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听说读写的技巧心得
听力卷:对付听力呢。没别的,就是有名的"吸星大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这个密笺的最大特点就是吸人内力了,可能你什么内力都没有,可是会了这个密笺呢,就会一下子成为武林高人了。所以。这吸星大法,就是"机经"!只要你背过机经。那就算你只有四分的听力水平,得六分也不难。不过和吸星大法一样,这机经毕竟是歪门邪道,对付IELTS还可以,要是想真正提高听力能力,靠它就不行了。
阅读卷:对付阅读就要用“独孤九剑”了,这个密笺的精髓所在,就是无招胜有招呀。当你没有多少单词量时,那就是无招,当然就按着“九剑”的招式一一展开,对T,F NG,用破N式,对SUMMARY用破S式,~~~~~~~~~~~~~这样反倒正中IELTS的出题点所在。可是当你有一定单词量时,那就不同了,出招之际不免会思前想后,总怕掉入敌人的陷井。可是想的越多,错的越多。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大虾都能把这“九剑”练的炉火纯青的。真正的高手还是用自己的本门绝招为妙。(单词量有8000以上当然就不用“九剑”了!)
写作卷:对付写作呢。用到的就是"太极剑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这IELTS的写作呢,都是有模板的,早期的时候,大家都是照着新东方的模板来背,就一定拿高分。可是现在不行了,只要你用这个模式,那就是四分。没办法,就得改。可是不会写怎么办呢。还得背模板不是。这样就和"太极剑法"吻合了。太极剑最大的特点就是练完之后,要忘剑法于无形。出剑之时行如流水,背模板也是一样,你学的时候要背,可是背完之后就要全忘记,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写出来谁也不会觉得是抄的。也就不会得低分了。
口语卷:这个最好对付了。只要用到刀法就可以了。什么刀法无所谓,胡家刀法行,田伯光的刀法也可。可是要切记的就是一个"快"字决。别管你用什么招数,都要快。考口语时考官最烦的就是慢,他会认为你的口语水平不高,但你可要快,他就会对你有好感了。你再加一些名句子什么的,六分很轻松!
以上只是小弟的一点儿个人扯谈。对与不对请大家评论。这些只是对付考试的。真想学到英语的精华,其实还是要靠平时的努力。那才是正道呀!
拓展阅读
1、简短读书心得模板怎么写
读书,是一个人一生的大事。如果学生能在学生时代培养起读书的热情和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必将一生受用。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我们班以语文课堂为平台以学校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加强阅读量,我们想,量的变化必将引起质的变化,而实践证明,我们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学生从中积极主动汲取人类精神的营养,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须
一、具体做法
1图书角让孩子们尽情感受读书的乐趣。
阅读是学生吸收的过程,没有博览群书的积累便没有学生成长的丰厚土壤。为了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上学期我把重点放在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上。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我班设立了图书角,学生把自己闲置在家的书集中起来达到资酿共享的目的,图书角成了学生上课就驻足流连的地方,
2读书沙龙,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扩大阅读量
为了达到让学生互相鼓舞和激励的目的,我班定期召开读书沙龙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和感受,往往是上台的学生眉飞色舞,听的人也悄不自禁地沉浸在书香中。下课后往往会看到孩子们争相传阅着一本本好书。看着孩子们如饥似渴的读书热情,看着孩子们读书时那专注的样子听着他们的高谈阔论我不禁感叹:读书,让孩子们的心灵正渐渐丰盈起来
这学期我们的读书沙龙活动更加规范,也更加深入,不仅仅停留在百家争鸣的初级阶段而且开始了专题沙龙活动。比如在大家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后举办的沙龙,孩子们在交流中使认识得到深化,风格各异的读书方法也得到更好的.推广。而且,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指导。
3、精品欣赏,给学生以有益的阅读指导。
开始孩子们的阅读状态还是处于近乎无*状态,教师很难掌控和指导。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读书有的浮光掠影只关注情节,而很少自觉主动地感受品味文学的魅力,这也符合孩子们的特点。但是如果这样下去,阅读没有正确的导向那么,学生的辨别力、理解力就会受到阻碍我们愈识到,教师的导”不可忽视,于是开设了精品欣赏和阅读指导课,通过对一些优秀作品的赏析,孩子们渐渐懂得怎样的文章才是美的,怎样的阅读才是有质量的。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新奇和美丽。
4、读书笔记百花齐放彰显阅读特色
在读书笔记方面,我们让学生自由选择格式和要摘录的内容,也许只设定一个主题,也许没有任何限制学生的手脚放开了。读书笔记的内容就丰富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欣赏散文、品读诗歌或者阅读小说应有尽有。为了让孩子们互相*,互相学习我们还定期进行读书笔记的展示,孩子们一边啧啧赞叹别人的别出白裁一边沉思着如何改进自己的读书笔记,每次读书笔记的展示,都像在开盛大的展览会
5、丰富多彩的赠书换书等活动,让阅读芬芳孩子们的童年
孩子们能买的书毕竟有限,于是我们班实行了换书赠书等活动,同学之间换书读,给好朋友赠书等而且同学们之间还可以打折买卖图书,等等。孩子们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心思也在花样更新,看着他们得到自己喜爱的书那种开心的表情,我们老师怎能不由衷喜悦呢?
