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拓展阅读
1、国家公祭日的手抄报大全国家公祭日手抄报内容资料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侵华日军开始在中国南京对我们同胞实施四十多天的悲惨大*,造成国内外震惊的*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害。 这是法西斯在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暴行。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由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国家公祭日被命名为“*”,但悼念对象不仅仅是*的死亡者。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决定,面向*死难者和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被杀害的所有同胞。
2014年国家公祭网上,*死难者、化学武器死亡者、细*战死亡者、劳死者、**死亡者、三光作战死亡者、无差别轰炸死亡者7种遇难者被列为海内外网友悼念。
3、国家节日仪式怎么举行
据国务院批准,从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将举行升旗仪式和降半旗仪式。 *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现场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约10:01 )在南京上空拉响警报1分钟。
听到警报声后,无论你在做什么,无论你在哪里,请停下来,为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如果你在**,请停车鸣笛哀悼。 请尽量穿素色的衣服,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悼。 停止娱乐活动。
四、和平宣言
巍巍金陵,滔滔大河,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年,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年,古城消亡。
侵华、掠夺焚烧、漫山遍野的尸体,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震惊世界,追悼九州,杉纪年、寒梅勃然大怒。
古代浩劫、文明遇难、百年悲叹、警钟长鸣。
贫积弱、山河耻、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振兴、国运日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许多困难兴邦。
二零一四,国家公祭,中外人士,聚集广场。
白花带来悲伤,庄严肃穆,丹陈叙述,是和平的诗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蕴。
2、1~3年级节约粮食手抄报内容锦集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是啊!从小我们就知道的一首诗;从小就理解的一首诗;从小就会背的一首诗......
每一粒粮食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啊!虽然现在我们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但是在一些偏僻的小山村里,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山里的蘑菇、野菜。更别说吃肉了。在那里一年也许只有一顿肉,而且吃不饱。而我们周围的人,生活丰衣足食。蔬菜、水果、肉因有尽有,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还经常浪费粮食。
在饭馆,有些人为了炫耀自己有多大方,点了一桌子菜。有的饭菜连动都没动一下,就倍被服务员无情的倒掉。要知道这些菜足以让贫困儿童吃一周的了。其实只要存在节约意识,就不会存在浪费。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要节约粮食。为忍饥挨饿的人们想想,当你想到要倒掉食物的时候,想想他们。或许他们此时,正在挨饿。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别有心裁的做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们珍惜粮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了的东西掉在地上,不挑食偏食,不浪费食物。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节约粮食,爱惜粮食,做一个节约粮食的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让我们的祖国扬帆起航!
3、1~3年级节约粮食手抄报内容锦集
1国情现状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我国人口己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减少粮食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
2浪费可耻
浪费粮食,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而且,在长征途中,有许多**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然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先烈呢?
3意义
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请大家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4建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5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