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0 13:48:21

《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朗读和想象,在朗读、想象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评读范读创读中点亮书声琅琅的课堂;我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在拓展说话写话中丰富课堂;我重组教材,在板块教学中灵活课堂。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章节。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一、音乐导入,激趣揭题

1、课前播放《种太阳》的课件。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知道歌名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太阳有关的现代诗,题目是──太阳是大家的

3、读了课题,你觉得这里的“大家”会指哪些人?

4、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课文也向我们作出了回答。让我们赶紧打开语文书106页来读一读吧。第一次读这首诗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大家放声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快快开始吧!

伴随着《种太阳》的音乐进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自然地为“揭题”效劳,歌词内容更为后来的“拓展说话写话”作些铺垫。可谓“一举三得”。

二、初读感知,整体了解4分

1、自由读诗歌,做到读正确,并且标一标诗歌有几节。

2、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及时正音:

第一节:

⑴ 这里有个生字你读得很准!大家一起来读读!出示卡片“彤”,再看,你有什么发现?是呀!这个字原本应该读第二声,但当它在 ABB 型的短语中要变调读第一声。注意字形:左边一个丹,右边三撇。

⑵ 我们还可以说──红彤彤的什么?

⑶ 再来读读这个词吧!

第三节:课文有一节和第一节很像,你找到了吗?找到了读一读。

第二节:“陪”可以组成哪些词?

还有第四节,谁来读一读。

在初读环节,重点是让学生将本诗读正确读流利。在反馈读中,随机教学生字“彤”和“陪”。“彤”字一是要注意它单个读和在 ABB 型短语中读音的变调;二是要让学生拓展说说“红彤彤的( )”,势机积累语言;三是点点彤的字形。“陪”是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给它找找朋友。另外在初读时,试图让学生先领会到“读这首诗的节奏要舒缓一些”。

三、精读感悟,积累语言

精读第二节:

过渡:同学们,课文读通了,你知道一天中太阳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吗?课文哪节告诉我们了,请你赶快找到去读读。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鲜花们、小树们、小朋友们,太阳这样暖烘烘地照着你,你们感觉怎么样?

3、那就快把你的开心、快乐、满意送到句子中去读读吧!连起来读读第二节,让别人听出你的快乐!

朗读也是有层次的,此处想让学生在想象说话、在评读范读中,领悟诗歌的节奏──舒缓,感悟诗歌的韵味──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读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所描绘的画面。

4、评读二:

读出用词的准确。

从“洒”字看出,太阳对我们很关心!

“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可为什么这里不用照、不用射,偏偏用洒呢?

我从“拔”中,看出了太阳对小树的爱护!

我从“陪着”感受到太阳就好象大人一样看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

从“看”字我也感受到太阳对我们的爱护!

⑸ 小结:

一个字一片情,一句话一颗心!作者就这样选用了准确生动的词,展现了太阳给予我们的无限的欢乐和无比的爱护。

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在朗读中,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这一语言的特点。紧紧地抓住这些点睛之“词”,让学生由此想开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用词的精妙。为后来学生自己的说话写话提供学习的范例。

⑹ 孩子们,我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一个──(课件显示省略号变红)“……”在这里表示什么?我听说咱们班的孩子特别能说会道,能学着课文里的句子自己想象开来说一说吗?

抓住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想象说话,从而变封闭式阅读为开放性阅读。既帮助学生更好地充实了对诗歌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了语言,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还为第四节的想象写话,作好了准备。此处,是前奏,是示范,也是铺垫。在多方思考中,努力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5、小结:

指板书──太阳就是这样,使大地万物焕发勃勃生机,所以课题会说──太阳是大家的。板书:大地万物

6、多么无私,多么公平的太阳呀!读了这么多次,现在能把这一节背下来吗?

7、过渡:

太阳东升西落,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白天,我们沐浴在阳光下;温暖着,快乐着;傍晚,太阳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的心中又会有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略读第一、三节:

1、指名读第一节,谈感受,带着不舍带着遗憾或伤感齐读第一节。

2、引读第三节,现在还伤感吗?为什么?

