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张汤得志》

发布时间: 2025-08-25 09:09:47

史记故事《张汤得志》

张汤,西汉时期杜县人。

张汤小的时候十分贪玩,他的父亲是长安县垂。有一次父亲外出办事,让张汤看家。父亲回来后,发现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十分生气,用鞭子抽打张汤。张汤忍着疼痛,挖开老鼠洞,抓住了偷吃肉的老鼠,还找到了吃剩下的肉。张汤立案审讯老鼠,控告老鼠的罪状,反复拷打审问,还假装边审问边记录。之后他又把判决的结果报告给父亲,最后还把老鼠和剩下的肉都拿上来作为定案的证据,然后将老鼠当场分尸处死。父亲看着他煞有介事的样子,十分可笑,就把他写的东西拿起来看。父亲看后,感到十分惊讶,张汤所写的内容条理清晰,就像老练的法官写的一样。父亲就让张汤学习刑狱文书,研读法律。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位。

当年,周阳侯田胜身为九卿的时候,曾被囚禁在长安,张汤解救了他。田胜出狱后,升官封侯,和张汤的交往依然很密切,还把张汤介绍给有权势的人。张汤在宁成属下任职,显示出非凡的才干,宁成就把他推荐给>l}相府。不久,张汤又被调任为茂陵尉,负责管理为天子预修陵墓的事情。

武安侯田蚜做y相的时候,征召张汤做内史。后来他又把张汤推荐给皇上,升为御史,帮助审理案件。在审理陈皇后巫蛊案的时候,张汤深入地追查同*。皇上认为张汤很能千,就提拔他为太中大夫。他和赵禹一起制定法令,严格地修正法律条文,约束官吏们的行为。后来,赵禹升为中尉,改任少府,而张汤任廷尉。两个人十分友好,张汤像对待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对待赵禹。

赵禹*清廉,但性格傲慢。自他*以来,总是公卿们登门拜访,他从来不回请,以此来拒绝宾客们委托他办事。他一心一意地处理自己的公务,专心理事断案。见到法令条文,他就取来应用,从来不去复查,经常严格追究从属*的隐秘的罪过。而张汤为人狡诈,爱占点小便宜,善于用阴谋诡计控制操纵别人。刚开始做小官的时候,就经常白拿人家的财物,和长安的一些富豪们交往密切。等到位列九卿的时候,又拼命巴结名士大臣,虽然有时志不同道不合,但表面上却显示出十分崇拜他们的样子。

当时,皇上崇尚儒家学说。张汤每判大案的时候,总想在儒家的古书经义找依据。于是就让博士们潜心研究《尚书》、《春秋》,并让他们担任廷尉史,遇到可疑的法律条文,就翻阅经书来评断;碰到难解决的问题,就去请皇上裁断。皇上认为对就记录下来,然后公布,以此来称颂皇上的圣明。上报的事情如果受到皇帝的批评,张汤赶紧跪地请罪,准能顺着皇帝的意思,列举出自己身边的属官,回答说:“他们本来向我建议过,就像皇上说得一样,可是我没有采纳,我真是太愚蠢了!”皇上就赦免了他的罪过。皇上认为张汤呈上的奏章是对的,他就说:“我不知道这个奏议,都是我手下的属官们办的!”就这样来向皇上举荐官吏,称赞那些人的好处,掩饰他们的缺点。如果是皇上想严办的案子,张汤就交给严厉的*去办理;要是皇上想宽赦的案子,张汤就交给性情平和的*去办理;处置的对象如果是贵族豪强,他就运用法令条文,巧妙地进行攻击;处置的对象要是赢弱的平民百姓,他就向皇上口头汇报。虽然根据法令要判罪,但他还是让皇上裁断。而皇上总能被张汤说服,赦免那些人的罪过。

