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05 09:40:35

《学会合作》教案设计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的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游戏材料。

一、课前游戏:渡船

1、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哪个组愿意试一试?

2、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参与游戏。

3、小结: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

(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合作才有力量!)

二、揭示课题

1.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办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合作的文章。(板书课题:学会合作)

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课文中的合作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

二、初读指导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在文中寻找答案。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①学生举手(可能不太多),看来光靠个人的努力解决的问题不多,下面老师要看看几个人合作,结果是不是和刚才一样,请四人小组商量一下,商量过后看看自己能解决几个问题。

②学生讨论交流,再举手回答。

(3)通过组内同学的合作,大家都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你们高兴吗?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哪个小组合作地最好,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老师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

出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情不自禁

(4)了解词语掌握情况,请最先完成的小组来回答

孤立:1得不到同情和援助;2同其它事物不相联系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协作: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情不自禁:抑制不了自己的情感。

(5)生谈谈如何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合作为了提高效率)。齐读生字词。

3.听了同学的合作心得,就让大家再来合作一回: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4、小结

三、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容理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的意思,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不同侧重点,领悟这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感受,获得只有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西班牙斗牛士》交响乐磁带,七个彩球与玻璃瓶。

一、导入课文主旨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学会合作》,通过学习,你知道作者围绕合作主要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

2)、指名回答。

1、配乐曲《致爱丽丝》读文。

2、板书:离不开合作

怎样卓有成效的合作

二、朗读、探究课文

(一)探究离不开合作。

1、为什么离不开合作,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自读课文第13节,找出相关部分。(边读边画)

2、指名说。

(1)学生、工人、军人作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离不开合作的原因。

(2)对于以上观点是否认同?你能举出反例吗?

3、师小结:看来社会上的确离不开合作,那么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1)指名说(小合作有小成就不合作就没有什么成就)。

(2)指名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出这句话成为一个生道理)。

(3)师:如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合作,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这一段,记住这个人生道理。(要求读出味来)自读、指名读。

(4)师:谁牢牢记住这个人生道理了,谁起来告诉大家。

指名合书说、齐说。

过渡:我们认识了合作的必要性,知道了在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合作,那么怎样才能使合作的效果更好,也就是怎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呢?

课文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向我们阐明,同学们自由朗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学习探究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

1、自由读(边读边作笔记)。

2、学习第一事例。

(1)指名说说第一个事例的内容。

(2)谈谈你对交响乐团的认识。

生交流回答(人数多,乐器的种类多)。

(3)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演奏的乐曲如何呢?(师播放交响乐《西班牙斗牛士》)

指名说,师提示结合课文内容。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合作的这样完美呢?读读课文找一找。

说一说,这主要依靠协作精神。

板书。

(4)师:这就是课文要向我们表明的观点。那么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协作精神。

自读

指名读

3、学习第二事例

(1)谈谈这个实验

A、小组交流,探讨实验的目的与其中所面临的困难。

B、小组互相指点朗读,抓住人物与事件的特点。

(2)感受这个实验

A、师:实验最后成功,外国专家说了一句话,请同学们读出自己体会的语气。

B、指名读。

C、分析什么是合作精神。(亲自做实验来体会)

(A)出示实验用品球与瓶。

(B)小组进行实验,师说要求。

(C)实验完毕,小组交流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D)指名探讨,总结。

师引出说出在合作过程中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有自我牺牲精神。(板书:自我牺牲精神)

(3)升华自我牺牲精神。生小组交流,集体自由谈感受。

(4)有感情朗读这一事例,读出中国小学生可贵的合作精神。

(5)师小结:可见,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但要协作精神,还应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A、自读课文第六小节,边读边画出具有意义的句子。

B、齐读这一小节。

(三)师总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板书:成功)

