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51:52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

拟 2 课时

第 1 课时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洛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再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借助字典、结合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 闻:听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饮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学生口述句意,教师出示课件作点评和补充。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读了这首诗,你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4、引导学生从诗中想开去。

(1)如果当时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5、配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解释字意,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这狂喜的时刻。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 闻:听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饮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实践活动

布置作业。

悲之切是因为国家未统一,失地未收复;喜欲狂是因为国家收复了失地。一悲一喜,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他们的确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收集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4、古诗两首

拟 2 课时

第 2 课时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搜集与之内容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名词解释: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他的一生创作的大量的诗篇,当时的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真实的反映出来。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实践活动

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2.理解相关的字词

涕泪: 妻子:

青春: 便下:

即: 穿:

拓展阅读

1、幼及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2、利用树叶、花朵等自然材料与黏土对安康汉江石进行装饰,制作石头娃娃。

3、体验动手创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活动难点:利用树叶、花朵等自然材料与黏土对安康汉江石进行装饰,制作石头娃娃。

活动准备

1、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2、直径为10cm左右的汉江石若干、各色黏土、树叶、野花

3、欢快的背景音乐、ppt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创情境,引起幼兴趣。

师:今天我们到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做化妆师。小朋友猜一猜,我们今天要给谁化妆?(PPT)

师:对了,石头。安康的汉江有很多的石头,虽然每一个石头的形状和颜色都不一样,但是都很漂亮,人们都亲切的喊它们汉江石。汉江水把它们洗刷的干干净净,它们就在滩上晒着暖暖的太阳。有一天,来了一群小朋友,她们把石头带回了家。猜一猜,汉江石和小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2、幼自由猜测,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PPT展变身后的汉江石——各种造型的石头娃娃,幼欣赏与感受。

师:那让我们来问问汉江石吧!(PPT介绍带配音)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视频播放,引导幼观察制作石头娃娃需要的材料与方法。

师:看一看,小朋友给汉江石化妆用到了哪些材料?让我们看看化妆师怎么做的石头娃娃。

3、强调制作要点,幼分组制作石头娃娃。(背景音乐)

师:孩子们,你想给汉江石化个什么样的妆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操作起来吧!

三、结束部分

1、互相欣赏石头娃娃,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师小结: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会了为汉江石化妆,在美工区我们还有更多的材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还能为谁化妆吧!

大班艺术《石头娃娃》微课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安康的汉江边有很多漂亮的石头,我常常听幼说去边玩,捡石头,打水漂。由此,我想孩子们这么喜欢石头,那为什么不用汉江石作为我们创作的素材呢,看着身边常见的事物因为自己的创意而有了不一样的形象是不是更能激起幼动手动脑的兴趣。因此我了本次活动。

《指》中关于美术有这样两条目标:

一、感受与欣赏;

二、创作与表达。

在确定活动重难点上,我将感受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作为重点,尝试利用粘土和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表达作为难。为了实现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情境引起幼兴趣,再通过猜想、验证展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激发幼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直观的视频展,幼会发现,原来还可以把汉江石打扮的这么不一样,潜移默化会为石头化妆的方法。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因此在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时,我展的也是来源于其他孩子的手工作品,更贴合幼审美。

实践操作时,我发现每个幼的想法与创造都不一样,根据小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是我需要时刻注意的,也要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评价幼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小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小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小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小孩子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2、爱国诗歌――《

剑外忽传,初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未,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涕泪满衣裳”,“初”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已,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府巩县(今**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3、幼及反思

跳绳是幼常玩的,也是幼锻炼身体所用的。在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对跳绳非常感兴趣,并且能创造出多种玩法,如果将绳子两头扣在一起,可以做套圈游戏,玩法多种多样,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探索出更多的玩法,体验创造性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乐趣,发展幼的身体动作。

活动目标:

情感:培养幼的合作与团队意识

能力:探索绳子的各种玩法,掌握玩绳的基本技能,发展幼的身体动作

认知:会一物多玩,体验创造性玩绳的乐趣,发展幼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和伙伴一起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

难点:幼能掌握玩绳技巧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跟音乐做律动)

师:小朋友们,过会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跟着我活动一下身体,等下才能表现的更好。

小鸟飞,飞啊飞,拍拍翅膀飞啊飞。(上肢运动)

小鸭走,走啊走,摇摇摆摆走啊走。(下蹲运动)

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俯背运动)

小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跳跃运动)

二、幼探索各种不同的玩法

1、幼自由分散玩绳

2、幼自己绳的多种玩

(1)踩绳跳

(2)走小路

两条绳子拉成相距有一定距离的平行线做小路,幼在小路中间走,踩绳、出绳为犯规

(3)走钢丝

把绳子拉成s形,幼踩绳前进

3、探索合作玩绳的方法,体会合作的快乐

(1)幼自由结伴,2人、3人或多人合作探索绳子的玩法

(2)幼分组展创编绳子的玩法,师和其他幼对展的玩法做出评价

a.跳房子

b.三人跳绳。两名幼抡动绳子,一名幼在绳中间跳

c.抓尾巴。幼两人一对,各自在后腰带上系上短绳子当尾巴,游戏开始,四散跑开,每一对幼要想办法捉到对方的尾巴,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先捉到对方的尾巴者为胜。

