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内容
教学目标
1.要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句。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其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与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时期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主要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与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 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的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进入文章情境。
二、课文分析
1.第1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各种人物。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地理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
2、3两段写景。
先是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上向下眺望,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再衬以水面上传来的缕缕鱼歌以及穿空飞过的大雁的啼叫,有声有色,亦动亦静,引人入胜。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千古传诵。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
作者一*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背诵时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及重点句。
教师可请一两位同学当堂示范,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强求。
3.第4、5段。
写宴会盛况,并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紧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写,说到美丽的景色使自己情绪激动。极写管弦之感,歌声之美,铺陈宴会宾主欢饮娱乐的场面,多次使用典故,简练、含蓄的表现宴会的豪华。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难并,心绪一转,不由得兴尽悲来,由喜悦渐生愤慨。接下来的几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看出,兴尽悲来才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然而作者并没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劢,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其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最高思想意义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郝援引于此,表明了他不放弃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观。
学生熟读,背诵2-5自然段。
4.第6、7自然段
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作业
1.背诵课文2-5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题的检查。
三、总结骈文特点。
可采用学生自己归纳,汇总后老师指导方法。
由此文可看出骈文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讲求平仄,用韵严格,注意藻饰和用典。
四、课上练习
1.填空。
①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指_______________。
②初唐四杰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勃,字_________,绎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
2.《滕王阁序》中出现的成语有哪些?
3.默写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
② , 。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③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 , 。
④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
4.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①一楼何奇中的楼指 。
②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 。
参***:1.①滕王阁,岳阳楼,鹤雀楼,黄鹤楼。②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③子字。2.物华天宝,老当益壮,钟鸣鼎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高山流水,俊采星驰,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3.略 4.①岳阳楼 ②忧和乐
拓展阅读
1、去年的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多媒体PPT课件。
一、释题切入
1、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2、板书课题:
(指导写“潮”字。)
二、检查学生预习
1、检查生字(音难字):
罩、薄、沸、踮、崩、霎。
2、检查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
识字游戏(借助PPT课件完成)。
三、自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2、初步理解:
天下奇观。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3、再默看课文:
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板书。
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推荐一下。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江面:
平。
人山人海。
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理解,读好。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读书:
⑴ 理解: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体会:
两丈多高,六米多高。
(学生体会感受壮观,用读书来表现。)
⑵ 理解: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体会: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感受这种气势。
体会:
飞奔。
(速度快。)
体会:
浩浩荡荡。
(横贯江面,潮水奔涌。)
体会:
(山崩地裂。响声巨大。)
体会: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指导学生读好。)
3、指导学生把理解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肯定学生的读书,提出新的要求:
要想读好,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
“再近些”,“越来越近”。知道是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指导学生体会该怎样读好这种变化?
4、男生读、女生读。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读书来让听的人身临其境。
读完之后学生看视频资料
学生看完后,教师用过渡语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的进一步体会。再读课文。
5、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激情读钱塘江大潮潮头过去的段落。体会潮头过去时景象的壮观,人们都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吸引了。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才注意到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看什么去了?)
6、开课的时候,我们对天下奇观有了初步理解,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一定对天下奇观有了更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习说话:
理解天下奇观。说说自己的心情。
7、教师介绍:
钱塘奇景古已有之,感受这种雄壮。再一次地读课文的第一段,再一次品味天下奇观。
8、分享感受:
教师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用一首小诗的形式和学生分享。
五、积累好词好句
潮来前
天下奇观
潮头过后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2、滕王阁序王勃几岁写的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古诗
【**--教案】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小编收集了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古诗,**。
原文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衤詹 chan 搀)帷暂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惟九月,序属三秋。潦( lao 老 )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can 参)(马非fei 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情,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被绣闼( ta 踏),俯雕甍( meng 萌),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xu 虚)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chuan 传)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 di 弟)眄( mian 勉)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un 昏)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an 喘);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e 确)之长风。舍簪笏( hu 户)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还有一种说法《唐才子传 王勃》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父亲王福畤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3、五年级《陶校长的演讲》教案设计
教师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
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学生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陶校长演讲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问?陶校长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这个问题?
2、明确目标: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让我们按照思考什么——为什么这样问——怎样做的顺序交流陶校长的其他三问。
3、效果预期:
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信心么?准备好了么?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快速浏览课文3----5自然段,按照思考什么——为什么这样问——怎样做的顺序交流陶校长的其他三问。
(2)四人小组交流:
(内容包括:①读懂了什么? ②是从哪里读懂的?③是怎么读懂的?④ 想到了什么? ⑤还有哪里读不懂的?)
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各成员进行整理和分工。
教师**指导。
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上台交流,重点引导汇报以下几点:
1、“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源泉指什么?
学生举例:我们有了学问,才能造福于社会。比如一个人搞研究,他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在研究过程中,他还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成功!
2、教师抓点提升:“公德”指公共道德,“私德”指个人的品德修养。“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演讲稿的激情和煽动性,感受陶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
4.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复述这四问。
任务二:
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一说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
(1)指名读。(2)说说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们不懂的。
三、检测导结
填空:
《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 )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 )、( )、( )、( )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 )自己不断进步的演讲稿,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和( )。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了陶先生的这篇演讲稿,
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希望同学们,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四、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2、建议在班队活动时召开一次演讲会,演讲内容可搜集合适的演讲稿,也可自己写、合作写。
附板书设计:
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做人根本
4、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
……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⑴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⑵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⑶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⑷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⑸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⑹ 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⑴ 自己读一读:
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⑵ 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
(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
(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再学。
十、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5、二年级英语下册《My room》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New words: shelf curtain wardrobe wall pink table purple…
Sentence patterns: I like the … What color is/are the …?
教学重点:
New words: shelf curtain wardrobe wall purple pink…
教学难点:
Sentence patterns: I like the … What color is/are the …?
教学准备:
Word cards, picture, tape-recorder projector
教学过程:
Ⅰ。 Sing a song
II。 Free talk
A: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 you. And you? A: Me too. What&' your mother? B: My mother is a …
A: When do you get up? B: I get up at…
III。 Presentation
Make labels to put on furniture that you may have in the classroom, e.g. a shelf, a wall, curtains, a table. Bring in pictures of the items that you don&'t have in your classroom.
Point to a wardrobe, a shelf, a wall, curtains and a table in the pictures or in the classroom. attach the labels to the objects. Read the names of the items with the pupils.
Take the labels off again and see if the pupils can put them back correctly.
Ask the pupils How many wall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Write the word walls on the blackboard.
Count the walls and the other objects writing plural nouns on the board if appropriate.
Show Transparency. Play the Pupil&'s Book Cassette and ask the pupils to repeat the sentences in the speech bubbles after the beeps. Do the same with the vocabulary items.
IV。Practice
Point to the furniture on the page asking What can you see? Encourage the pupils to answer I can see(a)…(s)…
Revise the colors by pointing to one object saying, e.g. This is green. Etc. Teach the new color words pink and purple.
Read the children&'s speech bubbles. Get the pupils to point to the correct objects.
Point to other objects and get the pupils to talk about the color and the object saying, e.g. I like the blue shelf.
作业布置
1.Copybook 20
2.Workbook 29
3. Write the new words on the exercises book.
Unit 6 My room
New words
(picture cards)
I like the pink wardrobe.
I like the purple curtains.
教学反思:
It&'s successful to attract pupils&' attention by presenting all the new words in a picture. While practicing, pupils have fun in coloring the picture and talking about theirs own picture.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praising pupils&' self-discipline directly and betimes,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become more effective.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2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