现在在我们班,手中没有自己喜欢的书,己经成为耻辱,孩子们一有闲暇,就随手拿出白己喜欢的书来读。读书,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
二、显胜成果
1《起飞文集》已经成型。
2班级日志记录学生真实的生活
3阅读储蓄卡和阅读卡百花齐放
4阅读笔记精彩纷呈,可以看出学生的视野在逐渐扩展
5班级涌现一批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优秀学生:如田竹肖、隋潇仪、于佩宜许多、张家喻等等
2、简短读书心得模板怎么写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经历,有幸福的也有酸楚的。当时光从指缝间悄悄溜走,童年的记忆也随之渐渐飘散。可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主人公小豆豆,却一直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童年,因为,那是她学习生涯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是她在人生旅途中最难以忘怀的成长经历……
小豆豆天性活泼开朗,却因淘气在一年级就被迫退学。后来来到新的学校“巴学园”,她认识了善良的校长先生和友好的同学们。校长先生面对令人头疼的小豆豆,采用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在这些新朋友的关心帮助下,小豆豆逐渐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并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这本书中记录着小豆豆的痛苦、快乐,包括她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里面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有她孩童时候的动人一幕幕。其实,敏感的小豆豆也感觉到了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总是受到嘲笑和讽刺,但她并没有气馁,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那份纯真、乐观和美好。所以,有时候遭受排斥和指责未免是件坏事,我们可以从错误和批评中获取教训和经验,从而打磨出更加出色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但它们有时却被深深地埋藏了起来。可是当我们用勤奋一点点地去挖掘,用汗水一点点去洗礼,日积月累,它们就会逐渐地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和成长环境不同,就需要找到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就像不同的花儿需要不同的方式去栽培护理,它们就会在不同的花期开放。
合上书本,我轻轻地抚摸它,爱不释手。我仿佛闻到从中飘来的一缕书香。
3、简短读书心得模板怎么写
阅读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了解到了不同书的内容,我想,阅读的好处是不胜枚举
四年级,我们看的书的有:《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今天人是升旗手》等等里看到了更加丰富的世界和生活,当别的同学因为爱看书受到老师的表扬,写作文水平提高,课堂上发言妙语连珠时,他也会模访这个同学去看书,当他被一本书所打动时,他一定会成为爱看书的人。
第一次获得黄校长奖励的几本书时,同学们无比兴奋。爱看书·勤动笔让我们收获到了图书的精彩内容。四年级下册,我们开始动笔写读后感,把自己看到的书,有过的想法都写下来。四年级里,我们已经习惯了带着浓浓书香的校园生活,书柜里有校长送的图书。我们班的阅读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沈石溪。杨红樱。曹文轩等等也都成为我们喜欢的儿童作家。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要在多读一些好书,写更多更好的文章!让阅读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抺亮色!