3、连起来读读一三节,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4、“走向另外的国家”,可能会走向哪些国家?会碰到哪些人呢?想象说话。

在研读文本时,我惊奇地发现诗歌的一三两节是如此地相似,二四两节在内容上又是前后呼应。于是我大胆地进行板块的重组,在教学上有所侧重。重点学习二四两节,一三两节进行略处理,只是以读带过。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到更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去。

精读第四小节:

1、引读第四节。

2、谁愿意一个人来展示展示这段的朗读?

(指导读,读出快乐,最后读得轻柔些。)

3、想象:

在别的国家里还可能会有什么?

4、想象:

那里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来干什么呢?那里还会有什么等着盼着太阳来干什么呢?想好了,就把它写在第四节的旁边。

5、小练笔:

6、保证时间充分写──巡回指导──发现佳作,铭记于心。

7、小诗人们,先停下笔,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8、多有诗意的语言呀!小诗人,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大家大地万物都需要太阳。太阳是大家的!(点题)

9、(配乐齐读全文)孩子们,让我们拿好书,用我们最美的朗读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吧!

因为有了前面第二节“拓展说话”的铺垫,这一节直接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进行仿写创写,学生也不会觉得措手不及,不会觉得特别困难。还因为前面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这儿又给学生提供了句式,学生写起来便更得心顺手一些。于是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便从学生的笔*淌而出。最后再请学生们骄傲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进行一场小小的“诵诗会”。学生们的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课堂上学生的“写”就这样亮起来了!

四、总结谈话,拓展提升

1、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2、听着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也心潮澎湃!我不禁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地球万岁》,记得诗中写到……

3、师引读──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在网上搜索到的诗人的另一首诗中的节选。这一部分诗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和本诗的主题不谋而合。同样是要告诉大家“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分享阳光的明媚,月光的温柔”。一补充,一诵读,更加深化了对本诗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接下来让学生再次走进诗中,去诵读整首诗。学生的感受肯定会更深,朗读肯定会更到位。此处设计“别有用心”,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六、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在书上描一描:

彤、霞、陪、趁

2、重点指导书写:

彤(左右同宽,不要比例失调,左边不要多一点)

霞(上短下长,注意下面部分的写法)

〖板书

太阳是大家的(世界友好、和平)

大地万物

拓展阅读

1、《匆匆》

1、会本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录音带、幻灯片。

,要求生把文读正确、读流利;会文中的4个生字;生正确理解“匆匆”的意思;请生找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或者喜欢的句子,并在读文的过程中标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一、读

通过反复读文,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使生从读中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为下一步理解感悟文做好铺垫。

1、放文的录音,生静听,回顾,形成整体的印象。

2、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读。

3、指名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可以就一段发表不同的意见,生的理解不同,不能强求一致。

4、生在说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评议,共同练习朗读。

评议有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段:读出燕子、杨柳、桃花与日子的对比及作者的猜测与追问的语气。

段:读出日子溜去悄无声息,令人毫无察觉。读出遗憾、惋惜、怅然若失的语气。

三段:要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歇,语速稍快。

四段:读出作者的思考:

自己的日子怎样度过的?要怎样度过自己的日子?这一段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索,要读出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语气,引读者产生深思、引起共鸣。

生在上一个环节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能解决的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重点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1、生结组讨论交流:

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⑵有哪些问题不懂?

师在此过程中,深入到生中间,参与讨论,倾听生意见,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搜集生提出的、解决不了的重点问题。

2、重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回答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向我们提这样一个问题的用意何在?

⑶本文在写作方法上,你认为有哪些值得我们习和借鉴的地方?

师要着重引导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三自然段中的相关片段和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海里,我的日子滴在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早上我起来的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他…………但新来的日子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生在说的过程中,幻灯片演示相关段落。

②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他没有在文中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作者在开头一自然段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又以同样的问题结尾。说明作者在全篇论述的过程中,并没有说出问题的答案。

作者的用意:(由生各抒己见)如:

a、作者自己搞不清楚为什么间一去不复返,想提出来,通过读者弄个明白。

b、作者提出这个问题想吸引读者,因为我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于就想往下读,看个究竟。

c、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回答,我想它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它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由作者的间想到我们自己的间,育我们要珍惜间、合理利用间。

③写作方法上,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习和借鉴:

a、排比手法:

