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口提高素质》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1 20:39:34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教学设计模板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之《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状况;了解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意义。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和对策,增强人口忧患意识,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国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国策。

增强人口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多媒体

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展示一幅反映人口过多给地球造成沉重压力的漫画,让学生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

二 引导探究

a 探究国情

1、学生阅读书p116—117内容,初步感知我国人口现状

2、多媒体展示下面资料,学生感受、讨论,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现状

① 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资料

② 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的资料

③ 中国受教育人口与部分国家受教育人口程度比较图(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④ 中国农业人口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柱状图和中国XX年城乡人口扇形比较图(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

⑤ 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

⑥ 书p117探究题(说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

⑦ 小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一般特点和进入新世纪后的特点。

b 探究影响

1、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理解,讨论人口问题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2、展示以下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①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比较图(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

② 垃圾堆成山的图片(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

③ 春运期间的火车站图片(说明人口多给交通带来压力)

④ 人才招聘会图片(说明人口多造成就业压力)

⑤ 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⑥ 现场活动(说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结:阅读书p117xx总理的讲话,归纳人口过多、过快增加的影响。

c 探究对策

1、学生阅读p118主题文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 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② 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

③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效。

④ 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⑤ 公民的正确做法。

三 思维点评

教师:有什么样的国情,就有什么样的对策。我国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使我国的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利家。

四 迁移创新

1、选择题:(课件展示)

2、讨论题:(课件展示)

3、探究题:书p119“探究”(机动题)

五 教学后记(待)

拓展阅读

1、二公开课化

1.使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生认识到进行科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

(引言)在我们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自然课上已经到,今天将要进一步习的空气。

(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是由多种气体物组成的。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师操作。

(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家拉瓦锡在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反应,生成其它物,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的。

(阅读)课本使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汽油、柴油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类生存环境,是每个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

在相同条件下:

①分离100 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

②分离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

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

(作业)略。

2、二公开课化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生的环保意识。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汽油、柴油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3、二公开课化

1、 本节内容在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典型的非金属元,依据2005年考纲要求和近几年考试题分析,它是考的重要考查点。又由于卤知识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科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联系,所以卤与实际相联系的知识仍然是以后考命题热点之一.

本节内容复习是建立在生已完中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后,发现生对本节内容知识和理论不能较好综合应用。依据生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特征“接受快—遗忘快—再接受—再遗忘慢”,所以我们继结束新课后,对以往知识点进行统摄整理和归纳总结,使之网络化。同时这节内容既是对化反应及物的量等知识复习的延伸,又为后面物结构、元周期律复习作准备,更能对其它非金属元知识系统复习起到指导作用。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⑴ 卤族元的化

⑵ 某些卤化合物的性

难点: 如何运用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卤族元的性,理解其相似性和递变性,掌握卤间反应及其氧化性强弱和相应X­­-的还原性强弱比较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生实验,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练习,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目标:充分发挥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生感受到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增强习的兴趣,复习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开拓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1、 总体构思:以生为主要活动中心,通过他们动手、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会诊”,在师的引导下,完成卤族元的复习。

2、 主要方法

问法----------充分体现生主体地位

② 实验法----------增强生复习的兴趣,感觉复习课并不是枯燥无味,同时也有助于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③ 多媒体法—可增大本节复习课容量,也有利于生积极性的

法指导

情分析:针对平时生易错点、遗漏点、混淆点展开复习。结合“尖子少,中间多,尾巴大”情况,复习时做到“两兼顾”。

法指导: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水平,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中要充分发挥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师引导下,有划地完成复习任务。

步骤:引入任务—落实任务—检验任务完成情况

⑵知识网络:

过程:(方法的体现和重难点的突破)

⑴㈠卤族元的原子结构特征

问题①“氯原子的结构有哪些特征?”------直接导入

⑵㈡卤的性

⒈问题②“卤有哪些物理性?” 指导生看书,复习相关内容。

实验1,拟“分液实验”,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物理性的复习及单的特性复习。

生回答,师自然引出问题③“回忆Cl2的性,卤有哪些化?请大家写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反应的化方程式” 投影生书写情况,结合生易错点、遗漏点、混淆点, 投影知识网络,围绕圈内物,师生共同补充归纳,展开本节课卤的化”的复习

⒊例1的讲评:使生认识到知识间的联系性

⑶㈢某些卤化物的性

围绕知识网络圈外的物,师生展开复习。

1、 HX稳定性的比较、HX酸性强弱的比较

(请生运用物结构有关知识解释HX气体稳定性的问题)

2、 X-的还原性

3、 X-的检验及AgX的溶解规律和见光分解的规律

(要求生根据用品只用一支试管一次完成X-检验,师进行评价)

这一阶段生经历了“轻松-----紧张-----再轻松-----再紧张-----再轻松”这样一个情绪变化,有一种成就感。

⑷归纳⑵⑶复习卤族元的性(体现结构与性的辩证关系)。

⑸结合物的性,谈谈卤化物的用途。(卤知识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科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联系)

⑹评讲例2,完成思考题。(突破难点)

①作为选择题,如何快速完成?

例2评讲-----

②从考查内容去判断,要运用哪些知识?

思考题--------注意:所知识如何灵活运用?(的顺序由易到难)

思考题①题:考虑X2的腐蚀性。

②题:结合生易遗漏点,要注意酸性条件。如果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结合生易错点,酸性强弱要考虑。

③题:考查的Cl2氧化性和Fe2+、I-、Br-的还原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等问题,还涉及物的量的算问题。

⑺总结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布置作业。

(一)卤族元原子结构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二)卤族元的性

⑴物理性(色、态、溶)

(三)卤族元

相似性 递变性

(四)部分化合物的性(HX、X-等)

(五)常见卤化物的用途。

七 实验安排、例题和思考题选取

实验⑴指纹实验 :用品(I2、白纸、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操作者(一胖一瘦两生)

⑵X-检验实验:用品(胶头滴管、试管、1mol/L NaCl溶液、1mol/L KI溶液、1mol/L AgNO3溶液、稀HNO3)

操作者(生) 师引导下注意量的问题

实验:向稀HNO3酸化的(1-2ml )NaCl溶液依次加入几滴AgNO3溶液、3-4 ml KI溶液,现象如何?

例题⑴归纳总结能使溴水褪色有哪些物或发生哪些反应?

⑵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

得到固体物的组成可能是( )

① NaCl Na2SO4 ② NaCl Na2SO4 NaBr

③ NaCl Na2SO4 I2 ④ NaCl NaI Na2SO4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思考题⑴为什么盛装I2、Br2的试剂瓶的瓶塞均是玻璃塞?

⑵如何利用KI淀粉试纸和厨房化,检验食盐中KIO3?

⑶向含有amolFeBr2、bmolFeI2溶液中至少通入多少Cl2时开始有Br2生成?

点击查看更多《控制人口提高素质》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4631.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