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爱读书的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7-23 17:36:56

关于热爱读书的古诗词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9、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0、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21、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7、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2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9、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30、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1、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拓展阅读

1、国主义大全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4、我的祖国, 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 东方神韵的精彩, 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而不是这个国家的*。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其五》

1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3、我的祖国, 我深深恋的祖国。

14、就是要能够接受别国对本国合理的批评而敢反对这个国家不合理的制度。

15、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就是我深深恋的祖国。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7、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1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怀》

19、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20、就是要勇支持弱势群体正义的行为,就是要敢反对贪官权贵的横行霸道。

2、描写《西藏自治区·拉萨》赏析大全

拉萨,这座海拔3650米的高原城,已有1350年的历史。唐太宗贞观七年 (633年),吐蕃部落赞普 (王) 松赞干布把国都迁到这里,开始营建。后来由文成公主的到来,带来了中原文化,拉萨更加繁盛起来。千年喇嘛庙大昭寺和小昭寺就从那时开始出现。与此同时,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玛日布山上首建宫室,后来又不断修筑、扩大。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受清朝册封后,再次扩建、重建,历时50年建成了今天规模的布达拉宫,它雄峻巍峨地虎踞玛日布山之巅。此外,大昭寺前还留下了相传是文成公主亲手栽植的 “唐柳”,和823年树立的 “唐蕃会盟碑”。



万里乌斯藏,千层拉萨招。

班禅参妙喜,达赖脱尘嚣。

叩额诸蕃控,雕题百貊朝。

家家唐特,别蚌属庭枭。



[名] (《嘉平月护送参赞海公统军赴藏》三首之一)

[作者] 和瑛,清代蒙镶黄旗人,姓额尔德特,乾隆进士,奉使卫藏及西域凡12年。

[注释] ●拉萨招:招,同召,藏族称寺庙为召。拉萨召指的是布达拉宫。●乌斯藏: 元、明两代对西藏前后藏的称谓。●班禅: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之一。●参:佛教参究真理,也称参禅。●妙喜:佛教中的国名。●达赖: 即达赖喇嘛,也是喇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之一。●脱尘嚣:脱离尘世的纷扰。●叩额:即叩头,佛教徒礼节。●诸蕃:旧日称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雕题:少数民族中有以丹青雕刻其额的风俗,故旧时以此指少数民族。●貊(mo,茉):代称北方少数民族。●叩额二句:意思是说边疆少数民族全部归顺了清王朝。●唐特: 藏族中的一支,也作图伯特,或唐兀惕。●别蚌:寺名,在拉萨附近,即今之哲蚌寺。●庭枭:西藏地区部落名。●家家二句:谓居民都是唐特部,别蚌寺则属庭枭部。



曲水即渚湑,汉音非蛮语。

隘依岩道,江岸环幽圉。

形似阵长蛇,是谓百夫御。

岂独地势佳,随在多粮糈。

且喜近前招,程仅两日许。

欲见乐升平,治以同胞与。

惟期善时保,万载堪宁处。



[名] 曲水塘

[作者] 松筠,字湘浦,蒙正蓝旗人,姓玛拉特氏,乾隆时任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嘉庆七年任伊犁将军、驻藏办事大臣。著有 《西藏巡防记》、《藏宁路程》等。

[注释] ●曲水塘:在拉萨市西南,又称褚湑,今名曲水。作者巡访经此而作。●汉音句: 意思是曲水是汉语地名,非藏语。●江岸:指曲水在雅鲁藏布江边。●圉:(yu,语):边境。●百夫御:谓地势险要,可以一挡百。●糈 (xu,许): 粮饷。●近前招:前招指拉萨,意思是距拉萨很近。●程仅两日许:说曲水塘到拉萨只有两天的路程。当时只有马匹,此“两天” 自然是以马行速度计。●乐升平:欢乐的太平景象。●同胞与:与同胞一样。胞与,“民胞物与”的省略语,旧称怀或同情人的痛苦为“胞与为怀”。这句意思就是对待少数民族,要像所有同胞手足一样。●惟期二句:意思是说,但愿善经常保持这样的系,使各族人民千秋万代和平相处。堪宁处,足可和平相处。



