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学生记叙文作文
新的一年到咯,穿着大红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迎接这个喜庆的日子--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伴随着爆竹炸开了大年初一的礼花。
按照家乡的习俗,大年初一要吃圆子,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寓意。我和姐姐自告奋勇,非要捏圆子,奶奶拗不过我们,只好放手让我们去干。我和姐姐对视,坏笑了几声。把圆子拿到厨房,把早已准备好了的辣椒酱包在圆子里,又拿了几个一元硬币包在圆子里,由于硬币太大,包出来的圆子也很臃肿。忙活了大半天,才包出了一盆圆子。大大小小,什么形态都有。
我负责烧火,而姐姐则负责搅和圆子。刚开始,有点困难,那火老是点不着,点着了又有火星跑出来,吓得又把火熄灭,弄了半天,才把锅烧热,姐姐慢慢把圆子放到锅里,我加大火力,便使劲对着灶台的通风口吹了好几下,结果呛得我直掉眼泪,不过还好了,我没有白白牺牲,只听锅里“咕嘟咕嘟”作响,圆子就烧好了。
我和姐姐把圆子一起搬到桌子上,各自让自己的爸爸尝尝。爸爸不知道我们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一口咬下去,结果辣椒酱溅得满嘴都是,辣的他脸通红通红的。我和姐姐哈哈大笑,“爸爸上当喽,爸爸上当喽”“叔叔上当喽”爸爸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苦笑了几声。而大伯则好运一点,一吃就吃到了为数不多的包着硬币的圆子。乐得大伯直扭**,我和姐姐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大伯说:“你们俩小丫头,真玩的出来,不过这么多的圆子被糟蹋了,不吃又浪费了,不如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我俩一听是游戏,开心得直拍手。“我们每个人说句关于过年的古诗,轮到谁是谁,说不出来,就得吃五个圆子。”我和姐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好啊!”我心想,我就是学古诗的,圆子你们吃定了。我先起了个头,说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姐姐不屑的说:“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爸爸听后,抢说道:“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好好好,老爸,好样的。”我激动的跳起来。大伯说:“别高兴的太早,看我这句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姐姐向我吐吐舌头,我向她做了个鬼脸,表示反抗。平时一贯安静的老妈竟然也起劲了,吟诵道:“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大妈没等妈妈说完就说了一句:“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爷爷见我们都这么热闹,也说了一句:“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爷爷说完,我们都拍手叫好。可现在又轮到我了,我哪知道那么多啊,怎么也想不起来。随口就说:“年年大丰收……”大家扑哧一声笑出声来,那是我还真想找个缝钻起来。没办法,只好愿赌服输,吃了五个圆子,也不知我是点背怎么的,吃到的都是辣椒酱的,辣的我直灌水喝。姐姐在心里早就酝酿好了一个:“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接着是爸爸,只见他抓耳挠腮,好半天才憋出来:“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可这回大伯肚子里的墨水空了,他倒也爽快,抓起圆子就往嘴里送,
竟然又吃到了一个硬币。我心里那个不服气哟。妈妈沉思了会儿,说:“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我为老妈欢呼,她简直就是我的偶像。大妈不慌不乱,说道:“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姐姐激动地狠狠地亲了一下大妈。轮到爷爷了,这次爷爷可没什么风度了,在门口有踱来踱去,一进来竟说:“我不会。”我们全部“晕倒”爽快的吃掉了5个圆子。
这过年的圆子让我吃出了年的滋味,吃出了幸福的滋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是个多么富有味道的字啊!这几天,我们就将迎来新的一年——马年。
大家有没有觉得,今年的年味有所不同呢?是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俭”这个字。往年,人们临近过年时,大家都出手大方。而今年,人们花钱都是“小心翼翼”,精打细算——办置年货就是很好的例子。
再说说几个常见的年味。
年味一:贴春联。一提到春联,我会激动起来。我很喜欢春联,更喜欢收集春联。我不仅喜欢这些字的字体,还喜欢它的声律美,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它让我受益多多。我想,很多人也很喜欢春联吧。春联是个“百变小精灵”每年春联都有一大批,我要如饥似渴的阅读春联,丰富词汇量。
年味二:放鞭炮。鞭炮可以说是我非常喜欢的,它的种类很多。我尤其喜欢那“挂”在天上五颜六色的烟花。今年鞭炮的种类又增多了不少,我很高兴,因此我又可以看到许多迷人的色彩了,可是我们放鞭炮一定要小心哦!