4、课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论文
摘 要:课文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综合性的语言材料,它包括小学生英语学习需要掌握的词汇、语音语调、句型、语法等内容。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训练也是围绕课文展开的,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从整体着眼设计,在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应用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与提高。
牛津版小学英语的课文基本上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一课一个话题,且每一篇课文中都包含有词汇、语音语调现象、句型、语法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抓基本知识的传授,又要抓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训练;既要重视口语,又要抓书面;既要重听说,也要练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与提高。
下面,就以高年级课文教学为例,来谈谈在课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做法:
课文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材料,听录音怎样发音、怎样朗读、怎样叙述、怎样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表达不同意思的句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感悟和思考。在呈现课文之前,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特点,设计一些听力练习,让学生在听音做题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此类活动更要求学生在短时间“输入”后能及时“输出”,也培养了他们听音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一篇课文可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对课文的理解设计不同的听力题;不同内容及特点的课文,也可设计相同类型的习题。对于逻辑性、层次性比较强的课文,可设计听音判断、听音回答问题等习题,让学生在判断、回答的时候弄清课文的脉络;对于以讨论人物活动、爱好为主的课文,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活动词组,可设计听音连线、听音选择之类的习题;对于具有介绍、说明某种知识或文化,类似“说明文”的课文,可设计听音完成表格习题,表格是这篇课文内容的主要框架,反映了对知识的整理、汇总。
课文也是训练“说”能最好的语言材料,因为它提供了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语言、特定的交际。
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的训练:
1.围绕课文说,包括看图说话和复述课文。
(1)看图说话。课文插图,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概括,也是一篇课文主题意义的直观表现。看图说话,一般出现在呈现部分的开始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讨论(如:Who’she/she?Whataretheysaying?What’she/shedoing?…),并进行语言描述,让学生通过“说”来学习课文。
(2)复述课文。例如6BUnit7《Alettertoapenfriend》,教师提供以下句式:LiuTaowantstobe….Peteris….LiuTaowantstotellPeter….让学生复述课文。 2.拓展运用说。
要充分发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内容丰富有趣等特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语言环境,把语言形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然或模拟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得到训练。
例如在进行6AUnit5《Onthefarm》的教学时,可根据内容设计话题:WhatdidyoudoatlastNationalDayholiday?可让学生根据话题回答问题并加以发挥,也可让学生模仿课文内容进行自编对话,在了解与交流中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英语的读提出的要求有: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正确朗读所学单词、句型、课文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读能的训练也就包含了朗读水平与阅读能力两方面的训练。
朗读水平的训练,首先是要听音仿读,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其语音语调,习得较纯正的英语语音;其次是自由练读,给予学生充分的练读时间,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其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是朗读表演,包括分角色朗读、朗读竞赛等形式,通过此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阅读能力的训练则需通过任务型途径来完成,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
课文教学是一个把课文内容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于文字内容本身,要适时切题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思考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莹谢乃莹王晓东主编小学英语典型课示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3。
5、简短读书心得模板怎么写
本学期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担任了三年级五班的语文教学。这是个新组建的班级,全班30个孩子,28名学生来自乡镇,全班入学考试成绩平均五六十分。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因为生意忙碌,无暇照顾孩子才把孩子送到我校学习,所以这些孩子不光学习习惯不好,而且不会与人相处,凡事以自己为重,吃亏的事不干。通过和孩子们聊天了解到他们在原来的学校从没写过日记,不背古诗,老师也很少引导他们读课外书,他们的语文成绩都比数学差。怎样改变这些孩子,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成为了我最重要的工作。
曾读到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博士生导师梅子涵先生在一篇名为《一辈子的书》的序言,在序言里他特意引用了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诗名为《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我决定让我的孩子们从阅读经典开始。
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因为《爱的教育》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浅显易懂,语言流畅,有不少故事孩子们读来就象在阅读自己身边的事情。比如,作者对开学第一天的描写,就与我们的孩子第一天到校上学时的情景非常相似。作者对安利科的同学的描写让孩子们在自己班上也找到了那些孩子的影子。因此,《爱的教育》不光对我班孩子道德素质的提高能起到作用,我想对于提高这些三年级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会有所帮助。
