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故事:赎罪日战争
引导语:战争使得国家混乱,家破人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篇关于赎罪日的战争故事。
1974年6月某日的午夜,在苏伊士城的上空,回荡着海关大楼的报时钟声,寂静的夜晚充满和谐的气氛。
距海关不远的一座三层楼的建筑里,埃及军队总参谋长沙兹利中将正凭栏远眺。他刚开完高级军官的作战会议,下达了即将开始的战役的作战命令,心中的激动尚未完全平静。众多的参谋人员站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只有他的助手、作战部长阿利德上校立在右侧。“将军,你还是先休息一下吧!”上校对沙兹利说。沙兹利抬了一下右手说:“不,给我一挺咖啡吧!”他回过身来不无感慨地对上校低声说:“别无选择,我只能在斋戒与赎罪的时刻同时进行祈祷和战争。”上校挺了下身子答道:“你是对的。”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战争将要到来,他们和平时一样在梦乡中微笑。就连运河东岸的以色列士兵,他们在巴列夫防线沙垒的后面,也和他们的同胞一样,进入了神圣赎罪日的祈祷中。按照*的习俗,他们停止了进食和一切活动,只是虔诚地向*忏悔赎罪。
而此刻,在运河的西岸,阿拉伯人虽在过斋戒月,祈求和平、祈求真主保佑,但他们的军队正准备投入战争。阿拉伯各国首脑们酝酿已久的复仇计划——从以色列入手中寺回25年来3次战争中丧失的国土。计划,今天就要付诸实现。埃及士兵们早已整装待发,他们正在默颂古兰经,迎接战争的到来。
时间像苏伊士的河水,缓缓流淌,当钟楼上的时针指向下午2时,秒针在12的数码上定格的瞬间,从以色列的防御工事中,传出了“轰!轰!”两声巨响,两股黑色的烟柱夹带着运河的沙粒直冲天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对峙多年的局面打破了,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之战的帷幕拉开了。
早在8个月之前,在埃及首都开罗,所有阿拉伯国家军队的首脑都聚集在联盟大厦里,他们都是将军,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是阿拉伯当代贵族和*界的精华,为了商讨未来战争的共同战略,他们走到一起来了。
在数百名将军中,有一个人情绪特别好,谈笑风生,精神抖擞,他就是沙兹利中将。他个儿瘦高,外表刚毅,留着刷子样的短发,穿着粗呢料的埃军制服,在军人气派中又透出几分儒雅的气质。他在说话时,常露出一副雪白的牙齿,十分引人注目,他是这次会议中最活跃的人物。
会上,各国将军对如何攻破以色列防线的问题始终提不出最佳方案。“我方如何渡过运河?渡河时如何对付以色列的空袭?”沙兹利沉思良久后发言说:“只要我们能在以色列防线前沿构筑起桥头阵地,离他们越近越好,这样我们就不会受到敌人空军的重创。”接着他又直率地陈述了阿拉伯军队以往的错误,他满怀悲愤地说:“我们阿拉伯民族的人口和经济财力部占有优势,但在前3次战争中我们都失败了。”所有的将军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中将口若悬河,把敌人的形势分析了一通,又向众将军说“现在好了,我们的处境决不是敌人所想像的那样糟糕!为了战争,所有的军队都要合作,把这场战争作为一次民族行动。”他越说越激动,竞站了起来挥着手臂大声说:“我们应该成为能在世界上昂首阔步的人,如果这一点办不到,在座的将军们都可光荣地去死、去殉职。
埃及总统萨达特听了这番话不住地点头,他认为沙兹利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埃及部队的调动,直到赎罪日的前几天才被以色列情报局察觉。在这之前,以色列士兵虽听到了埃及坦克的隆隆声,但他们习以为常,并不怀疑。
一天夜里,与沙兹利地位相当的以色列军队总参谋长大卫·埃扎拉中将在阵地上**,一个士兵对他说:“将军你听听……”他竖起耳朵听了一会,终于听到了“嚓嚓”的脚步声和轻微的马达声,但他把手一挥:“这是萨达特和沙兹利为了让他的士兵干点什么,或许是为了让士兵运动运动加强消化。”他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
