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编者语:多此一举并不是一件好事,并且浪费精力。不要做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的人。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8.余:剩余。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拓展阅读
1、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背水一战的典故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_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韩信的简介:
韩信(前226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文学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最后被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准备迎战。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不饱,战马也缺乏草料。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通过。因此,我倒有个主意,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你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高的,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
李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呆子,不听从他的意见,反而说: “我读过不少兵法。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别人会讥笑我胆小。”就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于是他就把兵马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陈余探知韩信兵马沿河布阵,哈哈大笑说:“韩信空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天亮了。
韩信带领后队兵马,打出帅旗,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杀来,赵军立即迎战。交战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出击,立即杀入赵营,拔掉了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旗子。赵军追得汉军退到了背靠汉水的阵地上。汉军后退无路,于是他们返转过身,一个个背水拼命死战。赵军久战不能获胜,士气开始低落。后来,当他们忽然又发现背后自已的营垒上都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军心顿时大乱,纷纷四外溃逃。
于是,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他们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胜利之后,有军士问韩信:“兵书上说,布列阵地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为阵,意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说:“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这是因为,置之死地,兵士们为保存自己生命便会拼死作战;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敌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
这场战役后,人们都称赞韩信很有谋略。
人的胜利,不是直接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人的智慧就想一条小溪,永远不会干涸,在要用的时候就像在里面取水一样。人总会遇到困难,我们就得不停地使用,这样才使你的办法越来越多,最后总会胜利。人总会受到挫折的。如果在这时候你惊慌失措,那将会酿成很大的祸害。所以,我们在有困难、要争夺胜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智慧,这样才可以势如破竹地帮你度过难关!
2、《独当一面》出处与译文翻译成语故事《独当一面》意思解读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趁项羽率领大军攻打齐王田荣的时候,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率军东进,直捣项羽的根据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并很快攻下了彭城。项羽获悉后,怒发冲冠,立刻率精兵回救彭城。结果,刘邦的汉军被楚兵打得大败,伤亡惨重。
刘邦逃到夏邑(今安徽砀山西)才松了口气。他在休息的时候,一脸愤怒地对张良说:“这次战败,我军损失惨重,现在士气十分低落,我想只要有人能帮我出这口恶气,打败项羽,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拿出来封赏给他们,以此来鼓舞士气,你看怎么样?”
张良听了,回答说:“九江王黥布,作战非常勇猛,他虽然是楚国的将领,但一向与项羽有矛盾;拥有一万多人马的大将彭越,不久前刚扯起反楚的大旗。这两支力量,大王可派人去和他们联络,和他们联合起来。至于大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能够担负起独当一面的重任。大王如果将关东的土地封赏给他们三个人,使他们全力帮你进攻项羽,那么项羽一定可以打败的!”
刘邦听了这番话,斟酌过后,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派人去和黥布、彭越联系,和他们合力攻击项羽。同时,又重用韩信,派他到黄河以北开辟战场,不久又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果然不负刘邦所望,在和项羽的战斗中接连取得了好几次胜利。
