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过桥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31 11:54:15

第一册过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1.谁能说说“过桥”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过桥”,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过桥”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 又 放 起 边 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过桥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过桥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过桥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过桥)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过桥面,小同学过桥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过桥)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过桥去)

(4)在河水漫过桥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过桥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过桥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 背过去

又 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过桥)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过桥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 要 起 边 放 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 ”,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 ”,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 ”,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 来过 过去 过往 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a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 ”,西字头。

板书: —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 ”第5笔竖弯“ ”,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 ),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 起来 起床 起始 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a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 一边 旁边 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a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 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 开放 放手 解放 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o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 ”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指导。

拓展阅读

1、高物理牛顿定律

[课前预习]

1.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雅里斯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注意: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建立在________基础之上,经________,抓住________,忽略__________,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牛顿定律::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问题:

(1)“迫使”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又叫_______定律。

问题:

(1)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a.惯性定律是物体__________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b.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___,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

(3)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乘客会___________,为什么?

汽车突然停止的时候,乘客会______________,为什么?

[典型例题]

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静止时有惯性,旦运动起来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c.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d.要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获得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c )

①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②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③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④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上面放光滑小球,用手按住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现把手放开,使劈形物体沿斜面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c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折线

4.2.人在车厢中把物体抛出,下列哪种情况,乘客在运动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和在静止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样( d )

a.车厢加速行驶时 b.车厢减速行驶时

c.车厢转弯时 d.车厢匀速直线行驶时

5.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d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2、高物理牛顿定律

学用具:斜面 小车毛巾 棉布 木板

学内容:

复习与引入

1.上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力,那么回忆下,力可以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改变运动状态:动←→静 快←→慢

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2.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来思考下,如果没有了力物体会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呢?

带着问题我们来看如下的试验

二。分析讲解试验

让小车从不同的表面滑下,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不同

a处:毛巾表面 b处:棉布表面 c处:木板

注:1、观察小车静止的位置(用不同色粉笔做上记号)

2、思考它为什么会停下来

讨论:1、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学摩擦小车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不同表面对它的阻力,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这样的实验就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的就越远(联系实际举些例子)

2、观察小车速度的变化,可以看到小车的速度都在减小,直到停下来,但还可以看到毛巾表面上的小车速度减小最快,而木板上小车速度减小最慢。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时,它的速度变化就越慢,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推广到光滑的平面,并得出结论

推广结论:1、若表面*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直运动下去

2、同样,阻力为零,速度变化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综合结论:对于*光滑的表面,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即物体不受外力,则物体将直以个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三:得出牛顿定律: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再回头来看课前的问题(提问)四小结:牛顿定律时通大量的实验,经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它,但是从牛律推出的切理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律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五课后思考题:判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六、作业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的就越远,它的速度变化就越慢,运动距离就越长。三。牛顿定律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高物理牛顿定律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l_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会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些典型实例。

重点

难点重点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凶,和利用结论分析实例。

难点 利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具小钢球、磁铁(条形)

方法讲授 活动 讨论

投影: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思考与讨论

1.苹果未熟透前为什么不会从树上下落?

2.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3.是什么原因导致苹果下落的?

师归纳 苹果未熟透前,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

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导致苹果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树对苹果的拉力没有了,苹果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即苹

果原来的平衡状态破坏了,物体就沿着另个力的方向运动起来了。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思考与讨论

1.小孩用细绳拉住氢气球,旦脱手,气球将升空。你能说明气球升空的原因?

小孩用细绳拉住氢气球时,氢气球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旦脱手,氢气球失去了手的拉力,平衡就会破坏,此时氢气球就会升空。 2.水平道路上行驶的汽车

(1)若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车将怎样运动?

(2)若此时驾驶员关闭了发动机,则汽车又将怎样运动?为什么?最后汽车的运动状态怎样?

(3)如果要使停止着的汽车重新启动,则驾驶员应怎样做?此时,汽车受力平衡吗?