年味三:赏花灯。现在花灯真是千变万化,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些是花灯的做工精湛,美丽无比,真是巧夺天工。再说说它的颜色,搭配纯正,人们都纷纷和这些花灯拍照,在想节日到来这一天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我嘛,*是花灯的“粉丝”,每当花灯做出来时摆到街边,我都会忍不住拍几张来欣赏,这些花灯每年都不同,令我眼花缭乱。 上面三个是年味比较浓的,像这样的年味还有很多呢!有贴窗花、包饺子、吃团圆饭。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柳开口贺新年。”祝愿我们过的每个年都和和美美,幸福安康,年味十足!
“叮咚”,门铃一声响,走过去打开门,是一位乡下的朋友,提着满满一袋子油炸的糖花进来(糖花是本地一种风味面食,馍的一种),放在桌子上。
“嫂子,快过年了,家里做的年馍。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招呼朋友坐下,泡茶,寒暄,那一袋子金灿灿的糖花散发出浓郁的清油香,馋嘴的儿子跑过来,抓起一个就吃,边吃还边矫情:“叔叔,你家的糖花比妈妈买的还好吃,又香又甜。”那个小馋样,惹得我们呵呵笑。
“嫂子,我走了,媳妇和孩子在街上等着呢。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天家里还要杀年猪,要过年了,忙。”朋友喝口水就要走。我送他到街口,看他们走车走了,刚要转身,耳边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夹杂着一颗颗礼花弹,原来是一家“浏阳花炮专卖店”开业了。这种临时的鞭炮销售处,一般在春节前半月左右开业,年后就停了。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烟花爆竹,才感觉到空气中真的飘着一丝丝年的味道。
住到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大街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人声鼎沸,可回到家里把防盗门一关,似乎就与世隔绝了。同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几年都不说一句话,见面互相目光矜持地笑笑,彬彬有礼地问候,一转身,都是陌生人,完全没有乡下时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味。
城市里的节日气氛,首先从市场上体现。一进入腊月,商场打着促销的牌子,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春节用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辛苦工作一年,大家的荷包也丰满,该好好消费一番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尽往家里搬,用老人们的话说,穷一年也不能穷了一节,何况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都富裕了,更要好好过个年。
可不知怎的,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愁,可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天天吃肉,肉不香了;满柜子的衣服,挑来捡去不知道穿什么好;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可视觉疲劳,看啥节目也没兴趣。网络里倒是热热闹闹,人人回家抱着电脑手机嘻嘻哈哈,跟家人倒没共同语言了。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一进入腊月,我们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巴望着早一点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男孩子惦记着放鞭炮,女娃娃盼望着新卦褂褂,连老爷爷,都等着过年买顶新帽子戴呢。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难得吃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连着吃几天肉饭,也只有过年时,妈妈才给每个孩子扯几尺布,缝上一件新衣赏。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那时候我们的心,总是很容易就能满足。现在的孩子顿顿吃肉,却一个个都仿佛得了厌食症,吃饭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爱,我们的妈妈们曾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我们面对着美味佳肴,却为“众口难调”为难,什么时候的妈妈,似乎都不好当。
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村条件就好了,大多数人家都能杀上一口猪过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刚进入腊月就早早杀了,一直吃到来年二月里。孩子们不馋肉了,大人们也吃过瘾了,在开春种地干活都浑身全是劲。
