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是棵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掌握“驱车”、“垦区”、“树冠”、“风餐露宿”、“枝繁叶茂”、“万马奔腾”、“婀娜多姿”等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3、学习本文按采访及行踪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叙事详略有致地处理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述文中故事,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在保卫和建设西部过程中那些人物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勇于献身的崇高奉献精神,激发自己长大后努力建设西部的豪情壮志。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突破方法:复述故事,合作研讨,感情朗读。
难点:以“采访对象是棵树”来命名和行文的写作技巧。
突破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要采访的真正对象是什么,抓住主体部分第2、5、6三个自然段第一句话综合探究。
教法与学法:
教法: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给予点拨。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
塔里木防风林图片、小黑板等
课时计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计划5分钟)
1、师述: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8课《采访对象是棵树》,学会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语,下面就让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出示小黑板:指名2名同学上台完成。
(一)选字填空。
垦 恳
1、我诚( )地希望大家帮助我。
2、这棵树真活了,成了塔里木( )区第一树。
栽 裁
3、它(军马)倒下的时候,战士们将它葬在这里,并( )了这棵树。
4、苏州园林的布局可真是别出心( )呀!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到处是伤痕。( )
2、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 )
3、长时间站立着。( )
4、形容姿态柔美。( )
2、学生完成以上练习。
3、集体订正。
4、导入新学习:同学们,课文标题是“采访对象是棵树”,那么作者采访的对象真的是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计划25分钟)
1、自由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作者共采访了几棵树,代表人物是谁。
2、学生合作探讨,完成下表的第一二列。
3、分组复述三个故事。
(赤组和橙组复述“老班长”的故事,黄组和绿组复述“军马”的故事,青组和蓝组复述“知青李月娥”的故事。)
学生自由组内组对进行复述故事。
小组推荐同学班内交流复述故事。
4、细读课文,分组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精神。
a 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赤组和橙组同学齐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指名说出老班长最令人感动的语句,然后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引导学生找出“由于旧伤复发和劳累,他倒下了。临死前,他对连长说,开出一块地不容易,我*就埋在大漠的最前端吧,再栽上一棵树……”指名说出表现出老班长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相机完善上面表格。
指导学生朗读。
b 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军马”的精神
黄组和绿组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说出军马最令人感动的语句,然后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引导学生找出“屡立战功”、“与老兵们并肩拉犁,风餐露宿,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等词句。指名说出表现出军马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相机继续完善上面表格。
指导学生朗读。
c 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体会“女知青”的精神
青组和蓝组齐读第六、七、八自然段。
指名说出女知青最令人感动的语句,然后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引导学生找出“死时年仅18岁”“地平线上凭空出现了一道黑色的墙,那是风暴卷起的沙尘组成的墙,它挟着犹如万马奔腾的呼啸声,向人们推进”“她起身跃过了渠埂,去追赶那被风吹走的锅”女知青体现出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教师相机补充上面表格。
指导学生朗读。
三、情感升华,把握主题。(计划13分钟)
1、课文只采访了三棵树吗?还采访了哪些树?学生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继续完善上表。
2、学习课文结尾。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我终于来到了林带的另一头,蓬勃生长在沙漠边缘的是一棵白杨树。这是一位少年栽的,去年,他去南方上大学,临行前种下了这棵树。”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名说说,意思大致对即可。
教师补充并板书:暗示着新一代青少年将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扎根西部、建设西部。
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教师小结并板书:课文表面上采访的是树,实际上采访的是一代又一代无数在西部开发和建设中献出生命的建设者。
4、夸一夸,谈一谈。对“老班长”等为西部建设献出生命的建设者你会怎样夸他们?谈一谈你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计划2分钟)
拓展阅读
1、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活动教案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活动教案
树木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使幼儿知道树木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懂得爱护树木。
2、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促使其逐步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准备:关于树的图片
学习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幼儿分组观察讨论。
1、教师提出看图要求:图片上有什么?并能用完整的话讲述。
2、幼儿分组观察,自由讨论。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启发幼儿讲述意图
2、幼儿分组讨论七幅图片:
图一:早上人们锻炼身体,树能使空气清新。
图二:人们坐在树荫下乘凉。
图三:果树可以结出各种果实,庄稼可以提供给我们粮食。
图四:森林可以防止风沙。
图五:树林可以吸收工厂排出的废气。
图六:树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图七:树木可以做成许多家具和生活用品。
三、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
1、树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除图片外还有什么作用?
