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讲孔融让梨故事
这天,我受邀给洛杉矶一所小学的学生们上一堂关于“礼让”的主题课。
课上,我引用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引导孩子们说:“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了,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懂得礼让的人,大家说好不好?”
让我意外的是,下面只有寥寥数声说“好”。
这时,有个小男孩站起来说:“陈老师,我不打算向孔融学习,我觉得他做错了!”
我一听,感到十分诧异。
男孩略带质疑地说:“孔融是先拿了小梨,然后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可如果他真的打算让梨,为什么要先拿梨呢?为什么不最后一个去拿呢?”
我困惑地问:“先拿后拿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我觉得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会让梨,但因为孔融抢先拿了小梨,他们没有了表现让梨的机会。孔融不仅抢走了让梨的机会,还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只有他才会让梨的错觉。事实上,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会让梨的。”
说到这里,男孩显得有些激动,他接着说:“我觉得孔融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如果让哥哥弟弟先拿梨,然后他们剩下什么孔融就吃什么,或许这才算是真正的礼让。”
我完全怔住了。
客观地说,这个孩子的解读是对是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讲台上站了15年,却从未见过有学生提出与老师不一样的想法来。这是为什么?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远比孔融究竟是在“让梨”还是在“抢机会”更值得我们思考!
拓展阅读
1、《孔融让梨》读后感1000字
作者:柳若依
可能是受天气的影响,今天午睡我感到睡意全无。其他同学也一样,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我想,教室里这么大的动静,一定会引起值日老师的注意。
“咚、咚、咚”二楼走廊上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赶紧伏在桌面装睡。接着,老师迅速走进教室,把几个玩糊涂了的同学逮个正着。老师批评并警告他们不许再闹。
教室里终于安静下来。越是安静越是没有睡意。我便找出一本书,随手翻看。我被书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吸引住了。
孔融四岁的时候,爸爸拿了一些梨子回家,叫孔融与几个哥哥分着吃,孔融把大梨子分给别人,自己留下最小的梨子。爸爸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我在全家是最小的,应该吃最小的梨子。后来,爸爸带着孔融去亲戚家玩,亲戚家有两个小表弟。爸爸又拿出三个梨子叫孔融和表弟三人分吃,孔融仍然把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爸爸问他:“上次在家里你是最小的,所以你拿最小的梨子;这次你在三个孩子当中是最大的,为什么也拿最小的梨子呢?”孔融说:“做表哥的照顾年幼的小表弟是理所当然的事。”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非常脸红。
回想去年暑假,舅舅家孩子——我的小表弟到我家来玩。妈妈拿出我最喜欢吃的荔枝招待小表弟。谁知小表弟一边剥一边吃,一口一个,不一会就把荔枝吃光了。
我看到垃圾篓子里都是荔枝壳儿,心里生闷气。小表弟喊我一起去玩,我也不理他;我一个人跑到楼上书房里关起门来假装看书。妈妈喊我,我也假装没听见。
爸爸回家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爸爸不留情面狠狠地批评了我。我哪里接受爸爸这么严厉的批评呢?我一鼓作气跑到屋后桑叶地里躲起来。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仿佛听到奶奶喊我回家吃饭。可是我却迷迷糊糊睡着了。
这一睡险些惹出极大的麻烦。一家人屋前屋后到处找我,怎么也找不着。爸爸打电话问邻居、问同事,是否看到了我;妈妈在群里发信息问亲戚、问同学,没有得到我的行踪。正当爸爸妈妈着急打算报警的时候,我醒过来了,我急忙跑回家,才知道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回想这件事,再对照今天看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羞愧万分。
我在家里也是最小的。每次吃好东西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让我先挑,而我每次都是挑选最大的、最好的。当我去亲戚家,我在小朋友当中是最大的时候,我又觉得我这个老大应该吃最大的,*小妹妹吃不下那么多。我一直都是这样心安理得的想着,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礼貌相让”,更不知道好东西应该“与人分享”。
今天看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明白了以前这样做,既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又是极端不礼貌的行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要学会将心比心。时时事事处处替别人着想,把利益让给别人,把吃亏留给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使自己走向成熟。
2、讲好中国故事研讨演讲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强警之路迈出新步伐。
2017年5月19日,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对全国**和*队伍提出对*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这成为建警治警的总方略、立警从警的座右铭。
