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奥秘观后感
这个记录片真的很不错,受益匪浅。共八集,每一集都总结都很深刻,不过伤心的是里面所谈到的品牌,没有一个是中国的,我们只是消费者,从中我也体会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何尝不是一次品牌营销呢,这一点艺人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强大,让自己的名字有知名度,我们会包装自己,接触新鲜的事物补充自己,我们在乎自己的名誉,为了更好的与周围人沟通接触,会试着去了解迎合对方,也会遇到困难,同样的是你的处理方法,是一蹶不振还是把危机变转机,会发现成功的人不单单是会做生意,而是把做生意的理念也用在了自己的身上,应了那句,做事之前先会做人。我把片子的最后总结抄录了下来,做个记录,同时也**大家
品牌要想长久就应该一直遵循成就其伟大的那些理念,并与时俱进与消费者保持关联性,创新是所有品牌的驱动力,创新就需要为员工创造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和环境,创新必须受到上至首席执行官,下至工厂基层人员的支持。
营销就是要明白谁是品牌的目标受众,包装一直是品牌的基础要素,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方面很重要,能使品牌展现出充满诱惑的魅力,在服务行业中员工和他们的工作方式是推广品牌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在数字化时代,不要忽视了消费者的力量。
品牌出口如果你想加入世界著名品牌的行列,那么让品牌走出国门至关重要,品牌要想全球化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要因地制宜。
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危机随时都可能出现,可能是意外,也可能是自己造成的,首要规则要知道何时采取措施,
品牌扩展意味着风险,但是通过品牌扩展,品牌就能吸引新的客户群并且保持长青
和人一样品牌也有寿命,品牌也会有**和低谷,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存货下来,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一个新的品牌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清楚自己的立足点,了解客户群,最重要的是要忠实于自身的信念。
经常听到企业家这样抱怨:我的产品明明比别人家的好,还是出口产品,可就是卖不上价儿;还有企业陷入了这样的苦恼,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产品,没等赚多少钱,同类产品就多了起来,结果价格越做越低,大家谁都没钱赚。 为什么好产品卖不好?问题常常不在产品上,秘密在品牌里!
优秀的品牌内有价值,外有形象!所以,做品牌简单地说就是,做实品牌的里子,做足品牌的面子。一个品牌只有将产品
价值做实,将品牌形象做高、做出不同,用产品中充盈的内在价值满足需求,用使用价值之外的品牌附加值吸引消费者,才会赢得市场与利润,才会赚钱持久。
做品牌在许多人看来摸不着头脑,更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将做品牌神秘化、复杂化。其实做品牌的核心工作只有两件大事,一是做实品牌的里子,二是做足品牌的面子。即塑外观、修内功。外观与内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扎实的内功,外观就会华而不实、空洞无味;没有鲜明的外观,内功就会暗然失色、粗陋贬值。
二、品牌方法
品牌外观:品牌命名、品牌形象、品牌传播
1、 品牌命名:功效化是捷径
【从长远观点来看,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名字。】 我们看两个例子:
舒化奶与健康奶,哪一个更让消费者觉得产品功能准确,恰对消费者需求?当然是舒化奶;谷维多稻米油与营养稻米油,哪一个更让消费者觉得产品价值更高?当然是谷维多稻米油。
如何给大健康大农业时代的产品命名?
三流名字图上口,二流名字图寓意,一流名字露功效。
当然,名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可能有一套用之即成的命名规则,很多时候要根据产品特性、消费洞察综合创意。
2、 品牌形象:说(来自: 博文 学习 网:品牌的奥秘观后感)的再好,不如一个符号
如果你想到一个人时,会想起他的表情、声音,说明这个人的形象已经有了清晰的符号,给别人的印象自然深刻。品牌也同此理。费尽心思描述它多好,不如给它定义一个符号。
想到麦当劳能想起黄色的大M;想到真功夫快餐能想起李小龙;想到仲景香菇酱能想起《采蘑菇的小姑娘》音乐;想到南方黑芝麻糊能想起“黑芝麻嘞”的吆喝。 我们发现:这种符号化的形象传播,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正因为这种印象,此品牌与其他品牌拉开了档次。
当然,符号不是为了刻意醒目抢眼。不管是视觉符号还是声音符号,都必须基于品牌价值来打造。
之前克拉古斯是沈阳沉寂多年的香肠品牌。东北香肠都源于俄罗斯,提起俄式香肠,能勾起几代人的美味回忆。于是我们把克拉古斯的品牌logo打造成了两个俄罗斯大厨与形象,与“源自俄罗斯的美味传奇”的品牌价值一拍即合。投放市场后,很快被消费者认可、青睐。
3、 品牌诉求:少即是多,短也是长
品牌诉求,就是你想告诉消费者什么。按传统广告的思路,要把产品的优点告诉消费者,一一列举,少说一条,都觉得亏的慌。另外还要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缺点。如此高全大满,看似无可挑剔,实乃中下之策。为何这么说?首先,你把自己归到了平庸的大多数,因为别人不会高明到哪去。其次,优缺这个东西,消费者最清楚。你遮着掩着,消费者心知肚明。 因此,这条路要少走!创新势在必行!