昔时阁榭旧宫园,富丽归收明朗天。

着力东风无怨语,催开花树舞歌酣。

3、励志有哪些呢

1、《燕昭王》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2、《勤学》

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3、《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七步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晓窗》

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6、《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咏牡丹》

王溥

枣花虽小能结实,桑叶虽柔能作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

8、《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9、《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商鞅》

王安石

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11、《慈湖夹阻风》

苏轼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过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峨岩!

12、《论十绝》

戴复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容易改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13、《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4、描写《河南省·吹台》赏析大全

吹台,又名禹王台、繁台。在**省开封市东南郊,是开封著名的迹之一。相传春秋时,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曾在这里吹奏过乐曲,当他吹奏欢快的乐曲时,引来了飞鹤在此翩翩起舞,吹奏悲哀的曲子时,天也阴了,并来了风雨。到汉代时梁孝王在此增筑一平台,成为梁园的一部分。这是吹台的极盛时期,当时这园内“宫观相连,奇果佳树,瑰禽异兽,靡不具备”,吹台成了歌舞胜地,梁孝王经常在此宴乐。到北魏时期,吹台荒废。以后有繁氏居住其上,吹台改称繁台。唐时曾一度叫讲武台。明代在吹台上修建了一座禹王庙,从此吹台也叫做禹王台。禹王庙是纪念夏禹治水功绩的神庙。因明代开封经常受到黄河决口的威胁,人们怀念大禹,给他建筑庙宇,希望他的神灵保佑免遭水害。今尚存清乾隆二十七年所建木牌坊,上吹台”3个大字。清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游开封,登吹台,赋一首,刻碑上,现为御碑亭。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绿水扬洪波。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名] 梁园吟(全33句)

[作者] 李白,唐天宝三年,以谗见疏,离开长安,东游梁宋,并与高适、杜甫相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唱和颇多,此即作该时。

[注释] ●梁园:汉代梁孝王在开封所建宫苑,在今开封市东,吹台为其一部分。●去京阙:离开京城 (长安)。●挂席:扬帆乘舟。●平台间:来到平台与吹台,“平”指春秋宋平公所筑平台,“台”则指吹台;来往两台之间,故言“平台间”。●枚马:指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西汉时的文学家,他们两人都曾投奔梁孝王刘武。梁孝王增筑吹台,在此按歌阅乐。枚乘、司马相如也都来过此地,并住在梁园。●梁王句、空余句:唐时梁孝王宫苑早已不存,后四句为人登台怀而发出感叹。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名] 宋中十首(选一)

[作者] 高适,唐天宝三年,与李白、杜甫相会汴州,酒酣登吹台,作此

[注释] ●宋:国名,其地在河南东部。后赵匡胤建都开封,国号宋,即本此。●梁王: 指汉代梁孝王。●宾客: 指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人。●悠悠一千年:自梁孝王至高适时,近1000年。●高台: 指吹台。●寂寞二句:怀伤今,言今日偌大梁苑,人才寂寂,唯闻悲风哀鸣。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视平芜。



[名] 遣怀

[作者] 杜甫,唐代宗大历元年,滞留四川夔州时,追怀昔年游汴梁,与李白、高适同登吹台的情景,表现了对李白、高适的深沉怀念。

[注释] ●梁孝王都:指宋州,即汴梁(今之开封)。●高李辈:高适、李白两位。●酒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子,后亦作酒店代称。此暗用王浚冲与嵇康、阮籍会饮黄公酒垆事。《世说新语·伤逝》: “ (王浚冲)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 ‘吾昔与稽叔夜(嵇康)、阮嗣宗(阮籍)共酣饮此垆。’”●藻思:指做文的才思。●色敷腴: 面部有敷愉、喜悦之色。乐府 《陇西行》:“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气酣:此指意气正盛。



