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
根据安排,我参加了省直*组织的《深入学习**系列**贯彻落实*的十八届三*精神》培训示范班。历时5天的学习培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思想上与*的重大决定和决策部署更加统一,对**描绘的“中国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的十八届三*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开放事业在历史新起点上迈入了全面深化新阶段,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凝聚起深化*的广泛共识,增强了全国人民在*的领导下不断把*推向深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胜信念。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的总目标,并对全面深化*作出系统部署。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到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财税体制*、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再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可以说,**坚定不移地走的*开放道路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的*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升华了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勾画了*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是对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宣示,也是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方略、内政外交政策的全面阐释。习*提出的“中国梦”,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概括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凝聚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为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目标和意义,为我们*创新发展树立了精神旗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按照**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面对贵州的后发优势和既要“赶”又要“转”的迫切要求,必须遵循*和*、省*的统一部署,以*的精神,创新举措,大胆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招商引资在拉动全省经济加快发展中的骨干作用。近年来,我们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抢抓国发2号文件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紧紧抓住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引资总量持续增长、引资结构积极向好、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做大了经济总量。2011年以来,全省引进投资总额3000万元以上省外境内项目5680个,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9775.5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108.7亿元(约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3以上),年均增速达30%以上,提前完成*、省*确定的“力争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9000亿元”的目标任务。二是优化了经济结构。全省招商引资累计引进的9775.5亿元到位资金中,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二产项目到位资金5092.1亿元,占比为52.1%。引进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到位资金7342.1亿元,全省76个县域实体(不包括12个市直辖区)共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819.15亿元,占总额的90.2%。促进了我省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比重的提高,优化了经济结构。三是促进了就业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全省招商引资项目累计新增就业人数约80万人左右,占全省2011年以来新增就业人数的70%。招商引资在增加就业、惠及民生、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优化了投资环境。2011年以来,按照*、省*统一部署,加快推进“简、优、限”,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投资环境。在2013年度全省投资环境综合测评中,外来投资商对全省投资环境的满意度测评为89.32分,高于去年1.6分,全省投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在全面深化*的第一年,我们必须时刻与**、*保持高度一致,按照*的十八届三*和*十一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对贵州发展作出的“关于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等指示要求,把心用到*发展上,把劲使到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上,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研究和谋划好工作,创新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强化“三个坚持”(即坚持守住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两条底线”;坚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加大推进签约项目落地“两手硬”;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科学招商,切实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重点做好“四个加快推进”:一是加快推进招商项目质量把关工作,守护好生态环境,围绕准入门槛、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投资效益等探索制定项目评估标准,对项目的编制、推介、签约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引入污染项目。二是加快推进产业招商,深化以大数据产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动大数据企业云集贵州,唱响“多彩贵州云彩飞”;抓好旅游产业招商,引进企业参与推进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旅游业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抓好民族文化产业招商,深入挖掘阳明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抓好“五张名片”等特色优势产业招商,突出医药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招商;积极围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健康养老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招商。三是加快推进“招大引强”,策划好“央企入黔”、“民企入黔”、“外企入黔”招商活动,组织各市(州)针对500强企业开展个性化的定向招商、定点招商,确保完成《贵州省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中明确的引进500强企业任务。认真总结省经信委与省投促局在西安联合举办“贵州省军民融合发展推介会”的成功经验,继续加强与省直部门的合作力度,深化联动招商,力求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加快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建设速度,在完善项目落地推进机制上下功夫。加强对全省重点签约项目全程动态管理和调度督查,重点对近几年签约的存量项目,制定项目推进方案,加快项目推进和成果转化速度。
长风破浪会有时,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将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实干、实干、再实干,不动摇、不懈怠,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向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而奋斗不息。
29日,*的*闭幕不久,**在率领**局*和**处的**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时代强音。何谓“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它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造福。
一、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概念。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是谁?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些重要论述,既阐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历史的创造者究竟是少数英雄人物,还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也多次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当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中国梦,绝不是空想者的梦呓遐想,也不是人们一般意义上说的愿景理想,它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群体意识和目标指向,是当代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同进取的共同理想。它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从本质上讲,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十三亿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构成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向。中国梦要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还是人民的幸福,都要靠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不断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亿万人民群众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是有机统一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只有将个人梦有机融入国家梦、民族梦的时代潮流之中,把自己的人生梦想最大限度地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的命运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我们的美好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二、为人民造福是中国梦的价值目标
**强调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共同构成了中国梦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换句话说,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梦。
第一,国家富强为实现人民幸福奠定雄厚基石。国泰才能民安,国富才能民强。一般说来,国家富强既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强大上,同时也体现在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力和民族凝聚力强大上,所有这些“富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民幸福。
第二,民族振兴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前提条件。民族振兴在**战争年代主要体现为通过全民族的不懈抗争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和平建设和*开放时期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过程。我们今天强调实现民族振兴,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尽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这个奋斗历程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每个中国人实现自己的幸福和美好梦想提供可靠保障。
第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高价值目标。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崇高价值追求。我们*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价值目标,这本身就体现了*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立*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拓展阅读
1、新时代中国的伟大成就心得体会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平凡意味着务实,平凡意味着回归生活。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对于拥有事业心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他们的工作能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教师。
三、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
听了讲座,我的确感触良多,总之,对学生负责任绝不意味着学生是可以任由教师捏造的泥塑,教师的责任心才能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2、加强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声亮剑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多民族国家都面临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问题和任务。x年来,我国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迅猛,充分证明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自治的前提是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自治,这不仅强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能破坏国家的*统一,而且突出了在确保国*律和政令实施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大一统”的历史渊源,选择在单一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各族人民的真正平等,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事务,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区域因素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载体,所有的民族自治地方都不是纯粹的、单一的某个民族的“聚居区”,或多或少都有汉族或者其他民族聚居。也就是说,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亦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区域,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二者的统筹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托起民族区域的自治。
内蒙古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取得了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断昭示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同样,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神聚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所在。站在x周年这一历史里程碑旁,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要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3、加强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声亮剑心得体会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的xx大以来,**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__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民族问题中,我们要有*站位,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向上要跟进,加强“五个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观、历史观、文化观。政策上跟进,以公民个体身份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措施上跟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关键在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明确基层*组织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组织基础,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我们要抓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中华民族大团结是生命线的任务,把握城市民族工作的未来,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教育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握意识形态。不忘责任担当,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教;培养良好心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
本次培训学习虽已结束,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思想以及坚持良好师德师风的责任担当已经入脑入心,在我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生根发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要坚持正确思想的引领,要守住自己职业的底线,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