张汤之所以能当大官,身居要职,就是因为他很会做事。张汤有很多要好的朋友,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喝酒吃饭,还十分关心照顾老朋友那些当官的子弟和贫穷的弟兄们。张汤不顾酷暑严寒,坚持亲自去拜访三公。所以虽说他执法严厉,心怀嫉妒,办事不完全公正,但还是得到了好名声。而那些执法酷烈的官吏,都成了他的部下,为他所用。

张汤也崇尚儒学,得到y相公孙弘的赞赏。在审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的*案件时,他死追到底,不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皇上想要释放严助和伍被,张汤说:“伍被是最先参与*的人,而严助是皇上信任的护卫之臣,他们居然暗中勾结到这种地步,不杀他们,难以服众!”皇上同意了张汤的建议,杀了伍被和严助。张汤总是这样打击大臣,为自己邀功,因此越来越受到器重,被升任为御史大夫。

后来,山东发生了水灾和旱灾,百姓们颠沛流离,靠*供给,致使国库空虚。于是张汤顺着皇上的旨意,铸造银钱和五株钱,垄断天下盐和铁的经营权;大力打击富商豪强,兼并他们的财产,然后利用法令条文,巧妙地诬陷他们,借此推行法律。每次上朝奏事,他都要和皇上长时间讨论大事,皇上听得高兴,经常忘记了吃饭。垂相李蔡不过图个虚名而已,轮不到他说话,所有的天下政事,都由张汤一个人来决定。

张汤的权势威震朝野。他生病的时候,皇上亲自去探望。

拓展阅读

1、陈叔宝宠妃丽华简介 丽华为何独宠爱?后宫


古代古代人们敬奉**,常听有古代后妃中有祈祷厌胜之。厌胜多为诅咒宠妃,而这些巫祝之几乎都是被帝王禁止的。

因为虽然诅咒的是宠妃,但是帝王也担心此若不禁止,万一哪天诅咒道自己身上怎么办。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在后宫中干这儿,被汉武帝以“惑于巫祝”的罪名废除。

上有一位宠妃,不仅大行巫祝之,并且借此获帝王的宠爱。而皇帝爱她甚深,视她为嫦娥仙女。此宠妃就是南北朝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宠妃丽华。

丽华出身兵家,家中十分贫困。父亲和兄长都以织席为业,靠着这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大家子人。

光大二年的时候,十岁的丽华被采选入宫,成为太子良娣龚氏的侍女。皇太子便是陈叔宝,据说他第一眼看见丽华就喜欢上了她,从而临幸。太建七年,丽华为陈叔宝生下第四子陈深,后又生第八子陈庄。

继位之后,丽华便被册为贵妃。陈叔宝对丽华宠爱过度,后宫一干众人他最信任的便是丽华。当初陈叔宝弟弟始兴王陈叔陵作乱,陈叔宝因此受伤。

养伤之时陈叔宝居陈香殿,独留丽华一人在身旁服侍。不管受宠还是不受宠的嫔妃都不能进入,就连皇后也被排除在外。

陈叔宝在光昭殿的前面建造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三阁高几十丈。陈叔宝和他宠爱的妃子都住在这儿,他住临春阁,丽华居结绮阁。

每次宴会,陈叔宝都喜欢让自己的妃子和女学士写作新诗歌赋。文采思绪好的人受到嘉奖,思维缓慢之人,则被罚酒。又挑出其中格外艳丽的诗篇,配上新的曲调,选美貌宫女歌唱,从中取乐。

这其中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便是赞美丽华的。《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丽华善察言观色,因此能讨好陈叔宝。后期陈叔宝厌政,朝中大一律命宠宦录上奏,不见大臣。每次听政之时,陈叔宝倚着靠枕,而丽华坐在他膝上,共同决定。

当时只要讨好丽华的,只要不犯大罪,只要丽华求情没有不释放的。相反大臣中有不满丽华者,丽华吹吹枕边风就被陈叔宝处置了。

爱屋及乌,陈叔宝宠爱丽华,连带听到她所生之子也多为宠爱。后期更是直接废除原本太子,立丽华之子陈深为储君。

至于丽华为何受宠,有言丽华善巫祝之。她常借**之道,在后宫举行各种祭祀,从而获君主的宠爱。

《南:“才辩强,善候人主颜色。荐诸宫女,后宫咸德之,竞言其善。又工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

