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英语上册第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7 10:44:46

初二英语上册第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目标语言

重点词汇:熟练掌握下列单词:

(1):sandwich, bread, butter, relish, lettuce, turkey, slice, super top recipe, check, green onion, duck, sauce, pancake, roll

(2):First...,Next...,Then...,Finally...

重点句型:

How much relish?

How many bananas do you need?

Do you like …?

综合能力

Make and describe turkey sandwich.

2、情感渗透;

学习食品的制作过程,培养逻辑排序,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教师准备: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电脑、投影仪、图片、香蕉

学生准备: 复习所学词汇、句型和语法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类。

预习导航:

1、 用句型两两练习对话如:

2、

(1)打开 (2) 切碎 (3)进入到…内

(4)混合在一起 (5) 把...加到…上

(6) 两茶匙蜂蜜 (7).一杯酸奶

三、教学过程:

Step1. Free talk

Duty report: ask a student to give us a report. 利用上节课的语言项目做值日报告(My favrite … is )

Step2问题导入

师问:Do you know them? Can you spell them? 引导学生进行关健词自我检测,完成自我评估,复习所学的重点词汇,完成P76 第1部分的教学任务.

Point to the sandwich ingredients in the picture .Say each word and ask Ss to repeat it .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to the lines where Ss write the things they like in a sandwich .

Students work .After that .Say, Now ask and answer .Point out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 .Ask Ss to work with a partner .As Ss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monitoring .

Ask some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

Step3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学习食品的制作过程,培养逻辑排序,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情境导入:

你喜欢三明治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制作你喜欢吃的三明治,需要什么材料呢?先看看词汇

Step4.自主探究,丰富词汇。( 重现预习导航)

(1)火鸡三明治 (2)一些黄油 (3)把...放在...上

(4)另一片面包 (5)两片面包 (6)火鸡片

Step5.听学兼容:

(1) Let Ss do 2a and 2b.

(2) Desribe how to make a turkey sandwich.

Step6. Free talk(小组活动,思维创造)

How to make super sandwich that you like.

Step 7.写写,练练

Please write the short passage

Step 8.实战应用;

(一)典题赏:

1.----____________late for the meeting next time.

----Sorry , I won't.

A. Be B. Don't be C. Do be D. Be not

解析:选B。本题考查祈使句的否定形式;Don't+动词原形+其他。

2.You must read the _________carefully before taking the medicine.

A. news B. pictures C. numbers D. instructions.

解析:选D。本题考查四个名词的词义区别。news消息,pictures图画,number数字,instructions用以说明。句意为“在吃药之前,你必须阅读用法说明。”

3.--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by taxi.

----We_______ take a taxi .It is not far from here.

A. can't B. needn't C. couldn't D. mustn't

解析:选B。由后面的“它离这儿不远”可知前句意为“我们不需要乘出租车”。需要用need,不需要用needn't。

(二). 中考链接;

1.(.南通)Come on ,children .Help yourselves to some___________ if you like.

A. fish and chicken B. fishes and chicken

C. fish and chicken D. fishes and chickens

解析:fish(鱼肉) 和chicken(鸡肉)都是不可数名词,故选A。

2.(青岛)Mr. Smith always has _________ to tell us.

A. some good pieces of news B. some pieces of good news

C. some good piece of news D. some

解析:选A。表示“几条好消息”,应将good 放在piece之前,some 决定了piece 用复数形式。

3.(厦门)I need some help .Can you __the bananas for fruit salad?

--- Yes, Mum. But where's the knife?

A. cut up B.mix up C. put up

解析;选A。上句意为我需要一些帮助。你能切碎这些香蕉做水果沙拉吗? cut up 切碎;mix up 混合;put up 举起。

(三)能力提升;完成句子

1.Look!The girl_________________(在切肉)

2.Granny________________the milk ___________(把......倒入)the cup.

3.Let me think .We need __________(再,又另外两个)apples.

答案:1.is cutting meat 2.poured,into 3.another two或two more

Step9 Homework

Write a similar passage about your likes and dislikes

Prepare for the exam

拓展阅读

1、莲文化的魅力作文八年级作文

莲花又叫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根系生于污泥之中,绿叶浮于水面。夏日,莲就摇曳于清水、绿叶之间,似九天仙姝,或玉洁冰清,或高贵艳丽。美、妙,清香,使人爱慕之心油然而生,尊敬之情从心而发,自然而成。

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先生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的描写与评价。如果说这几句话是先生对莲的风韵、风骨的描写与评价,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当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精辟的描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这就是莲。

莲是美丽的,莲是高贵的。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士大夫、雄豪杰,都把莲看做自己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把莲作为自己人生修养的楷模。在污浊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莲给了人们多少信心、勇气,使人们勇于坚守真、善、美,抗击假丑恶。有多少人像莲一样在污浊中,在黑暗中,放出清香、美丽,放出光明,放出心香一缕,心光一片,照亮一片世界,造就一片清凉。

朋友,或许我们并不是一个佛门的修行者,就如席慕蓉所说:“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乐啊忧伤啊,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但是既然我们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幸福美好世界与生活的渴望却都应一致的,那么,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象莲花一样给世界放出一缕清香,装点一分美丽。

“睡莲”,好耳熟的名字啊!