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

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b、拟人手法:间能“跨”能“飞”。

c、比喻手法:如轻烟……如薄雾。

d、叠词的运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三、议

全班交流自己通过习本文的体会,给生以充分的表达的空间,各抒己见,使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师:同们,通过习本文,联系你自己的实际,你有什么体会?受到了什么启发和育?你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内容、从作者,还可以从文中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来谈。下面,就请同们自由发言,我们来畅谈自己的感受。

生各抒己见。

1、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

2、可结合名人或他人利用间的事例来谈。

3、可结合一些成语、谚语、名言警句来谈。

四、练

以致用,把所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实践,练习中运用、创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师:刚才同们谈到了文中那么多在写作方法上值得我们习的地方,的确,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真写得美了,既使我们受到了育,又让我们受到了美的熏陶。那么,同们想不想尝试一下、模仿作者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呢?

们可以从文中任选一段来仿写。(生动笔练写)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

师作小结,鼓励生勤于练笔。

五、后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们,这节的热情很高,我们通过习朱自清先生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不但懂得了要珍惜间的道理,还从这篇文章中到了很多写作的方法。看来,这节们有了不小的收获。下,请同们把你写的小练笔作进一步的整理,我们进行一次展评,比一比谁写得好,好不好?

结束。

朱自清

日子一去不复返

珍惜、合理利用

2、马

【知识技能】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了解妹妹前后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内容,会独立、坚强地面对生活。

2.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妹妹前后的对比,我们在生活中要会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一边读一边积累生动的语言。

比一比,理解文内容,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 通过上节习,知道了这匹马其实一根柳条,这节我们研究为什么说它“出色”,从而体会妹妹的变化。

3.板书题,齐读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文想想这匹马怎么神奇地使妹妹飞快地跑回的。

2.生自由读文,师相机引导。

哪些自然段写一人散步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又写妹妹高兴地自己跑回的情景。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师巡回辅导,了解生的自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这匹马怎么神奇了,妹妹的变化”开展。根据生的发言,相机指导习、朗读、理解文。

1.哪些自然段写一人散步的情景?看到了哪些美景?谁愿意起来把你的习体会和交流交流。

(1)写一人散步,我文的1、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描写郊外景色优美的句子,读一读。(件出示)

(3)指名生起来读句子。生读句子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件出示)

A.“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河水的美。

“碧绿碧绿”就( )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我会仿写:

仿写句子:一阵清风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路的一边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C.朗读指导: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郊外景色的美好。

(4)看到这样的美景,全人都陶醉了,从哪里看出来?(件出示)

“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师着重指出“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进行。

一边 ,一边 。

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抱她?妈妈爸爸怎么做的?

(1)我文的4--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指名生起来读句子。生读,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件出示)

A.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B.爸爸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

说:“这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吧!”

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

你认为爸爸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的请求?

一:爸爸妈妈在锻炼妹妹的意志,让她会坚强。

:因为爸爸妈妈确实自己很累了,实在抱不动了。

“一匹出色的马”其实一根________。(柳枝)

(3)师根据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读得好!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 7自然段

(1)出示:“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我早回来啦!”

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妹妹很高兴,真把柳枝当成了一匹马。

:我读出了妹妹的变化真,妹妹一下了长了,变得坚强、乐观了。

(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妹妹的坚强、乐观。

(四)回归题目,总结升华

1.分角色朗读文,尽量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这一匹出色的马”?

一:爸爸说的“出色的马”,其实一种看不到的东西,坚强,独立的精神。

: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了,所以说“这一匹出色的.马”。

(五)小结全文。

通过妹妹前后变化的比较,我们懂得了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会独立、坚强和自信地面对眼前的一切。

3、马

一、材分析:

这篇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同,我们也能感受到,适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情分析:

这篇文贴近生生活实际,对其中的谈话场景生已能入境地感受,而妹妹遇到的问题则多数生都会遇到的,爸爸的解决方法让妹妹在自己的想象中骑上一匹马,从而忘却了疲劳,也让生在妹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三、目标:

1.认识15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有归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思考爸爸的话和他的做法,理解鼓励的作用。

四、重难点:

1.认识15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培养归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思考爸爸的话和他的做法,理解鼓励的作用。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生字,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抢读,美读,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

文赏析

:同们看到题目的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匹出色的马到底出色在哪里呢?一起来习《一匹出色的马》。

(一)品读1—3自然段。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我们一人在什么间去哪里做什么了呢?