农村里过年最隆重的,应该要数做年馍了。妈妈们精心和制一盆一盆的发面,蒸花卷,烧糖饼,炸糖花,做上好几天,两个大大的竹笸篮里装的满满的,堆成两座小山。做的年馍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听老人们说,正月里有讲究,不能做馍,所以要在腊月里一次做足了,吃到二月份。幸亏那时候的冬天冷,虽然没有冰箱,做的馍也不长毛不发霉。农村里有句俗话,看谁家的媳妇手儿巧,尝尝他家的年馍就知道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见玉皇大帝,要做上一些“灶干粮”,就是用平底锅烙的小花卷,供在厨房里灶王爷像前,让他老人家带去当路上的干粮。在这一天祭灶的时候,还要杀一只大公鸡,是灶王爷骑的大马,烧上一张买来的灶符,上面填上家主人的姓名,家里人口,让灶王爷带去给玉帝汇报去。农村里有讲究,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免得灶王爷汇报时遗漏了,来年会有灾难。这个传统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可在我们家乡,至今都保持着这个习俗,所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
我们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这天要早早起来,太阳一出就开始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大多是买两张大红纸,请村上会写字的人来写,村里也就一两个老师才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一些人家干脆让念书的孩子自己写,我们小时候上学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学生们基本会写毛笔字。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自己编自己写,有时候还给邻居家也写,虽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农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我能糊弄出来,爸爸妈妈看着都得意着呢。贴完对联,要放上一大串鞭炮,从鞭炮声一响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正式拉开了。
妈妈们今天可要忙了,把各种蔬菜早早备好,放上大片的肥肉,白菜豆腐粉条,做上满满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一家人围着火炉热热腾腾地吃上两大碗,其乐融融。等妈妈把碗筷收拾了,才会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红木头箱子里把我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等上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浑身上下一身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互相炫耀身上的新衣服。
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四五点钟就要吃,吃完了给先人们上坟,说是去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出去。这种仪式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我们只是跟着去烧纸磕头,顺便也去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守岁,妈妈说那叫“熬福”,谁熬的长,谁来年就有福气。我们眼巴巴等着的,是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爸爸最多给十块,妈妈给五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都舍不得乱花,留着上学时买文具买书了。
那时候的农村人家大多都有了电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坐在热炕上,吃着糖果,磕着自家种的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的人家大人小孩都到邻居家来看。妈妈熬一壶枣茶,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一屋子的人“吧唧吧唧”,一直要看到十二点。十二点的钟声敲过,全村子都响起鞭炮声,这时候也有个仪式,叫“接老爷”,据说接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送去天上的灶王爷。
大年初一日早上,天不亮就要吃“黄钱饺子”,三十日下午妈妈一次就把饺子包好了,在几个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这些民间传统的习俗其实都很有含义的,在我们家乡也一直沿袭着,只是我们现在离开家乡太久,在城市里就不这样过了。
初二开始,就要拜亲访友,第一个要去的人家,一定是舅家,舅舅是外甥的主心骨,大着呢。新婚的小伙,必须先拜老丈人去,初二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来的来,去的去,炒几盘好菜,喝几杯小酒,小小的农家院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走亲戚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六七天,每一家亲戚都走完,这是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传递情谊的纽带。
初五一过,村里开始闹社火。农村里的社火比城里老头老太太们组成的秧歌队热闹红火多了。小伙子们背腰鼓,姑娘媳妇敲铜锣,还有胆大的年轻人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所有的社火队成员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戏装,勾着脸谱,扮演的也是戏曲里的人物,白蛇传啦,西游记啦,三堂会审啦,表演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社火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也跟着一家家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那种热闹快活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以前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人专门负责主持,那些人老的喊不动了,年轻人怕麻烦,宁愿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没人去操那个闲心,现在农村里过年,也不热闹了。
