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和中止杂文随笔
当然到了现在这个时刻,要说放弃其实比说坚持是一件更难的事情,这种极为矛盾的感觉让人着迷,当然也让人觉得精力被内耗。结果啊,也只能此时此刻深深地叹口气,然后自己给自己一个无奈的冷笑,说是自己已经快要崩溃想要放弃,但是事实上,还是老老实实地用键盘敲击着想要表达此时此刻最真实想法的文字——当然自己还是做出了妥协,例如放弃了今天第一篇刻意练习的文字,其目的是为了减轻今天一整天都耗在工作里面的压力。
文章的题目写的是“终止和中止”,因为自己是法律出身,这两个词对我来说其实并不难,对于今天的这种情况,算是“中止写作”,而我害怕得是会不会因为这样的“中止”而让自己的懒惰重回导致“终止写作”的发生。要解释这两个词很简单,中止值得是中断,但是后续还有可能继续;但是终止代表的是终结完了,后面就再无可能继续。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善于夸大背上和缩小既得,有时候人们对于“中止”其实抱有的也是“冷漠”的态度,认为所谓的“还有可能继续”多半也是指的再也无法继续。
而这篇文章创作的时间也极为有趣,刚好是1月31日狮子座满月的时候,当所有人的关注度都朝向月全食的时候,我却只能默默地完成自己的期许,但是也有一些人和我一样做出了勇敢的决定,例如小莲,她决定中止2月份的运势创作,原因是因为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别人的喜好去活的时候,我们也会失去自己,所以她在满月的当天做出了这个决定——而我的决定也是中止,中止了第一篇必须要绞尽脑汁去完成的刻意练习,而选择这种兴之所至的流水写作,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可能继续”而准备更充足的精力和准备——但是很可惜,很多人却认为这代表的是——终止。他们不在乎你是否会一直继续,而是在乎你在当下能不能给他们足够的满足和期许的应诺,如果连当下都无法被满足,他们更不会去相信你所谓的下一次是不是真的会继续,对他们而言终止和中止或许就是一个含义,所以有的时候,人们必须为了让别人不会产生这样的误解,而牺牲自己去努力——知道自己也混淆了终止和中止的概念。
但是事实上,更加讽刺的在于,对于终止还是中止,事实上想要继续还是停下来的人始终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以及活在你自己内心那个极为阴暗地却又努力想要迎合别人的自己。
拓展阅读
1、故心终不移美文随笔
今天看七月写的文章,忽然发现自己从喜欢写文章开始变成喜欢看别人写文章了。
深夜,找几篇“安家”的朋友写的文章读读,心情便显得格外宁静。许是太久没有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了吧。我想那片笼罩迷雾的森林里,还在你我梦境的深处吧。或许那间孤独的住处旁,安逸的白烟仍与雾色互相蔓延着。
想到此处,我的心似乎又有些难以平静。我向往的安逸平和,就像那片迷蒙的幻境,花草枝叶的簇拥,风雨霜雪的渲染,四季的摇曳,多么的让人感到莫名的心动。就像那个某天,第一次见某个人的时候,心里莫名轻跳的感觉。
沉浸着…飘渺着…时间安静的停住着…
醒来的时候,灯光穿过玻璃窗,打亮着白墙,直到深夜里人们都安详的睡去,我才细数着碎片走进另一个向往的时空…
2、往事回眸笑侃 武汉热干面 和“木得面”散文随笔
朋友,你吃过武汉热干面吗?也许你没有吃过,让我告诉你,它是武汉小吃。的确别具风味:它没有面汤,把煮熟了的干面条放到热开水锅里稍烫一下即捞起,上面撒上香葱再浇上香喷喷的芝麻酱,吃之前,用筷子将葱,芝麻酱和面条充分拌和,当你咀嚼着沾满芝麻酱的、滑溜溜的面条时,你会感到可口无比。这的确是一种很富创意的小吃。我在武汉经常吃的。
朋友,我再问你,你吃过武汉“木得面”吗?听我一问,你准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连串的面条名字会在你的脑海里打转:什么“阳春面”呀,“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呀……,都听说过,可就没听说什么“木得面”!可我告诉你,“木得面”我可是想吃而没有吃成,这里有一段有趣而令人发笑的故事呢!