他想:“运河西岸的埃及部队的调动,仅仅说明埃及在准备防御,因为阿拉伯人总是*的”。
其实,他完全错了。
埃及部队按预定方案集结完毕后,沙兹利中将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在下达命令前,他对作战计划进行了最后的修正。
沙兹利边看地图边问:“上校,你认为以色列人真会在今天全部去向*祈祷赎罪吗?我不敢相信。”
“将军,你该不会忘了*的戒规比军队的命令更残酷吧?”上校反问将军。
“是的,我只是担心偷渡过河后,我们还要等待10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太长了。”将军沉思片刻后又对上校说:“如果我们的士兵在运河的隐蔽处埋伏下来这不就行了?不过你必须亲自去检查他们的爆破装置和通讯器材是否*可靠。好吧,现在我们就去开会。”说完他们疾步走向会议室。
会议十分简短,中将把作战计划概括为8个字:“偷渡、奇袭、坚守、进攻。”最后,他手指地图用力一点:“这是我们的国土,我们必须从敌人手里夺回来,我相信真主不会给我们降罪!” 他周密的计划,爱国的激情,深深*了到会的将领们,他们情绪激动,一齐站立起来说:“为了埃及的荣誉,为了阿拉伯民族的利益,我们战斗!”会议结束了。
沙兹利的作战命令很快下达到各参战部队,埃及军队全部进入临战状态。
沉沉的夜幕紧紧笼罩着大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在埃军的指挥部里,战斗开始前的暂短平静把人们压得透不过气来。沙兹利不时看看手腕上的表,此刻已是凌晨2点5分。“快了,神圣的一刻就要到来!”他默默地想着。
“将军,前沿部队的电话记录。”中将接过部下递过来的电文,轻微地抖动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来说:“传我的命令,行动吧!”
5分钟后,埃及一支奇特的战斗分队出发了,他们六七人一组,兵分两路。每人身着水鬼服,除随身携带轻武器外,各带一个威力较大的炸药包。跃出战壕后迅速爬向河边,然后潜入运河的水底。这一支奇特的蛙人部队,今晚的任务就是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两个炸药包埋入以色列防御工事的沙堡中,为大部队的进攻炸开缺口。
当太阳升起,苏伊士城重又喧闹起来时,沙兹利中将迷惑了:“难道真主真在保佑我吗?那为什么*不保佑以色列入?”想到这里他为自己居然把人类的战争和神联系起来感到可笑。虽说他也是个虔诚的伊斯兰信徒,但毕竟是个军人,他更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判断:“赎罪日、斋戒月,这神圣的*节日,给自己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站起身来带着一种轻松的情绪来到参谋人员中,拍着一位中尉的肩头说:“中尉,你喜欢听音乐吗?”中尉答道:“将军,你要听?”将军幽默他说:“不,我现在听到了以色列入在向*忏悔。”
当海关钟楼敲完十二响后,沙兹利又回到了作战室。他思绪万千,六年前一场战争的阴影一直在他心中不能消散。那时,他是个师长,他带自己的部队完整地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成为众将军中的姣姣者,然而,虽挽救了上万士兵的生命,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厄运,但毕竟还是败军将领,他心有不甘。今天,他要重树自己的形象,施展自己的才华,让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对手以色列人在内都知道,他不仅是个可以转败为胜的将领,更是能攻善战的将军。想到这里,他急速叫来了阿利德上校。“东岸平静吗?”他急切地问。
“是的,将军,和平时没有两样。”
“那好,感谢真主!”
“不,将军,是你判断正确。”上校赞叹地说。
当对岸传来两声巨响,沙兹利中将的嘴角微微地向两旁咧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好,太好了,完全在计划之中。”
他环顾了一下周围,参谋军官们都在按照他的计划和命令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他对身旁的作战部长轻声说:“上校,你我在这里已经不合适了,还是去看看士兵吧,他们才是战争的真主啊!”