相传丽华有一头七尺青丝,浓黑如漆,光彩动人。每当她梳着美丽的妆饰,出现在阁前栏杆,凭栏眺望,微风轻拂起裙摆和那一头青丝,飘飘然犹如乘风归去的仙人。

陈叔宝将其比作月中仙子嫦娥,对其越发宠爱。望之者,也无被为其美貌而折服。因此民间流传,丽华为嫦娥转世,所居阁楼为“桂宫”。

陈朝后来被隋文帝所灭,陈叔宝和丽华一同夺在古井中。还是后来士兵无意间往井中扔了石头,被砸的痛叫,才发现了他们。

相传隋文帝第一眼看见丽华之时,也想将此美人纳入后宫,不过被高颖阻止。

高颖说丽华“祸水误国”,将其比作商纣妲己,下令将丽华枭首*。一代“嫦娥”美人,就此香消玉殒。

2、李素节是怎么罪武则天的?杀死李素节的真凶是谁?中国历


李素节生于公元648年,去世于公元690年,是唐高宗李治第四子,母亲是唐高宗宠妃萧淑妃。

上萧淑妃因为有姿色而被选入东宫,封为良娣。因为的漂亮,狐媚动人,很快就受到李治的宠爱,并为李治生下了四子李素节。

萧淑妃魅人而有宠,为人又阴狠毒辣,王皇后被她针对失宠。王皇后偶然间发现,唐高宗爱上了庶母武氏,因此决定于武氏联合绊倒萧淑妃。

王皇后做主将武氏从尼姑庵接到皇宫,唐高宗李治果然盛宠武氏。萧淑妃嫉妒,因此处处与武氏作对。二人相互攻击,后宫风雨不停。

王氏本来的打算是作壁上观,只等武氏与萧淑妃斗你死我活,自己端坐后位不动摇。却不想武氏根本没有放过她的打算。

武则天谋略出众,又有着盛宠,不仅将萧淑妃拖下马,就连王皇后也因此后位被废,最终眼睁睁看着武则天上位。

萧淑妃曾经与武则天是死对头,尽管萧淑妃失宠被废,但是武则天却并没有罢休的意思。萧淑妃被她斗倒之后,武则天又将目光放到了萧淑妃所生子嗣上面。

唐高宗也许察觉到了武氏的想法,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儿子,牵连入内,被武则天害死。因此后来借口李素节经常患病为由,命他就待在封地中,无诏不入京。

李素节经常患病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唐高宗为了保护他而找的借口而已。想着只要他不入京都,不在武则天眼皮底下晃悠,久而久之应该就不会再被武则天针对。

唐高宗的想法是好的,可惜的是他的儿子似乎并不太能理解。其实这也并不怪李素节,又不先打个招呼,自己的父亲突然不理自己,还十分狠心的说以后没儿就不要再见面了。换作谁,谁都可能会慌。

李素节害怕唐高宗会忘了自己,所以后来写了篇《忠孝论》,托人秘密呈递给唐高宗。可惜的是,虽然说是秘密呈递,但是这篇文最终还是被武则天看见了。

武则天因此十分不高兴,仪凤元年诬告李素节贪污,将李素节降封为鄱阳郡王,削减其三分之二的食邑,在袁州安置。仪凤二年,又将李素节禁锢终身,改迁到岳州安置。

天授元年,随着武则天权势越来越高,武家人也越来越嚣,竟然开始慢慢清楚李唐皇族势力。

这一年的七月,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知识周兴诬告李素节和其兄李上金*。武则天下令,命两人进京。

还没有到达京城,李素节刚走到京都南面的龙门驿,就被人缢杀而死,享年四十三岁。李上金看见弟弟的惨状后,心中惧怕,最终自尽而亡。

李素节其实在收到武则天命令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了。当初在路上,他听见有人遇丧而痛哭,还对身边人感叹:“病死哪里都可以到,有什么好哭的呢?”