那是在武汉。晚上七点多钟,刚完成大学报到的我走进学校旁的小食店,想解决一下温饱问题。进去一看,店面共有十几张桌子,其中有三、四张桌子上还坐有人,正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于是,我便在一张空桌旁坐下,向服务员招呼:“**!来一碗面条!”。那服务员回应我:“木(没)得面嗯!”我初来乍到,情况不熟。再则,腹内空空,饥不择食。听成店里有“木得面”供应,便说“行!木得面来一碗!”於是, 我一边坐等“木得面”,一边琢磨:木得面是什么面啊?它的名字和木樨肉有点近乎,是不是在面条上盖一点木樨肉呀?嗨,管它呢,反正能填饱肚子就行!於是,就耐心等着。可等了很长时间,眼看几张桌子的顾客都陆续吃饱走了,就是不见“木得面”送来。我急了,便去服务台追问:“**!我的木得面怎么还不来呀?”那服务员先是一怔:“么子(什么)木得面?”接着哈哈大笑,用带湖北口音的普通话对我说:“木得面就是没有面了,谁叫你在这儿苕(傻)等啊!”结果,面条没吃成,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只好到附近小店买包饼干充饥了事。事后想起也可笑:谁叫我听不懂湖北话呢!可又一想,服务员呀,服务员!你不讲普通话,我可饿苦啦!
3、读《最佳教育随笔》有感作文1500字初中初三作文
最近,特别喜欢看教育随笔。刚在阅览室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是被“最佳”两字吸引的。借来细阅,确是名副其实。
翻开这本书,就能马上辨认出一种沉静、悠远、忧伤、热烈、迷惘、激动的声音。这种声音期待而又熟悉,或许曾是自己的声音。我读书有个坏习惯,阅读前先要在目录里看作者或题目,其中有一样吸引我,我就先读。此书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文章开篇就是“我是农民的儿子,而且是世世代代的农民的儿子。”作者虽然离家多年,但骨子对“农民”的那份牵挂从来不曾淡去,而且越来越浓。“我每次回家我每次回农村都有一种负罪感,虽然我在城里只是一般的市民,并没有过上富足的日子,但总感觉自己在城里拥有的太多,一回到农村就感觉受不了,心情很沉重,面对农民觉得不好意思。”“在这些繁华而又缺乏人气的地方,我无意间窥见了列祖列宗累死在田头、栽倒在逃荒路上的人为原因,感受到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屈辱和痛苦,我因此跟城市更加隔膜。”“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座建筑像故宫那样令我厌恶和绝望。那里屋宇纵横、寸草不生,完全没有人气和生气,纯粹是个圈养动物的地方。长期生活在那样的地方,即使是天使也被扭曲成魔鬼,更别说权欲熏心、浊气冲天的俗人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无论在情感上对农民、农村的牵挂,在城市生活的排斥、厌恶。在作者的血脉里,依然流淌着父兄的滞重的血液,他的心,依然为**剧变着的家园而悸动。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个朴实、善良、真实、感恩的农民儿子。可惜这样的农民儿子现在已经不多。那些生活在喧嚣城市里的曾经的农民儿子,很少想起,也不愿想起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不是悲哀,还能是什么?
《给新老师的20条贴心建议》是于永正老师的随笔。此文记录的是他与即将踏上神圣教坛的女儿的谈话要点。此文对于教了10多年的书,充其量也是的教书匠的我,何尝不是金玉良言呢?
