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寻宝记》专家点评与抛问教案
问题与思考
1、如果每人均有一条短绳,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做出各种肢体动作,并进行游戏?
2、教师在引导幼儿做跳跃动作练习时,可以采用哪些指导的方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课程设计
教师采用“丛林探险”的故事情境引出课程的设计,应使内容中的情境串连更完整,这样幼儿才能理解得更深刻。
课程设计以短绳为器材,幼儿容易掌控、操作,在运动游戏活动中是一个很好用的器材;教师巧用短绳,以跳跃动作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双腿并拢跳。
二、教学技巧
教师先以肢体动作引导幼儿对身体动作的探索,增加幼儿动机后,再将律动的动作带入其中,使律动教学更能展示出幼儿的活力,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方法。
根据短绳的特性,先进行简易的动作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可增加幼儿对短绳的好奇心,教师把握“器材特点”进行教学,才能将器材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才能使教学达到最大的效果。
指导过程中如发现学生动作有误,需先将活动停止,再做一次仔细地讲解,让孩子动作完全正确后再继续进行。
单脚跳跃对于幼儿来说难度较高,所以进行时应先做原地的跳跃后,才能循序渐进,进行连续的跳跃动作。
连续的跳跃动作一组完成五次对幼儿比较有挑战,建议先进行三次,等完成后再逐步增加;连续跳跃动作可以要求幼儿一次一次慢慢地完成,避免因跳跃速度太快而造成重心不稳。
做抢夺游戏时,因其属于“乱集团”的游戏,所以教师先行示范并讲解,这样小朋友对游戏的理解才会更加清楚。
拓展阅读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
能力:能主动观察社会现象,了解并思考交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知识: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知道汽车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的基础上。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交通问题对自身的影响这方面的认识有一定基础,如交通安全,对于交通问题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考虑得不多,需要一定的素材,他们才能有所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交通问题在交通高度发达的地区显现更明显,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交通处于发展期,对交通带来的问题不会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们仅仅关注交通给自己带来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四年级小学生受生活经验所限,对交通标志、标线认识不多,接受交通规则教育比较少,因此还没有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更意识不到交通中潜在的危险。另外对于交通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直接经验比较少,容易造成认识不深刻。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看交通”,侧重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通过“从汽车污染看交通问题”,重点了解汽车污染的严重性,知道汽车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的基础上,感受交通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了解磁悬浮列车等现代交通技术知识,引导学生立志于创造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增强环保意识。
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
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常有的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规则。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标志、标线及相关规定;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问题,如交通安全、能源、交通堵塞等,重点搜集有关汽车污染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交通警示线”“关注交通问题”的教材内容。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交通问题
1.[播放视频:城市交通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及课前调查的身边的交通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交通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板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2.[播放视频:道路交通设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课前你了解到的交通设施有哪些?这些交通设施起什么作用?生活中如何规避交通事故对自己的伤害?并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板书:交通问题)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交通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交通事故,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学习,增强自护能力,进行警示教育。
活动二“从汽车污染说起”
1.[播放课件:汽车尾气、噪声的危害及能源危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汽车污染是交通的一大问题,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图片:无车日]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无车日有什么意义?人们能解决汽车污染问题吗?
设计意图:知道汽车污染的危害,认识到人们正在不断寻求着解决汽车污染的方法,并为此努力着、实践着。
活动三思考:磁悬浮列车
[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感受,帮助学生了解发展绿色交通,关键在于发展交通之利,减少交通之弊。(板书:发展绿色交通)
:综合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采用先进的排放限值,加速淘汰老旧破车,实现新型能源交通工具;加强地铁和轻轨等绿色交通的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抑制汽车过猛增长……人们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正在不懈地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会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交通的未来在于我们的努力与创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交通工具发展的状况,将来能有志于创造出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体会人们再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通过了解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再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老师用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讲灾难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学生看图,看看人们在灾难面前是如何做的?
2、再仔细读书,看看还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发生?
3、过渡:像这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场面,这种先人后己,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情景还有很多。看到这些场景,听到这些故事,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同学们在空白处填写出来。
二、学生主动探索
1、在灾难面前,灾区人民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国家和社会给予灾区什么样的帮助?
2、指导学生看图。
3、我们能为灾区的人民做点什么吗?
