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3 00:07:34

《热爱生命》的教学设计

1. 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 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1. 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 作品中对主人公觅食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师准备:1. 《热爱生命》全文;2. 作者的有关资料;3. 外国小说赏析方法的资料。

学生准备:1. 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2. 查找对《热爱生命》的赏析材料;3. 通读全文,试作批注。

1. 本文篇幅较长,拟采用批注式阅读;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归类整理;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分组对抗,辩论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课后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义。

3. 课前的资料搜集,合作整理拟用2~3天,课堂学习1~2节课,课后拓展1~2天。

一、导入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自主合作,整体把握

1. 让学生谈谈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本文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最终咬*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歌颂生命的无比强大。

2. 浏览课文,作批注。

教师讲:批注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在勾画圈点中品读美文,筛选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创造性地理解文章。批注能帮助我们梳理结构、概括主旨、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炼字)、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内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划,运用不同的笔色符号和旁批、总批等形式,批与注结合,大胆设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乱画、不粗心、勤动手。

此法是指在文章正文空白处,即书头、地脚、段尾等空白处,批注的阅读心得、评语、订误和校文等。该法的优点在于:

(1)批注所感。如对作者的思想观点、文学赞叹、异议、质疑、评价等感受,顺手利用文章的空白处,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注一闪念。采用眉批,能及时将阅读中所产生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3)利于理解、记忆。眉批留下的墨迹,有利于读后研究,加深理解、记忆,还有助于发挥独到见解。总之,眉批后,每隔一段时间,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申、发挥,否则,时过境迁,与时俱逝,前功尽弃。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给课文作批注。

1. 教师范例: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对狼嚎声音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孤独无助的状态下,荒野给“他”造成的心理压力。

2. 学生快速阅读,对“荒原觅食”部分作阅读批注,然后汇报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合作学习,自述所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谈谈自己自读之所得,听听别人的收获,互相取长补短,扩展知识面。

(交流以个人所得为起点。有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但没有无可交流的学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可在交流中体验成功。交流以范围分为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以内容分为全面交流和专题交流。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均兼顾个人交流、汇总交流、专题交流几种形式。)

四、质疑解疑,把握内容

1.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2. 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一些问题。

参考问题:

(1)小说的主人公没有名字,加上一个名字是否更好?(作者没有写出“他”的名字,因为“他”是一切热爱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一类人,只要热爱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个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减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伤残、衰弱到了极点,最后是什么支撑着他往前走的?

参***:是对生命的热爱。虽然伤残满身,体质极度虚弱,但他的心没死,他对生的渴望之火没有熄灭,所以,他能向着那一点生命的目标不停地、不由自主的前进。

(4)文中写比尔的*有什么作用?

参***:比尔无视同伴对自己的呼喊,作为一个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却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比尔比“他”走得快却先倒下了。这正是──背弃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剧。

(5)“他”是在同饥饿和死亡抗争,还是同别的什么抗争?

参***:“他”与其说是同饥饿和死亡抗争,还不如说是在与恐惧抗争。作者用精湛的文学笔法,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哪怕是要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兽,或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

(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真理?

参***: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

拓展阅读

1、谈

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的本质和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习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习时间:

2课时。

习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像一棵小树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习。

三、诵读表演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

1. 网络习:阅读“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的格言、警句。

第二课时

课内

一、格言导入 课文

1. 同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的含义,同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也不敢信来”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也不敢信来。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

因为让我们承受了人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到底是什么?

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机,形象地表达了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无私无畏。

冰心平易慈,在她眼里,没有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

四、联系自己的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色彩

五、课后拓展

1. 仿句练习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

B.写一组排比句。

2. 以“,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2、方案范文合集

1、导发现反义词在词义上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初步认识反义词。

2、让依照例句说句子,使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

3、通过朗读训练,使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

重点难点:

1、引导发现近义词的特点。

2、说句子的方法,培养的思维能力。

(一)我的发现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读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师共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4、认读字卡片,检查字的读音。

5、给字找朋友:口头组词。

6、同桌之间互相说反义词,看谁知道的多。

(二)日积月累

1、会选。

(1)读词语卡片上的词语。

(2)出示“中心、*”: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叫近义词。

(4)你能找到其他词语的近义词吗?

