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原文及译文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44:32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原文及译文鉴赏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前言】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艳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所谓“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太宗正是以其高超的文艺才华,身为九五至尊,而力倡文学,遂有唐诗这一中华文坛之高峰的横空出世。

【注释】

2、交河:北方河名。

3、瀚海:沙漠。

4、波:沙丘起伏状。

5、迥戌:远方的边戍。

6、高节:旗帜。

7、朔吹:北风。

8、玉塞:玉门关。

9、金钲:锣声。

10、绝漠:大漠。

11、干戈:指武器。

12、戢:收藏。

13、原隰:原野。

14、纪石:刻石纪功。

15、荒裔:边荒。

16、戎衣:战士。

17、灵台:周代台名。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王灼《碧鸡漫志》:“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是*帝王中最为人称道者。《旧唐书·太宗本纪》里赞日:“贞观之风,至今歌咏。”其文治武功可想而知。又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于时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直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唐太宗勤于创作,逐渐形成了秀丽勃发、沉渊明丽、高亢爽朗的文风,直至开启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边疆的凄迷、旷远之景。为保卫疆土,诗人率兵出征,犁庭扫穴,消弭边患,诗中充满了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自信和自豪。诗中所表现的塞外悲壮之景,出征奋然之情,立功慷慨之意,在此后的陈子昂、高适、王昌龄、李白等人所创作的边塞诗中屡有表现,多方阐发。因而,此诗堪称唐代边塞诗的滥觞之作,有启迪一代文风的重大意义。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状。句意为: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上千里雪覆。此联进一步写塞外之景,壮阔迷茫,渲染了一种壮烈豪迈之情。其眼光,其气度,真有指点江山,总揽寰宇之势,这一点是此后的许多诗人都难以企及的。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迥戌,远方的边戍。高节,旗帜。句意为:烽火中传来了远方的紧急军情,我于是挥兵远赴边疆,一路上层叠的山峦引导着我的旗帜。此二句点明为救边而出征,军队沿着山路前行,仿佛是山引领着队伍,意即此战很得天时,必将获胜。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句意为:风儿轻轻地吹起旗帜,我们挥师出长城而饮水放马。马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处饮马,意即对某处用兵,占领某地。自秦以来,长城一直是重要的守御工事,诗人敢为前人所不敢为,兵出长城,争雄天下,其傲视寰宇*怀确实令后人追慕不已。这两句点明了题中驰骋宇内,以天下为牧场之意。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朔吹,北风。句意为:寒冷的沙漠上,骑兵过处,迹印连绵;凛冽的北风阻隔了边塞的噪杂之声。这是写进军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玉塞,玉门关。金钲,锣声。句意为:玉门关一带,胡人入侵的嚣尘已经消逝,羌人们正吹着笛子,敲着金锣,载歌载舞。大军所指,*慑服,边境一带很快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和平气象。并非倚仗武力,更多的是以德感召,所以使羌人载歌载舞心悦诚服。《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自是西北诸蕃成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可见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太宗是做得很成功的,从这两句诗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绝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原野。句意为:大漠之上,武器收藏,车仗过处,原野为之震动。平夷战祸后,军队凯旋,所到之处,群情振奋。所谓“吊民伐罪”,正义的战争,人民从来都是支持的。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龙堆,即白龙堆,今新疆库木塔格沙漠。句意为:都尉从龙堆返回,将军们从马邑凯旋而归。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称述得胜还朝,所用地名都是边塞一带,给人以真实感,此后的边塞诗也常用这种手法,罗列多个边关地名,虽然这些地区往往与诗中的事件并无关联,而且地名之间常常不具有确定的逻辑关系。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纪石,刻石纪功。句意为:旗帜飘扬,云雾弥漫的氛围因之消歇,将士们功勋卓著,应该把他们的功绩刻在石头上,永远流传后世。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扬麾”指唐军旗帜鲜明地出战,“氛雾”形容外敌入侵,一片纷扰之状。这是对将士们的称述,也是勉励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同时也是自勉。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荒裔,边荒。戎衣,战士。灵台,周代台名。《后汉书·桓谭传》:“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明堂所以祀*,灵台所以观天文。”这里指代朝廷。句意为:边远、荒凉之地只需一介之士戍守,朝廷中已有凯歌高奏。大唐王朝,威镇四夷,只需很少的守兵,就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李唐全盛时,的确如这两句所描述的那样,边境安宁,四境宾服。