忠诚,是*队伍代代相传的*基因,是融入血脉的人民警察之魂。
忠诚,是将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置之度外。
忠诚,是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忠诚,是始终把确保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忠诚于*,服务于人民是我们人民警察的魂。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在广大*干警的思想认识中,“*姓*”的理念愈发深入。
自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忠诚于*、忠诚于以****的**;毫不动摇坚持*对*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强化担当精神,充分发挥“刀把子”作用,坚决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责任,矢志不渝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历史证明了我们的*是一个有纪律、讲规矩的*。*领导下的*队伍也必定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是一个警规如铁、法令如山的队伍。从铁腕规范*内生活到铁面问责严格执纪,从加强风险防控到规范权力运行,我们用制度绷紧从严治警这根弦,同时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和专项**,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队伍内部的*。
打铁必须自身硬。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民警面临的诱惑多,只有自觉发扬优良传统、严格要求自我、着力提高素质,打造过硬队伍,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让*放心,让人民满意。打造过硬*队伍,离不开执法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执法公正既是*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人民警察的基本职业操守。民警在法治实践上的“示范效应”越显著,百姓的法治获得感和法治践行力就越强。
和平年代,*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甘于奉献的队伍。广大*民警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在*队伍的发展史上,很多英雄模范被人们久久怀念,是在于其如何担当,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芒。在他们看来,平淡中磨灭了斗志才是最大的敌人。他们在生活上可以淡泊宁静,但对待工作、事业则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这是一种“平安顺遂时,不忘自我砥砺,无须扬鞭自奋蹄;凶险逆境中,不坠青云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境界,境界越高,攀登越远;奋斗越多,作为越大。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2020年8月26日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代表**向全体人民警察致以热烈祝贺并授旗,赵克志部长代表全国*干警接过象征着荣誉、责任和使命的警旗。这面旗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警察队伍要忠实践行**训词精神,切实履行好捍卫*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也提醒着我们人民警察来自人民、植根人民。要始终坚持*建警、全面从严治警,坚决做到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着力锻造一支让**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过硬人民警察队伍。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人之一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与其平平淡淡虚度光阴,不如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击水中流、力争上游,书写无悔的人生篇章。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强警之路迈出新步伐,**牢牢把握“对*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坚持*建警、*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必将不断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好护佑平安中国巨轮逐梦前行。
谢谢大家!
3、孔雀东南飞故事梗概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叙述了东汉末年建安年间,新媳妇被恶婆婆休回家,被家人逼迫再嫁,前夫阻拦,双双约定殉情。后人感佩,作诗记载传颂。
孔雀东南飞是一出让人堵心的悲剧。几乎每次读完都有一腔愤懑无处宣泄。后世很多人歌颂焦仲卿、刘兰芝的坚贞爱情,余却常嗤之以鼻。窃以为,刘兰芝所托非人,害死刘兰芝的凶手,首当其冲是其夫焦仲卿!
我们首先不能以现代的视觉去审视东汉末年的古人思维。汉以孝治天下,东汉更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士族门阀在那时已经崭露头角。焦仲卿家应该是个小士族。这从他只能为吏而不能当官可看出(“儿已薄禄相”)。而其母出口则(汝是大家子)可算自信。而刘兰芝家没说,估计是一个上升期有野心的平民之家,这从他们尽心培养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借姻亲攀附权贵可知。
在无比崇孝的社会里,焦仲卿对母亲的一再忍让,表面上看无可厚非,甚至不惜以命酬刘兰芝。应该是有情有义吧?毕竟有什么比命还重要的?
