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苏湖伦敦桥日记
到达洛杉矶已经晚了,我们先入住旅店,然后到附近的商店看看。旅店很小,是独立的九间两层楼房,设施也很简单,入住的旅客好像也不多。旅店附近没有街道,商店并不临街,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乡间的一个村落。转了一会也就回房间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起来了。天气很好,我就到旅店的四周走走看看,越看越觉得这里不像城市,确实像乡村,只不过这乡村要比以前我所见的乡村繁荣得多。
在洛杉矶,我们跟着导游走。吃过早饭,导游领我们乘车去寻访科罗拉多大峡谷。我们的的车子一直向东行驶,大约行驶了二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一处叫哈瓦苏湖(Lake Havasu)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有伦敦桥。伦敦桥为什么不在伦敦而跑到美国来了?人们无不为此发问。导游告诉我们,这桥原本确实是在伦敦的,后来被美国的一个富商买了来,原样架在了这里,从此,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有无限的商机。我很佩服这位富商的胆识,他既创造了商机,也保存了古建筑。伦敦桥是一座历尽沧桑的桥,是非常值得保存的古建筑。它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人类罪恶的见证。
伦敦桥(London Bridge)是一座南北向横跨泰晤士河的桥,它将伦敦和南华克(Southwark)地区连为一体。第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伦敦桥是木桥,由罗马人在公元50年前后搭建的。罗马人撤离英国之后,这座桥曾经一度时间因失修而损坏,但是后来终究还是被修好了,此后依然是不断地损坏,又不断地修建。虽然到1014年,该桥已经重新修建完好了,然而,就在在1014年丹麦人入侵英国,英国国王Ethelred为了抵抗入侵的丹麦人居然下令烧毁了这座桥。从此伦敦桥又进入了多灾多难的时期。被炸毁了的伦敦桥后来又重建了。谁知道重建的伦敦桥又于1091年被暴风雨摧毁,于是就再次重建,可惜的是再次重建的伦敦桥又于1136年被烧毁。1136年后,Peter de Colechurch提议兴建石桥以取代先前的木桥,并额外抽取税项提供经费,石桥终于在亨利二世任内开始兴建,到约翰王任内的1209年才完全建成,历时33年。由于约翰王允许在桥面上建设其它建筑物,因此当时桥上挤满房屋,甚至还有教堂。二十六呎宽的桥面被挤得只剩下六呎通道供来往交通。据介绍,当时有二百多家商户在桥上营业。这样就酿成了极大的火灾隐患和由于拥挤而引起堕海的事故。第一次火灾可能发生在1212年,大火同时从两端燃起,人群无法逃生,致使三千人遇难。1633年又发生了一起火灾,大火烧毁了桥北端的三分之一。由于交通挤塞太严重,1722年市长下令所有交通工具靠单边出入。 到18世纪末期,伦敦桥已不能发挥原来作用了,于是在1824到1831年期间新建了一座伦敦桥。二战时,希特勒对伦敦狂轰滥炸,伦敦桥也弹痕累累,然而它依旧巍然屹立,坚固如初。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伦敦桥终于不再适应繁忙的交通状况,市政当局做出了拆旧建新的决定。新建的伦敦桥毕竟也有近150年的历史了,这是不应该轻率废弃拆除的。精明的英国人就别出心裁地将伦敦桥拍卖。消息传开,大西洋彼岸的麦库洛奇地产公司老板麦高乐顿发奇想,决定买下这座伦敦桥,结果他以246万美元成交,买下了这座大约12万吨重的古建筑。1968年,他雇人在伦敦桥块石条上标记编号,一块一块拆下,全数海运至加州长滩,然后再搬到哈瓦苏湖城。并在这里的一个半岛上开挖出一条人工河道,然后按原样把伦敦桥架在这条河道上。这项巨大的架桥工程历时3年,耗费100万美元,麦高乐大功告成了。最值得人们赞赏的是麦高乐在庆典上宣布,将前后耗资近千万美元的伦敦桥,无偿地捐献给当地*。从而这座石桥又成了铭刻着奉献精神的丰碑。这块荒漠中的绿洲就因为伦敦桥飘洋过海在此落户而热闹起来。从此,科罗拉多河边的哈瓦苏湖上,游人不绝。善识商机的智慧,保存文明成果的远见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着全世界无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所以哈瓦苏湖的天是澄碧的,水是湛蓝的。
哈瓦苏湖伦敦桥也像在泰晤士河上一样是南北向架设的。桥的南端,有仿英国的古堡。桥的北端,有“英国村”。那里有英国风味的田园和房舍建筑,有礼品商店,有餐馆和冷饮店,有英国式的酒吧,小镇上的居民和服务人员的着装和举止都有一种欧洲古镇的味道,使游人仿佛走在狄更斯小说的插图里。游人到这里就可以领略英国的风采,这就大大增添了旅游的引力。难怪人们说哈瓦苏湖的伦敦桥给科罗拉多河戴上了美丽的桂冠,科罗拉多河更加多姿多彩而且神秘了。
拓展阅读
1、太湖旅游日记
星期六的早上,天气格外晴朗,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在这样的好日子我们全家到太湖玩。
早晨我们开着车来到宁静的太湖边,路边一棵棵桂花树上开满了金灿灿的花。微风吹过,一阵阵的桂花香扑鼻而来。一望无际的'湖面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很迷人,平静的湖面下不时有小鱼在游动,湖面荡起了一道道波纹,一丛丛地芦苇挺拔地站在水里,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艳阳高照的中午,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艘艘帆船向湖中慢慢行驶。我们也登上了其中的一艘帆船。渔民先发动机器,然后把帆拉起来。湖水猛烈地拍打着岸边,我们的船也离岸边越来越远。远离着河岸,我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真希望我总能在这生活。我们还在船上开心的吃了一顿午餐。。
太阳慢慢地落山了,西边的天空通红通红的。湖面荡漾着美丽的霞光,使太湖的景色更美了。可惜时间不早了,我们只能伴着太湖晚景回到了家。
2、太湖旅游日记
“太棒啦!”今天妈妈说要带我妹妹,鲁佳怡……一起去太湖玩,别提我有多高兴了,高兴得我要发疯了!
