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英雄故事作文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51:52

刘胡兰英雄故事作文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大家都知道这是伟大的毛**给刘胡兰亲笔题字吧!这是刘胡兰一生的写照。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刘胡兰英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我心中的英雄是刘胡兰,她小小年纪,不怕牺牲,不怕威胁。毛**为了让后面的人们永远记住她,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举办的的“妇女**培训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后,就参加了*领导下的工作,并成为了*候补备*员。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前,刘胡兰不为所动,最后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此时,她尚未满15岁。

刘胡兰虽然牺牲了,但是她的英雄事迹,她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一个个***其实仿佛是一块雨花石,静静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雨花石,她让我感动,她让我震撼,她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刘胡兰被吸收为*预备*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决定留少数武工坚持*。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英勇就义之前,她说道:“怕死不当**。”

此刻,我仿佛看到刘胡兰穿着粗布衣裳,剪着剪着齐耳短发,眉宇间透露毅力,眼睛怒睁,嘴角微翘,面对凶狠的阎军,昂首挺胸,从容不迫,慷慨就义的景象。我掩卷沉思,一个只比我大两三岁的姐姐,临敌不惧,竟有如此大的勇气,让我由衷的敬佩,而在这敬佩的同时也渗着几分感动,因为他们这些***的冒死工作,才能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不禁想高呼:“**万岁,***万岁!”

“刘胡兰、黄继光、董承瑞、江姐、夏明翰……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耳边久久回荡着,回荡着,回荡着……

我是一个喜欢读历史书籍的小女孩,我读过有关历史的书籍整整排满了我左侧的书架,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刘胡兰》。读完《刘胡兰》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刘胡兰,她虽然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姑娘,但是她却有着不平凡的事迹。正是通过这种种事迹,我才深深地了解了她。刘胡兰,她是一个坚强、机智、勇敢的人。虽然她4岁就失去了母爱,可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软弱,反而更加坚强。想起了平日的自己,经常因为一些小小的困难就难以继续坚强奋战到底,以后不管跌倒多少次,想起刘胡兰,就要勇敢的站起来。

有一天,晋绥专署抗联的米主任正在云周西村召开**会,这时已当上儿童团长的刘胡兰发现日军偷袭,并马上报告米主任,这才使他们安全转移。正是刘胡兰的一次报告,才得以保住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正是刘胡兰小小的付出才使更多人拥有这美丽的世界。平时的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从不想付出,只想别人为我付出,自从读了《刘胡兰》,我便自己叠被、自己打洗澡水、自己洗碗、帮妈妈洗衣服、打扫,便开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刘胡兰给了我许多其实启示:要爱国,为国付出,要为民,要与周围的人团结一心…..

刘胡兰改变了我,改变了我自私、懒惰的行为习惯,我要好好谢谢刘胡兰(和《刘胡兰》)。

刘胡兰,你真伟大!

伟大的人物刘胡兰,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中,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天,我终于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给我的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只有十五岁的文静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忠心爱戴,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人的崇高气节。当她昂首走向敌人的屠刀时,是那么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十五岁,是一个花样年华。十五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为她挥笔写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的一种赞扬!

与刘胡兰对照一下,我感觉自己十分地渺小。我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我决心要向刘胡兰姐姐学习,做一个勇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的人,将来为祖国效力!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战火,这样的环境是由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姐姐一样的英雄经过抛*、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要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正确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磨练自己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使自己向一个正确的目标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刘胡兰的崇高理想,坚定意志,宁死不屈的**气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拓展阅读

1、关于邓亚萍的

“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博爱情怀。”

这是邓亚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的话。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情怀,使她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当她还是运动员的时候,邓亚萍积极参与公益和爱心业,用自己的力量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1992 年巴塞罗那第 25 届奥运会,她勇摘女单、女双两枚奥运金牌,在省*为河南奥运健儿举行的庆功会上,她将 5 万元人民币交给时任**省副省长范钦臣,成为中国奥运健儿捐助社会公益业的第一人。

1996年12月,邓亚萍又从亚特大奥运会冠军奖金中拿出5万元人民币,捐给山西省繁峙县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她还和队友共同资助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失学儿童、发动中国乒乓球队向佤族儿童捐献“希望书库”。她还不止一次的向中国乒乓球训练基地河北省正定县、向**省境内捐款10万余元人民币修复化古迹、贫困地区小学,向香港弱智人群献爱心。

退役后,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爱心慈善活动中。“蒲公计划”是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启动的第一个慈善计划,其中一项内容是向北京朝阳区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捐赠一批体育器材。在与打工儿童子女见面的时候,邓亚萍发现那些孩子眼神迷离,不敢与别人对视。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她了解到,这些孩子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本地的孩子不同,父母都是农民工。于是邓亚萍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改变这些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

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在邓亚萍的带领下,除了上面提到的蒲公计划之外,还陆续开展了针对残疾、残障青少年的“心灵之光”慈善计划、针对失足青少年的“携手明天”慈善计划以及资助贫困学子恢复视力的”光明行”。邓亚萍在百忙之中,为慈善业奔走,为中国的体育慈善业的发展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亚萍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告诉他们要靠勤奋和知识改变命运。她还激励孩子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与智慧。邓亚萍希望孩子们能象她一样要有一股狠劲,不服输、不怕苦。