在前沿阵地的一个指挥所里,沙兹利身穿迷彩服,精力充沛,他首先命令阿里德上校:“让指挥部立即通知各指挥官,说我的指挥位置已移至这里。”然后他一面听一位少校营长的战情报告,一面举起望远镜从瞭望孔中观察前方的战况。他清晰地看到,一百名士兵乘坐装有发动机的小橡皮艇已经冲到东岸,士兵们跃上沙滩,一面射击压制以色列士兵的抵抗,一面挖掘掩体。
他的士兵没有一个退后一步,他们顶住了。
战报雪片似的传递过来。而此时沿苏伊士运河172.5公里的两岸已经成为一条火练。
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在沙兹利中将的心中总觉得这不是自己原来所预想的情景。“以色列人为什么没有强烈的对抗?他们的大炮呢?他们的坦克呢?……”一连串的问号使他再也想不下去了,他必须尽快回到指挥部里,从总部那里了解以色列入的全面动向。
沙兹利中将回到指挥部后,很快从总部那里得到了以军的全面动向情报,而前线部队也不断送来以色列军队顽强抵抗的消息,他的心沉重起来,他站在一张地图前凝视着,眉宇间透出几分焦虑。尽管指挥部里人声嗓杂,电波声和远处传来的大炮声、飞机声响成一片,但他似乎毫无觉察,他要作出新的决定:“阿利德上校,请你记下我的命令,迅速下达前线部队,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使用一切手段,部队必须在2时30分前全面突破运河防线。”
上校复诵完将军的命令后说:“将军,现在离开2时30分还不足15分钟,是否……”中将有些急躁地面对上校说:“上校,你该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难道我们要让以色列人把我们的士兵赶下运河里吗?现在过不去,那么我们就永远也别想再过运河了。”中将在说完最后两句话时,声音里带着一丝悲愤。
沙兹利中将的命令,画出了一幅壮观的战争画卷。
数十架苏制直升飞机不断往返飞越运河水面,把一批批埃及士兵运过河去,士兵不等飞机着落就从3米高处跳下地面。
140人组成的化学部队携带着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包投入了战斗。
1500门不同口径的大炮把上万吨的炮弹不断倾泻到运河东岸的狭长地带上。
成千上万的埃及士兵在爆炸声和喊叫杀声中突然出现在以色列的战壕边沿,出现在他们的头顶上。被火焰烧着的以色列士兵鬼哭狼嚎,他们带着满身的大火到处乱窜,有的在地下翻滚一阵便不动了。
“轰!轰”埃及雨点般的炮弹在运河东岸不断卷起沙土,黄色尘埃像云雾停留在空中,越积越厚,几分钟后,东岸形成了一道人造的烟幕。
以色列的炮兵再也看不见两岸埃及的阵地,也分辨不清埃及先头部队的登陆地点在哪里,大炮全不起作用了。躲在防线沙堡后的以色列步兵此时也找不准射击的目标。尽管以色列总部命令前沿部队要不惜代价收复滩头阵地,但是已为时过晚,埃及的炮火太猛烈了。惊慌失措的以色列士兵很快举手投降了。他们成了阿拉伯军队的第一批战俘。
在指挥部里,沙兹利依然站在作战地图前,用粗粗的彩笔沿着运河东岸的曲线,画上埃及军队前进的箭头。他的眼角闪出一点晶莹的光亮,回想起6年前的屈辱年代,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
当埃及人欢呼着胜利的时刻,以色列入第一次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涩,他们失去了几十年来3次战胜阿拉伯人时的骄傲和威风,但以色列电台在战争进入第3天的中午时说:“战争决定性的阶段尚未开始……”
以后的战争确实又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变化,但那已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史上的另外一页了。
拓展阅读
1、抗美战争英雄人物的故事
一、英雄邱少云
四川省铜梁县人,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
二、薛志高
四川省简阳县人,一九三○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晚,他们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他所在班参加了突击排。
在攻击中,班长牺牲了,他指挥全班继续冲击,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并夺回了一个阵地,歼敌28名。当他只剩1个手榴弹时,敌向他扑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三、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的火炮
黄继光,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抗美战争英雄人物的故事
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在上甘岭那场战斗中身负重伤,下巴被美军的炮弹片给掀掉了,当场昏死过去,被抬下山去。部队领导以为他阵亡,给他记了功,还给他家里发了烈属证。
