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风光的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7-30 09:52:52

山水风光的诗词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

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夔州歌十绝句》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万山潭作》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杜陵绝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咏山泉》

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拓展阅读

1、夏天的

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1、《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江雪》

唐·柳宗元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雨声,花落知多少。

4、《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鹿柴》

唐·王维

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月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7、《居秋瞑》

唐·王维

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中·荆溪白石出》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9、《饮酒·结庐在人境》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秋登万寄张五》

唐·孟浩然

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3、《登池上楼》

晋·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14、《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15、《七里濑》

晋·谢灵运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潺湲,日落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2、关于泰的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刚刚走了一会,就觉得快摸到了天空了,仿佛那天空是一片蔚蓝的大海,那些怪石嶙峋的大石头像一些动物,走了一会,仿佛那跟平地似的,多么好看的一片平地,好看的像地上有一幅壁画,而那个壁画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简直是用晶和青铜做出来似的。可是没有想到,那壁画还会动,一会变成一匹马、一会变成一条龙和一只凤,真是名不虚传的画卷啊!又走了不知多远,那还没有爬上来的人,简直成了小蚂蚁,那块天上的白云仿佛成了一只小羊,那块白云变成了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小动物,还增添了许多颜色,那美丽的石头使人耳目一新。啊!我快爬到顶了,努力、坚持就能爬到顶了。可是我仔细看了看,没有那么简单,所以看着近,其实是那么远。我又爬了一会,看到了那小溪里的仿佛被太阳的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也是那么逗人喜爱。

不知爬了多久,我快累的要命了,泰泉,微里带甜,好喝的不得了,那能滋补身体。那是用天地精华换来的,过了一会,仿佛那泰石就变成了滋补的身体所需的食物,我热爱这大自热的神奇和美丽。

过了一会,我终于爬到了顶,那峰峦雄伟的泰,是那么的壮观啊!它是驰名中外的五岳之首,我往下面一看,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

我热爱这绚丽灿烂的大自然!那里稀奇古怪的石头,各个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件件雕镂精巧、绮丽清秀。

3、关于泰的导游

大家好,我是导游张智堃。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

古称岱宗,它位于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东侧有一个观日石。在原来,传说古人因为爬时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们齐心协力从上搬来一块大石头,大家把它放在观日点,人们站着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主峰的西侧有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四个鲜红的大字:“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时古代文学家孟子(孟轲)说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从古至今,这四个字成了千古佳来到泰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十八盘。因为古人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十八盘的台阶共1594级。高约400多米,可以说是泰的“脊梁”。如果你从下面的中天门顺着十八盘一直登上南天门,你就会感觉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这是因为十八盘很陡。登上了南天门,大家先休息一下,留个影,休息一会我们再向上爬。大家请继续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离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为天街已经话。再往上走,就到了泰的最高点——玉皇顶。从玉皇顶的观望台往下走,就看到了泰的全景。正如大人杜甫在《望岳》一中所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晓”。游客们,泰的景色确实很雄伟,希望您带着亲朋好友再来临泰

4、关于泰的导游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对大家来泰旅游、观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古称岱宗,它位于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景区内有著名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人对泰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黄配熔。浴出车轮,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穿过云朵洒满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是泰的又一大奇景。“宝”俗称“佛”,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间,微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彩夺目,金迸射,满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

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文化,不仅影响到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成为五岳之首。

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华,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的地理环境和原始*谈起。

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小”的高旷气势;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重如泰”,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毛”。毛**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还重”。这种把泰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神作为祈求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成了各种*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也不断发展。

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览胜,赋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文,把游人从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脚拾级而上,到泰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进香和游览观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悬挂的*建筑,也有耸立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登泰,自古3条路。原来的东路已毁,原来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现在的东路,游人在泰安火车站下火车后,可先游岱庙,然后从岱庙后门至岱宗坊,步行经中天门到南天门,或步行至中天门后转乘索道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经碧霞祠登上泰极顶。若走中路(原来的西路),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后,可乘游览汽车沿环公路经黑龙潭、竹林寺直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直至岱顶。若从西路上,需从泰安火车站乘游览汽车至界首(泰安与济南的交界处)向北折,沿新辟的环公路,在鸟语花香,泉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从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谓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点击查看更多山水风光的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5630.html

热门阅读

  1. 我的好家风征文2500字
  2. 关于运动会的口号100句
  3. 描写神话故事的成语
  4. 副区长年终述职述廉范文
  5. 早发白帝城古诗鉴赏
  6. 彩印公司业务部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7. 关于热爱读书的古诗词
  8. 一些经典的歇后语集锦
  9. 除夕夜拜年经典祝福语
  10. 201年三七女生节新颖祝福语
  11. 普通初级中学体操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12. 经典春节祝福短信精选
  13. 201新年畅想未来作文450字
  14. 喜庆的春节手抄报资料
  15. 2016年精致的圣诞节祝福语中英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