d.拔

三、结束部分

将所有跳绳连在地上,摆出多种图案,师与幼踩绳走进行放松整理。

《好玩的绳子》活动反思

在《好玩的绳子》这一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的材料——绳子,是孩子所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强,所以幼在活动中的兴趣很高,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探索绳子不同玩法的活动当中,非常乐于用绳子开展游戏平日的幼室外活动中,幼总是拿着一根跳绳做跳绳运动,比较单调,我想如果让孩子们来创造性地玩绳子,他们会想出什么好玩的玩法呢?于是探索绳子的玩法成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中小朋友想出了踩绳走和单脚踩绳跳,发展了幼的身体平衡能力;双脚踩绳蹦跳及双(www.**)脚蹦跳跳绳发展了幼的身体协调性及跳跃能力;还想出了跳高、拔两种游戏,发展了幼的跨跳能力让幼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开发幼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充分体现了师的主导作用幼的主体地位。活动要有较好的游戏常规,要育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才能维持良好的秩序。在游戏常规方面以后还需加强。

4、幼及反思

活动目标:1.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

活动准备:1.蝴蝶、蜜蜂磁性具。

3、每个幼一份动物图片具。

活动过程:1.在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图,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幼操作)

2.习A-BB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A-BB-A-BB形式排序)让幼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比较(点数1,2)

(3)让幼接着排

3.启发幼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师小结,并引导幼与AA-B的规律比较。

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接着排。

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师小结。

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接着排。

5、《高尔基和他的子》的

1、创"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通过合作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表达并努力实践。

1、通过品读词句,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

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读懂父亲的良苦用心。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明题,激发兴趣。

1、谈话:“同们,什么时候,你很快乐,心里感到特愉快?”

2、读句质疑,提炼研读主题:“课文中高尔基对“什么事最快乐”是怎样说的:(出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让生朗读这句话,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些什么吗?”然后从生的提问中提供出本节课的2个研读主题:

①谁给了谁什么?

②怎么“给”?

二、品读"栽花赏花",领会“给”意,体会“愉快”,感悟“美好”,感悟父子情深

1、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子爱父"。

(1)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发现:“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谁给了谁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探望”的?小男孩探望父亲时做了些什么?

过渡:“读书时就应该这样,注意一些词语,去想,去发现,去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2)自由读、悟第3自然段:“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现些什么,产生怎样的感受。同们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3)课堂交流,谈感受:“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想的的,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我们来交流交流,好吗?注意,用心听同的发言,从中你能否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抓重点词句理解:“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而且这个孩子“只有10岁”。)

(4)整段读悟:“同们说的真好,能读好这段话吗?”生读后,问:“读着这段话,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生交流、描述画面时,师注意听,随机引导他们将这段中的每句话联系起来,想像、感悟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对“给”有所领悟。在交流时板书“栽种”一词。

(5)人物的动作行为往往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6)师小结: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2、习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父爱子"。

(过渡): 子就要回去了,他望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用“他仿佛看到了……甚至仿佛到了……仿佛听到了……”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1)终于,春天到了!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鲜花盛开的画面)“从他的朗读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吗?”

(2)怎样朗读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表现出来?(要读出春雨的滋润 ,花的竞相开放,读出高尔基的兴奋、自豪和得意)哪两个字突出地表现了高尔基子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令人喜悦的获?(全都)通过这两个字,你们能想到哪些描写鲜花的词语?

(3)看图练习说话: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子种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深入研究,体会“愉快”:“读着读着,你觉得高尔基的高兴与我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生说议时,根据生的发言,扣住“欣赏”、“多像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和“愉快”:“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____(由生说)在高尔基的心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子____(由生说)。”

(5)感悟“美好”:“读到这,你认为子给了高尔基什么?”“给”可以理解成哪些词汇?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悟到子给高尔基的是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

三、品读"写**子",领会“拿”意,体会“奉献”的愉快。

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子栽种的鲜花,一种难言的快乐涌上心头。质疑:子把快乐仅仅给了高尔基一个人吗?

1、师范读高尔基写给子的信。(引导生从高尔基信中“在岛上”一词展开研究)明明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子的花草种满了庭院,怎么会说是在岛上呢?从信中,你知道高尔基希望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2、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想象一下:当子知道自己亲手种下的鲜花开满整个小岛,当子想象着小岛上的人们一边欣赏着娇艳的花朵,一边翘起大拇指夸奖他时,子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情感?你也曾经把“美好的东西”给过别人吗?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想象:高尔基的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会选择“给”,还是会选择“拿”?你呢?你会选择什么?

3、小结:人生的快乐到底是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理解吧。适时扩充一些名言,如:送人玫瑰,手留*

四、课外延伸,表达感想

了这篇课文,你的感想一定很多,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题完成。

1、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子,读了爸爸写给你的信,你准备给爸爸回信时说些什么呢?请你代高尔基的子给爸爸回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请写一篇读后感。(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呀!)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的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写 赏

信 “给”永远比“拿”愉快 花

点击查看更多《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26624.html

热门阅读

  1. 《热爱生命》的教学设计
  2. 在市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培训会上的发言稿
  3. 认识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
  4.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5. 小学语文《月亮的心愿》教案
  6. 201年6世界环境日短信祝福语
  7. 2016年圣诞节的祝福语精选版
  8. 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宗旨演讲稿
  9. 争做家务日记650字
  10. 最新给朋友的爱情祝福语
  11. 201年除夕夜拜年祝福语大全
  12.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13. 201年五四青年节祝福语集锦
  14. 长鼻子和大耳朵童话故事
  15. 英文生日祝福语大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