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学教案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师:我们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有《风娃娃》、《纸船和风筝》、《小柳树和小枣树》等。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去学习一个小鹿和玫瑰花的故事。
3、正音
师:“玫瑰”是个轻声词,这两个字都是王字旁。(带领学生读)
设计问题:小鹿和玫瑰花之间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要求,轻声读文。
要学好课文首先要做到什么?(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①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小老师带读。
花骨朵儿、终于、一瘸一拐、惋惜、黄莺
②巩固容易读错的字
师:你们看,这就是花骨朵儿。看着花骨朵,再读读。
还有谁来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容易读错。请学生齐读。
③去拼音,开火车认读。
④记难记的字形。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记,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巧妙方法。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看图引入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小伙伴。他们是谁呀?(课件出示小鹿和鹿弟弟图)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小鹿和鹿弟弟在干什么?(指导说话)
2、请学生找课文中鹿弟弟的话并加以质疑。
⑴轻声读课文,划出鹿弟弟说的话。出示两句话: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⑵全班齐读。
⑶质疑:想一想:你有什么词不理解的,或者什么问题不明白的,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书:没有白栽? 惋惜
⑷解释白栽:鹿弟弟一会儿说“白栽”,一会儿又说“没有白栽”,那么白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
3、引读第一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小鹿栽玫瑰?
明确:第一自然段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小鹿的辛勤栽种下,小鹿的玫瑰花盛开了!你们瞧,这些玫瑰花美吗?
是啊,小鹿的伙伴都被吸引过来了,他们正七嘴八舌地夸小鹿的玫瑰花呢。你们也都是小鹿的伙伴,你们也来夸一夸吧。
请学生各抒己见,赞美玫瑰。
5、学习玫瑰生长的句子:
师:花儿开得这么美,小鹿看到了吗?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就在快要开花的时候……养病。”一句。
师:是啊,小鹿不小心跌伤了。那么他在跌伤之前看到的玫瑰长什么样?
⑴读读1—3自然段,找出句子。
出示句子:
①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② 过了些日子,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儿。
③ 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⑵齐读两个句子。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⑶找近义词。
这两个句子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⑷理解“慢慢地、渐渐地”
师:这两个词写出了玫瑰生长需要一段时间,那你们觉得这两个词可以读得怎么样?指导读句子。
⑸调词序、读、体会。
把这两个词在句子中调换位置再读一读,分组读。
师:意思有没有改变?这两个词意思相同,文中却用上了不同的词来表达,多么生动啊。
6、想象:
师:玫瑰花长得这么好,眼看就要开花了,小鹿却跌伤了,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课件出示图)他会想些什么呢?
7、体会小鹿想看玫瑰的急切心情:
⑴找句子
师:是啊,小鹿是多么想去看玫瑰花啊!第三段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小鹿想去看玫瑰?
出示句子: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
⑵自己读读,想想怎么读比较好。
⑶请学生自愿起来范读。
⑷评价交流哪些地方读得好?
⑸指导读句子: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就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⑹激情朗读句子
师:小鹿盼啊盼啊,好不容易盼到了能下床的这一天,他还没完全康复就急着要去看玫瑰了。带着小鹿的心情读一读: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
师: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时间过得可真慢哪!什么时候才能下床去看玫瑰花呀!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连起来读。
师:时间啊,你快快过去吧,我急着要去看玫瑰花了!再读。
8、体会“惋惜”:
⑴师范读:
小鹿迫不及待地来到门外,他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老师示范读:“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⑵请同学们体会小鹿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明确:失望、伤心、难过
⑶读句子
师:小鹿日夜牵挂着玫瑰,居然一朵都没看着,难怪鹿弟弟会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师:是啊,小鹿辛辛苦苦栽种的玫瑰,却一朵花也没看着。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啊!咱们把这个句子连起来再读一遍。
9、体会“没有白栽”
⑴读课文的5、6自然段。
师:正当鹿弟弟为小鹿没看到玫瑰而感到惋惜时,谁来了?他们说了什么?请你们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
⑵请同桌两位的两位同学分别读黄莺和微风的话。
师板书:可好看了! 可香了!
⑶找感叹号:在这两个词后面还用了什么标点?
明确:是的,读课文时也要注意标点符号。请同学们拿起笔,把这两段话中的感叹号都圈出来。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鹿的玫瑰花吧!老师领读词组“可好看了”、“可香了”。
⑸男女生赛读:
请女同学扮演黄莺,男同学当微风,老师读叙述部分,看看谁读得好。
⑹体会小鹿的心情
师:小鹿听了黄莺和微风的称赞,心情怎么样?
