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祭灶节的古诗大全
祭灶节,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的传统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俗称为“送神”,琉球语称为“御愿解”。
庚子送灶即事 【现代】 作者:【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宋】 作者:【陆游】
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
分胙虽薄少,要是邻里情。
众起寿主人,一觥潋灩倾。
气衰易成醉,睡觉窗已明。
山居苦 【宋】 作者:【赵庚夫】
栽松成曲径,洗石出秋屏。
米价占新月,更筹认曙星。
买牛邻共契,祭灶妇看经。
不觉成头白,频看烧地青。
行都钱岁 【宋】 作者:【孙嵩】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
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 【宋】 作者:【陆游】
癸亥辞修门,拜赐散人号。
一出非本心,欢喜归祭灶。
故乡多名山,幸得遂所好。
舟舆虽难具,信步亦可到。
清溪无尘滓,奇峰有云冒。
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岂惟狂故在,望远亦未眊。
一醉倘可谋,敢爱将军告。
曾伯贡主簿挽诗二首 【宋】 作者:【杨万里】
练练兰溪秀,家家玉树荣。
兴安有才子,艮老是先生。
师与三冬学,诗专五字城。
一官缯祭灶,作麽便铭旌。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 作者:【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平江腊月廿五夜作 【宋】 作者:【陈藻】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
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御魑。
故国赛还新岁愿,老翁回忆幼年时。
才高命薄天相戏,我亦刚肠不肯悲。
祭灶 【宋】 【佚名】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吃灶糖 【清】 【佚名】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
跳灶王 【清】 【佚名】
年关催人诸事忙,乞儿结伴扮灶王。
敲竹歌嗓门前舞,赏钱好言禀玉皇。
献寿 【宋】 作者:【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答曾存之 【宋】 作者:【秦观】
环堵萧然汝水隈,孤怀炯炯向谁开。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
祭灶请邻聊复尔,卖刀买犊岂难哉。
故人休说封侯事,归钓江天有旧台。
寿彭簿 【宋】 作者:【王迈】
武夷深处有台仙,岳降元肖六日前。
早挟雄文偕汉史,晚将奇策对尧天。
一官祭灶真游戏,万里搏风吏勉旃。
早晚菑川再惟上,好将名姓压英躔。
祭灶诗 【宋】 作者:【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祭灶词 【宋】 作者:【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岁晚书事十首之一 【宋】 【刘克庄】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次韵答存之 【宋】 作者:【张耒】
环堵萧然汝水隈,孤怀炯炯向谁开。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
祭灶请邻聊复尔,卖刀买犊岂难哉。
故人休说封侯事,归钓江天有旧台。
姑苏竹枝词·跳灶神 【清】 【周宗泰】
又是残冬急景催,街头财马店齐开。
灶神人媚将人媚,毕竟钱从囊底来。
纵笔三首之一 【宋】 作者:【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春日风雨中 【宋】 作者:【戴复古】
潇潇风雨闭柴门,年纪衰颓病着身。
大似梁鸿居海曲,略如公干卧漳滨。
三春晴暖无多日,一世安闲有几人。
闻道明朝新醖熟,不妨祭灶请比隣。
寄长沙簿孙昭远 【宋】 作者:【杨时】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蓑。
呈程帅五首之一 【宋】 作者:【陈造】
一樽规度雪寒朝,小辍鸣弓抗射鵰。
未用军书送贴帼,故人祭灶有佳招。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宋】 作者:【苏轼】
眼看时事力难胜,贪恋君恩退未能。
迟钝终须投劾去,使君何日换聋丞。
圣明宽大许全身,衰病摧颓自畏人。
莫上冈头苦相望,吾方祭灶请比邻。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宋】 作者:【李洪】
忆昨王师北渡江,山东豪杰已争降。
衔枚夜雪俄平蔡,斫树明书果死庞。
志士裹尸须马革,旧官祭灶熟羊腔。
老奸牖下终何幸,远愧睢阳庙食双。
再和前韵答达善季辩 【宋】 作者:【舒岳祥】
北固漫夸城立铁,钱塘休说浪翻银。
江山不改英雄泯,宇宙无穷战伐新。
过眼烟花空似锦,到头富贵总成尘。
旧时都下逢除夕,果食花饧祭灶神。
次韵谢王使君见赠二首 【宋】 作者:【卫博】
功成刻楮谩三年,技拙空惭不可传。
晚事韩门称弟子,终期幕府颂燕然。
相看霜干寒犹在,未许兰膏明自煎。
祭灶乞邻端有志,只愁多指费囷廛。
与节东归和同幕送行之作 【宋】 作者:【陈杰】
来参军事久无功,宜黜而升愧在中。
揽辔登车宁有是,过家祭灶略相同。
送人万里鸥波白,回首千山骑火红。
待得故园高卧日,诸君剑佩一时东。
三次刘寺韵赋张以道新居与约斋夹湖相望 【宋】 作者:【项安世】
寒绿新轩对马头,陂南陂北□销愁。
合添渔艇两三只,时与约斋来往游。
欹枕孤鸿烟雨涨,钩帘宿鹭晓光流。
何时祭灶呼邻里,我欲题诗素壁留。
朱郎元章以予不得宫观与诸侄有唱和见寄揽之 【宋】 作者:【晁说之】
莫笑吹笙便得仙,绝胜祭灶事茫然。
白头吏役徒多犯,黄帽闲居政寡缘。
仰愧高僧能五鬣,俯惭垂柳解三眠。
诗成自赠仍堪寄,闻道衰蒲尚可编。
折桂令 【元】 作者:【刘庭信】
想人生最苦离别。
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
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
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
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祭灶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中国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琉球语称为“御愿解”。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附近。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拓展阅读
1、黄河的关于黄河的诗句古诗大全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写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从青藏高原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拉长泛黄之水将先人粗糙的石器和炎*呜咽深埋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黄地毯沿渤海湾向龙宫延伸会有一天东海龙往携娇美的龙女踏地毯而来月老下和着雄浑的《船夫谣》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和酒与黄皮肤黑头发的攀亲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2、黄河的关于黄河的诗句古诗大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 章碣《焚书坑》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 白居易《望月有感》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李颀《古从军行》
3、黄河的关于黄河的诗句古诗大全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维《使至塞上》)
5,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张养浩《潼关怀古》)
6。(王之涣《凉州词》)
2,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行路难》)
君不见。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长河落日圆,一片孤城万仞山,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将登太行雪满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
3,长河落日圆,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李白《将进酒》)
4、欲渡黄河冰塞川,波涛如怒,万里写入襟怀间1,一片孤城万仞山
4、黄河的关于黄河的诗句古诗大全
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
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0、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
11、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12、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
13、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1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15、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7、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18、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1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
20、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李商隐
21、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
22、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62136.html