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两只小狮子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指名读。
B、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D、.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用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读出角色的语气。
2.同位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A、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A、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
(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B、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C、狮子们,你们有的在点头,有的好象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你们在想什么呀?
D、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更好。
结合前文勤奋小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E、在刚才大家说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懒狮子的话是学生自己创编的。)
5、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拓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中收集。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五、作业(任选一题)
1、小组成立《小狮子》剧团,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续编故事:以“懒狮子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以多样,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
拓展阅读
1、课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2、课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 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 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 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平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3、课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
一、教学目标 :
1 、通过 学 习 歌曲《小猴子》, 使学生 能在感受动物形象中演唱。
2、让学生 参与音乐实践,使学生能主动地、轻松地表现歌曲。用其他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小猴子》使学生更加喜欢小猴子,更加热爱我们的小动物。
二、教学重点:能在感受动物形象的同时演唱歌曲《小猴子》。
三、教学难点 :小朋友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2)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知道,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咦!森林里好热闹!小鸟在枝头欢乐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
老师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出示幻灯片3)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猴子们在井里看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4)
生:回答。
二、教授儿歌:
导入:森林中渐渐恢复了平静,一只小猴子百无聊赖的靠在大树上嘴里姑姑叨叨,我们走进一听,哦,念儿歌啊,我们也会!小猴子听了很不服气,我的儿歌念的最好了,你们哪能和我比!我们小朋友服不服气?(学生自由回答)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子念的是什么儿歌呀?(出示幻灯片5)
1、老师讲解念儿歌的注意点
2、老师示范念儿歌
3、小朋友们分句学念儿歌
4、小朋友们一起完整的念儿歌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这首儿歌将小猴子的特点全都展现出来了!小猴子爱吃什么?小猴子翻跟斗是不是很厉害?
三、歌曲新授:
导入:师:小猴子听了说,虽然念的。很好,可还不是和我学的!哼!
师:听了小猴子的话,老师为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为这首儿歌配上优美的旋律,把它唱出来看你服不服气!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出示幻灯片6)
1、老师讲解歌曲注意点:1)、歌曲的间奏
2)、歌曲反复记号及演唱方法。
2、欣赏歌曲《小猴子》并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给你的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3、(出示幻灯片7)讲解学唱的要求。
4、老师范唱全曲。
5、学生分句学唱歌曲并加动作演唱歌曲。
6、完整演唱
师:老师觉得小朋友们学的真好!真快!小猴子这下终于服气了!而且还很佩服小朋友们!他赶忙跑去向他们的猴子大王报告,猴子大王是哪个啊?(学生自由回答)猴子大王听了很高兴,他说,小朋友们居然为他的猴子后孙创编了一首这么好听的歌曲!
四、音乐活动。
师:猴子大王悟空的本领是很高强的!他还为歌曲配上了很多动作,在我们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那我们也来为我们的《小猴子》配上自己的动作吧!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的很有想象力,大家的表演也十分的精彩,老师仿佛真的看见花果山脚下一群小猴子在欢乐的玩耍!当我们今天也玩的十分尽兴了,孙悟空派了一个猴子叔叔送我们出大森林,临走的时候,猴子叔叔对小朋友说:小朋友再见!那我们小朋友也对猴子说一声再见吧!(听着《小猴子》的歌曲声欢乐的走出教室)
