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
(二)创设情景:
如书中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三)新课:
1、学生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内容。
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小组内交流。
3、由1与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的概念,如图
1与2、5与6、7与8、3与4等都是同位角
练习:如图,哪些是同位角?
4、例:找出下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5、完成第55页随堂练习1、2题
(四)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
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
(五)作业:
第55页习题1、2题
教后记:
学生基本会找同位角,也能找出平行的直线,但说理方面欠条理性。
拓展阅读
1、小线索大侦探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视觉观察物品的特征。
2、增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描绘物体颜色、形状、用途等特征的谜语若干。
2、生活中常见物品,如钟、书、球、牙刷等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教师念谜语,幼儿猜谜。请猜对的幼儿说说它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也可请自愿的幼儿来说谜语给其他幼儿猜。
2、编谜语: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说说他有什么特点。教师与幼儿一起把这些特点编成一个谜语。幼儿尝试自己编谜语,把自己编的谜语说一说,看看大家能否猜出来。
活动建议:
教师在提供观察用的物品时,宜尽量选取有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质感等)的物品,以便幼儿观察。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五年级标准实验教材》第一课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区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基于学生对矩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以及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理解。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而且参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操作中,他们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完成了新知识的建构。本课首先通过具体情况,提出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它,让学生觉得有必要学习新的知识;第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探索,使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让学生总结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本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剪切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剪切方法的共同特点,比较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运用数的平方法和填充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变换思想;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利用该公式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独立和谐的探究情境,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体验数学知识的奇妙。
【学习情况分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是在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矩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而进行的。此外,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将为学生学习后的三角、梯形等平面图形的绘制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课程是促进学生空间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体积变形等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环节。学好这一部分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让他们练习,边做边学,体验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辅助工具】两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黑板、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创建情景并引入主题。
1. 游戏介绍:小魔术师。老师展示不规则的图形。
老师:你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老师: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告诉我怎么用它?
老师:现在变成什么样了?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如何计算矩形的面积?
2. 小结:刚才同学们把不平整的部分剪掉,然后移动它来填补空白,然后把不规则的图形转换成学习矩形,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变换。将未知图形转换为可识别的图形。什么改变了转换后的图形?什么是相同的?(形状变化,面积不变)
(设计思维:“暖过去”是课堂教学开始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提出复习问题,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3、小班直线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识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2. 能大胆画出各种线条。
活动准备:
画好各种线条做以备示范,黑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教师出示线条图片。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漂亮的线条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创造表现
1.幼儿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3.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即时纠正。
四。作品赏析
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画了哪些线条。
将幼儿作品布置在我是小画家一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