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艳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所谓“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太宗正是以其高超的文艺才华,身为九五至尊,而力倡文学,遂有唐诗这一中华文坛之高峰的横空出世。老子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太宗正是身体力行,以雍容、淳厚的诗风进而推行其从善如流的*,终于成就大唐伟业,光耀华夏,堪与古人“鼓琴而治”相媲美。

拓展阅读

1、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诗歌习题答案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念念有词B.心无杂念C.念念不忘D.念过大学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欣然起 欣然: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下面的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小题1】 C(2分)

【小题2】(1)欣然:愉快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3分)

【小题3】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分)

【小题4】 D(2分)

2、《国·王·采葛》注释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岁:年。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之深而已。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关于此诗艺术*力的.奥妙,蒋立甫《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说:“妙在语言悖理。”其意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与“一日”等同,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关于此诗的背景,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

3、柳宗元《登柳州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滚涌而来。

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满薜荔的墙上。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旷远的广野。

:急;狂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俗。: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一二句先写登楼的所见所感。“上高楼”之“高” 字,显示出诗人一到柳州,就迫不急待地登上楼远望友人之迫心情。站得愈高,望得愈远,足见思之甚。因为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虽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接大荒” 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他们谪所之艰苦。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一方面写出他们四人所贬之处都是近海之地,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的' “愁思” 如同 “海天” 一样,茫茫不断。这是由实而虚的写法。

三四句“惊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故写得细致。就描绘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离**》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而惊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五六句写远景。也是“赋”而兼有“比”、“兴”的。试看重重绵亘的叠嶂层林,这是西南地区景的写实,岂不也象征顽固势力的层层包围禁锢么?江流的蜿蜒盘旋,岂不也联想到作者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前途的曲折么?汉代司迁《报任安书》说自己受刑之后“肠一日而九回”,形容心情抑郁之极;盛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一种豪迈意气。本诗则更有发展。尽管岭树重遮,却由于登高望远,仍能逾越障碍,放眼千里,视线并未被遮住,这是从下句遥看九回江流的描写中得到答案的。尽管河道曲折,江水毕竟奔腾前进,这是从一个“流”字中可见分晓的。因此,两句反映作者遭遇许多阻碍与挫折,仍然怀着冲破牢笼的不屈不挠意志,精工的对偶中兼具沉郁与豪放之致,意境是深远的。

最后两句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情较浅,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全诗用 “赋中之比” 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托物寄兴,以 “惊”、“密雨” 喻恶势力,意在抨击政敌; 以 “岭树” 重重,“江流” 回曲比远望之难和思念之苦,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

此诗当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化史上,其诗、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4、李贺《平箭头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乘两,驿东石田蒿坞下。

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秦将白起破池赵,四十万众尽埋此,我手拿一只破旧的箭头目驰四荒,心鹜八极。

