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25:07

《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人民的喜悦与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映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处理、运用信息,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人民的喜悦与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引导回忆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并板书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本,去深刻感受这一伟大的历史性时刻,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映像最深刻,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交流感受,体验情感。

送行场面——激动。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描写送行场面的2——5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分别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感悟。

(1)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我体会到了人们当时喜悦、自豪、激动的心情)

师:你能把人们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生再读)

(2)师:想想还会有谁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呢?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来说说呢? 课件出示: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 ),( ),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3)师:是啊,那么多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心系神5,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飞船和杨利伟送行,谁能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自豪之情。(指名读,评价,齐读)

(4)师:此时的杨利伟看到这样的场面,会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引出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出坚定的语气。(师补充介绍有关杨利伟日夜奋战做准备的资料,再次感受为什么会有这么坚定的信心。)

发射场面——紧张。

1、师导: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 “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圈画画写写。

2、四人小组自主学习

3、交流发言、指导朗读。

(1)“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课件出示,引导想象当时紧张的气氛)

师:谁来读一读,把你刚才体会到的紧张心情表达出来,特别读好“心绷得紧紧的” “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指名读,评价)

师: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紧张到什么程度?把你的这种心情带到文章,读一读,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 范读 ,体验读 ,齐读)

(2)这一伟大时刻终于来到了,“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十、九、八、七、六、五、

四、三、二、一!点火!起飞!”(播放录像)

师: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也在等待这最激动人心的一分钟,甚至最后的几秒钟,你会觉得这是怎样的十秒钟呢?(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这十秒钟的特别含义)。

(3)“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生读完后说说自己读完这句话仿佛看到的场面)

课件播放神舟5号发射的壮观场面。

师: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名读,评价——范读——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配乐齐读)

师:是啊,虽然我们没有亲临发射现场,但这雄伟壮观的发射现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把这一画面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吧。请同学们把描写神5发射的这段话背下来吧。(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4) “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①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无比的激动、喜悦、自豪)

②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读了这段话,你联想到了哪些成语?

④生交流,如: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热泪盈眶??

⑤师: 当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

A、您好,总指挥先生,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B、接着要采访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您好,您是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但最终你没有被选上,你为什么还这么兴奋、激动、自豪呢?

C、最后,我要采访指挥大厅里普通的观众,您好,您和我们一样,是目睹“神5”发射成功的普通的中国人,此时,您的心情怎样?

师: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谁能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好这段话。。

(指名读——范读——男女生分组读)

4、师:是呀!此时此刻,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中国人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中国人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表达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

引读2——15小节。

5、师:神舟5号发射成功,圆了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千年的飞天梦想,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一伟大时刻,郑老师跟大家合作,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15小节。(配乐齐读)

(三)小结课堂。

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杨利伟说什么?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激动)(紧张)(深情)(自豪)

五、教学反思:

《 梦圆飞天》是一篇通讯报道,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我在教学本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以课题“梦圆飞天”入手,直奔主题问:课题中“圆”是什么意思?学生畅所欲言说:“圆是圆满的意思”,“是圆梦的意思”,还有说是“团圆的意思”然后师又巧设一问:课题 “梦圆飞天”又是什么意思?学生的思考立刻推向深入,大家通过预习课文纷纷做答,把课堂气氛推向**。随后师又问:“谁圆了谁的什么梦?”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到:“ 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如今杨立伟叔叔终于载着中华儿女的百年企盼飞上太空,中国人民的飞天梦终于梦想成真了。”话到此时,新的一节阅读课也在同学们涌动着激情的感召下拉开了序幕。

其次,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围绕一个大的探究性问题“文中哪些场面给你印象深刻,划出来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先由学生自主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读读再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每组派一名主讲人交流自己的体会。我再根据学生找到的重点语句相机教学,并指导朗读。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感悟,主动交流,充分理解,充分表达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

一节自认为完美的常态课也总有不足之处,由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忽略了对个别词语的理解,导致学生在活用词语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在学生自主感悟后交流的过程中,我还是没有顾及到一些后进生,说的多的仍然是那些领悟能力好的学生。所以,为了能使班上学生之间的差距尽量减小,往后的教学中,仍需要多的把一些机会留给后进生。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人物对话内容。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题。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1)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

人多壮观: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2)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3)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4)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 “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圈画画。

2、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3、交流发言。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 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5、而最让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就是在太空看到的景色和我们可爱的地球了!谁来读好这一节,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1)指名朗读,感受太空的神奇和地球的美丽。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利用网络的优势,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回复到教师发出的帖子上。

3、展示一部分学生的帖子,评讲。

(五)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六)总结。

课文学到最后,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对全中国的人民说些什么?对我们的少年儿童说些什么?可以完成一次小练笔,同样也发到教师发出的主题帖子上。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搜集有关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1)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2)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3)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1)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2)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 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3)点名读,分角色读。

(4)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5)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6)“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拓展阅读

1、四年级语:观潮

材简析】

钱塘潮,是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本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1、习本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与他人交流。

重点、难点】

1、理解中描写“潮来”的语句。

2、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习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的壮观景象。

前准备】

潮来的录像,幻灯片。

安排】

2

一、揭示题,激趣导入

1、同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称为“下奇观”。今,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件。)

3、同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你为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介绍钱塘江的资料或吟诵诗句。)

、初读,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雄伟壮观,今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它,观赏它,感觉它!