两个月后,不少孩子已经阅读了《爱的教育》的大部分内容,总觉得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很容易理解,交流起来应该很容易。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举办了一次“与爱同行”——《爱的教育》班级读书交流会。
教学的大体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让孩子们阅读这本书的《序》,然后让孩子们交流从《序》中了解到的信息。通过对《序》的阅读和了解,让孩子们明白每阅读一本书时都要先读读书的序言,通过序言来了解书的大体内容,看看是否适合自己阅读。
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玩具火车》,再交流阅读《玩具火车》的体会,初步感受安利科及他的父亲对安利科同学的爱。同时学会要通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来评价人物的方法。
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知道哪些《爱的教育》中的人物,并交流自己对这些人物的评价,说一说他们做过的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要求孩子们试着把《爱的教育》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
但是,执教这节班级读书会时,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发言不积极,课堂非常沉闷,我知道这是一节失败的课,静下心来想一想,感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反思一:阅读不等于看书,需要有效指导
我们知道阅读不等于看书,阅读要质疑,要思考,甚至可以猜测、假想,然后才能有所感悟、体验,这样靠“看书”是无法达到的。回想一个月前,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爱的教育》时,虽然老师每周都有提醒,组织孩子利用课前交流时间朗读自己喜欢的或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但是,面对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教师没有进行细致的阅读指导,比如,怎样抓住人物的行为评价人物的特点;怎样联系自己理解比较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划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怎样在这些句子旁边做出批注,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等等。对于刚刚开始课外阅读的学习,就像面对一个刚要学习走路的孩子,他需要老师的帮扶,如果缺失了这些,孩子的阅读之路就会走得歪歪扭扭,达不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反思二:交流前孩子要有充足的准备
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谈自己对整本书的感受比较难。对只阅读完一遍的文章谈自己的理解也比较难,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谈通过阅读《序》、《玩具小火车》《纳利的保护者》谈自己的理解时出现了冷场。而对于说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时,孩子们就轻松多了。但对这些人物曾做过哪些事情,交流的孩子就少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们在交流前没有对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充分的准备,交流时心里没底,缺乏自信。
班级读书交流会是孩子们读书心得的交流,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课前学生的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效果。因此,在开始读书交流会以前,教师必须通过问题探究来引导阅读,特别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询问、指导、解答、鼓励等方式,走进孩子们的阅读世界,然后鼓励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让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乐于交流、乐于与别人分享阅读快乐的习惯。这样,孩子们边阅读,边交流,读的就有了深度,感受更深刻。如果教师再注意引导孩子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与感受,这样坚持下来,孩子们对手中的书籍就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举办班级读书交流时,孩子们就会有话可说,有情感要表达了。
反思三: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开展阅读交流课的关键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曾说到:“亲近母语从阅读开始,创设亲近母语的阅读环境相当重要。”阅读课它不像我们语文课那样严肃,以单一的考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阅读课重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书交朋友,与书结伴而行。怎样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悟,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在读书交流会上,教师只不过也是一位读者,也要注意聆听孩子们的发言;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能很快地让孩子们放松下来,老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能激发起孩子发言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言没有对错之分,自己只是在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只是意见有分歧罢了。此外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交流自己读书感受的时间。同时,还要充分、适当利用媒体(声音、图象)等等的效果创设轻松的氛围。
反思四:班级读书交流更需要教师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
回想本节课,在课堂上,执教者的语言匮乏,苍白,面对孩子的浅显的回答,不能作进一步的引导,不能让孩子们的理解更深入些。曾读到这样几句话:“森林从哪里来?一棵棵树。大树从哪里来?一粒粒种子。种子从哪里来?一个个果实。果实从哪里来?一朵朵花。人类是根,母语是花。家是根,童心是花。童心是根,未来是花。幸福永远来自根部。最美丽的永远是花。”教师是根,学生是花,花儿要开的更鲜艳,需要有能不断地提供营养的粗大的根。看看当今许多 教育名家窦桂梅、薛瑞萍、常丽华等等,为什么他们的学生能出口成章,能博古通今,能吟诗诵词,这都是因为他们的老师本身就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在第三届“亲近母语国际研讨会”上,薛瑞老师的讲座激情四溢,豪迈奔放,《*》、《泰戈尔》顺手拈来,讲座几次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古人云:“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事实正是如此,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异于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之不厚,何以薄发?观之不博,何以约取?因此,要想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必须不断地储备知识的活水,进行大量的阅读,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会攀上令人神往的高峰,自然也就领略到峰顶的无限风光,才会让自己身上的小花开得无比娇艳美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2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