看完了社火,还有大戏呢。那时有的村子里有戏台,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些人大字不识几个,戏里的台词却能唱的滚瓜烂熟,真佩服他们那超常的记忆里,应该也是兴趣所致吧。戏台上唱的,大多是古装戏传统戏,以秦腔为主,有时候也唱眉户,黄梅戏,一个小小的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不管天多么冷,都影响不了人们看戏的兴致。晚上还有夜场,人们在露天地里或坐或站,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
常听老人说,穷欢乐,穷欢乐,穷的时候,人们都不忘给自己寻找欢乐,现在日子过的衣食无忧,却少了快乐的感觉,那些曾经欢乐的年味,如今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难怪现在的人都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越看越没劲了。也许,这就是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特点吧。
不管到了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在繁荣发展,生活在日渐富裕,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一脉相承。过年过的是喜庆,是幸福,是团圆,是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过个平安快乐年,让浓浓的年味,永远在我们的生活里飘香。心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一大清早,我便被楼下宏亮的鞭炮声唤醒。我急忙从被窝里爬出来,探着头往楼下看。哎呀,好快呀,马上就到大年初一了,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
等做好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饭。菜色很丰盛,丰盛到我都流口水了,于是我便过去蹭蹭主人的腿,摇摇尾巴,主人就会笑着说:“你也馋了对吧,好好,这个给你。”我便会得到一块红烧排骨。
吃晚饭,主人的孙女就会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主人就会摸摸孙女的头,给他一个红色的信封,我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只知道主人叫它“压岁钱”。
大家还会下去放鞭炮,那是一种点燃会发出很大响声的**。我很害怕鞭炮,可是人们却很喜欢它,每次点完后,还会抬头盯着天空看好一会,我从没抬头看,我不感兴趣。
再回到主人家,大家会一起看电视,时不时的说几句话,笑一会。大家其乐融融,主人也很开心。
我听到楼下有人唱“正月历来是新年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啊,也不论是男和女呀,少的给老的拜年啊”正如他的歌声里说的,大年初一的重头戏就是拜年了。我们才刚刚起床,妹妹、姐姐们来给爸爸妈妈拜年了。妹妹的年龄是我们中小的,只见她的小嘴儿微微一弯,用呢喃的声音说了一声:“大姨、姨夫,新年快乐啊!”。
随后,我们穿上新衣服,前往外公外婆家,他们家真是好不热闹。我们小孩子们则恭敬地给长辈们拜年,有的说着祝贺词,有的送上新年礼物,让他们极为开心,因为虽然外公婆子孙满堂,但平时大家都很忙,不能天天去看望他们,所以只有在节日或他们生日的时候才会团聚在一起。最后,我们又去拜访了其他的长辈,送上新年的祝福。
除拜年外,最令我们开心的就是收红包了。每当接过长辈包含祝福的红包,我的心中便油然而生出一种幸福感。我今年又要发财啦!想到这儿,我的心里甜蜜蜜的。
回首2011,展望2012,我要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勇攀高峰!
等我长大点,我就明白,原来这就是过年,过年就表示着主人会非常开心,表示一家团圆。 每次过年,主人的儿子贴春联、挂灯笼,他的妻子在厨房帮主人做年夜饭,他的女儿则穿着漂亮的衣服又蹦又跳, 都说狗的鼻子很灵,作为一只活了8年的狗,我也很赞同。几年前,每次过年我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年味,那种味道很香,很甜,很温馨。可是自从主人的儿子当了唔,好像是“董事长”,年味就越来越淡了,因为忙,主人的儿子过年时已经不带着他的妻子、女儿到主人家了。今年,还是没来至少到现在为止。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主人高兴地去开门,边走边说:“哎呦,总算来了,我可想死他们了!”我也摇着尾巴跟过去,可是一开门,是一个我从未见过的陌生人,我呲着牙,冲他叫,他递给主人一个信封:“大妈,我是您儿子的员工,董事长有事,就不来了,他的女儿和妻子出国旅游了,也不能来了,这是董事长给您的,愿您福如东海。”说完就走了。 我嗅了嗅那个信封,嗅出了一股难闻的味道:钱钱钱,又是钱!我不知道那玩意儿能干什么,但连我都知道,主人并不想要这个,她想要的只是团圆时的温馨与快乐。
主人将那个信封放下,抱起我,自言自语:“旺旺,今年过年就只有咱俩了。”脸上有藏不住的失望与孤独。我舔舔主人的手.,她低下头,勉强的笑出来:“旺旺,我没事,我们来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年吧!”
