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结合性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体育新课标中7—12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找出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好的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教育的许多方面还是滞后的,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课程标准则正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提出的。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同步,也制定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当中,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要选取对学生有益的、创新性的教学内容。
1.1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
7年级以上可多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集中时间,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动技能。每个单元的教学时数不宜太少,小单元多内容的学习方法一般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高中阶段的单元教学时数可更长一些。
1.3对原有教材教学内容的改编和创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把原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喜爱的形式,克服有些教学内容如田径中的跑的枯燥性。
2.1教学内容单调及低水平重复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着教学内容单调、没有趣味,在低水平上重复的现象,这和其他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在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2教学内容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
体育教学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它在“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哪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此学生就会自然地感到这种学习缺乏可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但是,计划性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地失去了选择性,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大前提下,也存在学生自选内容的可能。
2.3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反映学生为主体不够,体育教学内容偏多、偏难
体育教学应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作为构建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学内容偏多,在规定的授课时数内很难教完,使学生被迫中断学习或不断重复低级技能学习,或是教学内容太难,达不到教师要求而产生惧怕心理,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体育学习兴趣。
2.4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者—教师的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的喜好和特长、体育教师的年龄、动作技术难示范、体育教师的行为与言语及自身文化修为都对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很大的影响,会导致部分与教师有相同爱好的学生愿意学习,而部分与教师爱好不同的学生则不愿意学习,久之则会失去学习兴趣。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3.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正当需要
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与爱好,引导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能力,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正当需要。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各种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后,就会激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诱因就是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体育教师要注意提高教学艺术性,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法要生动、变化,并组织游戏、竞赛、分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来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编体育游戏和自制运动器材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适当使用音乐伴奏、幻灯、投影、录音、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兴趣才能得以提高。
3.3设置适宜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明确总的学习目标,如整个中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某一学年的学习目标,还要结合学生实际,帮助他们设置和明确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真正把对学生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
3.4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并使其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尽可能是成功而有效的。
3.5给予及时和适当的反馈和奖励,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生在了解看到自己的进步后,会产生能力感,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看到自己的不足,会克服缺点,改变学习策略,争取有所进步。当然前提是要在积极的反馈条件下,只有适时的积极反馈才是高质量的反馈,才能起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外部奖励,就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取心的作用。
3.6引导学生对体育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和恒心
体育教师应当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经常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内部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即努力不够;尽量避免把失败归因于内部控制的、稳定的因素,即缺乏能力。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对成败作出恰当的分析,使其自信地接受失败的考验。
3.7创设积极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学生提出力所能力的目标,把鼓励个人进步、要求学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健康的体育活动环境,是学生专注于掌握目标的学习。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这些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多的考虑以学生为主体,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学生和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权限更宽,学生学习兴趣更浓,这样体育教学内容将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对学生未来的娱乐生活和身体锻炼真正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4] 朱万银.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拓展阅读
1、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模板
首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象,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教师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第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必把每一篇课文都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应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模板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能得以顺利地实施,同时也为奠定研究实施的理论基础,我再次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及课题的实施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改及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以下我就围绕自己学习略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1)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参与、创新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老师恩赐、馈赠的,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得到。但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
(3)通过学习我深切体会了转变学习方式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课程。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们凡上课又特别是有人来听的教研课,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当然,我们不是说用新的学习方式不好,我们必须明白,不管什么学习方式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学习方式不在于一定要多么新,而在于用得恰当,用得适度,用得有效果。现在的问题是,一些老师找不准合作探究的问题,把一些不该探究、不用探究、也无法探究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围成一堆,煞是热闹地讨论一番,然后教师又抬出现成的结论,合作变得毫无意义。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合作学习不进行明确的指导,学生既无合作学习的意识,更无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就演变成给听课者看的*了。再次,一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忽视自主,偏重合作,学生没经过对文本的充分自读,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感悟、体验、积累,一节课被大量的唱唱、跳跳、画画、演演、说说等活动占据,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彻底抛弃了我们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失去了很多最好、最直接的机会。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应一味照搬新课程标准的建议,应好好领悟其内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相**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会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全体公民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3、高中研究性学习总结最新
课题名称: 不同奶源与酸奶品质差异的探究
参与学生:xx
指导教师:xx
研究时间: xx年xx月xx日
参与学生 xx
班 别 :高一3
学生姓名 :xx
联系方式: xx
指导教师 :xx
一、 研究背景:
平时我们都经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卖部买的,后来发现网上其实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着。
现在学农的时候能提供一个机会我们自己做酸奶,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积累一门手艺,感觉非常高兴,就参与了这项活动。
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我们想了很久,奶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奶质和形态都能影响酸奶的味道,所以我们选择了控制奶源变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学习,探究选取哪一种奶源才会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 活动目标
近几年,发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对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酸奶的事件,我们产生了恐惧与担忧。所以我们想通过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产的过程,同时体会制作每种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与口感来源。
我们对于酸奶成品的期待并不高,希望结果制作出来的酸奶,能在凝固中传递出当代酸奶的香气与奶味。
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1、发酵用的原料
伊利纯牛奶、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香满楼鲜牛奶、伊利高蛋白脱脂高钙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发酵剂。
2、工具及仪器
RC—H2日创酸奶机(5个反应杯)、标签纸数张、量筒、电子天平、称量纸等。
3、 实验原理:
在42℃恒温环境下7小时,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 —4.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四、 实验的设计
杯①用100ml香满楼鲜牛奶,倒入100ml反应杯,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④用100ml伊利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经发酵后品尝5杯酸奶的味道,比较5杯酸奶的酸度、颜色、香味、状态、口感的不同。
实验步骤:
1、煮开水,并将五个玻璃杯、五个盖子、量筒、*清洗干净并消毒;
2、
杯①:加入100ml香满楼鲜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纯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
3、待奶粉冷却到室温,五个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
4、酸奶机恒温42℃发酵7小时;
5、品尝并比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总结。
五、 学生收获(可附学生作品):
我们很开心能参与这次的酸奶制作学习研究性活动,学会了做酸奶。
在收集资料和制表的过程中,学习了如何集中和拣选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的制作,同时懂得了如何做研究性报告。
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与同学更加友好地相处,亲近了我们的距离,学会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烦,耐心等待。
在进一步完成研究性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这次的机会,希望往后能够多点参与像是这样的研究性活动。
六、 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更加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对酸奶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但面对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学生来说又是一项“艰难”的选择,但也同时考验着学生的毅力和耐性,对学生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有巨大的帮助。
学生在完成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分工、设计活动方案、动手完成制作过程、品尝评价等,学生能够共同商议解决难题,并能够从不同的提议声中迸发新的想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活动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活动报告,效果优异。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起到组织、指导和参与的作用,减少学生面对活动开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因对环境的陌生、知识和技术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师需要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指导的工作,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活动中。
4、高中研究性学习总结最新
环境与光污染
组员:xx
高二选修(3)班
一、课题背景: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在深圳 https://www.1mi.net/ 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我市的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
(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2)制作网页。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 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色,美丽万分,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表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5)彩光心理压力指数
灯光颜色 白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红光 黑光
压力指数 100 113 133 152 155 158 187
(6)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 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
(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多植树,树木可以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如:两栋楼隔着一定的距离而对立,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通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把光反射到天空去,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现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因此这种想法只有在未来实现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1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