在一封写给邓亚萍的信里,一位学生写到: “以前,我害怕说自己的父母是农民工。但是现在我不害怕了。我走在马路上不再贴着墙根走,不再害怕别人看我的眼神。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努力,长大后我也会成为像您一样的运动员,拿冠军!。”看完这封信后,邓亚萍流下了眼泪,她知道这些孩子中的某一个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他们的生活很可能会因此而变得不同。每次她都会对我们说:“不仅物质上的帮助对这些孩子是必需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关心。”

邓亚萍曾经预支了5万元比赛奖金,使**省数百名失学儿童可以重返课堂。她邀请一名河南农村的小女孩来到北京,带她游览了北京并参观了自己的训练中心。这个小女孩之前到过最大的城市就是有柏油马路的县城。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来到首都北京。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邓姐姐还带自己还参观了自己的训练基地。离开北京的时候,小姑娘对邓亚萍说:“这里是我在梦里才来过的地方。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把我的家乡也变成象北京这样。”这意味着,一次不寻常意义的旅行可以换来一个梦想。

邓亚萍的爱心行为,源于自己的博爱情怀,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别人的爱。国家和体育曾经给了她现在的一切,现在她正在用自己的博爱情怀去回报。正如她所说的:“我个人的力量也许是有限的,但我愿意贡献自己一点点力量给贫困和弱视孩子们一点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在这暖融融的爱心中成长,最终回报社会。我更愿意和更多的人一起来关爱和帮助这些弱视群体的孩子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梦想。这样的情我将会一直做下去,永远做下去。

2、我当了一回无名600字

“这次考试,咱们班又诞生了一个‘无名’,请这位没收到试卷的同学到前面认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和嬉笑声中,我几乎是从陈老师手里夺过了试卷,低着头,快步回到座位上,脸上火烧火燎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无名”是我们班对于试卷上没有写名字的同学的独特称号,以前看到其他同学去领试卷时的尴尬表情我总会忍俊不禁,没想到,平时细心的我也当了一回“无名”,而且这顶“桂冠”还是我亲手给自己戴上的。

这天下午,陈老师让我负责批改上午的默写试卷,我批着批着,突然发现了一张没名字的试卷。哈哈,又一个“无名”!批改完全部试卷后,我请同学分发试卷,自己拿着那张没写名字的试卷走到陈老师面前幸灾乐祸地说:“陈老师,我们班又出现一个‘无名’!”

班里顿时乱了起来,拿到试卷的如释重负,没收到的惴惴不安。突然,我的同桌说:“这张默写卷好像是钱莘喆的,全班就他没拿到试卷。”我听了一愣,定睛一看,羞愧地回答:“是是我的。”

唉,当“无名”的滋味真不好受。如果我默写时能细心一点儿,就不会忘记写名字;如果我批改试卷时能仔细看一看,就会发现试卷是自己的;如果我能从其他“无名”身上吸取教训,今天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今后,我一定要端正态度,认真谨慎地做好每一件

3、关于邓亚萍的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萨马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业双丰收。

4、关于邓亚萍的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着。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镑房租,还要交100多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以至论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语向老师致词。”

5、我的读书600字初中初一

我收拾好书包,也收拾好心情,回到了学校。书包里,那薄薄厚厚的便是书;有优雅的语句、深沉的思想、长长短短的这便是书;有古人的思想,未来的畅想,深深浅浅的这便是书。转眼间,我和书的相伴旅程快15年了。

儿时:翻开五彩的画卷小时候就看那些没有几个字的漫画、连环画,从那里面我就开始懵懵懂懂明白了什么是真假,什么是善恶,那是我开始踏上与书接触的第一步。

童年:翻开猜想的世界“为什么天是蓝色的?”“为什么大海也是蓝色的?”千千万万个为什么让我不解,但没有一个人能给我一个我认为是完美的答案。妈妈为我的问题感到烦琐,便给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从此,我看到了伽俐略、牛顿、居里夫人,这些伟人的坚持不懈,献身科学的精神。他们让我看到了处在科学顶峰的灿烂,在其中体验知识的真谛与科学的美丽。现在:翻开厚实的篇章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的《家》、《春》、《秋》;一章章优美的,一部部动感般的人生,让我禁不住内心的激动疯狂地探索和吮吸着这些伟人留下的历史和痕迹。

书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也给我很多的“养分”——像阳光、像雨露,滋润我这棵小树能够更加的茁壮成长!十四年岁月晃眼在读书中逝去了,如今,我已心醉于学的殿堂,是读书开启了这一切,它让我展开稚嫩的翅膀飞翔在知识的天空,开拓眼界;它让我开启脑海的空白去汲取无尽的学问,无法自拔;它让我敞开单纯的心扉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完善自我……我爱读书。

实验学校初一:莫莫

点击查看更多刘胡兰英雄故事作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26629.html

热门阅读

  1. 《海子的诗》学生读后感
  2. 描写冬天的结尾句子
  3. 小猫吃鱼教学反思范文
  4. 小学英语新教师的培训心得
  5. 优秀教师代表的发言稿
  6. 春节简短祝福语精编
  7. 妈妈生日诗歌
  8. 《望庐山瀑布》古诗拼音
  9. 2018年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10. 2016年经典的感恩节祝福语
  11. 千千阙歌感人故事
  12. 接二连三的造句
  13. 有关6儿童节祝福语
  14. 端午节的祝福语 简短
  15. 《元帅和小棋手》的教学设计模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