咱们就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小鹿的话吧。
⑺齐读小鹿的话
师:是啊,小鹿的玫瑰花给这么多人带来了快乐,怪不得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请同学们再高兴地对小鹿说一遍吧,体会小鹿的心情。
⑻交流:为什么没白栽?板书:幸福
师:同学们,小鹿亲手栽种的玫瑰花,虽然自己没看到,却给周围的的朋友带来了花香,带来了幸福。这真是“赠人玫瑰,手有*”啊!
师板书。
四、布置作业:
读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演:和你的好伙伴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板书:
没看到 可好看了!
惋惜 可香了!
没有白栽!(幸福)
赠人玫瑰,手有*。
拓展阅读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数一数” “说一说”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对计数单位“千”有进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单位之间的关系。
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课件、每人准备100粒黄豆
一、复习导入
1、10个一是( )
2、10个十是( )
3、一个三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数是( )位。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一小桶黄豆,请同学们估一估有多少粒豆子?
生自由发言。
2、如果想知道有多少粒豆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的方法?(先数出十粒,再分出十个这么多放在一个杯里,大约就是一百,然后再盛十个这么多就是一千了。)
学生用总结的方法再试一遍,感受一下一千粒豆子有多少。
三、律动(我们来交换)
仿照21页第7题小组游戏
3、师: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可以用一千表示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合上,这本书大约有50张纸,几本摞起来会是一千呢?(学生独立思考)
4、出示10个这样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
5、出示一张有100个笑脸的贴纸,几张笑脸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板书(10个一百是1000)
四、巩固练习
1、我们数数到900时,10个一百是多少?
2、笑笑带来的问题——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师示范:又叠上10本书
3、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出示课件:-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4、完成21页第5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
1、认识记数单位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会读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千数图,数位表、投影片
一、谈话引入
1、体育馆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看台上的观众们已再为运动员们“加油”看书P10-11
主题图:
(1)你估计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你是怎么数的?
(3)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座位有什么安排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千数图
1、把每个人看作一点,每个小区就变成了一张?(百数图)
2、有几个百数图?板书:10个百数图就组成了千数图。
3、千数图是由几张百数图组成的?共有几个点?
4、小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100、200、300------1000指着千数图,一百一百的数数看。
(二)千数图简图
1、如果每次画那么多点,你感觉如何?千数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来表示。
2、介绍简图: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我们书上的页码也都是用数图表来表示的。
3、试一试(用简图表示)
235457
4、根据简图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一个数的组成,有几个□就表示几个百,有几个—就表示有几个十等等。
(三)数位表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板书:百十个
2、每一位分别表示什么?
3、今天我们认识了“千”、依次从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几个千。
出示板书:千百十个
4、看表读数说一说几,表示什么?
千百十个
342
567
460
406
(四)读写法
1、上面各题对应板书:这就是写数,读做什么呢?板书:三百四十
2、下面请你们自己来把上面题的读法写出来,406、460发现了什么?末尾的0不读,而中间的0要读。
3、游戏: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写数。
4、小结:根据读数位表,我们很容易说出数的组成,它是由多少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听组成说数:一个百,二个十、二个一,五个十,六个百、二个千。
6、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数图、简图、数位表、读写法。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1时=60分
2、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3、结合具体事例,体验1分有多长,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
理解时与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新课开始,我为学生出示了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谜底(闹钟)你们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学?中午几点吃饭?晚上几点睡觉?我们的小伙伴亮亮一天中做的六件事情按时间的顺序排上序号,然后讲给学生听。老师我来说:亮亮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饭去上学。八点钟时正在上课,中午12时刚过的时候吃午饭。下午快5点的时候在操场打羽毛球,回家后六时刚过开始看电视,九时刚过**睡觉。同学们说的真好,像六时刚过这样的时间,到底六时过了多长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时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钟面。首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在小组内一起说一说。
1、数一数:钟面上有( )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面有( )个小格。
3.钟面上共有( )个小格。
2、拨针抢答。首先我会展示课件4时整,让学生说一说4时整,时针走了几个大格?4大格就是4时,从而得出走1大格就是1时;接着我出示4时5分,得出5分,就是分针走了5个小格得到的,从而得出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
3、深入理解。同学们看课件拨动钟表的时针从12时走到1时,你能发现什么?老师我发现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也就是走了60个小格。接着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可以从3时拨到4时,你能发现什么?老师我发现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1时叫做1小时,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老师我知道:一节课加一个大课间是1小时,夏天中午大概要睡1小时。
三、尝试应用,体验1分钟。
我们知道了1小时有多长,那1分钟又有多长呢?1分钟你又能做哪些事情呢?首先我让学生静静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在让学生体验1分钟你能做几道口算题;又能从1数到多少……同学们1分钟虽然很短,却能做很多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四、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1、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1时=( )分。
五.作业。
1、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与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反思“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并会看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所以,我用看图说话唤醒学生的记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师生谈话中引入新知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习了知识就要学会运用。毕竟,课堂只有短短的35分钟,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学生对钟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我还让学生和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相信,这样的生活作业,不仅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