(齐读题《观潮》。)

2、请大家轻声读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说一说:

读了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析字形,理解词语:

⑴ 分析字形:

“罩”下面不是桌,应写成“卓”。“昂”上下结构,“曰”字旁,下边的左半部是“ ”不要写成“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⑵ 联系上下理解词语:

下奇观: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

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浩浩荡荡: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四、默读,理清层次

1、默读

按“潮来前”、“潮来”、“潮头过后”给分段。

2、小组讨论:

一自然段与下是什么关系?并概括段意。

一段(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是下奇观。

段(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三段(3、4自然段):潮来的壮观景象。

四段(5自然段):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

一、理解一自然段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

2、章的哪句话概括了全的内容?

(一自然段。)

3、读一段“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

4、你能用这两个不同意思的“观”再组个词,并说一句话吗?

、理解自然段

1、读

指名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找出中表示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3、“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4、再读:

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的心情。

三、三、四自然段内容

1、读三、四自然段:

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2、细读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

3、再读写浪潮声音的句子:

读出声音之巨大和人们之惊喜。

4、读大潮样子的句子,并出示幻灯片。

5、小组讨论:

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怎样?

6、再次看潮来的录像:

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7、齐读此段:

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

四、五自然段

1、读

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2、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五、拓展外延伸

1、想一想:

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

2、你打算怎样向你的亲戚或朋友介绍钱塘江大潮?

2、《李子核》

一、目标 :

1.继续习生字:理解发现、麻烦、结结巴巴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充分发挥生的想象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懂得不能产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

重点是理解瓦尼亚的撒谎过程;难点是展开想象,说出瓦尼亚及妈妈的心理活动。

三、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投影片

四、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这篇主要讲了一悠扬什么事?(板:瓦尼亚)

2.指名读1、2段

3.说说不得两段告诉我们什么?(板:偷吃了李子)

过渡:瓦尼亚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接下去35段。

1.听录音朗读35段,思考:瓦尼亚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

2.瓦尼亚在撒谎的过程中,脸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自由朗读,划出瓦尼亚脸色变化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瓦尼亚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瓦尼亚听了,吓得脸色发白。

读句子,虾、吓,比较字形,理解字义。

为什么瓦尼亚会脸红了?后来又吓得脸色发白呢?我们仔细来阅读

4.齐读3段。

(1)说说有几句话,每句分别是讲谁的?

(2)发现可以换成其他词吗?为什么?妈妈的话该怎么读?

(3)瓦尼亚听了妈妈和大家的话,心里会怎么想?

(4)为什么瓦尼亚脸红了?比较我句子:瓦尼亚脸红了。

瓦尼亚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5.指名读4段

(1)从哪句看出妈妈知道李子是谁吃的?当妈妈心里会怎么想?

(2)选词填空:(出示投影片)

吞 吃

谁要是把核()下去,那就麻烦了!

(3)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麻烦?

6.齐读5段

(1)为什么瓦尼亚会吓得脸色发白?

(2)结结巴巴是什么意思?

(3)他最后说的话可以的看出什么?

(三)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

2.当你做了错事后,你该怎么办?

(四)完成作业

堂作业 》5、6、7题。

五、板书

闻闻 摸摸 拿塞

(偷吃了李子)

瓦尼亚 脸红了 说 没有吃 做了诚实的孩子

(不承认说谎)

脸色发白 结结巴巴

六、后感

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如果按通常的方法,问问答答,进行所为的分析

,就会冲淡蕴含的育,生觉得索然无味。中,我把重点放在培养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上。多处让生展开合理想象,从生的回答案中很自然地得出本要做个诚实的孩子的道理。这样既可培养生的想象力,提高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在让生联系实际谈所受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水平。

3、九年级化

1.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和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不能发生。

3.从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观点出发,了解某种酸的通性和特性。

实验准备

药品: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酸的浓度都为10%~20%左右)、紫色石蕊试纸、无色酚酞试液、氧化铜粉末、氧化铁粉末、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仪器:投影仪、培养皿、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引言】上几节我们过盐酸和稀硫酸能跟酸碱指示剂、某些金属、某些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这节我们将探讨酸的共同性质。

【板书】酸的通性

【自】请同们阅读酸的分类和酸的命名,了解酸的分类标准和名称的读法。

【板书】

HCl

H2SO4

H3PO4

HI

H2SiO3

H2SO3

HF

H2CO3

HBr

H2S

师:指出哪些酸是一元酸、元酸、三元酸,哪些酸是无氧酸、含氧酸,并读出名称。

生回答略。)

生:H2SO4和H2SO3怎样读?

【讲述】同种元素组成酸,价态有高有低,所以名称有高、亚、次之分。

今后在高中化中将会到。

【板书】一、酸溶液跟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演示】把稀硫酸、盐酸和稀硝酸分别倒入三只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观察屏幕上所显示溶液的颜色。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屏幕上的现象。再取以上三种溶液,倒入另外三只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再观察屏幕上显示溶液的颜色。

【小结】由生得出结论,然后在书上勾划。

【板书】、酸溶液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演示】将已除锈的镁条、锌片、铁片、铜片分别装入四只盛有稀硫酸的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让生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现象。

师:金属跟酸溶液是否都反应?现象如何?

生:不是,铜跟稀硫酸不反应,其他培养皿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激烈程度不同。镁跟酸反应最激烈,锌次之,铁较差。

师: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生:生成的是氢气。

【小结】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说明金属能不能跟酸反应,与金属的性质有关。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常见金属的化活动性顺序。

【板书】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讲述】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从左到右,金属的活动性逐渐减弱。

点击查看更多《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761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