(1)当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时,汽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驾驶员关闭发动机,汽车失去了发动机的牵引力,则汽车会在阻力作用下逐渐减速,最后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3)要汽车重新起动,驾驶员应起动发动机(汽车受力不平衡),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汽车由静止运动起来。

实验或投影:磁铁的吸引力使钢珠改变运动方向(如图2—3—1)备注

想 从上述实例和实验中,你能总结出条什么样的结论?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在______作用下发生的。

即:力是使物体_________发生改变的原因。

例1 下列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动的汽车 b.正在拐弯的汽车

c.扔向空巾的手榴弹 d.正在匀速降落的伞兵

解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显然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速度将越来越小。正在拐弯的汽车,运动方向在不断地改变。扔向空中的手榴弹运动速度和方向均在不断地改变,所以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正在匀速降落的伞兵。正确选项为d,

讨论 下而两种情况中他们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

(1)运动员在繁个自行车比赛中。

(2)滑冰运动员沿着冰道转弯时。

解 (1)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运动状态是发生改变的^

(2)沿着水道转弯说明运动方向在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在改变

例2 关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物体运动越快,所受的外力定越大

d.静止的物体,定没有受任何外力作用

解析 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的运动跟物体是否受力及力的大

无关。而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定是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

体可能是受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是不受外力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受

衡力的作用。故正确选项为a。

备注

板书设计:

四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在不平衡力作用下发生的。

后记

(反思)

4、幼儿园音乐活动《鸭子上设计

、 设计意图:

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是幼儿的特点,《鸭子上》这首歌曲,内容诙谐有趣、旋律欢快朗朗上口,活动中整合了音乐元素以外的其他学科内容(数概念、轻重的关系),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孩子们感兴趣和乐于尝试的,歌曲中有间奏停顿和附点,我运用直观的拍手方法在间奏处停顿,同时,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促进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乐观合作等个性的形成,使这节音乐活动真正成为快乐的载体。

二 、活动目标:

1、 借助画面,理解巧记歌词内容,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用手偶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歌唱

3、体验分角色合作表演的快乐,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三、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8个,多媒体课件,平衡木条,小鸭子卡片

四、活动程:

)导入

宝贝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你们到草地上玩,你们想去吗?好!踏着音乐的节拍咱们出发吧!(放数鸭子音乐)好了,都安静的坐下来。哎!宝贝们,刚才咱们模仿的是谁?(小鸭子)谁来学学小鸭子是怎么叫的?( 呷、呷、呷)嗯,真不错,现在咱们起来学学小鸭子的叫声好吗? 师:小鸭子是这样叫的,C调 :1 3 5 3 ︳1----︳小鸭子是这样叫的,D调: 1 3 5 3 ︳1----︳小鸭子是这样叫的(逐渐升高音阶)......小鸭子的叫声真好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喜欢小鸭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群小鸭子,你们听,它们唱着歌来了(放课件初听歌曲)

(二)展开

1、熟悉歌词、感受旋律

指导语:刚才歌中的小鸭子他们在干什么?(你说,你说。。。。) 哦!原来小鸭子在玩上的游戏,那它们有几只小鸭子在上?它们是怎么的?咱们再来听遍,看看谁听得最认真,可要听仔细了!(谁来告诉老师,它们是怎么上的?)说的真好,把掌声送给他。

指导语:有8只小鸭子在上,老师知道你们都会用手指头表示数字,现在老师说着小鸭子上的故事,听老师说到数字几 ,你就用手指头表示出来,好不好? (出示节奏卡)

(1 )处理间奏

指导语:只鸭子上了,两只鸭子上了,三只鸭子,哎?宝贝们,三只小鸭子和前两只小鸭子【有没有不样的地方?(请举手告诉老师)(三只鸭子回头向后看)哦?三只小鸭子回头看,后边的小鸭子还没跟上呢,它会对后边的小鸭子说什么?(你来说。。。。)(哦,让后边的小鸭子快跟上,)这个地方有歌词吗?( )没有歌词,只有音乐的这个地方叫间奏,间奏的地方要等等::;;那咱们做个什么样的动作来等等,谁来尝试下?(拍手、拍腿、拍肩、拍胳膊)你们的想法真好, 把掌声送给他。