下午我们吃完饭就去太湖了,去的路上我看见大树在对我打招呼;小草在伸懒腰;小花在向我唱歌……过了十几分钟后,我们到了。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挂在树上漂亮的风铃和火红的灯笼,我们进去了。我迫不及待得拿起手机跑到前面的风铃展览区去,我二话不说就把它拍了下来。我们上了桥,我看见了一座摩天轮也拍了下来,接着又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有弯弯的小桥、有清澈的河水、有山高路陡的高山、有挺拔的芦苇……美丽了!
最后我走累了就把野餐垫拿了出来,然后把美味的零食和可口的水果放在野餐垫上,零食有:薯片、棒棒糖和果冻,水果有:苹果、龙眼……吃完了以后就到回家的时间了,我也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太湖。
3、游杭州西湖小学旅游日记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驻足西湖,遗留千古绝句!带着憧憬和向往,我也来到了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作为杭州的瑰宝,景色果然非同凡响。只见大诗人苏东坡,站在苏堤一旁,邀请游人们观赏,我也不客气,大步走向景区。清风萦绕,引动湖面波光,犹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远观,群山起伏,又有云雾缭绕,让人怀疑是否真的有仙人住在里面。我漫步在堤上,堤边又有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一棵棵垂柳上,有鸟语啁啾,柳条舒卷飘忽,再配上微风徐徐,真有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奇异之感。游人们纷纷沉醉,其中,既有外乡人,又有本地人;既有中国人,又有外国人,西湖的名,西湖的美。由此可见一斑。
我观望四周,兴致虽强,但跨过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六座拱桥,步行三公里左右,也着实有点累了。我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发现不仅堤上有游人,湖中也有游人。一条条游船载着游人,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行驶,真是“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
歇息好了,我起身走向了花港观鱼西湖十大景色之一的地方,只见一块碑上用红字写着四个大字“花港觀魚”,但是上面的“鱼”字下面有三点,据说繁体的“鱼”字本为四点,是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乾隆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的四点改为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
忽然,一群人们围在水池边不停地惊叹声和水花四溅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向那边,也被惊呆了。啊!那么多的鱼在水中争先恐后的抢游人们的鱼食,其中有些鱼简直就是“庞然大物”,轻轻松松的就把其它鱼儿挤在下边,鱼口一吞,连水带食就成了它的腹中之物,紧接着鱼鳃一张,把喝进肚里的水都*出来。这等景观,怎不令人称奇?
我静静地欣赏着西湖美景,多么想让时间静止!可是,它还是去了。带着无尽的喜悦与收获,我加快了脚步,离开了让无数游人驻足欣赏的美景。
4、太湖旅游日记
早就听闻中外闻名的太湖的樱花正处旺季,我便想一探究竟,樱花到底是何种风味呢?
我走进大门,惊呼一声:“哇,人间仙境!”那雪白雪白的樱花如同一件雪白的大衣披在绿色的巨人上,一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让我如痴如醉,仿佛像来到了花的世界。远看,一个个如同美丽的姑娘站在了巨人的背上,近看,一朵朵桃花小巧玲珑,披着雪白的外衣,正对着我们微笑了,一阵微风吹过一瓣瓣的樱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们随风飘荡,又如雪花在空中飞舞着。
我穿过了樱花林,坐上了轮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如一个挺拔的巨人,如鲸鱼凶恶的嘴巴,如森林上一匹奔跑的野马,真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湖面上风平浪静,虽然没有高山那样千姿百态的身躯,但是一样不平凡,它是我们人类重要的资源,几只燕子在天空中快乐的飞翔,真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有静有动,美丽极了!
太湖的景真美,我愿变成这里的一草一木,永远留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1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