三、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看图,灾后,在各方人们的努力下,灾区变成了什么模样?
2、学生汇报。
3、揭示主题:这就教灾害无情人有情
四、举办“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图片、照片展。
五、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并和他们交上“手拉手”的好朋友。
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三、活动准备
写有活动内容的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开展“我来做一回…。.”的社会体验活动
1布置任务。
2根据所抽的任务结组。
3小组讨论:在公共场合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4分小组课开展体验活动。
(二)活动汇报
1分组汇报内容和形式。
2班级汇报,全班评价。
3评选“文明使者”。
(三)举办“文明使者”的经验墙报。
1、总结“文明使者”的经验。
2、选取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品刊登出来,并组织学生学习,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反思:
4、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和平的美好,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能力: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习搜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知识:关注当今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战争是一个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话题,然而战争又如同可怕的恶魔,随时都会侵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影视片中战争的血腥残酷的画面会令每个孩子恐惧不安。孩子们至真至善的心灵是害怕战争的,他们渴望着没有战争的和平生活。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只要我们关注一下国际动态就会发现,今天的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对于身处信息相对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的认识会相对受到限制,对当今世界各地爆发的战争和冲突了解有限,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教育很有必要。另外,农村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当今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及和平的美好。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习搜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着力点,既有生动丰富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灵,又有理性的分析来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力。鉴于学生收集资料有难度,教师在课前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读报或查找其他资料,收集近期世界各地爆发战争的相关资料;课内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再现当前国际上的战争和冲突,让学生大致了解当今世界上的战争和冲突不断,激发他们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通过讲述战争中儿童生活的图文资料,感受到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惨痛灾难;通过“我眼中的战争”讨论会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小调研,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破坏力;通过近年来高科技武器在战争中应用的实例了解,认识高科技武器用于战争中的双重性。借助那些具有震撼力的悲惨的战争画面,拉近学生与苦难中儿童的距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进而对和平产生强烈渴求。
同时,教师应当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自己所用的教学资源是否能为学生所接受,是否符合这些孩子的认知水平,着力从儿童的视角,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分析来看待战争带来的苦难。
知道当今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及和平的美好。
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习搜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师准备:搜集教学所需的与战争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读报或查找其他资料,收集近期世界各地爆发的战争、发生冲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收集反映战争中人们生活的图片、文字资料及近年来高科技武器在战争中应用的实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从儿童眼中看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的教材内容。
活动一战争并不遥远
[播放视频:战争并不遥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些数字和画面中你感受到什么?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战争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只要我们关注一下国际动态就会发现,今天的世界并不十分太平。(板书: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并产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活动二从儿童眼中看战争
[播放动画:从儿童眼中看战争]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一双眼睛、一幅幅画面、一段段中,你看到了什么?设想一下战争状态下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根据课前生活在战争中的儿童的照片,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双双惊恐的眼睛,一张张瘦骨嶙峋的小脸,一片片形同废墟的家园,一幕幕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战争!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因为战争,他们失去了亲人;因为战争,他们失去了家园;因为战争,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战争是多么可怕啊!(板书:从儿童眼中看战争恐惧不安担忧)
设计意图:感受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恐惧、不安和担忧。
活动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1.[播放视频:从数字看战争]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数字比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阅读资料完成两次世界大战统计的表格。(板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持续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军民伤亡
财产损失
战争费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2.[播放视频:战争留下的后遗症]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讨论:战争带来哪些后遗症?近来国际上发生了哪些战争和冲突事件,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各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分别介绍自己所研究的专题。如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文物的毁坏、对环境的破坏、给人们心理带来的阴影等等。
:战争,它不仅残酷地摧残生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人们留下难以根治的心灵创伤,使环境受到*性的破坏和污染,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战争带给人类的是深重的灾难!(板书:环境破坏心灵创伤……战争风云下苦难)
设计意图:认识到战争不仅会在战时给人类带来灾难,而且还会留下许多后遗症,理解战争的危害。
活动四高科技与战争
[播放视频:高科技战争带来的后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设计意图:思考高科技武器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初步认识高科技武器用于战争具有的双重性。
板书设计
从儿童眼中看战争
恐惧不安担忧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生命伤亡
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
心灵创伤
……
战争风云下苦难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6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