4、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952年10月19日晚,志愿军向上甘岭597.9高地发动了进攻。然而,敌人碉堡中不断打出的子弹,让志愿军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继光主动请缨,想要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奈何,因为敌人火力压制太猛,他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危*头,他猛然一跃,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帮助志愿军取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战后,相关人员处理黄继光的遗体和遗物时,很多人都被感动到了。
出身贫苦的黄继光
1931年,黄继光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山村中,他的家庭条件非常贫苦。很小的时候,黄继光的父亲便去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当时,黄继光受尽了地主的剥削。母亲告诉他,长大之后一定要有出息,一定要为贫苦人家出力。
对于母亲的教诲,黄继光深深地记在了心中,也将其视为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1949年,*进入了四川,黄继光的家乡被解放了,此时黄继光已经有18岁了。后来,他便参加了清匪反霸*,还活捉了想要逃跑的地主,被评为民兵模范。
一年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成千上万的战士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战争。
战争持续的第二年,中江县(黄继光的家乡)开始征集志愿军,黄继光是村里第一个报名的,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不久之后,黄继光便随着大部队跨过了鸭绿江,来到了前线战场。看到残酷的战场环境,看到英勇奋斗的战士,黄继光动容了,他很想上前线杀敌,却事与愿违。
当时,根据战场的需求,黄继光被分配到了后勤部队,成为了一名通讯兵,虽然这不是他想要的工作,但是依然用心在工作。
因为表现出色,他荣获了一次三等功,并成功加入中国共青团。原本,黄继光的下一步规划是成为一名*员,可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他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亲自申请)。
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眼
1952年,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命令,他们要去上甘岭前线接防,黄继光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这里。
当时,上甘岭是志愿军的中线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战场局势非常的胶着和残酷。
同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597.9高地)发动进攻,而且必须要在天亮之前攻下阵地。
战争打响后,因为敌人的火力过于凶猛,所以志愿军的进攻一直被压制,虽然也有爆破组去攻坚,但在半途中全部都倒下了,未能完成爆破任务。
此时,距离天亮也就仅仅只有40多分钟了,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站了出来,他对着营参谋长说:“把任务交给我吧......保证完成任务。”
看着黄继光坚定的眼神,营参谋长便答应了,还任命他为代理班长,负责爆破敌人火力点。
接到任务之后,黄继光立刻提上炸药,带着几名战士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不过,在距离火力点还有三四十米时,他们却遭遇了严重的打击。
一名战士牺牲,一名战士重伤,黄继光的一只手臂也*穿了。忍着剧痛,黄继光艰难地向前爬去,在距离火力点8米的时候,他将炸药全部扔向了敌人。
可惜的是,炸药扔得有点偏,火力点的外部只损毁了一半。此时,黄继光的身上已经没有了炸药,可敌人的机枪还在扫射,战友也在一个个躺下。
回想母亲对自己的教导,想想自己从军的初衷,黄继光做了一个决定。他艰难地爬到了距离碉堡只有几米的地方,一个猛扑,用身体堵住了碉堡中的机枪眼。
刹那间,敌人的火力弱了下来,志愿军战士看到这一幕全都动容了。他们抓住这个时机,冲向了597.9高地,全歼了高地上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不过,这场战役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黄继光的故事还没有完。战后,有关人员处理战士遗体的时候,黄继光的遗体依然让人很动容。
出身平凡但死得光荣
10月份,朝鲜战场的天气已经很冷了,战士收敛黄继光的遗体时,他的身体还依然还保持着“双手高高举起,胸膛堵抢眼”的姿势。
与此同时,黄继光浑身的鲜血,因为天气比较寒冷,再加上鲜血又与泥土混合在了一起,所以黄继光的血、肉、衣服、泥土等全都粘连了在了一起。
后来,卫生员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将黄继光的遗体给处理干净。然而,这还不是让人最动容的地方。
电视中,步***打在人的身体之上,会留下一个“子弹洞”。其实,现实中子弹穿过人体时,要比这残酷的多,不仅身体的组织会被破坏,子弹穿出身体的地方,还会留下一个很大的坑。
而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的是“机枪眼”,可想而知,他的身体状况有多么凄惨,据志愿军的一些战士回忆:
当时,黄继光*膛*,身体被子弹贯穿,整个胸腔全部被子弹*,胸部还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窟窿......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黄继光却永远死在了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黄继光临死之前曾留下了一个小布袋,袋子中装了三样东西,这些东西也非常的感人。
第一样便是一封入*申请书。当时,黄继光还仅仅是一名团员,他找了一个人帮他写了一份入*申请书(自己不会写字),只不过永远没有机会自己去申请了。
第二个便是母亲的一封信,信中的内容一方面是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另一方面就是问他有没有为国家立功。
第三件东西则是一个小物件,它是黄继光参军的时候,*给的一些纪念品,而黄继光却视若珍宝。
战后论功封赏之时,黄继光被国家评为“二级战斗英雄”。不过,当国家了解到黄继光的贡献与心愿时,*改变了最初的决定。
黄继光荣获“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且还被追封为“中国**员”,算是圆了他生前的心愿。
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如今,我们的生活虽然越来越好了,但却不能忘记那些付出生命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