请同学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感受,集体交流。

三、迁移运用

1、合作演讲,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做好一次演讲。

2、小组训练,师**指导。

3、展示自我。

四、课外拓展

收集有合作的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统一目标

协作精神

取得成功

自我牺牲精神

拓展阅读

1、大班数与构建

【活动目标】

1、 发展幼儿空间知觉与组构建的能力。

2、 培养幼儿主动习、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和同伴友好,共同协商完成操

4、 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习惯。

【活动重点和难点】

发展幼儿组构建的能力。

【活动准备】

具 色块卡、无色鱼五条、 大操卡两张、

具 每人红黄蓝方块各五块、操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送方块宝宝给小朋友玩,让幼儿尝试一下组构建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习的能力)

:快慢轻重的拍手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们,你们好,今天陈老师带来了许多方块宝宝,这些方块宝宝可有趣了,瞧,我把它一个一个的接起来,就可以变成一个个图形宝宝呢!看我变成这个图形,再接一块,我又变成了另外的一图形。孩子们,你们也来试试吧,看谁变得又多又快。(每桌发一篮方块宝宝)

观察幼儿的构建情况,询问幼儿所构建的物品的名称,向全班幼儿展示构建新颖的品。

二、习构建特定的图形和习旋转图形。师出示特定的图形幼儿进行组构建,并要区分颜色,习旋转。(发展幼儿组构建的能力)

:孩子们,方块宝宝要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刚才,陈老师也用方块变成了几个图形宝宝,瞧,他们正在排队呢,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图形。这个图形是用什么颜色的方块宝宝构成的?用了几块?数数看…,现在请孩子们用方块宝宝变出三个和老师一模一样的图形宝宝,做好了让他们在桌子排好对, 看谁变的又对又快。第一名、二名…有一个、两个…好多小朋友都变出来了。

三、习用特定色块构建特定的图形。师给出特定的色块和要构建的图形,先让幼儿组色块再进行构建图形。幼儿自我构建后,请个别幼儿示范构建。(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用多种方法进行构建,而不仅限于用一种方法)

孩子们真聪明,变得又快又对.

告诉孩子们一个秘密,这些图形宝宝手拉手还变成一个大正方形呢!(一边出示正方形一边取下图形宝宝进行示范,强调不要拆掉完整的图形宝宝,运用旋转和交换的`方法进行操)。现在请小朋友把绿纸宝宝拿出来,用你们做好的三个图形娃娃来变一个正方形吧,看看能行吗?(观察和老师不一样的摆在黑板上,给大家看看)小朋友看这三个正方形,虽然是同样的三个图形宝宝变出来的,但是都不一样.(指点一下图形的位置)说明我们用这三个图形来变正方形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图形宝宝又要排队了,我们送绿纸宝宝回家了。(师一边示范一边说)

二次:现在请孩子拿出黄色图形宝宝我们给他添上一个方块,让他变成这种图形宝宝。然后再让他去排队。孩子们,这三个图形宝宝想变成这个图形(出示图形)我们来帮帮他好吗?请孩子们拿出红纸宝宝开始吧! 看谁最快,请他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朋友真能干,都变出来了,那你们动动脑筋,还有另外的变法吗?小朋友真聪明,能想出好几种方法.(看黑板)现在图形宝宝又要排队了,我们送红纸宝宝回家了。下面请孩子们动动脑筋,这三种图形宝宝除了能变出这种图形,还能变出什么图形呢?孩子们试一试。

四、小组活动:完成大型组构建活动,帮鱼儿穿衣服。

(培养幼儿同伴间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宝宝出来这么久了,该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图形宝宝回家吧。(收具)

孩子们,你们看,这条小鱼告诉我,他的衣服不漂亮,请我们给他做几套漂亮的衣服好吗?