巧做减法。少就是多,在广告中,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让消费者记住,就很伟大。因此,我们只需确定一个清晰的诉求点,清晰的告诉消费者,就足够了。
拓展阅读
1、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3月13日晚8时,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继上个月的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再度成功举办了一届成功的奥运盛会。
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是《在温暖中永恒》,延续了“一朵雪花”的故事,“一朵雪花”贯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四个仪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为北京双奥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参演群体,由约占30%的残疾人和70%的健全人组成。在排演过程中,残健融合的表演者们携手前行、互助进步,体现了“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
北京冬残奥会于3月4日启幕,共9个比赛日,共设6个大项,78个小项。本次比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了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2022年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3月4日开幕,3月13日闭幕。主火炬点燃仪式上,最后一棒是一位盲人运动员李端,他摸索着雪花,几次尝试将要火炬**到雪花接口中,场下观众不时喊起加油的声音,这一幕令人动容。
火炬传递仪式一共由8棒,火炬手全部都是残疾运动员,承担最后一棒的是盲人运动员李端,盲人点燃冬残奥火炬,这是往届残奥会没有过的大胆尝试,自强不息是对李端人生轨迹最好的概括,李端自幼参加篮球训练,两次入选国家青年队,荣获全国青年男篮比赛的扣篮冠军,并跟随沈部男篮征战甲A联赛。1996年,一个灭火器的意外爆炸使他双目失明。失明后担任*医师。北京2008年残奥会男子三级跳远F11级冠军。
在雪花的中心,主火炬的点燃,这一幕,网友们直呼“破防”,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奥运是最强健的体魄,残奥是最不屈的灵魂,耐心、恒心、坚持,我们终将会迎接光明。
3、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通过举办20xx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对于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定位是“温暖感人”,为此,沈晨一直在破题。
“这次虽然是冬残奥会闭幕式,但更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共四场仪式的闭幕式,也是‘双奥之城’的闭幕式。”沈晨说,“我们想把这份记忆留下来,当时就在想必须要有一个视觉符号,不然它仅仅停留在文学和创意层面,大家是感受不到的。”
大约半年前,沈晨偶然想到了“留声机”这个形象。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主视觉形象“同心圆”基础上,在“鸟巢”*外加一个“唱针”的舞美道具,地面屏幕转化为具有播放、存储、留念特质的“留声机”。“唱针”大约20米长,导演团队并未使用机械装置,在主火炬熄灭和其他表演环节,“唱针”是由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推动的,表达残健同行、一起向未来的理念。
“我们希望把这份温暖永远保留下来,把这份感动永远记下来,让大家永远记住北京,永远记住‘双奥之城’。”沈晨说。
4、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冬残奥会开幕式都精彩纷呈,令人印象深刻。本次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表达为“在温暖中永恒”。导演沈晨表示,闭幕式将延续开幕式理念,注重表达残疾人的故事,由此契合主题,定格感人瞬间。秉持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闭幕式力求将表演与仪式相结合。
据悉,闭幕式主题定为“在温暖中永恒”,将以特殊装置配合主视觉形象“同心圆”,记录9天赛事感人瞬间的同时,永远保留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据沈晨介绍,希望通过这一方式留住整个冬奥,留住“双奥之城”这份记忆,让后人永远记住它。
据悉,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参演群体,由约占30%的残疾人和70%的健全人组成。在排演过程中,残健融合的表演者们携手前行、互助进步,体现了“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3月13日下午,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全部结束。
历经9个比赛日的拼搏,中国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佳绩,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双榜首!
5、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将于13日上演,导演沈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闭幕式的主题为“在温暖中永恒”,将用一个特殊的装置配合主视觉形象,将过去9天赛事的感人瞬间,以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永远保留下来。
沈晨介绍说,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对于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定位是“温暖感人”。“所以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与冬奥会不太一样,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的是唯美的环境、中国的文化概念等等,但是我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表达的,是残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为,由此来完成温暖和感人的瞬间。”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一主题,导演组一直在寻找可以让温暖成为永恒的表达方式,最终决定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主视觉形象“同心圆”的基础上,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场地*,外加一个特别的舞美道具,结合地屏的呈现,达到“温暖感”“记忆感”“包容感”的统一。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留住我们的整个冬奥,留住我们双奥之城的这份记忆,让我们的后人永远都能够记住它。”沈晨说。
沈晨表示,本次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70%为健全人。据他介绍,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策划从20xx年就已开始,历经几十稿的修改过程,不断自己推翻自己、自己否定自己,到最后呈现的时候,相信会比较圆满。而本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最终制作和排练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所有主创团队对此做了充分准备,和我们的残疾人朋友们一起日夜鏖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最伟大的瞬间。”
本场闭幕式除了仪式,还有两个比较核心的表演。首先,在《爱的感召》节目中,由盲人演唱者、听障手语表演者等组成的残健共融的演出团队,将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其次,在主火炬熄灭之前,还会进行一个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形成奔流不息的“时间”前进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沈晨说:“艺谋总导演一直在指导我们工作,他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盲人运动员)点火环节,已经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他希望我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熄火环节也能留下精彩的瞬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6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