我经常听人们说起睡莲,却没有见过。不知它的花是什么样的,甚至连它的同族——莲花开的花是什么样的也不清楚。

前几天,我终于有幸在生物园地里看到了它们姐妹俩。

睡莲和莲花都种在比较大的花盆里,盆里盛满了水。

莲花的叶子都突出在水面,在那纤细的茎的支持下,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叶中衬托着几朵艳丽的莲花和花蕾。那莲花可真绮丽,在花中心,不像平常的花那样一律是花蕊,而是一个像倒置的圆锥状的莲蓬。在莲蓬表面有五六个圆圆的小点,莲蓬里的果实就是莲子。在莲蓬下似圆锥顶的部位,才有一圈花蕊。

外面层层的花瓣紧紧地衬托着莲蓬和花蕊,好似众星捧月。这些花瓣的形体不同,里面的花瓣比较小而且比较多,大约有三四层。外围的花瓣层数比较少,但是瓣大,形似剥下的橘皮瓣,都是两端稍稍紧缩,只是中间比较圆大些。外面的花瓣每片都紧紧地拥着里面的花瓣,似乎是这些花瓣的支持者。虽然内外层花瓣形态不大一样,但是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白中透红,艳而不妖,清而不素。

睡莲与莲花相比差异很大。睡莲的叶子多是紧贴在水面,少数的突出水面,但最多不会高出水面一尺,大概是它的茎太嫩了,不足以托起它的叶子的缘故吧。睡莲的叶子可真特别:比起莲花的叶子,不仅小而且圆,大约只有碗口那么大,样子虽酷似莲花的叶子,却又不是,因为它的叶子还有一道开口——从叶的中心开始一直到边缘。它的花和花蕾与莲花相比更是相差甚远。睡莲的花蕾有些像白玉兰的花蕾,只是稍微肥大些。睡莲的花蕾,外面包着一层浅墨绿色的瓣蜡,不像莲花的花蕾那样艳丽。睡莲的花是黄色的,它的花蕊也与众不同,有四五层,每一层花蕊似一朵平展的海星,从中心向四周伸出许多触角,触角的末端都向稍稍翘起,越下层的触角翘得越高。睡莲总是早晨8时开放,晚17时闭合,天早8点再开放。一朵花能这样连续开放三四天。大概由于这个缘故,人们才给它取命叫“睡莲”的吧!这名字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睡莲虽和莲花不一样,但它们还是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属莲,都具有莲的性格: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部编版年级《4 曹冲称象》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写10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重难点:

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写10个生字。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课时:两课时

一课时

(一)引思导

1、激趣导入。

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习课文《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认识“曹”和“称”两个字。

2、激趣提问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感知研

1、自主阅读:

(1)、自由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师相机板书曹操、*、曹冲

2、小组合作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候、秤、底、站”等生字。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检查生字。

2、有感情读文。

1、习课文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师简介曹操,理解“*”一词。 (2)指导朗读。

2、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们表现怎样?(句训练,用“一边?? 一边”说句话。)

(5)*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

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 (读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课时,有的同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先?? 再?? 然后?? ”这几个词,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一张称象流程图,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生的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 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习最后一段。

(三)拓展延伸:

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四) 课后检测

1. 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 )。再把大象( ),往船(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的石头搬下来( )。(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 )曹操听了摇摇头。(B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五)反思促 1.通过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3、部编版年级《4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习材料,创了一个个生动的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中我主要让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师指导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

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生读好这两段。在三自然段时,主要让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们的欢声笑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生在习课文的基础,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生局限在一点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答案,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育者也要多给予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4、部编版年级《4 曹冲称象》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板书课题,读题,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

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节课同们已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细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同桌交流,互读。 3.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读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读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组讨论:

1)比较*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小组汇报,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指导朗读

三、四自然段。读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生理解: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质疑释难。

11.自由朗读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点击查看更多初二英语上册第单元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30134.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企业元宵节祝福语集锦
  2. 高中学习计划书
  3. 国风秦风晨风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4. 五月五端午节微信祝福语201
  5. 写长江的诗句
  6. 水果帮的夏天读后感
  7. 最新的期中大会总结发言稿
  8. 201年春节祝福语
  9. 白露节气的养生祝福语
  10. 红星照耀中国的好句子精选
  11. 表达同学相聚的句子
  12. 聘用协议书劳动合同
  13. 吊唁恩师尚丁午散文
  14. 会计事务所大学生实习工作报告
  15. 人生的真谛随笔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