繁台繁姓人,埋灭为蒿蓬。

缅思当盛时,警跸在虚空。

娥眉倚高寒,环佩吹玲珑。

大梁千万家,回首云蒙蒙。

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空余一丘土,千载播悲风。



[名] (全20句)

[作者] 王安石

[注释] ●梁王:指汉代梁孝王刘武。●繁台:吹台一度为繁姓人所住,称为繁台。●埋灭句:作者登台怀,首先想到繁姓人已经死去上千年,故已埋灭荒郊。蒿蓬,野草,指荒地。●警跸:警,警戒。跸,天子驻某地,称跸。梁孝王当时出宫时设警戒,到吹台,称跸,与天子几乎一样。《汉·梁孝王传》:“(梁王)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入言跸,似天子。”此句极言梁王当年的威势。●娥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这里代指美女。●环佩:人衣带上的佩玉,这里代指戴着环佩的歌女舞女。●大梁:当时开封的称。●回首句:说百姓看吹台,高高地象在云中。●王:指梁孝王。●青红:指穿着青衣红妆的歌妓美女。这两句说百姓仰望吹台,看不到梁王,但见美女所穿的鲜艳服装。



何处看秋色,城南登台。

凭高一以望,幽思若为裁。

客昔乘云去,人今听雁来。

浮生易衰白,把酒重徘徊。



[名]

[作者] 李濂,明代人。

[注释] ●幽思句:用文抒发内心感情,铿锵有韵,犹如巧工剪裁一般。●乘云:时有驾鹤乘云的神话传说,此句言其曾与友人分别而去。●听雁:如今登上吹台,只是听到空中飞雁的鸣叫。这是作者秋日登台的抒怀



京国探遗迹,苔碑率隐埋。

胜日停銮跸,凌晨陟吹台。

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

无须命长笛,为恐豫云开。



[名] 禹王台乾隆(全16句)

[作者] 弘历

[注释] ●京国:指汴京。●苔碑:长满苔藓的碑,说明迹之老。●胜日:美好的日子。●銮跸:銮,皇帝车驾。跸,皇帝车驾停驻。●陟(zhi): 登,升。●杜子: 杜甫。●无须句: 不必要让师旷奏乐吹笛。●为恐句:以免招来天上的云。代有师旷奏乐,引起风雨之说。因开封位河南地,故称豫云。



一湾绿树禹王台,时节清明花正开。

相约邻家诸姐妹,明朝城外踏青来。



[名] 汴梁竹枝

[作者] 周劼,清代江西彭泽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天清寺外是繁台,岁岁登高此地来。

蒲泽蓼堤看不极,菊花洞下坐衔杯。

5、描写《浙江省·钱塘潮》赏析大全

钱塘潮,一般指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钱塘江,或称浙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受两旁渐狭的江岸约束,形成涌潮。涌潮又受江口拦门沙坝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涨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岭,奔腾澎湃,势若千军万马,声响如雷霆轰鸣。宋人周密 《武林旧事》 云: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近代观潮最佳处为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筑有观海台、观潮亭、镇海塔等。一年中以农历8月18日潮汛最大,旧称“潮神生日”,每年来此观潮者,数以万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名] 浪淘沙

[作者] 刘禹锡

[注释] ●八月涛声:相传钱塘潮以农历八月十八日为最大。●头高数丈:头指潮高,据近代实际测估,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8.5米。此处头高数丈是极言其高。●须臾:片刻。●却:退却。●海门:钱塘江口有龛山、赭山夹江对峙,旧称海门。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名]

[作者] 徐凝

[注释] ●海西绿: 指钱塘江象东海以西的一条绿水。●郭里:杭州城里。●白头看不足:说杭州人年年看潮,头发白了还要看,一辈子看不够,也反映钱塘潮之壮观,很吸引人。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名] (全8句)

