;幼儿还需要在各种操作时间中进一步习、发现,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幼儿分析]

中班的孩子正是对自己身边的围事物感兴趣的时期,语言表达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什么主见。经过师的引导帮助,他们也能将事情做的很好。因此,在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一些蕴涵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主动参与、极探索,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拼添画的兴趣。

2、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出其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箱子一个、示范几张、拼插玩具每一份、带有的纸张每一份、彩笔。

[活动流程]

1、导入:听音乐“找朋友”入场。

2、授课:游戏“奇妙箱”。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藏了什么秘密阿?

A、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了,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圆):这是什么呀?幼儿:圆

师接着把此“圆”粘贴在黑板上,讨论:那你还看着是什么?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大苹果、太阳等。

B、 师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小朋友摸出后,如同上进行讨论。(、正方、椭圆、三角)

3、师:咱们再来玩个“超级魔术师”的游戏。

拿起一张圆,变变变,“变出不同的脸”,把什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会添画,变成另外的)

4、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不想象魔术师一样来变魔术呢?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下就请小朋友们来开始设计、创造。咱们来比比看看谁能设计出不一样的。

5、将部分幼儿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并进行评析,鼓励幼儿的设计。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的进行,幼儿对掌握的很好,一看到就能立即能说出该的名称特征。对拼添画很感兴趣,想象的丰富,能把想象的某个物体说出是什么,拼完成的较好,添画有的幼儿完成的不是很好,在这方还需加强练习。

2、大班多变的

活动背景:在一次看拼画的.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样,要求孩子照样去拼。由于是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片都用了几个,然后再记录下来。这时班上一位叫王志鹏的小朋友问:“老师,我拼的小上的不一样,行不行呀?”原来他拼的小的脚用的是,而样上是用三角拼的。当时我想: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三角呢?于是我就有了下的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 找(把各种颜色、状不同、大小不同的片放在一起)

(1) 一组拿红色正方,第二组拿绿色,第三组黄色三角,第四组蓝色圆,第五组红色梯,第六组绿半圆,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 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8个绿梯、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看他得对不对?(幼儿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片,帮着片。)(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会找出同样的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正方会混洧,梯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实物。)

2、 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师为幼儿提供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用了几个,记录下来。

(1) 请幼儿拼一个小。 我在**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拼了她的身体,用拼了她的手,用梯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拼了她的头,三角拼了她的手身体,梯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就拼一个小,幼儿就用不同的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2) 拼一个房子幼儿有的拼了三角的房顶,有的拼了梯的房顶,有的拼了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延伸活动小组合作拼一个“我们的幼儿园”,拼好后各小组可进行交流。

3、《的计算》设计

一、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的计算方法。

2、运用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极思考的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习兴趣。

二、重点:

三、难点:

运用所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探究法。

自主探究,合作习。

六、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前已经习了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方厘米方米呢?

3、咱们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就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个边是1厘米的小正方,把他们拼成一个,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状各异的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拼出的,所以是12方厘米。

B、出来的。

C、用乘宽的办法

2、探究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中,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宽是几厘米?再说说中所含方厘米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行的块乘行等于总块,也就是

每行的块等于(),行等于(宽)所以得到:乘宽等于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5厘米,宽3厘米的,怎样求?口述如何摆。

(三)及时联系,巩固新知。

1、联系二十九第2题。

2、78页做一做。测量时取整

(四)交流收获,小结全课。

1、今天你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吗?

4、《的计算》设计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生以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动手操作等式经历公式的成过程。

3、情感与态度:培养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科探究精神。

具: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1方厘米1方分米的小正方

具:分组实验单、每生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及一张无格彩纸(、宽均为整厘米)。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游戏:看谁涂得快。

准备:每组一个1方厘米1方分米的小正方

规则:

(1)每小组可以任选一正方为其涂色。

(2)以先涂完色的为胜。

2、生操作完后。问:

你们获胜的秘密是什么?或问:你们组为什么选涂小正方

总结出:的而也有大小之分。

那么。怎样知道一个的具体呢(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猜测设疑:

(1)下大约是多少?你能验证一下吗(出示具中的彩纸)?

生可能用I方厘米的单位去录。也可能直接估计,这些都是可以的。)

(2)出示花坛的。问:要知道这个花坛的占地有多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让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是否有一个更简捷的度最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2、小组合作。操作初探:

(拼摆:让生用准备好的'而是1方厘米的小正方拼摆。用几个拼都可以。并完成分组实验单。

(1)讨论:观察实验单。你们能发现什么?

(2)交流:分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生的发现可能有:

①每行摆的个边的厘米相等;

②摆的行宽边的厘米相等;

③所用的小正方的总个方厘米相等。

3、验证总结:

(出示:你能准确说出下吗?为什么(每格1方厘米)?

(2)用1方厘米的小正方实际验证。

(3)出示“猜测设疑”中的彩纸:

问:要知道这个的准确。需要什么条件?

生实际测量并求出

(4)归纳概括出公式:

三、分层练习,实践应用

1、基本练习:

(2)一台电视机外壳的一个是44厘米。宽是34厘米。

它的是多少方厘米?

2、发展练习:

一块是36方分米,它的宽可能是多少?

3、综合练习:

生任选身边的。测录并求出它们的

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在“非典”的防治工作中。校要求每班都要出相关内容的黑板报。请你设计一下黑板报的格式。要求必须有的“宣传画”及的‘,留言板”板块,其他可以自由发挥。看谁的设计最美观、最合理,并算出相应板块的

点击查看更多人教版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625.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