黑处的如漆灰,白处的如骨末,红处的如丹砂,缕缕古血沾染铮铮铜铁,生成的铜花,那是千年地底血与土的兑化。

箭羽、箭竿已在凄冷雨中腐蚀殆尽,只剩下,只剩下三棱箭头如狼牙。

平的荒上,两并驾,走过平驿站之东,走过满是石子的田园,来到蒿草丛生的山坞之下。

在吹刮,平的日头在西挂。孤星冷月,寂寥无边,湿云漫布如黑旗猎猎,夜空混沌如鬼魅游移。

地底下,骷髅成堆,左魂右魄在哭啼。酪瓶倒尽,我把酒洒满地,羊羔烹尽,我把它摆整齐。国殇之众,久无人祭,地底之鬼,久受馁饥。

遥望四野,虫栖雁病,芦笋焦黄,满目凄然,旋忽起,阴火明灭。是死鬼要感谢我祭祀的恩惠,还是来送客,知我不久将回。

千百年后来吊访的我呀!涕泗纵横,泣不成声。收起一只断裂、腐蚀的箭镞,这已经失去锋芒、满是裂痕的箭头啊!曾经穿坚入肉、伤人以毒。

我正低头沉思,而东南山的骑小儿郎;吆喝着要我掏金买竹,再把它配成攻坚刺钝的弓弩。

丹水:丹河,发源于山西晋高平市丹朱岭,南北贯穿全境,经晋市郊区、焦作沁阳市汇入沁河。

白翎金竿:箭尾箭杆。

三脊:箭头隆起三脊,如狼牙状。

坞:构筑在村落围作为屏障的土堡。

丸澜:泪流状。

簝竹:辟肉竹器。

在唐代灿若繁星的诗人中,李贺流星般短暂的传奇式的不幸命运,他绚丽奇崛的才华,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加光灿夺目。他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天才,他没有王维、孟浩然的淳淡深远、恬静优美;没有高适、岑参的.深广壮、淋漓豪迈;也没有李白的洒脱旷达。王维失意时可以隐居辋川庄,可以“到水深处,坐看云起时”,李白失意时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李贺不,他是歌的骏,他的诗是他灵魂的狂放、孤独、失意与绝望的写照,他甚至只有死亡才能终止他的绝望。

李贺离开家乡昌谷的最后一次,是到泽潞二州去作张彻的幕僚。遭谤而不得中进士,又在京从九品的奉礼郎的寒职上无谓地消耗了三年光阴,这都已是过去的事了。在诗人心中,泽潞之,已谈不上什么争求仕进,只是为了谋求生路而已。在昌谷到潞州途中经过泽州平的时候,李贺写了这首《平箭头歌》。这是一首怀古诗,诗歌的这种发生机缘在唐代诗人中很是常见,怀古诗早已是具备自身创作规则的诗歌类型。大概地说,诗人写凭吊古迹时的内心感触,先交待景物与时令,然后用一两个典故,以示对当年情形的追忆,最后归结到自己的身世之感,并借以抒发渴望用世的情怀。然而,《平箭头歌》鲜明地表示:李贺的性格和想象方式与正统人是多么地不同。在应该写怀古体的场合,李贺选择的却是“国殇”。

诗由诗人在秦白起曾坑卒四十万人的平驿所捡到的一个铜箭头引发,这是一个浸沾人血、入土年深、漆灰等物犹然未泯、斑斓如花的铜箭头。箭头仅仅是一个符号,在刚拾到之际,我感到,诗人似乎尚未清晰地意识到它的含意。诗歌所描述的事情发生在傍晚时分的一个空旷的古战场上。诗歌在进中陈述了这一来自另一时代、另一世界的符号,如何在诗人的注视下逐层透露出它的内涵。到了第七、八句“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时,我就分明地感受到的这里显然不仅仅是白昼到黑夜的转变,而是诗人自身两种迥别的心灵状态之间的分野。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我比在《吉歌诗集》中其它任何地方更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中的李贺:云彩变成了近千年前的战旗,的呼啸声是阵亡的鬼魂的哀嚎。这绝不仅仅是一种“泪沾襟”式的感伤,而是最始意义上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是不可能持久的。“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一过去之后,剩下的又只是这块浸沾人血、斑斓如花的短箭头,这块被人世遗忘的小铜片。然而由于这一历史的碎片在诗人想象中曾起到过的效用,在诗人心中,它现在也成了一种神符,是诗人的珍宝。

即使是珍宝又能被谁珍惜呢?拿到中之后,只有骑在上的一个小男孩子觉得好玩,愿意拿一些编篮子的竹簝来交换。李贺在与神交往后所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在世俗的人世间竟然没有了丝毫的意味。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窒息的讽刺啊!诗人祭神的仪典,注定只能一个人在无人涉足的荒上举,注定无法遮蔽住自然流溢的森森寒意!

