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孤馆灯青》解析
《沁园春·孤馆灯青》是苏轼于熙宁七年七月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寄给其弟苏辙的作品。词人由景入情,由今入昔,逐步推进,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词人人生的不幸遭遇,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词如下: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上片写道:“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这里,词人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其中,词人以“孤”、“青”、“野”、“残”等字传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词首先就渲染出凄清的氛围,烘托出词人孤寂的情绪。词人接着写道:“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练”即生丝煮熟的白绢,比喻月光的皎洁。“耿耿”即微光。“摛”即铺开,舒展。“劳生”指辛苦的人生。“区区”是自称的谦词。意思是说,天上,残月一点点收起洁如丝帛的清辉,落了下去;地上,晨霜铺地,映着微弱的光芒。随着早行人的脚步,天色渐渐亮了起来。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像锦锈般铺展开来;近处,树叶上、草丛间到处凝结滚动着晶莹清洌的露珠。这里,词人抓住早行中所见,选择了诸如月光、山色、晨霜、朝露等意象描绘出富有幽深意境的早行图。然而,词人无心观赏和感受这样的景致。接着词人写道:“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意思是说,世间之路没有尽头,而人生有限;像我这样劳顿奔波,前程未卜,终究是苦多乐少啊!是的,兄弟间的离愁别恨,人生之短促,真是叫人:“微吟罢,凭征鞍无语。”“无语”让人进入沉思,让人感叹。感叹的就是“世路无穷,劳生有限”。词人略微沉吟之后,凭着马鞍,一时无语,“往事千端”浮上心头。
下片紧接而来的是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写道:“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词人追忆了他们兄弟俩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的情景。“长安”代指宋都汴京。“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吴亡后,二陆入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时年只二十余岁。这里,词人借“二陆”来比自己和弟弟苏辙。那时候,词人和弟弟俱有远大抱负,决心象伊尹那样,“使是君为尧舜之君”,象杜甫那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实现他们《上神宗皇帝书》中所说的“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的*理想。可以说,词人和弟弟“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于“致君尧舜”这一伟大功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抚今追昔,词人深感他们兄弟俩在现实社会中都不是一帆风顺,遇到了自己没有想到的困难。为了相互宽慰,词人将《论语》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意思是说,任用我就干,不用我就藏。词人在世路艰难与人生无奈的叹息中,仍表现出自信与旷达的襟怀。其中,“时”即时机、机缘。“行藏”即入世行道或出世隐居)和《孔子家语》“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以及牛僧孺的“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身”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此相互鼓励,相互安慰。这里,词人典故灵活运用,并推陈出新,生动地传达出了自己的志向与情怀。词人最后写道:“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优游”即悠闲自得。“斗”即斗酒。“尊”同“樽”,酒具。其中,“优游卒岁”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鲁国大夫叔向被囚后“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话;“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结尾几句是词人希望和弟弟彼此身体健康,快快乐乐、悠闲自得地度过一生。这是词人在仕途中多次大起大落经验的总结,也是词人性格旷达的表现。
在艺术上,首先,议论抒情为主。整首词,除了开头几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议论。其次,典故的运用。词中多处用典。比如,“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四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再次,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第四,融诗、文、经、史于一炉,使词作内容更加丰富,更富表现力。再次,上下两片衔接自然,自然由描写进入到抒情议论。(分析中参照了相关的资料,在此说明。)
拓展阅读
1、沁园春雪教案范文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测背诵
二、出示目标
1、背诵下阕
2、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三、自学自测
(一)朗读下阕
(二)自测
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无产阶级**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四、讨论答疑
五、小结
六、当堂达标
1、背诵全词
2、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2、沁园春雪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怀、思想感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由毛**的嗜好导入。板书课题。
教法、学法:激发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确任务:学生归纳学习任务,教师帮助确定。投影出示。
3.导学过程:
A整体感知:
2.学生边听边想。
(1)从气魄上,整首词给你怎样的印象?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
(2)内容。将上下阕内容各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上阕物————江山
下阕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引)
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面对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态?
师生分析:上阕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达方式:上阕:描写下阕:议论抒情
(3)讲解过渡句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范读,学生听、思考,教师放映宇航员拍摄的长城、山脉照片,精讲点拨,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写?怎样议论?
1.指名读上阕。
(1)毛**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画画。他大笔一挥,展示给我们几幅画面?明确:三幅。一位同学读原句,另三名同学说说想到的画面。
提问:**是怎样用笔的?
回答:先总写,再具体写,后小结。先实写,后虚写。板书体现。
女生齐读上阕。
教法、学乏:体味意境。
(2)质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这样的气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虚写?从“望”到“看”,视觉上有变化吗?
2.读下阕。
(1)诗人评说历史人物,贯穿一个“惜”字。“惜”从何来?
(2)谁是风流人物?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毛**其人、时代背景的介绍。男生齐读下阕。
出示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配乐,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讲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现在,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新的感受吗?举例深入体会。
D.比较体验:
《沁园春.长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题板。
E.总结:鉴赏诗词的思路。
F.再品词的意境。放录音。
作业。
总体回顾,发散思维。
展开联想,鼓励求异:你由雪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总实
上阕物——江山分描写
总虚
下阕人——英雄
赞今抒情
3、沁园春雪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理解下阕的字面意识和深刻含义;
2、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3、理解抒情、议论手法相结合的写法;
4、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伟大抱负。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注音、解释。
2、齐读、抽背课文。
二、复习课文内容导入下阕的学习
三、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下阕的字面意思,并解释下阕
四、划分下阕层次(分为三层)
结合以下三个问题以明确层次:
1、下阕怎样由上阕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2、选择了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又是怎样评价的?
3、怎样歌颂今天的英雄人物?
五、过渡句的分析和领会
1、“江山如此多娇”,“娇”字照应了上阕的哪些描写?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字有什么含义,“折腰”概括了什么内容?
六、评价古代英雄人物句的分析和领会
1、“惜”字领起拿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词里选择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评价?你知道他们的`历史事迹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集权的*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集权,对外抵御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出现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加强*集权。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
他们都是*统治阶级英雄人物,对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贡献。
3、“略输文采”“稍逊风**”的含义,“略”“稍”的准确性,“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含义,“只识”与“略”“稍”的比较。
七、赞颂无产阶级英雄句子的分析和领会
1、“今朝”指什么朝代?
2、“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3、回顾上一层,想一想为什么选择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不评说古代农民起义领袖。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
八、教师归纳、总结下阕
下阕议论兼抒情,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九、学生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十、总结全文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写、有具体写(有静态写、有动态写)。
词的下阕议论兼抒情,评古是为了论今,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英雄。
2、用词准确、精练而鲜明:
动词极富形象,形容词不但极富形象而且色彩鲜艳,副词十分确切增强表现力。
3、多种修辞说法的运用:
比喻、借代、对偶。
十一、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全词、能够默写。
3、完成课后习题。
4、预习下一课。
板书
*
江山多娇
过渡
英雄折腰
秦始皇
略输文采
下 汉武帝
评古 唐太宗 *帝王
阕 稍逊风**
宋太祖
成吉思汗 只识射雕
风流人物 无产阶级
颂今 (点睛之笔)
还看今朝 **英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5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