其中几条已铭记在心:
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
三、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
四、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时“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生的名字。
五、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放,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六、最好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如果当了班主任,别忘了搞活动。想一想,你童年时代最喜欢什么活动,那是你希望老师搞什么活动。搞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七、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同样适用于学生家长。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应该主动到学生家去。老师踏时宜学生家门,而且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谈,学生和家长该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心情啊!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谈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会接受的。
八、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因此要多听别人的课。
合上这本书,老师的谆谆叮咛似乎还在耳畔回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时常想起这些建议,来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尽力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4、高中随笔作文1200字
写下这段文字时,微信的提示音不绝于耳。微信置顶原是末尾的群聊窜到了第一。
“油中最后的纯洁”。
沉寂许久的群聊忽的就有了生命。六个人在群里聊些有的没的。撇去那些学校的字眼,总是生出一种错觉,好像我还在油中,好像我的舍友还是她们,好像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昨天。
九月三十号回油中,程老师说让我写些感想。回到家心中五味杂陈,竟一时语噎,不知从何说起。今天群聊的躁动却让我的心又燃了起来。左右想了想,就从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东西说起吧。
进入高中,老师总是说要让我们忘。忘记过去的辉煌,忘记过去的遗憾,忘记过去的欢乐。可是当我站在油中原先907的教室前,我倒耿耿于怀起来,以至于我看到现在那批七年级把我们原先教室的钟摔坏了都想去找个说理。富煜老师在另一个班上课,熟悉的姿势,熟悉的语调,熟悉的拖堂。陌生的却是那些面庞,那些名字,那些他们所看到的窗外的风景。“碉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并非如李煜一般忧怅,我心中其实是既酸涩又高兴的。酸涩属于我的那三年已经随春水流去,高兴新陈代谢,一切的一切没有停滞不前。
几个小时下来,我才发现初中的自己傻的天真。教师的食堂并没有我在初中生时期想象的那么豪华;富煜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通广大,对班级的八卦了如指掌;当然,大家过的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每个人都有苦涩之处。我们有升入高中的忙累,老师有处理不完的琐事。坐在老师办公室的椅子上听他们聊天,我不禁思索起来:上一次进这个办公室是因为什么来着?谈心?还是挨训?算了,真的记不清了。
本来心中是有一堆苦水和委屈的,可是见到了原来那些熟悉的面孔,说出来的也只有快乐的事情了。这或许就是一种魔力吧?这种魔力让我发现我好像已经和几位老师差不多高了,发现油中硬件设施更完善了,发现油中那棵合欢树的花已经谢了。明明它在我中考的时候还是盎然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思绪被教室里的笑声打断了,回过神来,发现原来的同学和学弟学妹聊的好开心。犹如之前。只不过讲台上的学姐学长变成了我们。“你变了好多。”我对程老师说。程老师却给了我一个拥抱,“我以前是不是对你们太严了?……”“没有没有没有。”我和庄明辉都极力否认。我记得七年级的暑假程老师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只不过在原先的基础上我加上了一句:“我们真的特别喜欢你上的作文课。”这是中考前一直没说出的遗憾。而那些因为时间紧促没上的作文课也随风而去了,化成花,孕育在油中的春风里。
离开学弟学妹的教室前,我其实很想告诉他们,好好珍惜当下的美好。后来又觉得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领会的道理,现在能领会的也不一定珍惜,不能领会的也会在若干年后明白这些青春的酸涩。酸涩一下也挺好,不然怎么叫青春呢。我笑了笑,于是话在嘴里调了头,脱口而出的是那句:“我在嘉高等你们。”……
写到这里,微信已经不响了,就像住宿那会儿,聊完天大家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只不过现在,我们是要完成各自不同的人生罢了。此时,耳机里响起了那首毕业前最喜欢听的《起风了》——
“我终将青春还给了她,
连同指尖弹出的盛夏,
心之所动就随风去了,
以爱之名你还愿意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5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