然此,要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造成这个悲剧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焦仲卿。或者说是焦仲卿懦弱愚蠢的性格害了刘兰芝,并造成自己求生无门的悲剧。
我们还说孝。焦仲卿孝么?古人严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仲卿应该是家中独子,只有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妹妹。这从刘兰芝离开后只写了向小姑辞行叮嘱可看出。那时候的礼教没那么严。有小叔必然会有交代。家中无男丁,老母(虽然不一定很老)幼妹,他敢死,这就是最大的不孝。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抗争。我呸,一个男人,有勇气死,没勇气承担化解自己最亲三个女人的矛盾,这叫什么抗争,这是懦夫!
焦仲卿爱刘兰芝么?爱!一定是爱的。刘兰芝很漂亮。(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家教又好(十三…——十六-…)这样的女子,是个男子都爱。结婚三年,聚少离多,小别胜新婚,焦仲卿没理由不爱刘兰芝。他求母亲,哭别妻子,最后以死相殉,一定和他对刘兰芝的爱情分不开!但他这么爱刘兰芝为啥却成了害死刘兰芝的凶手之一?窃以为源于性格。
首先,焦仲卿是个懦弱的人。其母性格彪悍(槌床便大怒),很容易造成焦仲卿虎母犬子的性格。而事实确实如此。除了和母亲说:你要休了儿媳妇,我今生再不娶(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抗争,这是和母亲赌气。吓唬人的!彪悍如其母,怎么可能就范?果然几句话就打发了他。然后呢?他的第二性格就出来了。大男子主义!(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真要气爆了——不是我要赶你走,老妈赶的。你先回去吧…就听我的吧——*!这是商量么?这是决定!丈夫这样,刘兰芝还能如何?前脚迈出焦家大门,再回来,痴心妄想!
其次,他常年不归也是婆媳关系不睦的诱因。(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新媳妇就在家替他孝敬老母。他心安理得去打拼事业了。我就想说你凭什么认为你那虎母会和你*和睦?知母莫若子。你不可能不清楚母亲的性格。而你以为你对妻子柔情蜜意,情比山坚就够了?婚姻不是爱情!婆媳关系,没有丈夫做润滑剂,婆婆眼里,妻子就会是一个闯进家里的强盗。何况焦母因壮年丧夫表现有强烈的恋子情结。至于会不会有第三方插手说坏话?我觉得一定有!
自以为是,懦弱无能!除了哭(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和认命(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他面对分离,毫无办法!
最后,兰芝再嫁,他又跳出来。(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是人话么?这是嫉妒发狂到口不择言!你攀上高枝了,以后好好活着吧。你富贵了,我以后注定孤独终老。刘兰芝越爱焦仲卿,这话对她的伤害越大。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叹!叹!叹!
刘兰芝*。带着一往无前的无奈和勇气。坚信黄泉下可以和丈夫携手永不相离!“世间既然容不下我们!我们死后再相守”!(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读者的心随着那句(举身赴清池)都空了!有没有?!多好的一个女子,本可以很好的活在世间相夫教子,却被爱情绑缚了手脚,义无反顾跳水自尽!感叹后,突然就毛骨悚然!刘兰芝*。焦仲卿不死怎么办?有太多这样的山盟海誓最终面对死亡而背信弃义!总算焦仲卿最终没让刘兰芝失望。吊死树下,随刘兰芝于地下,让千古后人谓之一叹。
杜甫云:“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世间已无活路,世间再无刘兰芝,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出悲剧之一,之所以不是爱情悲剧。是因为两个年轻人的爱情被裹挟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以孝治天下的汉王朝已经到了日暮西山的建安年代!天下已是群雄并起。所有人在历史的洪流中,都在为了生存而拼命积蓄着。刘兰芝家为了攀附权贵,不惜以女为筹码。焦母家看上的东邻,必然也是比邻的权贵。罗敷不罗敷不重要,重要的是门当户对。刘兰芝算什么?只是几个家族利益交换的牺牲品!爱情算什么?生活除了苟且还是苟且!
我们要相信焦仲卿是爱刘兰芝的。一定是。可他爱得懦弱,爱得苟且,爱得自以为是,爱得自私自利。而恰恰也是他的爱,最终害*刘兰芝。
刘兰芝,汝乃可怜人!仅汝可怜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