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2、读读说说。

(1)读第一句话:你看到的花坛是什么样的?看到美丽的花坛有什么想法?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2)模仿第一句说说第二句。

(3)填空。

(4)读读你写的句子。

3、我会读。

(1)自己朗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提出来。

(2)指名朗读、同桌互读、师接读。

(3)试着背诵。

(三)口语交际

1、读题目要求,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准备好风景名胜的资料。

3、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1)说自己介绍的风景名胜是哪里,相同的结为一个“旅游团”。

(2)完成分组。

4、分组交流:

(1)小组同商量选择交流的方式。

①“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②“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③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觉得有必要介绍的情况。

(2)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

(3)其他小组自由提问。

(4)评选“最佳导游”和“最受欢迎的游客”。

(四)展示台

1、展示课外识字成果。

2、展示自己搜集的与课本习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五)板书

语文园地三

反义词:

近义词:

进——退

买——卖

著名——有名

快——慢

正——反

特别——非常

安全——危险

复杂——简单

漂亮——美丽

3、方案范文合集

课题假如(第2课时)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课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仿写创作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他人、关活、关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1、激发兴趣: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巧妙的着眼点(神笔)激趣,带动思维,激情入境,使共鸣。

2、培养语感:语文要把握科的个性,以的语言发展为本,加强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通过诵读、联想、评价,感受深刻的文本内涵。

3、拓展文本:在深入研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和文本的特点,了适宜的句、段训练,师共同进出课文意境,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有机整合与拓展,更提升了情感的*与熏陶。

目标环节活动

一、复习导入抓住“神笔”一词,激活思维,引发浓厚兴味。

1、揭题《假如》,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假如”这个词语的?

2、师:课文中的作者想象自己如果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干什么事。你觉得马良的神笔是一枝怎样的笔?

3、出示图片与小诗:马良心大,神笔手中拿,看谁要帮助,他就画画画。

1、谈理解。

2、畅谈:这枝笔画的画能变成真的,帮助穷苦人的笔,惩治坏人的笔……

3、读一读。

二、感悟课文,朗读积累创一个师思维直接交流的情境,将文本直观地呈现课堂当中,让一切来的那么自然。并给予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1、师:谁需要帮助,马良就会用这枝神笔画出他最需要的东西。那课文中谁需要帮助呢?

2、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体现小树、小鸟和西西需要帮助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各自准备班上汇报。:提示:当我读到()的时候,我()。

4、集体感悟,指导诗中相应句子的朗读。l感受小树的困难。(1)、抓住“寒冷、缩着、叹息”这些词体会小树的冷。(2)、谈到“叹息”时想象小树当时会说些什么?(3)、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句。

l感受鸟妈妈和小鸟的困难。(1)、抓住“苦苦、哭泣”体会小鸟的饥饿。(2)、哭泣的样子,想象小鸟一边小声地哭,一边还说着什么?请演一演、说一说。(3)、抓住“遥远”一词体会。联系诗句“遥知不是雪”或“遥看瀑布挂前川”理解“遥”的意思。表扬能把过的知识进行迁移。(4)、朗读最后三行诗,突出重点词。

l整合一、二两节(1)、同们,北风中的小树,饥饿的小鸟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2)、文中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了(),为小鸟画了()。(3)、指名读读填进去的短语,突出“红红的”与“许多”。(4)、小树有了红红的太阳,小鸟有了许多好吃的谷粒,会多么开心啊!请小朋友读读1、2两节,试着读出他们得到帮助后喜悦的心情。

l习第三节(1)、同们,还记得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西西需要帮助吗?是不是这句?师故意丢掉“只”字再让读。(2)、提出少了“只”字,讨论少了“只”字要不要紧。(3)、此时西西最想要的是什么?一双好腿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可是在西西眼里却是那么珍贵。正当西西非常苦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腿终于能动起来了,他会怎样?(体会由沉重到兴奋的变化)你能让所有的同都感受到西西的这份欣喜吗?朗读全段。当你读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最兴奋,请你再读读。