2、教师小结: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四、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生活中充当“环保宣传员”,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知识。
2、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活动教案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活动教案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
1、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3、《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观察图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全班汇报。
三、指导书写。
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
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
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4、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活动教案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活动教案
我喜欢的树学习目标:1、通过对园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学习准备:1、活动前对园内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2、彩笔、图画纸、铅笔。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4、小桶。
学习过程:1、在观察了解园内不同树种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讨论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5、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让幼儿学习点数。6、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7、总结分享:请幼儿谈谈对园内春天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5、《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精选
学习目标:
1、 会读、会认6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出示课题,看图说话
1、画简笔画,板书“葫芦”一词:老师现在就送给大家两个可爱的葫芦宝宝,请同学们拿起手跟着老师把“葫芦”两字写一遍。同学们有否发现这两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把“葫芦”两字拼读一遍?(指名读、齐读,引导读好轻声。)
3、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领悟“葫芦”是一种植物。(分别说“茎”,教生字“藤”,了解叶、花、果的样子。)
4、出示课题,过渡:这个“我”指谁?他要葫芦得到没有?
【目的:通过简笔画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几次。(充分读)
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又怎样了?。
【目的: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的了解,有整体印象,同时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三、“玩”中学字词。
1、圈生字,读生字词。
(1)生用笔找生字,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别让它跑了!
(2)利用课题资源平台中的“我会读”,进行“读词大赛”。
2、 “谜语大比拼”。
(1)学生给生字编字谜。
(2)个别竞猜、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的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4、“句子选美”。
老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评出“最美”句子。
5、进入资源平台“识字通”,自由读。
【目的:让学生既在“玩”,又在自主、愉快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及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并请同学说一说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描红田格中的红色字。教师**,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鼓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进行“小小书法家评选”。
6、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目的:通过新鲜、灵活的语言设计,把“死”的变“活”的,让汉字更具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五、打写练习。
形式:
1、用生字扩词。
2、用一个生字组词后,进行词语接龙。
3、用生字组词,再用生词写一句话。
【目的:通过打写,培养学生扩词、写话的能力,同时积累更多的词语。】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 新课引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谁能最快
猜出它是什么? (课件出示“谜语”)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前有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葫芦
藤上长满了绿叶,不久就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就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他可喜欢这些葫芦了,整天想要的就是葫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到那个人的葫芦架下面去看看他的葫芦,怎么样?(引题,板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
1、 那个人整天想着要葫芦,他到底有没有得到葫芦?
2、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故事的动画片,请仔细看、认真听,等会老师就跟大家玩个摘葫芦的游戏,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出示课件动画)
3、 游戏开始,谁发言积极,声音最响亮,就可以出来摘一个可爱的小葫芦。
三、通读全文
1、首先,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用最甜美的声音轻声读一读。
2、请四位同学出来,每人读一段,认为第一段读得最好的同学请举手,第二、第三、第四段呢?
3、你认为他们读得怎么样?(评价读得怎样)
四、理解感悟
1、同学们,现在要考考你们对故事内容理解得怎么样。从故事中,我们都知道那个人是多么的喜欢葫芦,想得到葫芦,你能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读读呢?为什么要这样读?(课件出示“句一”)
2、如果你是葫芦的主人,你会喜欢这些葫芦吗?那就用喜欢的语气读读“多么可爱……几次”。(指导读,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你们看到这么可爱的葫芦,高兴吗?高兴就在葫芦上添上几笔,让它变成一个最开心,最漂亮的葫芦。请把自己画的开心葫芦举起来吧!(展示、板贴)
4、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一天天长大,当然开心,但他想得到葫芦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文中有一个段是最有力的证据,用朗读告诉大家结果--课件出示“句二”,齐读)
5、那个人看着葫芦都落了,心情会怎样?(指导读出悲伤、难过的语气,语速稍慢。)
6、你们能帮他画一个伤心的小葫芦吗?让人看了也为他伤心难过。(展示、板贴)
7、过渡:葫芦就这样一个一个落了,多可惜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8、学生读二、三自然段。(让生找小伙伴或同桌或听*读)(课件出示“段”)
9、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叶子长了虫、不听劝告)
10、从哪句话看出那个人不听劝告?(出示“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指导读,读中领悟意思。师生练读对话,男女分角色比赛读对话—适当评价,)
11、他想得到的是葫芦,认为虫也不用治了,只是希望什么?(读句“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自由读、指名读、表演“盯着葫芦自言自语说”,注意评价读得怎样。)
12、从“盯着”看出他眼中只有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当那个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他是怎样想的?
13、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读,读中领悟意思。)
14、虫子不治,葫芦没了,猜猜那个人会想些什么?
五、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1、 那个人那么想要葫芦却得不到葫芦,你知道他错在哪里吗?
2、 如果让你来种葫芦,你会怎样做?(学生说)
六、打写测试
同学们,知道吧?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叶后,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样做?把它写下来。
七、拓展阅读
让学生大量地、自由地读资料库中的儿歌、小知识、故事。
八、教师总结
板书(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3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