那我们分成几组,每一桌为一组,第一二……每一组的小朋友团结起来,互相,给小鱼做漂亮的衣服,每做出一套衣服,我就奖励那一桌一颗智慧星 (贴到桌子上),但每次做的衣服不能相同,到最后,我们来比比看,哪一桌获的智慧星最多,好吗?开始动手吧?(请两位老师协助指导和贴智慧星)

五、小结与整理具活动。

孩子们,时间到了,快过来,我们开火车啦,我们坐火车去看看哪一组获得的智慧星最多?(师数)

小朋友们今天真不错,不但了变魔术,还帮助小鱼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现在我们出去做游戏吧。

2、集

铜冶小 马艳

1、在具体情境中,适度让生亲历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知识的意义。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习惯。

4、使生感受到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借助直观图初步体的思想方法。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准备:课件 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先一起来做两道脑筋急转弯,看看大家脑筋够不够。 (1)昨天,蒋老师到超市去买东西,在付款的时候,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我排在第4。这时,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付款?

指名回答,并说出算式及算理,借助示意图理解算理。 (2)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呢?

生讨论,指名回答:有一个人有双重身份,所以有三个人。

这两道趣味数题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广角,来研究有重复现象的数问题。(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善用例题,引入新课

(一)初步感知

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

森林运动上各种动物参加篮球赛和足球赛的情况。

(1)问题:仔细观察过这个统表,你有什么发现?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发现有参加两个比赛的动物,从而得出“重复”或相近的意思。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参加比赛的一共有几种动物?(为什么?)8+9-3=14(种) 2.认识集圈,深入了解集图中的各标题含义

(1)引导生整理统表,呈现集圈。

(2)进一步观察集圈,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a.两种比赛都参加的有3种。 b.只参加篮球赛的有5种。 c.只参加足球赛的有6种。

3.再次解决问题,更深入的理解集图的含义。

指名回答并讲解算式含义:5+3+6 5+9 8+6

(二)动手实践 1.课件出示“通知”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你认为三(1)班要选拔多少名同参加这两项比赛?

(2)课件出示三(1)班参赛生的名单的统表,让生观察。

问题:仔细观察过这份报名表,你有什么发现?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发现有参加两个项目的同。 (3)疑:你能从这份报名表中一眼就看出有几位同参加两项比赛吗?激发生想重新整理名单的欲望。 2.探究方法

(1)理解分析不同整理方法,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2)自己尝试画集图 3.据图列式,运用集

谈话:你了解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吗?

(1)课件演示各部分,让生比较正确表述各部分的意义。 (2)利用数据,列式算出该班参加比赛的人数。 指名算,反馈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义。

可能出现:8+9-3=14(人);6+3+5=14(人);8-3+9=14(人)9-3+5=14(人)

三、巩固应用,建构模型 1.基础性练习

(1)民族运动垒球裁判和亲自活动裁判名单。

指导生把动物的序号填进适的图中,并请生说说集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2.趣味性练习

3.拓展性练习

三年级有20个同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竞赛的有15人,参加文竞赛的有13人,既参加数竞赛又参加文竞赛的有几人?

四、全课总结,呼应课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用集图来解决有重复现象的数问题。这是一种数思想,叫集思想。我们利用集的数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问题,希望同们以后在习上能多观察、勤思考,探寻更多的数奥秘。

3、集

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习工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生感受集的思想,感知集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习 惯。

重点:让生感知集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具准备:课件、呼啦圈两个。 过程:

一、创情景,激趣导入。

师: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房间里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却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能描述下,3个人中哪两个是儿子,哪两个是爸爸吗? 预生1:左边和中间的是儿子,右边和中间的是爸爸。 预生2:小朋友和青年人是儿子,青年人和老年人是爸爸。

师:真不错,请坐。同们仔细观察下,中间青年人的身份有什么特殊的? 生:中间的青年人既是儿子又是爸爸。(强调:既······又······) 师:也就是他有两个身份,但是我们在算时只能算几个人呢? 生:1个人。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孩子们,下周就是我们校的运动。这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

师:请一位孩子来大声地读一读,跳绳的有哪些人?踢毽的有哪些人? 师:声音真响亮。现在请你们先数一数,再回答老师参加跳绳的有几人?参加踢毽的有几人?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再请问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呢?

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板书在黑板左边)9+8=17(人)。 师:好,这是你的观点。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我发现有3个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应该一共只有14人参加了。 师:那你能再说说算式应该怎么列吗?

