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 2025-08-17 09:59:33

李贺的《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前四句写筵席之华贵丰盛;五、六句写动态的歌舞;七、八两句点明宴饮的时间;最后引用古人以反语结束。这首诗前面极写美酒佳肴欢歌妙舞,人生之享乐似乎莫过于此,结尾突然翻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坟墓的枯寞冷落。在巨大的反差中,诗人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而在生死的对比中,诗人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

鉴赏:

李贺这首诗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其艺术特色主要可分以下三点来谈。

一、多用精美名物,辞采瑰丽,且有丰富的形象暗示性,诗歌形式富于绘画美。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情景,作者不遗余力地运用华艳词藻、精美名物。前五句写筵宴之华贵丰富:杯是“琉璃锺”,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它们分别属于形容(琉璃锺”形容杯之名贵)、夸张(“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借喻(“琥珀浓“真珠红”借喻酒色) 等修辞手法,对渲染宴席上欢乐沉醉气氛效果极强。炒菜油瀑的声音气息本难入诗,也被“玉脂泣”、“香风”等华艳词藻诗化了。运用这么多词藻,却又令人不觉堆砌,只觉五彩缤纷,兴会淋漓,奥妙何在?

乃是因诗人怀着对人生的深切眷恋,诗中声、色、香、味无不出自“真的神往的心”(鲁迅),故词藻能为作者所使而不觉繁杂了。

以下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境上更加奇妙。吹笛就吹笛,偏作“吹龙笛”,形象地状出笛声之悠扬有如瑞龙长吟—— 乃非人世间的音乐;击鼓就击鼓,偏作“击鼍鼓”,盖鼍皮坚厚可蒙鼓,着一“鼍”字,则鼓声宏亮。继而,将歌女唱歌写作“皓齿歌”,也许受到“谁为发皓齿” (曹植)句的启发,但效果大不同,曹诗“皓齿”只是“皓齿”,而此句“皓齿”借代佳人,又使人由形体美见歌声美,或者说将听觉美通转为视觉美。将舞女起舞写作“细腰舞”,“细腰”同样代美人,又能具体生动呈现出舞姿的曲线美,一举两得。“皓齿”“细腰”各与歌唱、舞蹈特征相关,效果均有形象暗示效果,能化陈辞为新语。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行乐须及春”(李白),如果说前面写的是行乐,下两句则意味“须及春”。铸词造境愈出愈奇:“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在桃花之落与雨落这两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中达成联想,从而创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比任何写风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为惊心动魄的境界。

由于诗人称引精美名扬,运用华艳词藻,同时又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了色彩、线条等绘画形式美。

二、笔下形象在空间内作感性显现,一般不用叙写语言联络,不作理性说明,而构成完整意境。

诗中写宴席的诗句,也许使人想到前人名句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作》),“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杜甫《丽人行》),相互比较一下,能更好认识李贺的特点。它们虽然都在称引精美名物,但李贺“不屑作经人道过语”(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序》),他不用“琥珀光”形容“兰陵美酒”—— 如李白所作那样,而用“琥珀浓”取代“美酒”一辞,别具一格。更重要的区别还在于,名物与名物间,绝少“欲饮”、“盛来”、“厌饫久未下”等等叙写语言,只是在空间内把物象感性呈现(即不作理性说明)。然而,“琉璃锺,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诸物象并不给人脱节的感觉,而自有“盛来”、“欲饮”、“厌饫”之意,即能形成一个宴乐的场面。

这手法与电影“蒙太奇”(镜头剪辑)语言类似。

电影不能靠话语叙述,而是通过一些基本视象、具体画面、镜头的衔接来“造句谋篇”。虽纯是感性显现,而画面与画面间又有内在逻辑联系。如前举诗句,杯、酒、滴酒的槽床..相继出现,就给人酒宴进行着的意念。

省略叙写语言,不但大大增加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三、结构奇突,有力表现了主题。

