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苏轼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2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拓展阅读

1、赏析

一、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二、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户(月色入户)

古义:窗(门户)户;

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盖竹柏影也)

古义:来是,表推测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三、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四、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主旨句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他豁达的人生观。

2、赏析

章对月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可分为三层来赏析

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寻张怀民。张怀民和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又自然流畅。(寻友)

第二层写景:描绘庭中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

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章中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上有远大的抱负,却被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罢了。

总之,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3、宫·梦寄师伯浑宫·梦寄师伯浑赏析

这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到成都期间。他调离南郑后,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这首词就从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上片写梦中的世界。“雪晓清笳乱起,梦处、不知何地”句,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到什么地方,只见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想关河:雁门西,清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里是作者的联想。作者为什么单单想到雁门、青海一带呢?作者只是以此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异族人之手,那就不难解释作为爱国词人的陆有这样的“梦”了,那是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收复故土。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因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词人悲愁心境的写照。“自许封侯在万里”,自己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此句一出,更让人赞叹不已,真是*暮年,壮心不已。即使是*,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当然“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上下片一气呵成,梦境和实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首词为作者向志同道合的友人抒吐心怀之作。上片描写的梦中所见景象“关河”“雁门”“青海”都是南宋当时重要的西北边防重地。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通过梦回当年雪军旅生活情景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

4、宫·梦寄师伯浑宫·梦寄师伯浑赏析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

注释

梦:录梦境;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雪晓清笳乱起: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

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青海际:青海湖边。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睡觉:睡醒。

漏声断:漏声尽。指深。漏,古代计时器。

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

点击查看更多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苏轼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6635.html

热门阅读

  1. 《是国家错了》读后感850字
  2. 人生哲理短语句子
  3. 《新年联欢会》教案
  4. 李白《望庐山瀑布》阅读答案
  5. 课文《酸的和甜的》的教学设计
  6. 早安心语语录句子
  7. “位置”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8. 节后上班祝福语句
  9.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范文
  10. 《成功的花》原文及赏析
  11. 201年清明节扫墓祝福语
  12. 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的个人总结
  13. 辞旧迎新的句子60句
  14. 打电话课文教案设计
  15. 家长会上的物理老师的发言稿
  16. 最新11光棍节祝福语
  17. 小学生有关中秋节的作文
  18. 关于教师节的祝福短信息
  19. “薛显萧人赵均用据徐州”原文及译文赏析
  20. 云南的歌会教案
  21. 关于初中开学第一课作文
  22. 2016中学教师素质拓展心得体会
  23. 如何让人生少一些遗憾美文
  24. 又是一年清明时的作文50字
  25. 七夕情人节短信祝福50句
  26. 让人痛哭流涕的句子集锦
  27. 春节长辈电话祝福语
  28. 2016年周末搞笑祝福语
  29. 闺蜜结婚祝福语精选
  30. 开心公主 童话故事
  31. 有一种“尴尬”是阳光美文
  32. 断章取义的造句
  33. 新年拜年祝福语
  34. 送给女孩的正能量语录
  35. 春节小品剧本《一年又一年》
  36. 我爸爸认识圣诞老人作文300字
  37. 201鸡年公司拜年祝福语大全
  38. 创文朗诵散文
  39. 睡前故事小说大全
  40. 描写西湖的古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24 12:21:03
本页面最近被 90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南,TA在页面停留了 9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