到底是谁勒*李素节,料没有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是武承嗣指使的可能性最大。

3、经典励与心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

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

,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

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二、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

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

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

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三、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

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

门的话!

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要领了。

四、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

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

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后控制不如中控制,中控制不如前控制。

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

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

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

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预防重于*,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4、《》里的真的发生过吗?有没有杜撰呢?

喜欢历的朋友肯定都有读过《》,《》是中国历上第一部纪传体通,上到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初年,整整跨越了3000多年的岁月。不过《》中载的内容都是真正的历吗?答案是否定的。司马迁也没办法活3000多年,不然他就能把自己看到的一切都给录下来。实际上《》中也有很多杜撰的内容,在历上并没有真实的发生过。但就算这样,《》依然是一部伟大的历作品。

说到《》,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从小学的《将相和》开始,我们就与它耳濡目染。作为二十四的老大,又与《资治通鉴》成为学CP,《》的成就和影响自是毋庸置疑的。

该书的作者司马迁更是因《》“一书封神”,从此咸鱼翻身,成了后世无数历学家的祖师爷。不过,就客观性而言,《》是否真的就是一部完全真实可信的书呢?

》的戏说高于

在《》中,最为精彩的要数鸿门宴这一段了,司马迁依次介绍楚汉阵营的人物。最后,司马迁专门提了句“亚父者,范增也。”在鸿门宴之前的《范增列传》中,我们都已经知晓范增与项羽的关系,这里为什么还要专门介绍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一群人在一起寒暄,项羽恭维刘邦看起来胖了,刘邦吹捧项羽看起来帅了,范增看看刘邦身边的良,打着小算盘。

那么,他们由寒暄到各自落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司马迁专门介绍“亚父者,范增也”,是给读者勾勒了一个鸿门宴之外的场面,让读者的脑海中有一段恰当的留白,不至于一开始就陷入紧的情绪。但是亚父授意项庄进来祝酒,所言“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这两句没有加上项伯“见紧急”之类的话语,又让人感到情急迫,让项伯来不及想。

这样层层递进,一步步制造紧气氛,最后让人身临其境的套路,跟说书人如出一辙。

读《》,就好比司马迁作为一个说书人,既要旁白,还要融入进剧情,必要的时候甚至要表演,我们就好比观众,听着司马迁声情并茂地“戏说”历

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都是假的?既然是“戏说”历,司马迁在某些历载上,投入的感情色彩就比较浓厚。

拿“烽火戏诸侯”来说,周幽王到了美人褒姒,这位褒姒是个冰美人,蒙娜丽莎的2.0版。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你不笑是吧,“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他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这让诸侯们丧失了对幽王的信任,也就渐渐不来了。结果犬戎一来,周幽王再点烽火,没人理他,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

这“烽火戏诸侯”的,司马迁写跟亲眼见过似的,但是西周哪来的烽火制度?再说了,即便有,请问在山东的齐国如何能看到陕西的烽火?任他斗转星移,竹简也不会说谎。

在2012年发现的一组战国竹简中,发现了周幽王被灭的古文字载。据竹简载,周幽王废掉了申皇后,她的老爸申侯很不爽,上书进谏,劝诫幽王不要重蹈夏桀和商纣的覆辙。周幽王听到臣子将自己比作亡国之君,当时就怒了,主动出兵攻打岳父申侯,申侯联合缯国以及犬戎和周幽王大战,最后周幽王战败被杀,西周灭亡。

再来说说荆轲,司马迁把他刻画为武艺高强、重情守诺的刺客。但荆轲刺秦,是在燕太子丹满足了荆轲所有的要求,荆轲一直推诿,不已才动身的,荆轲算不上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就连刺客安身立命的武艺,荆轲也很一般,相比较聂政从一堆人身边杀出重围,荆轲刺秦的动作实在是笨拙。