[作者] 罗隐

[注释] ●罗刹江:钱塘江口旧有罗刹石,因而也称罗刹江。●漫道:随便说,大家都说。●往来存大信:指潮去潮来有着极准的时限。信,确实不欺。大,指程度的深。●反覆: 潮水来去。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名] 望海楼晚景五绝

[作者] 苏轼,宋神宗熙宁五年 (1072年)任杭州通判时作。写海潮由远而近,始为一线,继而成雪堆,后则汕涌滔天如银山耸立,甚为生动传神。

[注释] ●望海楼:唐高祖武德七年建,楼高18丈,可观望钱塘江潮,故址在杭州凤凰山腰,今已不存。●海上句:卢肇《海潮赋》:“夹群山而远入,射一线而中投。”●指顾:用手指比划观看。●君须上:上,谓上楼观赏。●银山:浪涛成银山般。●二十四: 言次数之多,有百看不厌之意。



万人鼓譟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名] 八月十五日看潮

[作者] 苏轼

[注释] ●鼓譟: 起哄。喻潮声之大。●慑:吓唬住。●吴侬:吴语称我为侬。这里借指苏南浙北一带的人。●老阿童:晋初益州(主要在今四川省)刺史王濬小名阿童。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分兵伐吴。王濬将兵顺流而下,取得吴都建业(今南京)。 刘禹锡《西塞山怀“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咏此。这里是说潮势象王濬的部队一样汹涌而来。●越山:指钱塘江以南群山。处默《圣果寺》有“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之句。浑:全。



怒涛沃日为之阴,下有蛟龙不测深;

若比人间恶风浪,长江风浪本无心。



[名] 观涛

[作者] 郑獬,字毅夫,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宋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第一。曾任杭州知州。

[注释] ●沃:浇灌。●若比两句:说长江风浪是天然现象,是无心的。言下之意,人间的风浪是有心作恶。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名] 十七日观潮

[作者] 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 (今江苏徐州市) 人。曾任徐州教授、颖州教授、秘省正字。

[注释] ●漫漫: 广阔无边的样子。●走白虹:描写潮头奔驰如白虹一线。●瑶台句:这句形容潮头散落好象瑶台上的*失手打翻了玉杯,酒浆一洒而空。瑶台,人想象中的*住所。●晴天二句: 言海潮掀翻天地,冲荡落日。



钱塘佳月照青霄,壮观仍看半夜潮。

每恨形容无健笔,谁知收拾在生绡。



[名] 海潮图(全8句)

[作者] 楼钥,字大防,宋鄞县人。宋孝宗元年进士,曾任温州、婺州 (今浙江金华)等知州。

[注释] ●青霄:青天。●收拾在生绡:被画在生绡上。收拾,安排。生绡,生丝织成的绸或绢,薄纱。



罗刹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

六鳌倒卷银河阔,万马横奔雪嶂高。



[名] (全8句)

[作者] 张舆,字行中,元末明初杭州人,明太祖洪武初年做过刑部主事。

[注释] ●罗刹江:即钱塘江。●六鳌:传说中的6只大龟。《列子·汤问》说:渤海的东面有员峤、岱舆等5座大山在海上飘流,天帝派15只巨鳌背着它们,才耸峙不动。龙伯国的大人一口气钓去了6只巨鳌,员峤、岱舆这两座大山便漂流到北海,沉没在海底。●雪嶂:雪山,形容浪高如雪山。



晓色千樯发,危涛万马奔;

岂知此澎湃,中有子胥魂!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热爱读书的古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0633.html

热门阅读

  1. 广场施工合同模板
  2. 赞助企业在高中生篮球赛上的发言稿
  3. 服务类标语集锦
  4. 坐井观天的故事100字
  5. 大专毕业生自荐书的范文
  6. 感恩母亲的主题征文
  7. 三年级环保广播稿范文
  8. 公司兼并协议书范文
  9. 201年除夕微信祝福语精选
  10.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11. 平安夜优美的句子
  12. 《翠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3.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家人的爱的优秀教案
  14. 小班班务的计划
  15. 穿新衣过年作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