刘邦依靠韩信、黥布、彭越的帮助,加上萧何为他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张良不断为他出谋划策,终于取得了汉楚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汉朝。
——《汉书·张良传》
【故事启示】 仔细研读史料的蛛丝马迹,就会发现,在当时人的眼里,刘邦的作战能力是相当受推崇的。但为什么会留下与项羽作战屡次败北的记录呢?原因只能是项羽的作战能力更高,刘邦与项羽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刘邦长期处在项羽阴影下,其作战能力根本显不出来,以至于让韩信嘲笑“不能将兵”。好在刘邦羽下有诸多谋士以及能独当一面的诸如韩信之类的军事大才,帮着献计献策,率兵出生入死,终建帝王之伟业。
【成语释义】 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有本事,有能力。当,承担,担当。
【活用例句】 老总不在公司时,王雷就~,使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地井然有序。
【反义】 百无一能
3、一身是胆的成语故事
【注音】yī shēn shì dǎn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解释】一身:全身,浑身;胆:胆量;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英勇善战。也作“浑身是胆”。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浑身是胆、胆大如斗、无所畏惧。
【反义词】胆小如鼠、畏首畏尾。
【年代】古代
【例句】他作战勇敢,~,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刘备和诸葛亮便商议退敌之计,诸葛亮说:“现在曹操由于粮草没有准备好,所以还不敢轻易进兵。此时如果派一支部队去攻打曹营,把曹军的'粮草烧掉,便能大大挫伤曹军锐气。”老将黄忠再三请求出战,诸葛亮便派他和赵云(字子龙)一同领兵前往。 黄忠争打头阵,但曹军早有准备,与黄忠厮杀起来。黄忠前后受敌,被围困未能取胜脱身。赵云便带领几十名轻骑兵*重围救出他们。
曹操亲自带兵追赶赵云。赵云寡不敌众,退回汉中营地。部将们劝赵云闭门防守拒敌:不料赵云反而下令打开营门,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来,然后放倒军旗,停止击鼓,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寨门外,准备迎敌。 天快黑的时候,曹军赶到。曹操见蜀军营中毫无动静,又见赵云单枪匹马挺立营寨门外,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怀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赵云的计谋,不敢冒然进攻,便收兵回营。赵云领兵紧紧追击,杀声震天,金鼓齐鸣。曹军因昏暗难辨,摸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兵马,吓得丢盔弃甲,争相逃命,死伤无数;溃不成军,赵云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战后刘备亲临军营慰劳将士,封赵云为虎威将军,赞誉他“一身是胆”。
4、《一丘之貉》出处与译文翻译成语故事《一丘之貉》意思解读
汉朝时有一个名叫杨恽的人,有着非常显赫的出身。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官拜丞相的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金。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下,杨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饱读诗书,学问渊博。
汉宣帝即位后,杨恽知道了大将霍光*的消息,最先向汉宣帝报告,所以,事后被汉宣帝提拔为平通侯,从此在朝廷里崭露头角。
当时,朝廷上下都弥漫着一股贿(huì)赂(l ù)、奢(shē)靡(mí)的风气,朝臣只贪图荣华富贵,追逐权势地位,对国家政事和百姓疾苦,一点都不关心,就知道吃喝玩乐。杨恽作中山郎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这些弊病。由于少年得志,又有功劳在身,所以杨恽逐渐变得骄傲自满,与傅长乐(长乐是宣帝非常信任的故友)发生了一场非常不愉快的争执。
有一次,杨恽听闻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便说:“遇到这样一个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才导致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终于亡了国。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山丘生长的貉(hé)兽一样,毫无差别,专门信任小人,容纳不了忠臣。”
杨恽这番“古与今,如一丘之貉”的话传到皇帝耳朵后不久,他便被免职查办了。究其原因,便在于他把话说得太*,说什么“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一丘之貉,专门信任小人,容纳不了忠臣。”这话搁在哪个君王面前,也会心中不爽的。
——《汉书·杨恽传》
【故事启示】 杨恽着实让我们领略了一把“言辞”的威力。正所谓“一句话天堂,一句话*。”杨恽在朝廷中崭露头角,“嘴巴”功不可没;然而,他被免职查办,“嘴巴”却也难逃其咎。生活中,守好自己的嘴巴,把话说得严谨一点,为自己辩护得周到一点,终究不是什么坏事情。谨记一句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成语释义】 常用来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含讥讽鄙视之意);有时也用来比喻彼此属于同一种类或层级(具否定意味)。丘,四边高,*低的土堆;貉,一种状似狐狸的野兽。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
【活用例句】 这些抢劫犯、盗窃犯、诈骗犯都是~,*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
【近义】 臭味相投、一路货色
【反义】 良师益友、患难之交
5、成语故事英文版简短一分钟
【#能力训练#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分享的成语故事英文版简短一分钟【5篇】。**参考!