生:算式是(板书)9+8=17(人),17-3=14(人)或9+8-3=14(人) 师:你真有想法!有哪位同明白他为什么要减去3呢? 预生1:因为有3个人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师:回答得真好。

师:不错,如果用9+8就是把这3个人算了几次? 生:两次。

师: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去3)。

师:那你们能不能肯定地告诉老师参加这两项比赛到底是17人还是14人呢?

生:14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答吧。板书:答: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14人。 ②方法二。

师:现在为了使同们能更清楚地理解,我想邀请班里的14个孩子分别对应的扮演其中一人,有哪些同愿意参加呢?

班内的14名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

师:好,现在请所有孩子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请参加跳绳的同站到讲台的左边,参加踢毽的同站到讲台的右边。现在老师开始念名字。

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们来说说,他们应该站哪里比较好? 生:站中间。

师: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三位同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同,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同,中间表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同

师:对啦!

3、方法三。

师:谢谢你们的表演,现在请你们拿出草稿本和笔,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用画图的方法将看到的情形表示出来,可4人组内讨论。

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的图来,师**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

分组展示自己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先展示一个不太规范的。

师:请××来展示并表达你的想法,

师:首先老师要肯定,他用画圈的方式将参加同一运动的集在了一起,很不错!但是这样的话,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呢?再想想。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位同的画法?

生:左边的圈表示(参加跳绳的),右边的圈表示(参加踢毽的),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项都参加的)。

师:表扬他(顶呱呱)!他画得这种图在数中称为维恩图,是英国著名逻辑家约翰*维恩发明的,因此我们就用他的名字命名。 师:那现在请大家再跟着老师一起再来画一遍。首先画一个椭圆。表示什么呢?

生1:跳绳的。

师:有没有不同观点的? 生2:踢毽的。

师:其实你们两个说的都可以,那么老师为了与题目表达方式一致,我先将这个椭圆表示跳绳的。

师:现在还要画一个椭圆。请问画的时候能不能和左边那个分开画?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3个人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师:现在它只能表示什么呢? 生:踢毽的。

师:这个时候中间出现了了重叠部分,它表示什么? 生:两项都参加的。(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子的人)

师:现在请同们打开课本P104,跟老师一起完成书上的维恩图。在写之前老师有一个提议,请同们将这页最上面表格中两项都参加了的生的名字圈起来,请问圈起来的生的名字应该写哪里呢?

生:中间。

师:好,我们一起写。

师:现在请表现好的小组开火车告诉老师哪些名字应该写哪一边。 师:等一下,跳绳中第一个名字是杨明,你为什么不说了呢? 生:因为杨明是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已经写中间了。 师:很好,不能重复,那你把你刚才的回答再大声的说一遍。 写完后师问:这些人的名字可以打乱写吗? 生:可以。

师:也就是说可以是无序的。那你们刚刚按顺序念,是为了什么呢? 生:不漏掉人。

师: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生:(8-3)+3+(9-3)=14(人)

师: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好,请同们将列式解答过程写在P104的最下面。

三、巩固练习。

请大家完成P105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四、总结提升。

师:同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们一起分享。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课堂业。

六、板书

维恩图

杨明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刘红

于丽 周晓 朱小

李芳

两项都参加的

9+8-3=14(人) (9-3)+3+(8-3)=14(人)

答: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14人。

点击查看更多《学会合作》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8624.html

热门阅读

  1. 总结报考博士的自荐书
  2. 多彩的云霞的诗歌
  3. 格林童话故事第:好交易The good bargain
  4. 2018狗年给朋友的祝福语短信
  5. 做个文明好孩子演讲稿
  6. 感恩美好祝福生命散文
  7. 中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自查报告
  8. 依依惜别手抄报
  9. 福州青云山云天石廊导游词范文
  10. 顽强的意志力六年级作文
  11. 一大学生家具厂的实践报告
  12. 二十四节气芒种快乐祝福语201
  13. 心无所惧万事成的励志美文
  14.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模板
  15. 生命顽强的片段摘抄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