万福来醒来时,已躺在哈尔滨的阿城医院,和部队失去联系。1952年12月下旬的一天,同病室一位姓王的干事拿来12月21日的《人民日报》说:看!前线又出了一位英雄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舍身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说着,他给万福来读了这篇新华社通讯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通讯的结尾写道:黄继光被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黄继光的事迹远比这感人得多! ”听王干事念完报道,万福来有些遗憾地说。 “我是6连连长,黄继光是我的兵,当时是我在战场上临时任命他为6班长的。我最了解他,我亲眼目睹了他牺牲的悲壮场面……”最后,由万福来口述、王干事笔录的一份关于黄继光的事迹材料上报到领导*。1953年6月1日,志愿军第三兵团发布命令,二级英雄黄继光改授特级英雄称号。
3、关于抗美战争英雄人物的故事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4、关于抗美战争英雄人物的故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班长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性反击战中,紧急时刻,肩扛炸药包,冲进敌坑道、拉响导火索,为队伍前进开辟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年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性反击战。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伍先华领受任务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号阵地飞来。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令战士罗亚全把敌军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队伍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
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破声,志愿军突击队伍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队伍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亳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军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40多人。突击队伍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伍先华壮烈牺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队伍*追授他为“模范**员”。
5、民间故事暂代阎王断案私心作祟最后战胜自己斩断邪念
话说在一个祁县李某人为人正直,有肝胆,忽得疾病,家里的人要他服药,他拒绝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医治的,阴司缺阎王一职,要我去代理几天,带我死后不要把我掩埋了,记得等我回来就好。
说完李某当天死去,当李某来到阴曹地府,一群鬼卒把李某带到阎王殿,并给他穿上王冠袍服,对他那是毕恭毕敬的,很严死的站在两侧,跟现实中的府衙有点像但又比那个没有人的气息。
只见桌子上是堆满了文书案卷,那有一宗案子写到江南某人一生中私通良家女子八十二人,审讯结果证据确凿,按照阴司法律应受炮烙之行。
一些鬼卒拿着有刺的铁棒揍他,赶他上铜柱,只见了堂的铜柱,高八九尺约一抱围大中间是空的,里面烧着碳,内外通红,他用手抱住铜柱往上爬,爬到顶上,烟雾腾腾,砰的一声,像爆竹般响,人就跌落在地。
等到他苏醒过来之后啊,鬼卒又接着揍,又爬、又跌落,待到第三次低落时,这人已经成为一团烟雾,再不成行。
话说又一宗案子,该案的主人公是李某的邻居王某,王某被女奴的父亲状告其强占他女儿。
话说,该名女子是被人拐卖而来,卖到王某的家门口,王某是明知道来路不明,但是他贪图这价钱便宜,于是便把这个女儿给买了下来,可是不久王某就得了疾病死去了。
到了第二天,有个姓周的朋友在路上就遇见了王某,他心中是直犯嘀咕,知道他刚刚*,肯定不是人、是鬼。
于是这周某赶紧就藏进了书房,可是这王某跟了进去,周某就问他说:你想干什么,王某说了,我想请你到阴司给我作证。
周某就问了什么事儿,王某就说了,我家女奴是我用钱买的现在我被诬告了,你知道这件事,因此请你去说句公道话。
周某是坚决不肯去,这王某出门的时候就说了,恐怕这事由不得你。后来周某也*,于是就跟随王某到阎王殿去作证。
这李某见到王某就暗暗的存心袒护,可是霎时间这宫殿上就起了火,李某是吓得站起身来手足无措,旁边的书吏急忙的说道:阴司不比人间,容不得半点私心,赶快去掉私心,火自然熄灭。
这李某是立刻摒除了私心杂念,火还真的就完全熄灭了,带到他再一次审案的时候。严厉地拷问了王某和周某,最终这周某说明了事实真相,判决王某知情顾犯,打板子打过后一并送回。
这王某与周某都是*三天,然后活过来了,三天代理阎王之职很快就过完了。这李某办完事了,阴司用车马要将他送回了阳间。
待到回到阳间的第二天,这李某来到了邻居家王某家来看望王某。
王某此刻还躺在床上,见到李某忽然到访,肃然起敬,谢他照顾。
李某开口说了:法律不容许袒护,你现在怎么样?王某惭愧地说:没有别的病,只是大腿因挨了板子,伤口已经溃烂,过了二十多天才好,可是这斑痕还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4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