今年又是这样,简单的饭菜过后,主人没有下去放鞭炮,而是静静的抱着我,静静的看电视,没有欢笑,也没有了评论。除了电视和鞭炮的声音,一切都是静静的。不,不用为我们感到担心,我们不会因寂寞而悲伤,也不会因孤独而哭泣,反正也不是第一次。 哦,天!年的味道是什么,我怎么给忘了呢!
拓展阅读
1、三年级小学生叙事日记范文
我们来到瓜渚湖边。只见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湖底的水草。爸爸说:“我们来比赛摸河蚌,你只要摸到一个河蚌,就算你赢了!”我心想摸一个河蚌一点都不难,老爸竟然如此小瞧我!就爽快地答应了。
1、2、3,比赛开始了,我们父子俩先后游入水中,我看见爸爸正用脚踩,踩到一个,就掐住鼻子,躲入水中摸,一下子就摸了三个。这么简单!我学着他的样,用脚在河底摸索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踩到一个。我心里一阵惊喜:哈哈!这回老爸输定了!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躲入水中,可是我正想去摸脚底的那个河蚌,却实在屏不住气了,就一下子浮出了水面。第二次,我瞄准目标,使劲吸了一口气入水,可还是没等我摸到,又屏不住气了。比赛结束了,爸爸战果累累,摸了整整二十个河蚌,我却一个都没摸到。0比20,我以失败告终。
原来,想想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这么难。可见,做任何事,要想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
2、三年级小学生叙事日记范文
我个子矮,够不着厨房平顶,所以由爸爸来喷清洁剂。
不出一会,爸爸就把整个厨房都喷了清洁剂,大扫除开始了!虽然我帮不了什么大忙,但我可以擦门,擦下面的墙壁和橱柜。门的上面我够不着,只好搬来一个板凳站在上面擦,擦时还要用力气,否则就会擦不干净哦!
于是我和爸爸分工擦,我一会擦擦门一会擦擦橱柜!橱柜可难擦了,上面有一点一点的油渍,我擦擦歇歇,累的满头大汗的。就在我轻瞟了一眼时,呀!油烟机和旁边的一个柜台还没擦,看着上面的油渍,我擦了擦可怎么擦也擦不掉。或许用钢丝球涮涮能刷掉!说干就干,我先把钢丝球和抹布洗干净,拿着一瓶清洁剂对着油烟机的罩子画圈似地喷了一遍,又把油渍多的位置重新喷了喷。过了一会,我拿着钢丝球在油烟机上面来回地擦来擦去。这时我擦过的地方都变的黑黑的了,变成了一张大花脸,看了都有点恶心。看着一片片油渍被擦掉,我擦的更来劲了。最后,柜台的油渍更难擦好不容易擦干净一点,可不是很干净我火了!爸爸见了连忙过来帮我擦干净了。我这才没爆发!我用洗干净的抹布擦了几遍,立刻就变干净了。经过一番努力劳动,厨房终于被我和爸爸变得干干净净。看着被我和爸爸打扫干净的厨房,我笑了。
但是我觉的打扫厨房也很难!