南辕北辙
Once a man wanted to go to the south, but his carriage was heading north. A passer-by asked him: “If you are going to the south, why is your chariot heading north? ” The man answered, “My horse is good at running, my driver is highly skilled at driving a carriage, and I have enough money. ” The man didn"t consider that the direction might be wrong; the better his conditions were, the further he was away from his destination.
从前有个人要到南方去,他坐的车子却向北方行驶。过路人说:“你去南方,车子怎么向北行驶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很能跑路,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也很高明,加上我又带了充足的路费。”这个人没有考虑到,方向弄反了,他的条件越好,离他要去的地方就越远。
The idiom derived from this story indicates that one"s action was the opposite effect to one"s intention.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南辕北辙”,比喻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2.成语故事英文版简短一分钟
惊弓之鸟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re was a man in the State of Wei called Geng Lei. One day he said to the king: "I can shoot down birds by simply plucking my bowstring." When the king expressed doubt, Geng Lei pointed his bow at a wild goose flying in the sky, twanged the bowstring, and the goose fell to the ground. Geng Lei said, "This goose has been hurt in the past. Hearing the twang of the bowstring, it assumed that it was doomed. So it simply gave up trying to live.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魏国有个名叫更羸的人。一天,他对国王说:“我只要拉开弓,空射一下,就能把天上的鸟射下来。”国王不相信。更羸便对准天上飞来的一只雁射去,果真那只雁听到拉弦的声音就掉了下来。国王感到很奇怪。更羸说,“那是一只受过伤的雁。它一听到我拉开弓弦的声响,就惊慌得支持不住,自然要掉下来了。”
This idiom means that if one has been frightened in the past one"s will may become paralysed in a similar situation.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恐之后,有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3.成语故事英文版简短一分钟
天衣无缝
one summer night, when the moon was very bright he suddenly saw a girl descending(下降) slowly from the sky. he observed the girl closely, and found that the dress she was wearing was seamless(无缝的) . he was puzzled, and asked why. the girl answered,"heavenly clothes are not sewn with needle and thread."
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织女答道:“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this idiom is used metaphorically to indicate the flawless handling of things. it can also be used to indicate a perfectly written poem or other literary article.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4.成语故事英文版简短一分钟
蛙臂挡车
One day, Zhuang Gong, King of the State of Qi, went out in a chariot to hunt.
一天,齐庄公乘车外出打猎。
On the way, he saw a small insect raise both its arms, trying to stop the wheels of the chariot. Zhuang Gong of Qi was curious and asked the driver:
路上,他看见一只小虫举起双臂,想阻挡车轮前进。齐庄公很好奇,就问车夫:
"What kind of insect is it?"
“这是什么虫子?”
"It is a mantis," the driver replied promptly. "This kind of insect only knows how to advance but not retreat, blindly underrating its enemies and overrating its own abilities."
车夫连忙回答:“这是蝗螂。这种虫子只知前进,不知后退,盲目轻敌,不自量力。”
Hearing the driver"s reply, Zhuang Gong smiled to himself and remained silent.
听了车夫的回答,庄公暗自发笑,默默无语。5.成语故事英文版简短一分钟
fail the exam
名落孙山
In the Song Dynasty (宋朝) there was a joker called Sun Shan(孙山).
宋朝有一个很幽默的人,他叫孙山。
One year he went to take the imperialexamination, and came bottomof the listof successfulcandidates.
有一年他去参加考试,公布名单时他是最后一名。
Back in his hometown, one of his neighbor asked him whetherthe neighbor"s son had also passed.
回到家,他的邻居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得怎么样。
Sun Shan said, with a smile:"Sun Shan was the last on the list. Your son came after Sun Shan."
孙山笑着对邻居说:“孙山考了最后一名,你儿子的名字还在孙山的后面呢。”
The peopleused this idiom to indicatefailing in an examination or competition.
人们用“名落孙山”来比喻考试没有考上或者选拔没有被录取。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