4.景色怎样的,你能不能读出来呢?

5.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这里的美景呢?

6.这里的景色这样优美,我们的心情很很好!

7.堂展示:

碧绿碧绿:乌黑乌黑、雪白雪白

葱葱绿绿:高高兴兴、清清楚楚

8.“异常”什么意思?

9.“恋恋不舍”照样子说词语。

10.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品读4—6自然段。

1.我们走的间久了很累,妹妹要做什么?

2.妹妹很累,妈妈也很累。

3.妹妹累了就要妈妈抱,你小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4.又长又细:又又圆

5.爸爸为什么默不作声呢?

6.讨论:

妹妹累了为什么要爸爸、妈妈抱?

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

(三)品读7自然段。

1.刚才还嚷着说累的“妹妹”为什么突然就可以蹦蹦跳跳地跑回了?

2.想一想“迎接”的意思,并用上“迎接”说一句话。

3.照样子说词语:蹦蹦跳跳。

4.妹妹怎样回的?

5.为什么她很累了却跑得这样快呢?难道真的那匹马的魔力吗?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布置

1.书写本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一写。

4、马

一、前复习

复习本重点实词、虚词。抽背文。

、新导入

接下来,我们继续文。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文,内容探究

1.作者怎样写自己的求经历的?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华丽的情节?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

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业有成的几个条件。(各用四个字概括)

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习,并不讲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作者写作这篇赠序的目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品读文,句段赏析

1.品味“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的动词。

点拨:“趋、从、执、叩问”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求知欲望。

2.品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点拨: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熟读文,主旨探究

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点拨:作者说明了习条件的好坏,对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能吃苦,要有恒心。

(四)赏读文,鉴赏评价

1.宋濂用自己的求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代不同了,宋濂的求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点拨: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习必须勤奋刻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精神,他对马生的热情关怀和谆谆导的态度,以及他的诚实守信、尊师重值得肯定的。

2.以“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现在的中生,“读书苦”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五)外拓展,对比延伸

《送东马生序》与下文所谈的都之道,这两篇文章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人之为,不日进则日退。独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思路分析:共同之处:要勤勉好,做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送东马生序》从为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短文谈“为”不进则退的道理,讲为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习(或开阔眼界)。

四、堂小结

本文作者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将自己的经历与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对于我们今天过饭追求物质比拼,“择校热”“炫富”等不良社会风气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练习

说说你对“以中有足乐者,布置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并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六、板书

作者:幼难 得书难、求难、奔走苦、从师艰

生:

5、马

1、反复诵读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诵读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对比的写法。

前准备:

1、阅读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生准备书法作品。

导入

展示书法作品: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生回答后,师语: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整体感知

生快速阅读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马 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1、问题探究:

围绕上述问题,请生发表各自的看法,生回答后,师将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特点分别“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三自然段。

研读赏析

(一)读、三段

1、自读读、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品味语言

师:本文既一篇科普说明书,也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习的东西。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

2、再读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到班上交流。

3)师对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马与野马作比,以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

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生齐读。

——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的自由。

布置作业

1、将堂进行的写作练习完成(随笔本)

2、抄写“读一读,写一写”,并从中选择五个词语造句。

本文既一篇科普说明文,也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习本文首先要让生通过阅读,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野生的马各有什么特征,了解作者对两种马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另外,本文所采用的对比手法也习的重点,让生通过阅读研讨,习这一手法,并动笔尝试写作。让生通过习本文感悟到马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懂得去善待生命,珍视生命。

点击查看更多《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34626.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辞猴年迎鸡年祝福语
  2. 201年大年三十除夕祝福问候语
  3. 第一册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范文
  4. 《夜晚的实验》教案
  5. 微笑行动暑期社会实践记录报告
  6. 201年家长给孩子的中考祝福语
  7. 没有没有也没有如何造句
  8. 营销顾问协议范文
  9. 朋友结婚搞笑祝福语短信汇编
  10. 永安桃源洞导游词
  11. 新年祝福语猪年
  12. 关于晚安的空间祝福语录
  13. 无路可走是人生的魔障美文
  14.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
  15. 中班数学活动《鸭子上桥》的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