5、朗读全文,背诵全文。(1)、师配乐范读。(2)师:同们,多么感人的诗啊,请大家着老师的样,有感情地读读全文,有能力的还可以选几节背一背。(3)巩固全文。1、回顾课文,口答。2、划出、并指名汇报体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句子。3、反复读读这几句话,围绕提示在书上作简单批注。4、根据提示中的句式畅谈各自的感受。在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整合课文内容,同时能有感情朗读。指名说说。指名填空,练读括号中的短语,突出这些事物的特点。通过师评价,有感情地朗读1、2两节。。通过争论,从“只”字中感悟西西的那份无奈。指名朗读第三节,重点读好最后两行。5、(1)、静静地听师的范读,用心去感受诗中内容。(2)、自由练读全文,指名自由读、背喜欢的段落。(3)、全班配乐朗读。

三、仿写创造。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朗读这首诗,能让共鸣,产那么多新的“假如”,在创作中表达出他们的向往和追求。给人类朋友、动物朋友、植物朋友……需要帮助的人画什么。

作业纸:1、仿写。2、交流、汇报。3、师小结。小朋友,真不错!你们不仅诗写得好,还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课后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写的诗,贴到墙上,让大家都来读读、背背。1、独立完成或与同合作完成。2、展示自己创作的成果,师评价,特别优秀的读读、背背。

4、九年级化护水资源》

一、课题分析

1、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护水资源》是初中化九年级上册(人版)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是继空气之后又一环保素材,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水资源概况,一方面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说明淡水的分布不均匀和短缺,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强化惜水、节约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方面,内容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替文字。这里只给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育目的,又给师的发挥和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有关水资源图片的观看、在充分阅读材内容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活中有关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对收获的信息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上升到实践的.高度上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性和有限性。

(2)在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重点、难点

(1)让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2)让从理论提高到实践的高度去认识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情分析

1、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初中阶段对我们拥有的水资源认识不会那么的全面,日常活中浪费水的危害性、工业农业对水污染状况不会那么的全面了解。

2、城市水污染程度大,但农村体会不够深切;农村的水资源比较短缺,但水的污染程度比较轻微,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整体感性认识。

三、法和

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情景,制作课件引导自主习,任务来驱动目标的实现。采用讨论性习、协作性习、探究性习相结合的习方法。直观全面的掌握知识。

四、准备

1、师方面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方面自主分成小组,积极讨论,推荐一名胆大、叙述能力强的同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

五、材处理

我是这样处理材的,在课堂上:

1、通过展示一些水资源短缺的资料图片,使认识我们对淡水资源的渴求。

2、通过讨论谈谈在我们身边如何节约用水,护水资源的;讨论工业、农业、活上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对地球造成的污染,从而使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去保护环境。

3、通过一些具体的严重水资源污染事件,如“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等来认识环境污染对社会和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4、鼓励通过课后进行社会调查,制作环境小报等,进一步增强的环保和节约意识。

1、创情境

(1)先播放一组有关“水”的丰富的图片和资料,让初步了解到水资源对、人类活的重要意义,水存在形式和分布状况,面临的污染和浪费情况,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有效举措来治理污染、节约用水。激发起的水危机意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思考题:a、我们说水资源是丰富的,为什么又说水是全球性危机呢?b、材两个人均水量表说明了什么问题?c、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d、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我们怎样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要求展开小组讨论,组内探究,合作习。

(3)展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图片,“松花江流域苯污染”图片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引导深入探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意义和治理水资源污染的严峻形势。

(4)展示三幅自制的节水宣传图片,增强的自觉的节水环保意识。

2、互动

(1)如何正确认识水资源是丰富的同时又是短缺的这一辩证关系,各小组同在讨论探究基础上选代表作阐述。

(2)对工业农业活上对水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水污染以及我们如何采取有效节水治污措施举例加以说明,每一组同在讨论探究基础上选代表作出自己的阐述。

(3)每一组提出我们校具体的节水环保划。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

2、淡水资源极度短缺。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点击查看更多《热爱生命》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962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