诗人曾高唱:“此非凡,房星本是星”,而现实中他遭遇的却是“啼鸟被弹归”的宿命。他内心企慕着“灵偃蹇兮姣服”的舞步和“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阔而无天”的神游,而人世所给予他的最高的承认和最大的荣耀,却是在一个元气大伤的王朝的太常寺里做一个小小的奉礼郎,为一些早已没人信奉的**的祭祀捧捧场。这个曾经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意气少年,在灵魂旷绝尘嚣的凄伤落寞之逼迫下,不得不发出“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的叹息!静静地思索这个奉礼郎的心灵其境遇,不难想象对历史、对人生、对他所生存的这个世界,诗人感受到的是多么旷绝尘嚣的哀和绝望。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李白之后,中国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5、八达岭景作

很早就在书中看到过北京,看到过,一直梦想去北京看看,看看那东方的巨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那一处的近乎垂直的阶梯,延绵的和顶峰好汉坡,一直是我梦想的地方。今年暑假,爸爸妈妈终于带我去了北京,去了,圆了我的梦。七月的北京天气非常不错。

晴朗但不炎热。蓝天白云下,群山起伏,深色的匍匐在青山之颠,连绵不绝。我和爸爸妈妈坐着滑车来到了第四个烽火台,开始奋力向上爬。上有好多好多的人,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向上走。我夹在人群中,没走几步,就累得直喘气,不想再往上爬了,但我看到有很多老人都在向上走,我就想我也一定的。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终于来到了好汉坡。我从上面远眺,只见卧在青山之间,象一条巨龙盘旋在我的脚下,我兴奋地直喊:我爬上啦,我当上好汉啦。

惹得旁边的游人都哈哈大笑,我也开心地笑了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爸爸妈妈催促我该下山了,我在好汉碑前留了个影,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想我还会再来北京,再来,因为我还没有看够北京,看够,我一定会再来的——北京!我一定会再来的——

点击查看更多《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原文及译文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60621.html

热门阅读

  1. 高考祝福语二十字左右
  2. 品质管理个人简历模板
  3. 父亲八十大寿的祝寿贺词
  4. 优美的好句子学生摘抄
  5. 最新送给同学的创意结婚祝福语
  6. 女朋友生日贺卡祝福语
  7. 新春对联集锦
  8. 关于《难忘的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
  9. 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杂文随笔
  10. 小学生优秀作文:母亲节的感想
  11. 幼儿大班科学我从哪里来的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12. QC员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13. 寓言故事:粤人成仙
  14. 关于远方作文2500字
  15. 红楼梦诗词曲赋
  16. 早安励志正能量语录
  17. 关于爱的记叙文
  18. 元曲名句大全
  19. 201年鸡年春节对联集锦
  20. 唯美的爱情句子精选
  21. 有个性的高考加油祝福语
  22. 关于大学生怎么写自荐信
  23. 二年级上册《送小蚂蚁回家》教案
  24. 八一建军节军嫂贺词祝福语汇总
  25. 九月的相伴初三学生作文
  26. 食品安全主题的手抄报
  27. 《弟子规》四年级学生读后感
  28. 201白露送长辈的养生短信
  29. 隐者墨无痕纪实故事
  30. 搞笑的光棍节祝福语精选
  31. 高中生在学校打架检讨书
  32. 关于爱情的经典诗句大全
  33. 蕴含丰富的中秋节作文
  34. 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35. 妇联妇女节活动总结
  36. 记承天寺夜游改写作文
  37.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争抢球的孩子》教案
  38. 给下属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
  39. 2018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40. 很有意境的优美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