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金鱼》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内容简析】 这首诗歌写“我”画了绿色的金鱼,教师满意我的回答,奖给我一颗红五星。课文教育学生从小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课文有两幅插图,与课文内容相一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认“金、课、了、条、世、界、吗、现、以、后、颗”十一个字,会写“了、五、后、会”四个字。认识“亅”基本笔画。 3。培养学生从小爱想象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会写四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插图、录音机、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你们见过的金鱼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还奖给他一颗五角星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2。出示课文题目,读题。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2。学生小组分节读,互相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制字卡,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当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2。教师检查。了解学生哪个字最难写,就指导学生先写哪个字。 3。指名分节读,纠正读音。
四、看图学文 老师为什么奖给我一颗五角星?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并学习。如: (1)看图一:你看了这条绿色的金鱼,有什么话要说吗? (2)出示第一句话,指导读。(要读出高兴、自豪的语气。) (3)看图二:老师看了说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导读。 (4)出示“我”的话,思考:为什么我笑着说?指导读。
五、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分角色表演读,大家评一评。
六、拓展延伸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金鱼?画一画。
七、教师总结
拓展阅读
1、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同学们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并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建议: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建议: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峡() 滩() 义() 设()
狭() 摊() 意() 没()
防() 哨() 饶() 料()
纺() 稍() 浇() 科()
3.生字中部首难确定的'有:
甲(查“丨”部) 威(查“戈”部) 武(查“一”部)
必(查“心”部) 将(查部)
4.理解词义。
富饶:形容物产很多。(饶:富足,多。)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本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本文指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本文指鸟类停留、休息。
海防前哨:课文中指西沙群岛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重要地位。
守卫:防守保卫。
建设: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生字、词,读书三遍。
第二课时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能理解课文内容。
一、以游客身份,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刚从西沙群岛回来,那里真美,站在海边,我放眼海面,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看见了千姿百态的大龙虾,数不清的鱼种类繁多,在身边来回穿梭,真是奇妙;漫步沙滩,那捡不完的贝壳奇形怪状,美丽极了,而且,我还和庞大的海龟合了张影呢!登上海岛,各种各样的海鸟有的在飞,有的在树枝上叫,遍地都是鸟鸡。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啊!
2.快速读文,自主定向。
游览中我们重点观看了海水,海中什么样?海水太美了!其实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十分丰富。课文3、4、5、6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二、自主读书,提高能力。
说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我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自主读书,质疑研讨中展开,变“学会”为“会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一)自读感悟。
学生选择第4自然段的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授之以渔。
1.轻声读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一簇族”、“周身”、“飘飘摇摇”、“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学生再读文,小组尝试解疑,同时归纳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指名读1—3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中体会到鱼很多。)
(2)放课件一:配有音乐的海底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画面,然后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鱼多。
(3)发散练习: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海底中还有哪些鱼。当学生说到哪种鱼时,投影放大哪条鱼,请大家一起看,他是否把描述的这条鱼的特点抓准,用的词是否准确。
(4)小结:“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什么意思?
(鱼多,多得数不清。)
我们联系上面的三句话读懂了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自然段的意思。
(这自然段主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板书:联系上文
(二)自读尝试。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再读这自然段,边读边尝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组内可以互相交流。
(如:“栖息”、“鸟的天下”等)
3.学生讨论归纳汇报:我们联系后面两句话读懂了“鸟的天下”,并且知道了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板书:联系下文
(三)自读运用。
1.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
(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读书理解,组内质疑、答疑。
2.自学其它自然段内容,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
通过汇报,学生理解了“绽开”、“威武”、“有趣”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总结方法:联系句子我们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师生共同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1.联系上文。
2.联系下文。
3.联系句子。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2.从课外书中任选一段尝试理解词语。
2、《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学习课文,感受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等重点语句,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等重点语句,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解说,表现出自己内心对老班长的敬爱。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这篇文章很长,我们该怎么来学好它呢?提示采用速读的方法,就是对于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对于容易的部分,浏览一下即可。
二、初读感知:
1、请学生速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同时找出哪些地方描写了这枚鱼钩。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师:就是这么一枚缝衣针弯成的鱼钩,就是这么一枚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会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鱼钩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基本完整即可,不做强求。(在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3、师:所以这金色的鱼钩仅仅是指鱼钩吗?还指什么?