此诗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的瑰丽夸大的描写,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前后似不协调而正具有机联系。前段以人间乐事极力反衬死的可悲,后段以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了生的无聊,这样,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总之,这个乐极生悲、龙身蛇尾式的奇突结构,有力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拓展阅读

1、送梓州使君赏析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教授,不敢倚先贤。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

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使君: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树杪(miǎo):树梢。

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然改变,通“反”。

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使君,希望他效法翁,新教化,而不要倚仗翁等先贤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氏即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氏即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翁来比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2、《江雪》赏析优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学家、哲学家、散家和思想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贞元初年士,官*御史。顺宗时,王叔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不久,王叔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逝于柳州,年仅47岁。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学家。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坛的绮靡浮艳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士,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朝*,积极参与王叔集团*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作品达600余篇,其的成就大于诗。骈有近百篇,散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3、《江雪》赏析优秀

【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意思】孤舟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顶着风雪独自在寒冷的江上垂钓。

【鉴赏】千山里的鸟儿都飞光了,万径上的人踪都消失了,举目四望,看不到一个行人;只有那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渔翁,孤独地坐在一条小船上,寂寞地垂钓着一江的风雪。诗是柳宗元最为后人传诵的一首诗。此诗描写渔翁寒江独钓,孤高清远,悠然显出一种苍凉、脱俗的意境。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孤身一人在冰雪天或其他时候垂钓的情形。[例]有时,我也充当柳宗元笔下那“孤舟蓑笠翁”去“独钓寒江雪”,有时,我也像张志和那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吕金华《漓江醉钓》)

二、用以比喻遗世独立或孤立无朋。[例]隐逸这条路为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黑暗、世道污浊的时候保持人格独立提供了可能。他们常常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自勉。(陶东风、徐莉萍《死亡·情爱·隐逸·思乡》)

4、《江雪》赏析优秀

一、古诗

作者: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

万 径 人 踪 灭 。

孤 舟 蓑 笠 翁 ,

独 钓 寒 江 雪 。

二、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三、古诗鉴赏

1、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2、古诗今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3、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5、《江雪》赏析优秀

诗人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柳宗元只用了20个字,便描绘出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所以,下面的两句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幽静、*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点击查看更多李贺的《将进酒》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55626.html

热门阅读

  1. 八月半中秋送姐姐的祝贺词
  2. 班主任不在的日子作文500字
  3. 马年感恩节企业经典祝福短信
  4. 2015年母亲节简短的祝福短信
  5. 送给女友的七夕祝福语短信
  6. 李贺的《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7. 201情人节甜蜜祝福语短信
  8. 企业新年祝福语2019
  9. 门诊护士的自检自查报告
  10. 国庆节短信祝福语2016
  11. 6月1日儿童节经典祝福语大全
  12. 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模板
  13. 4月周五给好友的短信问候语
  14. 有关弟弟的生日作文
  15. 望庐山瀑布幼儿园古诗教案
  16. 平安夜的空间说说
  17. 14岁的青春感悟的心情随笔
  18. 精选2016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19. 有关网络流传的经典语句
  20. 关于祝福的古诗句
  21. 感恩诗歌朗诵稿
  22.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
  23. 大寒的祝福语
  24. 唯美句子摘抄大全
  25. 优美排比句段落100字摘抄
  26. 201年3植树节趣味祝福语
  27.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28. 2015年圣诞节送老师的英文祝福语大全
  29. 冬音跌宕美文
  30. 《不一样的你我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31. 适合表白的句子
  32. 张小娴经典爱情语句精选
  33. 201年小暑节气养生短信
  34. 2016年感恩节送给老师的祝福语
  35. 201年春节商务祝福语精选
  36. 关于大学生工厂实践报告范文
  37. 201年妇女节给老婆女友的告白祝福语
  38. 关于端午节的有名诗句
  39. 数码专员岗前的培训心得范文
  40. 感恩主题班会的朗诵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