3、温暖作文400字五年级记叙文
夜,深沉,静谧。昏暗的灯光洒在身上。静静推开窗,轻轻啜饮一口茶,伴着馥香,我的思绪又飞回了从前。那一份温暖,依旧萦绕在我心头。
那天,没考好的我托着沉重的脚步,慢慢的走到了家门口。一进门,妈妈急匆匆的接过书包,关切的问这问那。可我把头一扭,回答她的只是任性的大叫。喊完我便跑回了屋,然后用力将门关上,没说完的话语像核桃被挤碎在门缝里,剩下的只有屋子里死一般的寂静和门外妈妈极小声音的叹息。
缓缓的拉开窗帘,望着天边的光亮一点一点暗淡下去,同时拉开书包拿出作业写了起来。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我装作没听见继续写我的作业,可敲门声一直不断。“快出来吃饭吧,一会饭凉了。”我感受到了妈妈言语中的无奈,不情愿的走出屋子,却还是板着脸。
“快吃吧,饭都盛好了。”妈妈的嘴角扯开一丝笑容,却难以掩盖那份憔悴。眼角的皱纹多了。这无意中的一瞥,却如雷般炸醒了我。我自责于自己的自私。我赶忙走到妈妈身边,表达了我的歉意,妈妈抚摸着我的头,露出一丝欣慰的笑。
点点繁星,悠悠心路,时光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茶叶的馥香还在游戈,萦绕心头。温暖,莫过于此吧!
4、温暖作文400字五年级记叙文
天空突然倒下了一瓢水,那瓢水在空中分散开来,变成许多小水滴,不停地向地面撞去,绽放出一朵朵水花……啊!原来下雨了!我打着伞,看着那些没有带伞的同学在雨中抱头鼠窜,不禁暗暗笑了起来。“幸亏妈妈让我带了雨伞,否则我也要成落汤鸡了!”我一边想,一边向*站走去。
我刚刚在站台上站稳脚,就发现一个小女孩撑着一把红色的小雨伞走了过来,那把小红伞可真漂亮啊!鲜艳的大红色配上白色的小圆点,在雨中显得那么鲜艳,那么明亮。我注意着那把小红伞,但没一会儿,就又陷入焦急的等待之中。
好久,好久,*终于喘着粗气,缓缓地驶进了车站,人群拥挤着涌向车门。我正想寻个岔口挤过去,突然,从那把小红伞下面传来一句小而坚定的声音:“大家不要挤,请排队上车,请大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听到她的话,觉得她很爱管闲事,但还是听了她的话,站在了一个乘客的后面。可这时,我发现那把小红伞在向车门走去。“这个女孩要求别人遵守秩序,自己却做不到……”我正这样想着,只见那把小红伞移到一位老奶奶旁边时停住了。那位老奶奶没有带雨伞,雨水顺着她的白发,落到她那布满皱纹的脸颊上,最后流进她的衣襟。小红伞慢慢地被举了起来,移到了老奶**上。而这时,雨水顺着女孩的头发滴了下去,仿佛一颗颗珍珠滚落下来。老奶奶低下了头,看着小女孩,伸出一只手抚摸着她的头说:“好孩子,谢谢你!瞧你的头发都湿了。来,我们一起打吧!”说完,老奶奶搂着小女孩一起站在了小红伞下……
我看着那把鲜艳的小红伞,觉得它在雨中更鲜艳,更明亮了!
雨依旧“哗,哗”地下着,仿佛在向世人描述着在雨中发生的这件温暖的故事。
5、温暖作文400字五年级记叙文
记得那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学去了。
放学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方,夕阳在雪白的被子上撒上了一层浅浅的金色,而妈妈的被子却寂寞的晾在晾衣绳上。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的像妈妈的手心。我又抚摸了一下妈妈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清凉的像妈妈的手背。
突然,我的眼前忽然呈现出以前的许多情景:家里的那块最好的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好看的那个碗,这些事物都像我身处的这段温暖阳光都是我的。
我知道这些对妈妈来说,这都不是偶然。
给我快乐的也许是我的朋友,让我幸运的也许是命运,令我充实的也许是学习,但是使我温暖的必定是我的妈妈。她用她的手背为我阻挡了所有的风霜雪雨,她用她的手心为我释放出了连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妈妈,永远是我心中那一缕散发着金光的温暖阳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3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