生:还指老班长、老班长的精神》。
请生齐读课题
4、师: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呀?请同学们找出对这位可敬的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请同学们读这段话。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生答。
师:他为什么仅仅三十多岁就显得如此苍老?你从这背后想到了什么?生答。
师:是呀!他的背有点儿驼,这是他为战士们任劳任怨的见证;他高高的颧骨,这是他为战士们艰辛付出的见证;他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这是他为战士们尽心竭力的见证,但他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受。
5、师:就是这位可敬的老班长,他为“我们”做了许多许多。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文章按什么顺序写了关于老班长的哪几方面内容。
生答。
师整理板书:
①接受任务到处找食(1—3)
②弯钩钓鱼自己不吃(4—22)
③舍己为人壮烈牺牲(23—33)
④临终遗物永放光芒(34)
三、精读感悟:
1、师:让我们先来读读第二部分,看看哪些语段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
2、生默读后回答。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什么是“喜出望外”?他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联系上下文理解。
带读: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两个“到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到处”一样吗?)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可见他们实在是饿极了。)l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师:这“总能”里包含着老班长多少心血呀。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师:“从来”二字,读来是如此的深重,这是他无私的付出。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他吃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体会老班长的痛苦,抓住“呆住”、“啊”、“万根钢针”体会我内心的难过。
对话部分。采用学生与教师分角色读的形式,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加深理解。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注意“猛抬起头”、“支吾”,加强朗读指导)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搂”与“轻声”看出了什么?读好。)“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师:他的身体真的结实吗?小梁会相信吗?连他自己的都不相信,于是他又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
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爱*爱人民的教育,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练习快速阅读,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了解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
一、导课激趣
1、师:同学们喜欢钓鱼吗?哪位同学能把鱼钩画出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金色的鱼钩》,板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谁能回答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
4、指名回答,师板画鱼钩。
二、品重点语句,悟文章真情
1、这样的鱼钩容易钓到鱼吗?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鱼难钓?
指导朗读15自然段(语速要慢,读出老班长沉重的语气。)
2、老班长自己喝不喝鱼汤?从哪些句子看出?
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硬咽”,表情要皱起眉头,做艰难吞咽的动作。
3、当“我”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朗读“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体会“我”的难受心情。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在理解课文这一重点环节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
4、老班长为什么一点都不吃呢?这样他能熬得住吗?
5、课件出示介绍草地的图片资料。
6、出示指导员说的话: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
体会句子的含义,“无论多么艰苦”指他们在草地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看草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草地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一环节能填补课文空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当“我”知道老班长只吃鱼骨头时,还忍心喝下这鱼汤吗?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老班长看到我们不喝鱼汤,表情有什么变化?对我们说了什么?
2、听了他的话,我们只好“大口大口地咽下了”鱼汤。
(体会“咽”的含义)这时他的表情又有什么变化?他在想什么?
师:老班长没喝鱼汤,却露出了笑意,我喝下了鱼汤,心里反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这是因为我担心──老班长他有一天会倒下……
师:令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老班长他倒下了,倒在了一个水塘边,他这是因为──饿才昏倒的`。
2、要救老班长,只有赶快弄点吃的来,当我们把鱼汤端给老班长时,他却拒绝了。
指导朗读老班长牺牲前的话。
师:老班长在牺牲前想的还是三个病号,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完成了*交给他的任务,现在你还觉得这是个普通的鱼钩吗?
(引读)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放着光芒的仅仅是这个鱼钩吗?你看着这个鱼钩好像看见了谁?想起了他的什么事?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什么品质?
板书:
舍己为人
4、三个小战士面对着老班长的遗体会说些什么?
5、齐读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老班长的牺牲更体现了他的伟大,此时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病号想对老班长说的话,也正是学生想说的话,让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也达到了**。
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为了让同学们对长征有个初步的了解,老师带了些图片给同学们看。(看课件)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放学后最想做什么?
生:想去找些关于长征的故事来读一读。
生: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听。
四、作业
课件出示:回家后,把《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设计意图:复述《金色的鱼钩》,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本课所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3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