在刺客上,荆轲之所以比聂政有名气,在于聂政刺杀的人不如荆轲刺杀的人有分量,而荆轲刺的对象是嬴政。而反抗秦国的暴政就更谈不上了,果真如此大义凛然,又何必在太子丹多方催促甚至威胁下才动身。只能说,荆轲牛皮吹大了,想不吹都不行了。

如此的例子林林总总了,首先司马迁对于刘邦就不够尊重,把刘邦说成是刘邦的母亲与*生的,这就硬生生给刘太公戴了有颜色的帽子不说,还把汉家帝王搞成了统统是来路不明的货。

对于自己的老板汉武帝,司马迁也毫不客气,汉武帝所作的驱逐匈奴这些被淡化了不少,却着重写了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

司马迁为啥要“骗”我们?

说到底,司马迁也是人,再严谨理智的知识分子,也只是尽可能在态度上保持中立,而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完全客观。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思想为依托去件,而遭受的经历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对其有着根生蒂固的影响。

因为替李陵辩护,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极刑。你在身体上摧残我,我就在名声上搞臭你,不仅搞臭你,还要搞臭你祖宗。司马迁已经很克制,但是这种情绪还是表现出了端倪。同时,司马迁对于那些悲剧英雄,如项羽还有飞将军李广,还有敢于刺杀皇帝的荆轲,溢美之词就很多,这也是由于代入了自己的情感。而褒姒为西周的灭亡背锅,则在于司马迁认为褒姒开了帝王废嫡立庶的先例,没了规矩,国将不国。

加上此前太子刘据冤死,司马迁又目睹了其他皇子争夺皇位的血腥,在修的时候,必然会对第一个带头破坏宗法制的褒姒厌恶至极。在司马迁看来,这种恶劣的影响会延续数千年,所以,明贬褒姒,其实是同情刘据,那么矛头最后还是指向了处死刘据的汉武帝。除了主观情绪的影响,在资料搜集方面,司马迁也难免会有所遗漏,而且先秦文学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多有佚亡,他只能走南闯北听当地人的讲述,但这些资料来源有真有假,很多也是道听途说的戏说。

所以,很多的历,司马迁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并结合民间的说法去写。但这都不能忽视司马迁和他的《》的价值,把自己的态度写入历,瑕不掩瑜,因为历并不仅仅是一种由*积累的知识,也是一种由活人塑造的体验。这种人生体验和超越生命的渴望,乃是贯穿于文学、艺术、*、哲学和历的共同精神。

点击查看更多史记故事《张汤得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59127.html

热门阅读

  1. 初三的学习计划范文
  2. 伤感流露的句子
  3. 幼儿睡前故事
  4. 欢乐元旦手抄报素材
  5. 五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6. 新年祝福语201鸡年
  7. 大学生银行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8. 2016年重阳节祝福短信
  9. 亲吻夏日香气追忆似水流年散文
  10. 两日游欢迎发言稿
  11. 请不要吸烟小班健康教案
  12. 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系列的活动总结
  13. 孙淳名言整理
  14. 描写我的小伙伴作文600字
  15. 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范文
  16. 杜甫诗词《琴台》的诗意赏析
  17. 201年除夕温馨祝福语大全
  18.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
  19. 合伙协议书如何写
  20. 以"创新与梦想"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21. 长辈祝寿贺词
  22. 事业顺利的祝福语
  23. 小学同学聚会主持词范文
  24. 玫瑰元宵夜作文550字
  25. 教师节祝福语精选版
  26.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及反思
  27. 金庸的诗词
  28. 与猴子有关的童话故事
  29. 最新同学结婚创意贺词
  30. 有关军训总结范文
  31. 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秀教案
  32. 军人忠诚的精彩演讲稿范文
  33. 2016公司年会祝福语
  34. 端午节经典搞笑祝福语摘抄
  35. 201年精选最新520祝福语
  36. 一人一心独守空城情感散文
  37. 我终究无法成为他人散文
  38. 冬至里最暖心的祝福语
  39.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书
  40. 201年父亲节创意祝福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