指导语: 四只小鸭子也在等后边的小鸭子,起来尝试下三只四只的等等,【(不能出声音,嘘!只做动作等等,可多试几遍〗三只,四只小鸭子在等着后边的,后边的小鸭子上的速度就加快了,加快速度__________ 五只、六只、七只、八只,八只鸭子上了,猜猜看,八只鸭子都上小木了,小木有没有变化?(歌词:小小木摇呀摇……)

(2)处理二段歌词:

指导语:宝贝们8只鸭子都上小木了,,小木摇摇晃晃的,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你们猜猜看,小鸭子们应该怎样做才会更安全?动动脑筋想想。。。。(只,只从上下来了)好,咱们就听听小鸭子是怎么下的!八只鸭子上走,下去了只还有? 七只鸭子上走,下去了只…….八只都下去了,小木还摇晃吗?( 小小木不再摇,

指导语:现在你们来说着小鸭子上的故事,老师来把这个故事演示遍,先来说上的故事,再来说下的故事,(师操作小鸭子卡片)宝贝们,鸭子上和下时数数的方法样吗?(上个比个多,下个比个少)

(3)跟唱歌曲:宝贝们,刚才有只小鸭子悄悄的告诉我说,要是你们班的小宝贝把小鸭子上的故事唱出来会更好听,咱们起跟着音乐、拍着小手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唱出来吧,(播放课件歌曲),你们唱的真好听!

2、钢琴伴奏,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形式和指导语如下:

(1)现在咱们不跟音乐了,跟着老师的琴声,起来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唱遍。听好老师的前奏,别忘了在三只、四只的地方,不出声音等等。

(2) 谁能用更好听的声音,把鸭子上的故事唱出来,(其他宝贝给拍着手)?

(3)现在,咱们组小宝贝演唱,组小宝贝在间奏处学小鸭子的叫声,嘎嘎两次。(时间不够可省略此步骤)

3、听音乐玩游戏

指导语: 小鸭子上真好玩,宝贝们想不想玩上的游戏?我觉得你们上肯定比小鸭子走的还好,看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鸭子……唱到几只,几只就上,(来,戴上小鸭子头饰,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木) 4 、创编动作:

指导语:宝贝们,现在歌曲我们已经学会唱了,老师给你们提个要求,给这首歌曲配上自己喜欢的、好看的动作,来表演唱‘鸭子上” 。 向后转,面向评委老师,让评委老师看看哪个小宝贝表演的最好看,唱的声音最甜!!(我们的小宝贝表演的好看吗?(掌声鼓励)

(三)结束

2、鼓励幼儿拓展到生活中的活动。

师小结指导语:宝贝们,鸭子上个挨个,排着队有秩序的上,那咱们什么时候也应象小鸭子样有秩序地做事情呢? ( 孩子自由说)起来看看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放课件拓展部分,播放安全要牢记),希望咱们在玩滑梯 、做游戏时,也象小鸭子样有秩序,才会玩的开心和安全。

3、学小鸭子走路,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外边去做游戏结束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第一册过桥优秀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6118.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微信除夕祝福语
  2. 曾小贤经典语录集锦
  3. 抒写梅花的古诗
  4. 2015年企业新年贺词
  5. 2018创意结婚祝福语
  6. 小猪猪迷路了的幼儿童话故事
  7. 老板生日经典祝福语大全
  8. 《蟋蟀在时报广场》续写作文2000字
  9. 开学典礼的诗歌朗诵稿
  10. 猴年小年温馨暖心祝福语
  11. 201年妇女节祝福语精选
  12. 店铺的出租合同参考
  13. 家电的购销合同模板
  14. 正能量早安问候语大全
  15. 感恩父母广播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